Q/GDW 11623-2017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pdf

Q/GDW 11623-2017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5816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23-2017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pdf简介:

Q/GDW 11623-2017《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是一份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PE)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CC)的要求制定的技术规范。这份导则主要针对电气化铁路牵引站如何接入国家电网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它涵盖了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站的电气系统配置、接口设计、电力质量控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通信系统等。这份规范旨在确保电气化铁路牵引站与电网的可靠、高效、安全连接,保障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和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总体来说,它是电气化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依据,对于保障铁路电气化建设和运行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Q/GDW 11623-2017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并网点connectionpoint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与电网的连接点

并网点connectionpoint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与电网的连接点

SHJ 520-1991 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向相邻牵引变电所所属的停电牵引网供电。

4.1在牵引站站址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电网供电电源点、供电电源线路走廊等牵引站外部供电电源条件, 为牵引站外部供电方案的确定和供电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必要时,牵引站电气主接线需进行优化调整。 4.2在电气化铁路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相关电网公司和设计科研单位应要求电气化铁路建设 业主单位提供相应的必要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电气化铁路工程项目批复性文件:

/GDW116232011

D/GDW116232017

b)分阶段投产时间表; C 负荷电气特性(包括机车再生制动等工况下的电气特性:机车类型、机车功率、谐波频谱); d 负荷和用电量(近期:建成后5~10年,远期:建成后15~20年); 牵引变电站站址地理位置示意图(1/50000)及站址选择说明: 牵引变压器型式、参数、安装容量、过载能力: ) 牵引站电气主接线图: h) 牵引站主要电气设备参数: 1 牵引站二次系统配置(继电保护、故障录波、计量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通信系统) 变压器同时运行容量及运行方式(近期、远期); 接触网供电方式、供电臂长度、相序及相序图,无功补偿和滤波装置配置原则、容量和类型 1 供电臂供电方式及应急预案(包括是否存在越区供电的可能,越区供电方式的实施情况及对供 电的要求); m 近期和远期供电臂电压等级、日有效电流(对应的功率)、95%概率最大电流(对应的功率)、 紧密运行时供电臂最大电流(对应的功率)以及运行图: 其他资料:铁路等级、正线数目、铁路限制坡度、铁路曲线半径、列车速度目标值、铁路电气 化工程初步设计近期/远期该区段货(客)流密度表、每日列车对数、客货车平均载重、开天 窗时间等

4.3电气化铁路建设业主单位应委托设计科研单位同步开展接入系统设计、电能质量

a)接入系统设计报告,包括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 b)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包括投产水平年牵引站并网点和接入系统PCC点的最小短路容量和最大短 路容量评估;牵引站并网点和和接入系统PCC点的电压偏差评估:投产前的背景电能质量测试, 电能质量预测评估: c)投产后的电能质量监测评估。

5牵引供电电源技术要求

5.1.1牵引站应由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应止常供电。 5.1.2牵引站的两路电源宜取自不同电源点的两座变电站。如牵引站的电源取自同一变电站,原则上 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两路电源取自不同段母线: b)接入的变电站应至少有两路电源进线,同时应考虑在接入的变电站扩建或检修情况下对牵引站 供电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5.1.3牵引站的两路电源线路不宜同塔架设;两路电源线路中其中一回应列为重要负荷供电线路,按 重要线路设计,另一回运行检修特别困难的局部线段也应按重要线路设计;对于因通道紧张等原因同塔 架设的供电线路也应按重要线路设计。

5.1.4供电电源应满足远期运量的需要

Q/GDW 116232017

5.2.1供电电压等级的选取应考虑牵引负荷需求、电网条件等因素,结合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来选 取。 5.2.2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原则采用220(330)kV电压等级供电,个别不具备条件地区,经论证,可 采用110kV电压等级供电;一般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根据电网条件,可采用110kV220(330)kV 电压等级供电;普通铁路一般采用110kV电压等级供电。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定义参见附录A。 5.2.3在进行电压等级选择时,以满足牵引站并网点的电压偏差要求为主要原则。若电压偏差无法满 足牵引供电要求,铁路建设业主单位应优化牵引站站址位置、降低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增加接触网导 线截面、安装补偿装置等:电网公司应根据系统情况,合理选择电压等级、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线 路导线截面等。

牵引站接入系统PCC点的背景电能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6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

依据电能质量国家标准,确定电气化铁路用户的电能质量考核指标限值:对于超标的情况,根据《电 力法》“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站应采用三相三线方式接入,并根据电网条件和牵引负荷情况进行评估比选 按照有效减少注入电网负序电流的原则,合理选择牵引变压器型式,优先采用三相阻抗平衡牵引变压器

6.3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6.3.1牵引站注入PCC点的谐波电流、引起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14549一1993的要求。 6.3.2牵引站接入系统引起的PCC点负序电压应满足GB/T15543一2008。牵引站接入系统引起的 序电流对邻近旋转电机的影响,应满足GB755的要求。 6.3.3牵引站接入系统引起的PCC点电压波动和闪变应满足GB/T12326的要求。 6.3.4牵引站电能质量超标时,应提出电能质量整改要求。

6.4.2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牵引站)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其配置原则和技术条件应满足GB/Z 29328的要求 6.4.3电气化铁路应具备越区供电能力。

7.1接入系统方案设计要求

接入系统方案设计要求如下:

/GDW11623201

7.2接入系统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7.2.1方案比较原则

方案比较应遵循以下原则: a)牵引站接入系统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在此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接入系统方案; b)电能质量不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对其他用户有重大影响的接入系统方案不得作为推荐 方案。

7.2.2方案比较内容

7.2.2.1技术比较内容

接入系统方案技术比较内容包括: a)对电网发展的适应性; b)可实施性; c)供电可靠性; d)电压偏差: e)牵引负荷引起的谐波、负序、电压波动与闪变等对电网和其他用户的影响。

7.2.2.2经济比较内容

应根据电网一次性投资、电能质量治理费用 面作综合比较,选取经济效益最优方案,

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调度部门之间的通信方式、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应满足电力行业有关设计标 和规范及电力调度运行要求。其他相关事宣可由双方协商一致后作出规定,包括提供遥测和遥信信号 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

规范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向牵引站供电的线路应配置适应电气化铁路负荷特性的保护装置

b)接入220(330)kV系统的牵引站,线路、母线、变压器等设备应配置双套主后一体化保护装 置,接入110kV系统的牵引站,线路、母线、变压器等设备应配置单套保护,每套保护具备完 备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功能 C 采用线变组接线的牵引站,可不配置母线保护; d) 采用线变组接线的牵引站,变压器保护动作或高压侧开关失灵时,应具备远跳线路对侧断路器 功能; 接入220(330)kV系统的牵引站,须配置故障信息系统一套; f) 线路保护配置纵联保护时,优先采用光纤通道模式,同一线路的两套纵联保护通道应具备不同 路。

8.4电能质量监测要求

牵引站供电的变电站应配置适应电气化铁路负荷特

在牵引站接入电网的PCC点和牵引站均应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谐波、负序、电压波 与闪变等电能质量参数,并将PCC点的数据传送到相关电网公司。

8. 5 计量系统要求

牵引站供电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电能计量表计应具有计量基波有功 能、谐波有功电能的功能,谐波有功电能计量应满足GB/T17215.302要求。计量信息应能按照DL/T719 DL/T645或SCTM协议要求传输到电力部门。

8.6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

8.6.1应提出相关调度端的调度关系和调度通信要求。 3.6.2满足自动化信息采集和传送的要求,220kV及以上牵引站实时数据应直送相应电力调度中心, 10kV及以下牵引站实时数据宜直送相应电力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应选用性能优良、运行可靠 的定型产品。 8.6.3与相应的电力调度端应支持电力调度数据网双通道方式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自动化数据传输通 道应在通信设计中统一组织。 8.6.4正常运行条件下,牵引站向电力调度部门提供的信号至少应当包括:牵引站高压侧母线电压、 高压断路器的位置信号、进线刀闸、分段刀闸、接地刀闸开关信号、供电线路电压、电流、有功、无功 等参数。 3.6.5自动化系统传送电力调度的遥信、遥测通信协议应采用DL/T634.5104通信规约, 8.6.6自动化系统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交流失电后,不间断电源维持供电时间不小于1h。 3.6.7自动化系统应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同隔离、纵向认证”的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总体原 则,采取必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满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4年第14号和国能安 全(2015)36号文的规定。

8.7.1应根据各相关的电网通信规划, 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 GB50342-2003》,分析各业务应用系 统(包括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系统等)对通道数量和技术的需求。

Q/GDW116232017

8.7.2应根据需求分析,提出本工程系统通信建设方案,设计至少应提出2个可行方案,并进行相应 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通信方案的通道组织以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原则。 8.7.3采用直送方式的牵引站与系统变电站间应具备至少一条OPGW光缆,并应安装电力通信专网的光 通信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

9.1.1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应包括牵引站谐波、负序、电压波动与闪变等指标计算结果,并与标准规 值进行对比分析。如电能质量超标,应提出电能质量治理要求。 9.1.2电能质量预测评估按照Q/GDW651规定的三级评估原则,考虑牵引负荷的特殊性,直接采用 二级和第三级评估。谐波评估程序如图1所示。负序、电压波动与闪变评估程序参照执行。

《夜间条件下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JT/T692-2007》9.1.3第二级和第三级评估规定如下:

图1谐波评估程序框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