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57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堤防工程设计的专业规范。该规范是针对堤防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方面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堤防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堤防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水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该PDF文档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引言:对规范的适用范围、目的、编制依据和相关标准的引用等进行说明。 2. 术语和符号:对专业术语和符号进行定义,方便理解和使用。 3. 堤防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包括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安全系数等方面的规定。 4. 堤防结构设计:包括土堤、石堤、混凝土堤防等各种类型的堤防设计技术要求。 5. 施工与质量控制:涉及施工工艺、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等。 6. 环境保护:对堤防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生态修复的要求。 7. 安全管理:包括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监测与维护等。 8. 附录:可能包括参考资料、相关参数表和计算方法等。

文档版本为2013年发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堤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由于是专业规范,可能内容专业且详细,对于非专业人士阅读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6.6.3防渗墙深度应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半封闭式和封闭式

防渗墙深人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应小于1.0m,当相对不透水

防渗墙深人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应小于1.0m,当相对不透水厂会

土工合成材料等,均可作为防渗墙墙体材料。采用王工合成材料 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采用其他材料时,墙体的厚度可按下 式计算HJ 1032-2019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人造板工业,并应结合施工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式中:D一墙体厚度(m); △H一上、下游水头差(m) J 一墙体材料的允许比降。

7.1.1堤身的结构设计应经济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维护, 并应满足防汛和管理的要求。

7.1.2堤身设计应依据堤基条件、筑堤材料及运行要求分 行。堤身各部位的结构与尺寸,应经稳定计算和技术经济比 确定。

7.1.3土堤堤身设计应包括堤身断面布置,填筑标准、堤顶高程、

堤项结构、堤坡与台、护坡与坡面排水、防渗与排水设施等。防 洪墙设计应包括墙身结构形式、墙顶高程和基础轮廓尺寸及防渗、 排水设施等。

1.1.4通过古河道、堤防决口堵复、海堤港汉堵口等地段的堤身

断面,应根据水流、堤基、施工方法及筑堤材料等条件,结合各地的 实践经验,经专门研究后确定。

7.2筑堤材料与填筑标准

7.2.1土料、石料及砂砾料等筑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

7.2.2下列土不宜作堤身填筑土料,当需要时,应采取

7.2.6用石渣料作堤身填料时,其固体体积率宜大于76%,相对 孔隙率不宜大于24%

7.2.7决口堵复、港汉堵口、水中筑堤、软弱堤基上的土堤,设计

7.2.7决口堵复、港汉堵口、水中筑堤、软弱堤基上的土堤,设计

填筑标准应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土料性质等条件,并结合已建成 的类似堤防工程的填筑标准分析确定

7.3.1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高潮位加提顶超高确定。 设计洪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 的有关规定计算。设计高潮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堤顶超 高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Y一一堤顶超高(m); R设计波浪爬高(m),可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确定; e一设计风水面高度(m),可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确 定;对于海堤,当设计高潮位中包括风塑水面高度时 不另计; A一一安全加高值,按本规范表3.2.1确定(m)。 7.3.2流冰期易发生冰塞、冰坝的河段,堤顶高程除应按本规范 第7.3.1条的规定计算外,尚应根据历史凌汛水位和风浪情况进 行专门分析论证后确定。 7.3.3当土堤临水侧堤肩设有防浪墙时,防浪墙顶高程计算应与 本规范第7.3.1条堤顶高程计算相同,但土堤顶面高程应高出设 计水位0.5m以上。 7.3.4土堤应预留沉降量。沉降量可根据堤基地质、提身土随及 填筑密度等因素分析确定,宜取堤高的3%~5%。当有下列情况

7.3.2流冰期易发生冰塞、冰项的河段,堤顶高程除应按本规范 第7.3.1条的规定计算外,尚应根据历史凌汛水位和风浪情况进 行专门分析论证后确定。 7.3.3当土堤临水侧堤肩设有防浪墙时,防浪墙顶高程计算应与 本规范第7.3.1条堤顶高程计算相同,但土堤顶面高程应高出设 计水位0.5m以上。 7.3.4土堤应预留沉降量。沉降量可根据堤基地质、堤身土断及 填筑密度等因素分析确定,宜取堤高的3%~5%。当有下列情况 之一时,沉降量应按本规范第9.3节的规定计算: 1土堤高度大于10m。 2 堤基为软弱土层。 3 因筑堤材料、施工条件等限制而导致压实度较低的土堤。 7.3.5 区域沉降量较大的地区,在本规范第7.3.4条预留沉降量 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预留沉降量,

本规范第7.3.1条顶高程计算相同,但土堤顶面高程应高出设 计水位0.5m以上。

填筑密度等因素分析确定,宜取堤高的3%~5%。当有下列情况 之一时,沉降量应按本规范第9。3节的规定计算: 1土堤高度大于10m。 2 堤基为软弱土层。 3 因筑堤材料、施工条件等限制而导致压实度较低的土堤。 7.3.5 区域沉降量较大的地区,在本规范第7.3.4条预留沉降量

体布置及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

水侧上坡道宜顺水流方向布置。

7.4.6防浪墙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结构形式。防浪墙净高不 宜超过1.2m,埋置深度应满足稳定和抗冻要求。风浪大的海堤、 湖堤的防浪墙临水侧可做成反弧曲面。防浪墙应设置变形缝,并 应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核算。

7.5.1堤坡应根据堤防级别、堤身结构、堤基、筑堤王质、风浪情 况、护坡形式、堤高、施工及运用条件,经稳定计算确定。1级、2级 土堤的堤坡不宜陡于1:3。

7.5.2台应根据堤身稳定、管理、排水、施工的需要分析确定。 提高超过6m时,背水侧宜设置台,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 7.5.3风浪大的堤段临水侧宜设置消浪平台,其宽度可为设计浪 高的1倍~2倍,且不宜小于3m。消浪平台应采用浆砌天块石 竖砌条石、混凝土等进行防护。

7.6.1护坡的结构形式应安全实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对不同堤 段或同一坡面的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7.6.2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堤水流、潮流情况, 结合堤防级别、堤高、堤身与堤基土质等因素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 作用较强烈的堤段应分析船行波的作用和影响。背水侧护坡的形式 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越浪要求,并结合堤高和土质情况确定。

7.6.3土堤堤坡宜采用草皮等生态护坡,受水流冲刷或风

3m的堤防,其护坡结构尺寸可按已建同类堤防选定。 7.6.5砌石、混凝土等护坡与土体之间应设置垫层。垫层可采用 砂、砾石或碎石、石渣和土工织物,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1m。 风浪大的堤段的护坡垫层可适当加厚

3m的堤防,其护坡结构尺寸可按已建向类堤防选定。 7.6.5砌石、混凝土等护坡与土体之间应设置垫层。垫层可采用 砂、砾石或碎石,石渣和土工织物,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1m 风浪大的堤段的护坡垫层可适当加厚。 7.6.6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应设置排水孔,孔径可为50mm~ 100mm,孔距可为2m~3m,宜皇梅花形布置。浆砌石、混凝土护 玻应设置变形缝。 7.6.7砌石、混凝土护坡在堤脚、台或消浪平台两侧或改变坡 度处,均应设置基座,堤脚处基座理深不宜小于0.5m,护坡与堤顶 相交处应牢固封顶,封顶宽度可为0.5m1.0m。 7.6.8海堤临水侧可采用斜坡式、陡墙式或复合式防护形式,并 应根据堤身、堤基、堤前水深、风浪大小以及材料、施工等因素经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陡墙式护坡宜采用重力挡土墙结构,其断面尺 寸应由稳定和强度计算确定。砌置深度不宜小于1.0m,墙与上体 之间应设置过渡层,过渡层可由砂砾、碎石或石渣填筑,其厚度可 为0.5m~1.0m。复合式护坡宜结合变坡设置平台,平台的高程 应根据消浪要求确定。 7.6.9风浪强烈的海堤临水侧坡面的防护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 混凝土异型块体,异型块体的结构及布置可根据消浪的要求,经计 算确定。重要堤段应通过试验确定。 7.6.10高于6m的土堤受雨水冲刷严重时,宜在堤顶、堤坡、堤 脚以及堤坡与山坡或其他建筑物结合部设置排水设施。 7.6.11平行堤轴线的排水沟可设在台内侧或近堤脚处。坡面 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m~100m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堤轴向的 排水沟连通。排水沟可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其尺寸与底坡坡

7.6.6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应设置排水扎,孔径可为50mm~ 100mm,孔距可为2m~3m,宜皇梅花形布置。浆砌石、混凝土护 坡应设置变形缝。

7.6.7砌石、混凝土护坡在堤脚、台或消浪平台两侧或改变坡 度处,均应设置基座,堤脚处基座理深不宜小于0.5m,护坡与堤顶

应根据堤身、堤基、堤前水深、风浪大小以及材料、施工等因素经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陡墙式护坡宜采用重力挡土墙结构,其断面尺 寸应由稳定和强度计算确定。砌置深度不宜小于1.0m,墙与上体 之间应设置过渡层,过渡层可由砂砾、碎石或石渣填筑,其厚度可 为0.5m~1.0m。复合式护坡宜结合变坡设置平台,平台的高程 应根据消浪要求确定

理确定。堤身防渗宜采用均质土堤形式,也可采用心墙、斜墙或其 他防渗墙形式。防渗材料可采用黏土、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工 膜等材料。堤身排水可采用深入背水坡脚或贴坡滤层。滤层材料 可采用砂、砾料或土工织物等材料

7.8.1城市、工矿区等修建土堤受限制的地段JC 937-2004 软式透水管,可采用防洪墙。 防洪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高度不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或浆 砌石结构。墙顶高程应按本规范第7.3.1条计算确定。 7.8.2防洪墙可采用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加筋式、空箱式等 结构形式

体稳定计算。地基稳定、承载力、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地基进 行加固或调整防洪墙基础尺寸。地基加固可采取置换、复合地基、 桩基等措施。

7.8.4防洪墙应满足强度和抗渗要求。结构强度计算应按现行 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的有关规定执行。 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建筑的防洪墙,其底部的渗流 计算可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 规定。

7.8.5防洪墙基础理置深度应满足抗冲刷和冻结深度

7.8.6防洪墙应设置变形缝,

20m,混凝土及浆砌石墙宜为10m~15m。地基土质、墙高、外部 荷载、墙体断面结构变化处,应增设变形缝,变形缝应设止水。

8.1.1河岸受水流、潮汐、风浪作用可能发生冲刷破坏影响堤防 安全时水利工程造价(24页)​,应采取防护措施。护岸工程的设计应统筹兼顾、合理布 局,并宜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 8.1.2护岸工程可选用下列形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