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9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pdf

GBT 399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5523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9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pdf简介:

GBT 39902-2021《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是一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的悬浮控制系统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磁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实现车辆在轨道上悬浮和推进的新型交通工具,其悬浮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分。

该标准涵盖了悬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悬浮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故障检测和处理能力等方面,旨在保证磁浮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它还涉及到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以及与列车其他系统(如牵引、制动等)的协调性要求。

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的悬浮控制系统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具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GBT 399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50833、CJ/T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悬浮控制系统levitationcontrolsystem 实现车辆悬浮功能的系统。 3.2 悬浮控制器levitationcontroller 对悬浮间隙进行控制,使车辆保持稳定悬浮的电气装置,包括功率单元和控制单元

悬浮传感器levitationsensors 测量悬浮控制系统的悬浮间隙、悬浮电磁铁垂向加速度等特定状态量,并 部件。 3.4 悬浮间隙levitationgap 车辆在悬浮状态下悬浮电磁铁磁极面与F形钢轨下表面间的垂向距离 3.5 悬浮间隙偏差 levitationgapdeviation 实际悬浮间隙与额定悬浮间隙之差。 3.6 悬浮电流levitationcurrent 通过悬浮电磁铁的电流。 3.7 起浮 levitating 在悬浮控制器控制下,悬浮电磁铁从落车状态上升到悬浮状态的过程。 3.8 降落landing 在悬浮控制器控制下,悬浮电磁铁从悬浮状态到落车状态的过程

4.2环境温度应符合GB/T32347.1规定的T1级,基准温度宜选择TR2级。 4.3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

4.2环境温度应符合GB/T32347.1规定的T1级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181p,基准温度宜选择TR2级 4.3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

统应由悬浮控制器、悬浮传感器、悬浮电磁铁组成,其

6.1.10悬浮控制系统各部件和车辆之间以及悬浮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器性能应符合 GB/T34119的规定。

6.2.2悬浮控制器的功率单元的供电电压宜为DC330V。当电压波动范围为士15%时,不应影响悬浮 性能。 6.2.3悬浮控制器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宜选择DC110V,电压波动范围应为一30%~十25%。 6.2.4悬浮控制器最大输出电流不应小于额定输出电流的4倍,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S。 6.2.5悬浮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应包含控制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功能和通信功能等。控制计算机不应出 现死机、非程序预定的重新启动等现象;通信功能应能实时提供悬浮系统状态和故障信息,且上报的信 息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工作过程中通信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S。对于具备自检功能的悬浮控制器,不应 出现自检程序无法通过的情况。 6.2.6悬浮控制器控制悬浮电磁铁的起浮降落动作应平稳,无磕碰轨道现象;悬浮时静态悬浮间隙偏 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5mm:降落后悬浮电磁铁的悬浮电流不应大于2A, 6.2.7悬浮控制器在额定载荷(AW2)工况下应具有连续工作能力。在连续工作时,悬浮电磁铁的悬浮 状态应保持稳定,不应与轨道发生碰撞接触。 6.2.8悬浮控制器功率单元应能承受不大于5s的短时失电冲击,在供电恢复后应能恢复正常工作。 6.2.9悬浮控制器应具备承受负载短路、断路突变冲击的能力。 6.2.10悬浮控制器内的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5℃。 6.2.11 悬浮控制器交变湿热试验结果应符合GB/T2423.4的规定。 6.2.12 悬浮控制器绝缘电阻和介电试验应符合GB/T21413.1的规定。 6.2.13悬浮控制器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24338.4的规定。 6.2.14悬浮控制器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55的规定。 6.2.15悬浮控制器振动和冲击指标应符合GB/T21563一2018中I类A级的规定

6.3.1悬浮传感器的悬浮间隙量程宜为0~20mm。全量程范围内,悬浮间隙的检测误差绝对值不应 大于量程的1%,线性度不应大于1%,同一检测位移下,一致性差异不应大于量程的2%。每路悬浮间 隙输出信号年度稳定度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5mm 5.3.2悬浮传感器的悬浮间隙检测探头针对轨道接缝应用环境应有允余设置,至少能满足3选2的要 求。在通过轨道40mm接缝宽度、悬浮间隙为0~12mm条件下,悬浮传感器至少有两个间隙信号各 自输出的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5mm。 6.3.3悬浮间隙在0~12mm范围内检测的温度漂移绝对值不应大于量程的0.125%/℃。 6.3.4垂向加速度的量程宜为一5g~5g。垂向加速度信号的灵敏度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5%,年稳定 度零点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量程的2%,温度漂移绝对值不应大于量程的0.025%/℃。 6.3.5悬浮传感器的垂向加速度测量应有元余设置,至少能满足2选1的要求。 6.3.6悬浮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应为一25℃85℃。 6.3.7悬浮传感器交变湿热试验结果应符合GB/T2423.4的规定。 6.3.8悬浮传感器绝缘电阻和介电试验应符合GB/T21413.1的规定。 6.3.9电磁兼容指标应符合GB/T17626.2、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 GB/T17626.6的规定, 6.3.10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66的规定

6.3.10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66的规

GB/T 399022021

6.3.11振动和冲击指标应符合GB/T21563一2018中对于“2类转向架安装”设备的振动、冲击 规定

振动和冲击指标应符合GB/T21563一2018中对于“2类转向架安装”设备的振动、冲击试验的

6.4.1悬浮电磁铁的极板宽度应符合车辆在各种工况运行下的悬浮和导向要求。 6.4.2悬浮电磁铁内、外极板应设防吸附滑块,防吸附滑块的高度不应大于3mm。 6.4.3 悬浮电磁铁的冷却方式应采用自然风冷方式。 6.4.4 悬浮电磁铁的绝缘等级不应低于H级。 6.4.5 悬浮电磁铁的悬浮能力应符合车辆承载能力要求。 6.4.6 额定工作电压不宜小于DC330V。 6.4.7 额定工作电流不宜小于25A。 6.4.8 最大冲击电流不应小于120A,且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s。 6.4.9 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值与设计值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10%。 6.4.10 绕组电感的测量值与设计值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10%。 6.4.11 绕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Q。 6.4.12 绕组工频耐压试验应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 6.4.13 绕组匝间耐压试验波形应无异常。 6.4.14 额定工作电流条件下的绕组温升不应大于绝缘耐受温升。 6.4.15 5次最大冲击电流冲击条件下的绕组温升不应大于绝缘耐受温升。 6.4.16 悬浮电磁铁浸没在水中1h后,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Q。 6.4.17 悬浮电磁铁的额定承载能力与自重比值不应小于8。 6.4.18 当悬浮额定载荷(AW2)时,悬浮电磁铁变形挠度应小于2mm。 6.4.19 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X5的规定 6.4.20 垂向振动和冲击指标及纵向和横向冲击指标应符合GB/T21563一2018中“2类转向架安装 的规定。

7.1悬浮控制系统试验

7.1.1起浮降落试验

0s再下达降落命令,待全车完全降落后间隔30s再执行下次起浮操作,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目测并记录起浮/降落动作与悬浮控制监测设备显示的悬浮状态; 记录悬浮控制检测设备显示的悬浮间隙值和悬浮电流值: C 测量悬浮间隙值:宜采用不导磁、测量精度高于0.1mm的间隙测量装置,测量位置为悬浮电 磁铁两端距边缘20mm处; d) 计算每节车各悬浮点的平均悬浮电流,计算各悬浮点的静态悬浮间隙偏差

静载试验应在列车最大载荷(AW3)下进行,应连续起浮/降落5次,每次全车起浮完成后持续30S 再下达降落命令,待全车降落完成后持续30s再执行下次起浮操作,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观察并记录悬浮控制检测设备显示的悬浮间隙值和悬浮电流值:

)测量浮间原值,测量方法同7.1.1c) )计算每节车各悬浮点的平均悬浮电流, ,计算各悬浮点的静态悬浮间隙差

动载试验应在运行线全程进行 额定载荷(AW2)、最大载荷(AW3)三种状 态且列车以最高限制速度运行条件下观测悬浮控制监测设备上的悬浮状态显示界面,记录悬浮控制系 统状态与每个悬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

7.1.4曲线通过试验

在车辆空载(AWO)时,以设计速度通 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在车辆最大载荷(AW3)时,以设计速度通过正线最小曲线,观测并记录 悬浮控制系统状态与每个悬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在车辆最大载荷(AW3)时,列车在正线最 小曲线中央降落,20s后列车起浮并运行,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

7.1.5坡道通过试验

在列车最大载荷(AW3)时,以设计速度通过最大坡道,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与每个悬浮 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在列车最大载荷(AW3)时,列车在最大坡道上降落,20s后列车起浮并运 行。目测起浮动作,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

7.1.6持续时间试验

在列车额定载荷(AW2)时,以不低于运营速度连续运行24h,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与每 个悬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在列车最大载荷(AW3)时,以不低于运营速度连续运行4h,观测 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与每个悬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情况

以不低于运营速度连续运行3h,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与每个悬浮电磁铁的悬浮间隙变化 情况

7.1.8道岔静浮试验

在列军额定载荷(AW2)时,将列车运行至线路的道岔梁上,使其中一个车厢的中心位置和道岔梁 的中心位置重合JC∕T 2229-2014 建筑用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大气环境暴露试验方法,维持悬浮状态30S。观测并记录悬浮控制系统状态。

7.2.2尺寸及公差检查

进行尺寸及公差检查时,宜在检测平台上用平尺、游标卡尺、塞尺、高度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7.2.3绝缘电阻、介电试验

DBJ∕T 13-145-2012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绝缘电阻、介电试验应按GB/T21413.1的规定

7.2.4基本功能检测

GB/T 39902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