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DB11T 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835-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8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4818
免费资源

DB11T 1835-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11T 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关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或规范。DB11T是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简称,1835-2021是标准的编号,表明这是2021年发布的最新版本。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给水排水管道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操作、验收标准等相关内容,旨在确保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率,适用于北京市内的相关工程建设项目。它为给水排水管道的施工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是行业内的强制性执行文件。

DB11T 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1高压喷射注浆雌幕应按水泥土固结体的设计有效半径和土的类别选择喷射压力、注 浆流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对较硬的粘性土、密实的砂土和碎石土宜取 较小提升速度、较大喷射压力。当缺少类似土层条件下的施工经验时,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 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2高压喷射注浆惟幕的水泥土固结体搭接宽度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3高压喷射注浆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取0.9~1.1,水泥掺量宜取土的天然重度的 25%~40%。当土层中地下水流速高时,宜掺入外加剂改善水泥浆液的稳定性与固结性 4高压喷射注浆惟幕应采用隔孔施工,相邻孔喷射注浆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4h; 5喷射注浆的停浆面宜高于惟幕设计顶面1.0m

《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 WW/T 0048-2014》注浆隔水惟幕施工应符合

土水效木 检验方法;注浆材料应选用环保无害的普通水泥、工业水玻璃、超细水泥、膨润土、快凝早 强型特种水泥等注浆材料。浆液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误差范围:水泥、水玻璃、水 为土5%,外加剂为土1%; 2管渠隧道内采用注浆隔水惟幕应做止浆墙,可采用加筋喷射混凝土或模筑混凝土的 方法施作,止浆墙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00mm,注浆压力大于2MPa时,应验算止浆墙的抗剪 强度; 3对所有的注浆孔按照序列编号,钻孔注浆顺序应采取分序跳双孔或多孔注浆施工 施工中若存在着较大的水流时,宜先对下游进行注浆截水,形成挡墙,后对流水上游范围注 浆,以防止浆液的流失: 4隧道内隔水惟幕每循环注浆段长不宜大于20m,注浆完成后开挖预留长度2.0m 5.0m作为注浆循环长度; 5双液注浆时,应使用单向阀的浆液混合器,不应使用三通阀门: 6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评定注浆隔水效果,确认已达到注浆结束标 准,方可结束注浆。

5.2.10咬合式排桩惟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咬合式排桩施工前应在桩上部沿排两侧施做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宜高出地面 100mm,导墙定位孔直径应比咬合桩直径大30mm; 2采用软切割施工,加筋桩应在非加筋桩初凝前进行施工: 3钻机就位后,对钻管进行垂直度检查,垂直度应小于1/350。 5.2.11钢板桩惟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板桩惟幕应采用锁口式构造。打桩前,应逐根检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钢板 桩不得使用:

5.2.12冻结法惟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口应平直通顺,互相咬合,使用前应通过套锁

1冻结方式应根据工程结构和环境条件、地层条件等确定,可选择垂直冻结、水平冻 结或倾斜冻结; 2冻结范围应根据地层性质、地下水条件和开挖范围等确定,并通过工程类比和计算 分析确定冻结壁的形状和尺寸,包括冻结壁的长度、厚度和宽度等: 3冻结孔的布置参数应依据冻结壁的厚度、积极冻结扩展速度等经计算确定,并应包 括冻结孔的间距(包括开孔间距、终孔控制间距)、角度、排数(单排、双排或多排)及排 列形式; 4冻结孔宜间隔施工,钻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测斜。成孔后应根据测斜数据绘制冻结 孔成孔偏斜图; 5冻结管材质和规格确定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焊接钢管: 6冻结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漏,试验压力应为冻结工作面盐水压力的1.5倍 2.0倍,且不宜低于0.70MPa。经试压30min压力下降不应超过0.05MPa,再延续15min压 力保持不变,为合格; 7冻结管周围及冻结区域不得漏水漏泥,出现漏水漏泥时应采用注浆方法封堵: 8冻结系统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配备备用电源。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转,定时检 测盐水温度、盐水流量和冻土惟幕扩展情况,必要时调节运行参数达到设计运行要求 9开挖前应对冻结壁进行检测,开挖过程中应对冻结壁的位移和温度进行监测,并维 持地层温度稳定。

5.3.1管道基坑(槽)降水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围环境等要求,可 采取轻型井点、管井或集水明排等方法,宜按表5.3.1选取,

表5.3.1降水方法适用条件

5.3.2降水设计计算宜包括下列内容:基坑浦水量、设计单并出水量、降水并的数量、深 度及滤水管长度、承压水降水基坑开挖底板稳定性计算,降水区内地下水位的预测计算,降 水引起周边地面沉降计算。 5.3.3降水深度在沟槽范围内不应小于沟槽底面以下0.5m,必要时设置观测井以验证并完 普降排水方案。 5.3.4在管道沟槽两侧应根据计算确定采用单排或双排降水井。在沟槽端部,降水井外延 长度不应小于沟槽宽度的2倍;地下暗挖工程降水井布置应考虑注浆和锁脚锚杆施工的影 响,降水井布置距结构边线不宜小于2.Om

5.3.5轻型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孔工艺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 经型井点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0mm,成孔深度宜比降水井设计深度低0.5m1.0m; 2成孔后应冲洗钻孔,稀释泥浆。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中粗砂填灌密实均匀。 用高压水反冲洗后,再进行粘土封孔,粘土封孔厚度不应小于1.0m; 3并点安装在管道沟槽槽台上时,槽台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单独开挖并点槽时,槽 底的宽度不应小于1.0m,槽底的高程宜低于设计井点管顶高程200mm; 4每根井点管安装后,应即进行抽水,抽出合格清水后,应将井口临时封堵: 5并点管、十管机泵的接头,应安装严密,不得漏气。每一组并点及机泵安装完成后, 应进行试抽水,真空度应符合要求: 6降水时真空度应保持在60kPa以上,且抽水不应间断; 7采用并点降水应设水位观测孔,观测孔应能有效观测降水情况,宜在距机组最近处 最远处各设一个 8轻型井点排水应做观测记录,冲点阶段应记录含水层的土质,抽水阶段应系统记录 水位下降情况、真空度、排水流量等,并与井点设计进行比较和总结。

5.3.6喷射并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孔工艺、滤料回填应符合本规程第5.3.5条第1、2款的规定,喷射并点并孔直径 不宜大于600mm,井深应比滤管底部深1m以上: 2工作水泵可采用多级泵,水压宜大于0.75MPa,工作水箱不应小于10m; 3每组喷射井点系统安装完毕,需进行试抽,不应有漏气或翻砂冒水现象。降水过程

中,真空度应保持在93kPa以上。

HJ 1096-2020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陶瓷制品制造5.3.7管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井成孔宜采用机械成孔并护壁,在比较密实且砾石直径较小的砂砾石层或夹有粘 生土的砂砾石层,也可采用清水钻孔。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直径不宜小于 500mm,成孔深度宜比降水井设计深度低0.5m~1.0m; 2管井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砂混凝土管、钢管、带孔塑料管等均可作井管滤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时,孔 隙率宜为20%。采用钢管圆孔滤管时,孔隙率不宜低于30%,且不宜高于35%。采用塑料滤 管时,孔隙率不宜低于10%,且不宜大于30%; 2)井管内径宜比水泵外径大50mm,且外径不宜小于200mm; 3)井管应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现象。无砂混凝土管管材的允许弯曲度不应大于3.0mm/m。 钢管管材的允许弯曲度不应大于1.5mm/m; 4)滤管下端应装沉砂管,长度不宜小于1.0m。 3井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并管前应检查并孔,并孔应圆整,并管端应高出地面300mm以上: 2)采用泥浆护壁的井孔在安装井管前,应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 周整井底泥浆的重度,当泥浆比重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遇塌孔时不得置入并管 3)井管安装应位于井孔中心,安装时应平稳、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4)井管下入后应立即回填滤料,填滤料时应沿井管外部四周均匀填入,滤料填充体积 不应小于计算量的95%。 4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 其他粘质岩石成分的砾石: 5洗并应在填入滤料后立即进行。先用活塞洗并器洗井,再用压缩空气洗并;当洗井 效果不好时,可采用化学方式洗井: 6当采用深井泵或潜水泵抽水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深井泵安装,应使水泵工作部分在动水位500mm以下,泵的滤网距井底1.5m以上; 2)安装扬水管时应逐节检查传动轴,确保轴心居中,扬水管间联结螺栓应均匀对称拧 紧;安装电动机时,应使传动轴在电动机空心轴内居中; 3)潜水泵电机下井前,应灌满洁净的清水,灌水应按水泵说明书进行; 4)潜水泵吊入井管前应试运行,检查电机转向; 5)潜水泵电缆应牢固地附在扬水管上,且应妥善保护;不得使用聚氯乙烯电缆; 6)深井泵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转,并观测其出水量,

3并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3.8集水明排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管道基坑(槽)底表面汇水、基坑周边地表汇水及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DB64∕T 1587-2019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规程,可采用

明沟排水管道;基坑(槽)坡面渗水宜采用插导水管方式引排; 2应根据基坑(槽)特点合理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并,并随土方开挖进程适时调整;排 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300mm~400m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500mm。明沟和盲沟坡度不 宜小于0.3%; 3坑内设置的排水沟、集水井与基坑(槽)边坡坡脚距离不宜小于300mm,盲沟、盲 井与边坡坡脚距离不宜小于100mm; 4沿排水沟宜每隔30m~40m设置一口集水井,集水井可采用水泥砾石滤水管或钢筋笼 外填级配石滤料的构造形式: 5槽底为粉土、亚砂土或砂土,排水沟容易淤积时,宜埋排水管,排水管接口与进水 部位,应用滤料回填,并作好保护层。采用管道排水时,排水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排水量确定 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0.5%; 6排水沟、排水管应在检查井等构筑物基础外绕过,不得穿越基础; 7排水井与排水沟应经常进行养护,疏浚排水沟及进水口,掏挖排水井淤泥,保持排 水正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