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pdf

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9 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5340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21-201*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pdf

TB 10*21-201*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pdf简介:

"TB 10*21-201*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全称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规范。该规范是在201*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针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详细规定了高速铁路线路、车站、桥梁、隧道、轨道、路基、通信、信号、电力、防灾安全、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

这部规范涵盖了高速铁路从线路布局、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到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高效、舒适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适用于新建的高速铁路项目,也是对既有高速铁路进行改造和升级的指导性文件。通过遵循该规范,可以确保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

TB 10*21-201*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动车组走行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3%.时宜设置圆曲线 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宜小于500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3.000m 5.3.5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 就面等高)设计。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既有线并行时,正 线轨面设计高程应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情况综合研究确定。 5.3.*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梁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桥梁设计 的技术要求。

3.7隧道内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

5.3.7隧道内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

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DBJ∕T 15-73-2010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检验评定规程,坡度不应小于3%0。路堑地段线路坡度 不宜小于2%

地段、行洪及滞洪区的浸水路堤,路肩高程应符合国家防洪标准及 通航要求。

1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正线应设在平道上,当设在坡道 上时坡度不应大于1% 2越行站的正线坡度不宜大于*%0。 3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 致,困难条件下始发站不宜大于2.5%、中间站不宜大于*%。 *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正线应采用一个坡段。

5.*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

.*.1 高速铁路父义、跨趣时应待合下列规定: 1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公(道)路交叉应按全立交设计。 2.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公(道)路交叉宜采用高速铁路上鹭 的方式,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采用高速铁路下穿时,应采取 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3高速铁路与输油、输水、输气管道等设施交叉时,应采用高 速铁路上跨的方式(隧道地段除外)

5.*.2高速铁路区间线路

及山区沟整峡谷的桥梁除外)。桥下封闭时应在适当位置预 向通道,通道间距宜为300m~500m。防护栅栏设置在铁刷 界内0.5m处

5.*.3高速铁路区间线路并行其他铁路时.在满足铁

5.*.*桥梁地段设置在铁路用地界内的维修通道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路基宽度3m、路面宽度2.5m。 2每间隔500m设置一处错车平台,错车平台宽2.5m、 长8m。

5.*.5高速铁路与公路并行间距较小且公路路面高程高

路肩高程,或低于铁路路肩高程1.0m以内,应在靠近铁路 路侧设置护栏,其防撞等级应符合有关规定。

5.*.*区间线路及车站用地界应埋设标(桩)。标(桩)埋

路地界线和地界拐点处,直线地段间距宜为150m、曲线地 宜为*0m

5.*.7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应设立安全保护区,保护区的范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安全保护区边界应设置安 护区标桩。

*.11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路基工

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 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 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1.2路基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路基排水设施结

*.1.3路基工程应保障列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和舒

基床结构的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的要求,其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其厚度应使扩 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土的长期承载能力。基 床表层结构应能防止地表水侵人导致基床软化及翻浆冒泥、冻胀 等基床病害

*.1.*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符合高速铁路

*.1.7路基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无雄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实现刚度及变形沿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1.9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路堤高度、填料、地形和地质条件、建设工期、材料来源、施工机械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符合《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的规定。*.1.10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充许范围内,并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轨道铺设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1.11,路基边坡工程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1.12路基防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设施完整,并与桥涵、隧道、轨道、站场等排水设施有效衔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1.13路基设计应符合防灾减灾要求,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1.1*季节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应考虑最大冻结深度、降水量、地下水位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加强路基防排水、防冻胀措施。*.1.15路基面竖向设计荷载应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轨道结构自重等上覆作用,采用如图*.1.15所示的均布荷载。路基面均布荷载的取值应符合表*.1.15的规定图*.1.15路基面荷载分布图.28.

图中91 轨道结构自重均布荷载强度(kN/m): 列车荷载(ZK标准活载)均布荷强度(kN/m) q一 轨道结构自重与列车荷载均布荷藏强度之 和(kN/m); ** 每股道均布荷载分布宽度(m); 90 线间回填均布荷载强度(kN/m): bs一一线间回填均布荷载分布宽度(m)。

表*.1.15轨道和列车均布荷载

注:1CRTSⅡ型板式无雍轨道栏中,扩导内为摩擦板范内的荷载值,扩号外为 摩擦板范围以外的荷裁值, 2双线铁路线间荷载的分布宽度*为线间距与轨道和列车荷载分布克度*的 差值

注:1CRTS型板式无确轨道栏中,扩号内为摩擦板范围内的荷载值,扩号免 摩擦板范围以外的荷线值

*.1.1*路基工程的稳定性验算和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

计速度标准确定,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可维持既有

路路基标准,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等路基应按相应的设计速度标 准确定。

*.1.18路基工程应加强接口设计,合理设置电缆槽、电缆

*.2.1无雄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路基面可水平设置, 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两侧应设置不小于*%的横向排水 坡。有诈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应设 置不小于*%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 角形。 *.2.2有诈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m,单

*.2.2有作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

*.2.3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路基面标准宽度

.线间距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图*.2.5—1无雅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线间距图*.2.5—2无硅轨道双线硬质岩路新标准横面示意图(单位:m)

*.3线间距*.33.03.01%基床图*.2.53无作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重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3*.33.0*%*%基床表层*%基床2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图*.2.5*无作轨道单线路提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线间距*%基床表层*%基床2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图*.2.55有作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88*.*线间距*9*%基床表层1%图*.2.57有作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12.*0.53.1*9%175*%基床表层*%基床2底层.*%*%基床以下路图*.2.58有诈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8

展*.3.2—1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其材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3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

注:括号内数学为严寒、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惠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

*.*.1基床以下路堤宜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矿

.*.I型床以下路堤且选用A、B组填科和C组碎石、砾石类填 料,其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 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2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诈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线路平顺性、结构稳定性和 扣件调整能力的要求。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沉降比较均匀 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符合式(*.*.2)的要求时,允许 的工后沉降为30mm。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差异沉降不应 大于5mm,不均勾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有诈轨道正线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表*.*.2的规定

DB510100∕T 235-2017 成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3路基的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作用时不应

*.*.*软土地基沉降可按本规范附录B及现行铁路工程地基处

*.*.12黄土地段路基应加强防排水措施,采取封闭防水、#

疏导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

*.*.13具有湿陷性或压缩性较高的黄土应根据地基土层性质、 路堤填高、路基变形控制要求,确定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采用无 轨道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影响

*.*.13具有湿陷性或压缩性较高的黄土应根据地基土层性质、 路堤填高、路基变形控制要求,确定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采用无 诈轨道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影响。 *.*.1*岩溶地段路基应结合工程实际(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 流,地下水活动等)判别岩溶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选择适宜的处 理措施。 *.*.15人为坑洞地段路基应根据坑洞的形成年代、埋深GB∕T 50279-1998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坑洞高 度、项板岩性及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分 别采用明挖回填或钻孔充填、注浆等工程措施。 *.*.1*膨胀土路基应分析膨胀土作为地基的变形特性,可采取 挖除换填等处理措施,并加强防排水及边坡防护工程。 *.*.17季节冻土地区路基应根据地基土性质、地下水位埋深,采 取换填、降低地下水位、保温等防冻胀措施

*.5.1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基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