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20-2020 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技术要求.pdf

GBT 39620-2020 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231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620-2020 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基站技术要求.pdf简介:

GBT 39620-2020《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基站技术要求》是中国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的基站设备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S是一种船舶自动报告系统,用于海上航行的安全和效率,通过无线通信,船舶可以自动向基站发送其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而基站则可以收集这些信息并提供给其他船舶、海岸站或其他相关部门,以实现船舶间的通信和海事管理。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S基站的硬件配置、软件功能、数据处理能力、通信协议、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S基站的稳定运行,提高海上交通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同时,该标准也适用于新建、改造和运行中的S基站的设计、建设和维护。

GBT 39620-2020 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基站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620—2020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S基站组成5S基站选址要求S收发设备技术要求天线和馈线技术要求8供配电设备技术要求9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10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要求·11S基站管理技术要求.参考文献

DB34∕T 3351-2019 桥梁塔柱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指南GB/T39620—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小飞、聂乾震、邓祝森、李建涛、苗猛、刘铁君、张明睿、姚高乐、孟鑫、耿雄飞 王永利、姚治萱、文捷、颜承志、龚翼

GB/T39620—2020

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基站 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基站组成、S基站选址要求、S收发设备技术要 求、天线和馈线技术要求、供配电设备技术要求、防雷与接地设备技术要求、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要求,以 及S基站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沿海S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内河和封闭性水域的S基站可参照使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39620—2020

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 在甚高频海上移动频段采用时分多址接人方式自动广播和接收船舶动态、静态等信息以便实现识 别、监视和通信的系统。 [GB/T20068—2017,定义3.1.2]

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 在甚高频海上移动频段采用时分多址接人方式自动广播和接收船舶动态、静态等信息以便实现 监视和通信的系统。 『GB/T 20068—2017,定义 3.1.27

S基站由S收发设备、天线和馈线、供配电设备、防雷与接地、机房配套设备组

基站由S收发设备、天线和馈线、供配电设备、防雷与接地、机房配套设备组成

5.1S基站信号覆盖范围

L =2.4(/H ±/h)

式中: L 一 S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单位为海里(nmile); 基站天线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h 船舶天线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在计算S基站理论覆盖范围时h取0。

5.2S基站选址原则

GB/T39620—2020

5.2.1S基站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S基站信号覆盖范围(计算方法见5.1)、实地勘察情况、相邻 S基站信号覆盖情况及基站附近船舶密度等。 5.2.2S基站应建在沿岸制高点,基站到信号覆盖水域视距范围内应避开高层建筑和高山等障 得物。 5.2.3S基站应具备租用或自建传输链路的条件,应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 5.2.4S基站宜利用已有基础设施资源(如助航设施、VTS设施、近岸杆塔和近岸高层建筑等)进行 建设。 5.2.5S基站在161.975MHz和162.025MHz两个S工作频点的25kHz带宽内,环境背景噪声 应不超过一117dBm。在156.025MHz~162.025MHz频段的其他频点上,环境背景噪声应不超过 一37dBm。S基站选址初步确定后,应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5.2.6S基站电磁辐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应符合GB8702一2014中表1的要求。在基站VHF天线 主要辐射方向上,VHF天线与公众生活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6m

S收发设备技术要习

GB/T39620—2020

训练序列以0开始,0和1交替。 发射机稳定时间指发射功率达到终值偏差的20%之内,频率稳定在终值士1.0kHz之内所需的时间, 默认载波功率为12.5W,根据实际情况可选1W。 信道切换时间指从发射状态到接收状态,或者从接收状态到发射状态所用的时间

训练序列以0开始,0和1交替。 发射机稳定时间指发射功率达到终值偏差的20%之内,频率稳定在终值士1.0kHz之内所需的时间 默认载波功率为12.5W,根据实际情况可选1W。 信道切换时间指从发射状态到接收状态,或者从接收状态到发射状态所用的时间,

GB/T 396202020

GNSS模块技术指标见表4.

表4GNSS模块技术指格

供电模块宜同时具有220V/50Hz交流和一48V直流两个供电模块。交流电压在198V~235V,频 率在49.5Hz~50.5Hz,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时,或者直流电压在一43.2V~一56.4V,S收发设 备应能够正常工作。

控制模块对S收发设备进行 a)数据处理、通信管理和数据暂存转发功能; b)主机和备机自动切换功能; c)运行参数检测和异常报警功能; d)远程管理功能

7.1.1天线和馈线技术指标见表6

表6天线和馈线技术指标

指在发射信号频率为162MHz时的天线增益 指在发射信号频率为162MHz时的馈线损耗

7.1.2天线和馈线在一40℃~十60℃的环境下应能稳定工作 7.1.3天线和馈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并可靠接地CJJ 246-2016 镇(乡)村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馈线应选用低损耗同轴电缆。 7.1.4馈线阻抗应与接收机输人阻抗和发射机输出阻抗匹配

7.2.1天线和馈线的抗风性能应满足当地50年一遇的风荷载要求,在极端情况下应进行防冻和防高 温处理。 7.2.2VHF天线和GPS天线应安装在其所在杆塔或建筑物的避雷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应符合 GB50057—2010的要求。 7.2.3VHF天线与其他VHF天线的水平距离应在8m以上,或垂直距离应在1.7m以上。 7.2.4全向VHF天线距离杆塔可导电部分或其他频段天线的最小间距宜为3.7m;定向VHF天线距 离杆塔可导电部分或其他频段天线的最小间距宜为1.85m。 7.2.5VHF天线应根据拟覆盖区域调整天线方位及斜角度。对于双机热备基站,应合理选择天线 类型及架设位置。 7.2.6GNSS天线架设应竖直、无遮挡、安全,且GNSS天线与抱杆成45°范围内无遮挡。 7.2.7室外布设的VHF馈线和GNSS馈线的接头及连接器应具备防水措施。 7.2.8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应不受切向受力,轴向拉力应符合馈线指标。 7.2.9 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馈线外径的10倍。 7.2.10 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并妥善接地。 7.2.11 根据S基站的覆盖范围计算大线高度(计算方法见5.1),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杆塔高度

7.2.1天线和馈线的抗风性能应满足当地50年一遇的风荷载要求,在极端情况下应进行防冻和防高 处理。 7.2.2VHF天线和GPS天线应安装在其所在杆塔或建筑物的避雷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应符合 GB50057—2010的要求。 7.2.3VHF天线与其他VHF天线的水平距离应在8m以上,或垂直距离应在1.7m以上。 7.2.4全向VHF天线距离杆塔可导电部分或其他频段天线的最小间距宜为3.7m;定向VHF天线距 离杆塔可导电部分或其他频段天线的最小间距宜为1.85m。 7.2.5VHF天线应根据拟覆盖区域调整天线方位及斜角度。对于双机热备基站,应合理选择天线 类型及架设位置。 7.2.6GNSS天线架设应竖直、无遮挡、安全,且GNSS天线与抱杆成45°范围内无遮挡。 7.2.7室外布设的VHF馈线和GNSS馈线的接头及连接器应具备防水措施, 7.2.8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应不受切向受力,轴向拉力应符合馈线指标。 7.2.9 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馈线外径的10倍。 7.2.10 VHF馈线和GNSS馈线电缆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并妥善接地。 7.2.11 根据S基站的覆盖范围计算天线高度(计算方法见5.1),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杆塔高度,

8.1.1S基站应至少配备一套具有旁路装置的在线式UPS,宜配备通过静态自动切换开关 的两套UPS

8.1.2UPS后备时间应不少于4h。

8.1.3UPS系统的基本容量按式(2)计算

E一一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L 一S基站、网络设备以及照明等设备的用电负荷,单位为千伏安(kVA)。 8.1.4通过UPS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应为198V~235V,频率应为50Hz士0.5Hz。 8.1.5 S基站可配置发电机组或太阳能供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 8.1.6 供配电设备应依据GB50174一2017的要求进行接地保护12套经典风格别墅方案,并按照GB50343一2012的要求安装 雷电浪涌保护设备

8.2.1直流供电设备应具有输出过电压保护功能,当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超过额定值10%时,过压保 系统在0.1S内应自动将负载切出并报警。直流电源对电源进线瞬间高脉冲应有吸收装置。 8.2.2直流供电设备应具有输人过电流保护功能,当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时,应有过流保护装置,并能自 动恢复正常工作。 8.2.3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输出电压误差、启动时间、开通(关断)过冲、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性能指标 应满足GB/T174782004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