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1636-2020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pdf

T/ZZB 1636-2020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5022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ZZB 1636-2020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pdf简介:

T/ZZB 1636-2020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pdf部分内容预览:

微缆型号由型式和规格两部分组成。

T/ZZB 16362020

微缆设计应能使光缆的光学传输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得到提升和优化DB11∕1706-2019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增加微缆的传输容量: 施工性能和耐用性能

对于微缆用主要原材料光纤(B1.3和B6.a2)应符合浙江制造团体标准ZBB042和ZBB041的相 关要求,其他主要原材料例如加强构件、纤、PBT和聚乙烯护套料等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应对 微缆主要原材料进行入厂检验。

对光缆关键原材料,套管和护套料的成分、护套料水分含量、纤营氧化诱导期、加强件 应开展有效的检测和监督,对光缆的拉伸、压扁、扭转和温度循环试验等型式试验性能,合 监督。

6.1.1.1微缆应由缆芯和护层两部分组成,典型的微缆结构参见图1。 6.1.1.2当微缆应用于室外环境时,应为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套中应不能纵向渗流;当 微缆应用于室内时,可不作阻水要求。 6.1.1.3同批、同型式规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

6. 1. 2. 1概述

本标准规定缆芯结构为松套层绞半干式结构

T/ZZB 16362020

6.1.2.3.7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纤膏,纤膏应符合YD/T839.2一2014的规定

6. 1. 2. 4 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层绞式结构微缆松套光纤绞层申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 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

6.1.2.5加强构件

6.1.2.5.1加强构件应为非金属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杨氏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用以增强 散缆拉伸性能。 6.1.2.5.2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简称GFRP)、芳纶增强塑料杆(简称KFRP) 或其他合适的非金属材料,GFRP性能应符合YD/T1181.1的规定,KFRP性能应符合YD/T1181.3的规 定。在微缆制造长度内,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 6.1.2.5.3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宜用芳纶丝束,但也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其他高强度纤维束,芳纶丝 性能应符合YD/T1181.2的规定。在微缆制造长度内,芳纶丝每束允许有1个接头。

6.1.2.6.1同一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松套光纤单元(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绞合在中心加强 构件周围构成。绞层中的光纤单元数(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宜为4~12单元,但允许为用户要求的其他 单元数。层绞应是SZ绞。

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微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 颜色应符合表1规定。当超过12管时,允许增加其他识别颜色,或按表2颜色循环使用并增 加色条或色带: 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为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相同颜色,宜为本色。面向 微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套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 有红色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1为领示红色后的第一根松套管。

6. 1. 2. 7 扎纱

6.1.2.7.1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固定绞层的方式,以使绞层结构稳定。 6.1.2.7.2扎纱应为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塑料纱束,或者是阻水纱。

6.1.2.7.1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固定绞层的方式,以使绞层结构稳定。

6. 1. 2. 8阳水结构

5.1.3.1护套是指在缆芯外挤包的一层聚乙烯或其他合适的热塑性材料。聚乙烯材料应采用黑色高密 度聚乙烯护套料,性能应符合GB/T15065的规定。 6.1.3.2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0.35mm,最小值应不小于0.30mm。 6.1.3.3微缆护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护套任何横截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当用 户要求或为提高微缆吹送效率时,可通过降低护套表面的摩擦系数来提高微缆气吹效能,也可通过改变 散缆护套表面结构来实现,例如采用表面螺旋或平行开槽结构

T/ZZB 1636—2020

微缆护套下面应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微缆长度,不吸湿不吸油,撕裂绳应能通过YD/T 3022.3一2016规定的试验,

.2.1微缆中光纤特性

用于成缆的B1.3类和B6.a2类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尺寸参数、截正波长、宏弯性能和传输 符合ZZB 042和ZZB 041的规定

6. 2. 2 护套性能

护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6.2.3微缆的机械性能

3.1微缆的机械性能项

微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反复弯曲、扭转、卷绕等项目,并应通过7.5规定的试 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

6.2.3.2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指标

微缆的主要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T/ZZB 16362020

表6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T/ZZB 16362020

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 2:用户有要求时,应检测提供可用于链路设计用的PMD值。 3:微缆端的光纤尺寸参数、模场直径、截止波长、色散、波长附加衰减和宏弯损耗允许用光纤成缆前可追溯的 实测值作为出厂检验值,

微缆结构应在距微缆端面不少于100mm处,通过取样的办法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 构尺寸。

7.3. 1 标志擦拭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2B《光缆标志耐磨损》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负载:20N; b 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c)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内容

7.3.2计米标志误差

计米标志误差应是指适当长度上用钢皮尺沿微缆量得的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所得差值 和对于前者的相对值。

微缆长度应从微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二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 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 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D/T629.1的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 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 0.03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充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 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GB/T15972.22一2008附录C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 于0.01%,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1%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微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 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准确度应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应变不大于0.05%时, 可判为无明显应变。

T/ZZB16362020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1《拉伸性能》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卡盘直径:不小于50倍微缆外径; 试样长度:不小于50m; 拉伸速率:10mm/min; 拉伸负载:见表3; 持续时间:1min 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在短暂允许拉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不 大于0.05dB,光纤应变应满足表3规定;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应变,微缆也应无明 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3《压扁》进行, 其电细节规定如 a)负载:见表3; 持续时间:1min; 验收要求:在短暂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08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无明显残余 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7.5. 4 反复弯曲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6《反复弯曲》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心轴半径:不大于表4规定的动态允许弯曲半径: b)负载:见表3; c)弯曲次数:见表3; d)验收要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7《扭转》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负载:见表3; 受扭长度:1m; 扭转角度:±180° OUALITV 扭转次数:见表3 e 验收要求:在微缆扭转到极限位置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微缆回复到起始位置下应无明显 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11《弯曲》中程序1进行JC∕T 2409-2017 精细陶瓷薄膜结合力测试方法,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心轴直径:不大于6.2.3.3规定的静态允许弯曲半径的两倍; b)密绕圈数:每次循环10圈; c)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d)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7.6微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T/ZZB 1636—2020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微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 时,判为合格

7.6.2温度循环试验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F1《温度循环》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准确度,宜不小于1km b) 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A和高限TB应符合表4规定; C 保温时间:t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应不少于12h; 循环次数:2次; e 衰减监测:宜按YD/T629.2的规定,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 定度应优于0.02dB/km。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 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的衰减 变化监测应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以两者中较差的监测结果来评定温度附加衰 减等级; 验收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7.6.3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

T/CEC 227-2019 火力发电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导则7.7.1气吹效能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