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582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领域的技术标准,全称为《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该规程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行业协会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天然建筑材料(如岩石、土石、砂石、矿物等)的勘察、试验、评价和合理利用。

SL251-2015详细规定了天然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试验技术标准、地质特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工程性能评估等内容,旨在确保工程使用的天然建筑材料能满足结构安全、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要求。它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包括大坝、水电站、水库、河道整治等项目的建筑材料勘察工作。

通过遵循这一规程,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因材料不合适导致的工程问题,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6.2.1各勘察级别地质测绘比例尺

6.2.2料场勘探应符合下列规

6.3.1堆石料原岩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3.1的 规定。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GB/T 51256-2017》表 6.3. 1堆石料原岩质 技术指标

6.3.2砌石料原岩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砌石料岩体结构面间距宜符合砌石块度和重量要求。 2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6.3.2砌石料原岩质量技术指标

6.3.4沥青混凝土人工骨料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 计要求及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下列 规定: 1骨料应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且不因加热而引起性质变化。 2细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破碎而成,或采用人工砂与天然 砂混合,其主要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3.41的规定。当采 用天然砂、酸性岩石破碎或混合砂中天然砂含量较高时,应进行 试验研究论证。

3粗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破碎而成,其主要质量技术指标 宜符合表6.3.4-2的规定。当采用天然砾石和酸性岩石破碎时, 应进行试验研究论证。

6.3.5堆石混凝土坝所需堆石料的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SL678 的规定。

7.1.1可利用开挖料勘察应在工程建筑物勘察的基础上,按材 料种类、用途进行。 7.1.2地质测绘应结合相应部位工程建筑物工程地质测绘进行, 7.1.3勘探点布置及取样试验应符合4.2节、5.2节、6.2节的 相关规定。 7.1.4可利用开挖料的质量评价应符合4.3节、5.3节、6.3节 的相关规定

7.1.5可利用开挖料的储量应按设计开挖量中的可利用部分

7.1.5可利用开挖料的储量应按设计开挖量中的可利用部分 计算。

7.2.1抬填料勘察应按其用途进行。 7.2.2料场应按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类,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I类:地形完整、平缓,料层厚度变化小。 2Ⅱ类:地形较完整、有起伏,料层厚度变化大。 7.2.3抬填料勘察应按初查和详查两个级别进行,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料场分布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 测绘比例尺平面宜采用1:10000~1:2000,剖面宜采用 1:5000~1:1000。 2勘探方法宜以坑(槽)探、并探为主,必要时可采用物 探、钻探等方法。 3用于建筑物场地的抬填料勘探点间距宜符合表7.2.3的 规定。其他抬填料勘探点间距可适当放大。

表7.2.3抬填料勘探点间距

4勘探深度应大于开挖深度2m。 5勘探点揭露土层应按成因类型分层描述,内容包括岩性 碎(砾)石含量、湿度、状态、风化程度等,并记录地下水位、 取样位置、高程及编号等。 6当开挖形成较高边坡时,应分析开挖边坡的稳定条件。 7.2.4抬填料的取样试验和质量评价应根据抬填的目的、用途 等进行,并符合设计有关要求

7.3.1料场应按水情、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类,并宜符合下列 规定: 1I类:水深浅、流速慢,地形平缓,料层岩性单一、厚 度大、分布稳定。 2Ⅱ类:水深中等、流速较快,地形有起伏,料层岩性较 复杂、厚度较大,分布较稳定。 3Ⅲ类:水深大、流速快,地形起伏大,料层岩性复杂、 厚度小、分布不稳定。 7.3.2料场勘察宜分为初查和详查两个级别,并应符合下列 宝

7.3.2料场勘察宜分为初查和详查两个级别,并应符合下

1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料场分布范围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 区域。测绘比例尺平面宜采用1:5000~1:2000,剖面宜采用 1:2000~1:500。 2勘探方法宜采用物探和钻探, 3勘探点间距宜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吹填料勘探点间距

4勘探深度应大于开采深度2m。 5勘探点所揭露土层应按成因类型进行分层描述,内容包 括土的名称、颜色、厚度、颗粒组成,密实度、状态等,以及腐 殖质等杂质含量与分布,并记录地表水体水位、取样位置、高程 与编号等。 6应分析、评价吹填料开采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7.3.3 取样试验宜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料场(区)的累计试验组数不宜少于表7.3.3的 规定。

1每一料场(区)的累计试验组数不宜少于表7.3.3的 规定

表7.3.3吹填料取样试验组数

2室内试验项目宜包括天然密度、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 界限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砂性土的相对密度;原位测试项目宜 包括标准贯人、动力触探等。

表7.3.4吹填料适宜性评价表

勘探点分别不应少于2个和3个。

3)勘探深度应大于开采深度2m。利用平洞取全分析样 品时,平洞进入有用层深度应不小于10m。 4)勘探点所揭露地层应描述地层岩性、单层厚度、产状、 构造、胶结情况、风化程度、岩石失水干裂和遇水崩 解情况等,并记录取样位置、高程与编号等。 3当开挖边坡较高时,应结合开挖边坡的结构特点,分析 坡稳定性。 4.3取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岩性和风化分带分别取样,每一有用层初查不应少 2组送杰不危小王6组

7.4.3取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岩性和风化分带分别取样,每一有用层初查不应少 于3组,详查不应少于6组。 2每一料场(区)全分析取样试验组数应不少于表7.4.3-1 的规定,其余进行简分析。

注1:表中序号1~10项试验项目系原岩岩石试验。 注2:“/”表示应做的试验项目;“十”表示视需要做的试验项目;“一”表示 可不做的试验项目。

7.4.4泥岩防渗料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7.4.4的 规定。

表7.4.4泥岩防渗料质技术指标

8.1.1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资料整理应在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合 理性的基础上进行。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以料场为单位,分 区、分层、水上、水下进行统计、分析、汇总。

1试验成果应按样品类别、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分别归 类整理。 2应分析试验成果的可靠性,舍去不合理的数据。 3应计算试验成果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列出最大值、 最小值,必要时,应列出大值平均值或小值平均值。 4应绘制相关曲线图表。 8.1.3应按照料源的用途、性质,分类编制料场成果图表。图 件编制应符合SL567的规定。试验成果汇总表、储量计算表、 料场综合成果表格式宜符合附录D的要求。 8.1.4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由正文和附图组成,并宜符合下 列规定: 1正文应文字简练、条理清晰、结论明确。 2 附图应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8.2.1砂砾石料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X, = a: X 100 b

X:. jmj B. m

Y, = X100 b;

D=0.5, ai+a2+a3+a4+as /11a1+1.37a2+0.171a3+0.02a+0.0024a5

Gi,X: jmj A.= CX:.jmj

式中A;一某一粒径组的针片状颗粒、软弱颗粒或活性骨料 加权平均值含量; Gi, j一 第1,2,,k个取样组或层的某一粒径组的针片 状颗粒、软弱颗粒或活性骨料含量,%; X, j一 第1,2,,k个取样组或层的某一粒径组含量,%; 2)对于混凝土骨料用砂和砾石料的其他质量技术指标: 可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 3)对于填筑用砂砾料,应取纵坐标为对数的半对数纸, 以干密度为横坐标,渗透系数平均值和大值或小值平 均值为纵坐标,绘制k一od曲线。

JTS∕T 276-1-2019 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定额4)抗剪强度指标整理可按SL567的规定执行。

2.3石料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

储量计算范围和边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圈定的有用区范围内计算有用层的总储量和剥离 层及夹层的体积,并按分区、分层、水上、水下进行 储量计算。 2)有用区周边界线应以勘探范围和试验资料为基础,结 合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圈定,边界线距最外 侧勘探坑孔的距离,不得大于勘探坑孔间距的1/2。 3)储量计算中砂砾料、土料有用层上、下限应以顶底板 各扣除0.2~0.3m为界,石料应扣除0.5~1.0m;未 揭穿有用层,其下限应以实际勘探深度为界,石料场 的计算底界可根据地质和开采条件,适当放宽。 4)水下储量计算下限应不超过最大开采深度。 5)河床漫滩料场水上、水下储量计算的水位选择,应以 枯水期水位为标准;严寒地区,宜以平水期水位为标 准;如无水位资料,可采用勘探水位。 6)对无用夹层,可按实际厚度划出;对有害夹层,砂砾 料和土料应按实际边界线多扣除0.2~0.3m,石料应 比其实际厚度多扣除0.5~1.0m。 2储量计算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勘察级别、勘探点布置 选用平均厚度法、平行断面法、三角形法的一种方法计算,

砂砾石储量×砂砾石天然密度×含砾率 净砾石储量= 砾石堆积密度

8.3.1普查级别勘察报告正文内容宜包括:料场位置,地形地 貌、地层岩性,材料质量初步评价,储量估算,开采运输条件 结论和初查阶段工作建议等。 8.3.2初查、详查级别的勘察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绪言、各料 场情况、料场比选、结论及建议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绪言应简述工程概况、任务要求、勘察过程、完成工作 量和对前人资料的利用情况等。

2料场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料场位置、高程、至工程场地距离、交通条件、占用 农田的面积。 2)料场基本地质条件。 3)勘探方法和勘探点布置。 4)取样方法、组数、试验项目和试验成果汇总;根据试 验成果、质量技术指标或工程设计要求,评价材料 质量。 5)有用层、剥离层、无用层及有害层的厚度、性质与变 化规律。 6)储量计算方法、计算边界,储量计算成果表和储量汇 总表。 7)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对料场的影响以及料场开 采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问题JG∕T 117-1999 不燃型无机玻璃钢通风管道,必要时应进行专门 论述。 8)开采条件等。 3料场比选应包括各料场质量、储量、开采条件、运输条 及环境影响的比较。 4结论与建议应包括各料场的质量和储量评价、开采和运 条件评价,推荐料场和适宜开采料区,料场边坡开挖坡比及处 普施,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一工体神 022顿宝

8.3.3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的附图应符合表8.3.3的

表8.3.3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附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