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9.5K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4393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简介: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MH 5011-1999)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是一部专门针对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的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道面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机场道面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航空器运行的需求。

1999年发布,这个规范反映了当时对机场道面建设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行业实践,涵盖了道面基层处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制、摊铺、碾压、接缝处理、检测和验收等全过程,对机场道面的耐久性、平整度、抗滑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有严格的规定。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规范可能会有所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机场建设的实际需求。

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1沥青混凝土道面的纵缝,宜沿跑道、滑行道的中心线向两侧设置。道面各层的纵缝应错 30cm以上。接缝处必须紧密、平顺。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对先摊铺的混合料附近保留10~20cm宽度暂不研

压,作为其后摊铺混合料的高程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轮迹。碾压时必须掌握混合料的温 度,避免产生冷接缝。 3当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用切缝机将缝边切齐或刨齐,清除碎屑,吹干水份。切缝断面要垂 直,纵向要成直线(上面层中间纵缝应位于道面的中线),垂直面应涂刷粘层油。 5.8.2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相邻两幅的横缝及道面各分层间(上、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铺 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碾压前应铲除),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老 道面接缝处的粘接。 2在道面的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可采用斜接缝。 3接缝处应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及时处理。 4横向接缝处应先用钢轮或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外侧可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 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沥青道面上,主轮先压新铺层上约15cm的宽度,然后逐步移入新铺 层,直至全部压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5当相邻已有成型铺幅并且又是相连接地段时,应先碾压相邻纵向接缝,然后再碾压横向接缝 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5.8.3在道面的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为斜接缝时,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 西粘层油。 5.8.4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与原道面相接处可做成接坡。接坡段应酒粘层油,充分碾 压,连接平顺。接坡的坡脚处,应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宽1m、深约3~4c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 下层虫,图584。若原道面为水滤湿落王道面,接坡占宵设置在原道面接缝处

.8.2横向接缝应符合下≤

压,连接平顺。接坡的坡脚处,应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宽1m、深约3~4c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 下层中,见图5.8.4。若原道面为水泥混凝土道面,接坡点宜设置在原道面接缝处

沥青。 5.9.2透层沥青可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57-2012》,透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 透层沥青的稠度、品种、用量宜通过试喷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表面致密的半刚性 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较稀的透层乳化沥青。 5.9.3透层应在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喷洒。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 清扫后在其表面洒少量水,并待表面稍干后喷洒透层沥青。 5.9.4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酒布车喷酒。

5.9.5喷洒透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设计用量一次喷洒均匀,当有遗漏时,人工进行补喷。 2透层沥青喷洒后应不致流涧、并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3在铺筑沥青混合料时,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应予清除。 4喷酒透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5气温低于10℃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 5.9.6透层沥青喷洒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不宜少于24小时)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5.9.7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 5.9.8粘层沥青的品种和用量应根据粘结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 5.9.9粘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1双层式或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道面层在铺筑上层前。 2原沥青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3原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5.9.11喷洒粘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洒粘层沥青前,应将道面清扫干净。 2粘层沥青应均匀喷酒,过量处应予刮除。 3喷洒粘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4气温低于10℃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粘层沥青 5.9.12喷洒粘结沥青,待其破乳、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

5.10.1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中表5.1.2的规定。

5.10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表5.11.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

5.11.7SMA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应配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纤维必须在喷洒沥青前加入拌和容器 中。纤维与粗细集料经适当干拌后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5秒,喷入 沥青后的湿料拌和时间也应增加5秒,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料中,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 拌和。

表5.11.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注:当集料的吸水率小于1%时DG∕TJ08-2268-2019 顶管工程设计标准,按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计算试件的空隙率;当集料的吸水率大于1%时,按集 毛体积密度与视密度的平均值计算试件的空隙率,

表5.11.6SMA施工温度(C)

5.11.8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析漏情况,应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适 当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 5.11.9SMA面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搓探过度造成沥青玛蹄脂挤到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 果。 5.11.10SMA道面面层如出现“油町”,应分析原因,仔细检查纤维添加的方式、数量、时间,是否 漏放及拌和是否均匀等,严重的应予铲除

6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

5.1.1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含罩面)时,可采取白天不停航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5.1.2不停航沥青混凝土道面常规施工应符合规范第五章中的有关规定。 6.1.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本场的气象预报,尽量避免在不良气象条件下施工。当气温低于10℃或 温低于15°℃且风速天于5级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6.2安全保障措施 6.2.1不停航夜间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 施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开工前应由机场当局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的 现场安全指挥协调机构,负责机场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管理;施工期间还应成立日常飞行安全监督 小组,负责对飞行在跑道上起飞和滑行情况进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和处理, 6.2.2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教育,始终把飞行安全放在首位,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各 种应急措施。 6.2.3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夜间反光标志;施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路线应设明 显的交通标志。 6.2.4每日施工完毕应及时恢复道面的临时标志,并做好开放飞行前的安全检查。 6.3施工准备 5.3.1施工前各种材料应备足,保证施工期间供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5.3.2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原道面处理及原助航灯光灯具拆除、定位和管线理设等工作应提前完成。 5.3.3夜间施工应在整个作业地段内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设施并有专人管理。 5.3.4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应相互配套;加强设备和机具的维修 工作;重要机械设备应有备份。 5.3.5应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停航后进场时各种机具设备和人员应快速有序。 5.3.6现场安全指挥机构、施工及监理各方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 6.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 6.4.1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宜设置在机场附近并满足机场净空要求。应有两台以上间歇式拌和机和足 够容积(宜不小于300T)的热料储料仓。拌和厂应有两路电源以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备熟 练的操作和维修工人。

机场附近并满足机场净空要求。应有两台以上间款式拌和机和足 够容积(宜不小于300T)的热料储料仓。拌和厂应有两路电源以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备熟 练的操作和维修工人。

6.4.8下一班继续施工时GB/T 11024.4-2019标准下载,铣刨前必须将临时接坡的坡顶找准。先沿铣刨线刨去该接坡,刨宽 B一+0.5为宜,使沿道面纵向的刨槽底坡为零或更小些,即刨成楔形。式中i为临时接坡

的坡度,h为铣刨深度,其值不宜小于3~4cm。将沟槽内的粒料和粉尘用扫地车(带吸尘器)清 除干净后,在铣刨部位涂洒粘层乳化沥青。摊铺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后接缝处应由人工仔 细找平并立即碾压。 6.5开放使用 6.5.1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冷却至低于50℃时,方可开放飞行,必要时可洒水冷却 6.5.2每晚铺筑完后,应立即清除道面上的沥青混合料碎粒和其它污物,并将所有施工区域打扫干 净。飞行安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所有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退场到指定的地带。 6.5.3开航前应由有关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对当晚的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 飞行。

注:1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场时已按“批”对材料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 项目与要求;试验记录作为工程竣工资料。 2“必要时”是指施工企业、监理、质量监督部门、业主等各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 或是根据商定的检查频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