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PDF 7页)

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PDF 7页)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9.2K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4256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PDF 7页)简介:

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性能测试,用于评估幕墙在大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关于这种检测方法的一般简介,具体内容可能需要参考PDF文档的详细说明:

1. 概述: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依据GB/T 29456-2013《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等标准进行。它通过模拟实际风荷载,测量幕墙在风压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包括挠度、位移等,以评估幕墙的抗风压性能。

2. 测试设备: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风洞试验装置、传感器(如挠度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3. 测试步骤: - 选定测试样品:幕墙组件或完整的幕墙系统。 - 安装在风洞试验装置中:确保模拟的风荷载能够准确地施加在幕墙上。 - 启动风洞,逐渐增大风速,记录幕墙的变形数据。 - 在风压下保持一定时间,观察幕墙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 风压卸载后,对幕墙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

4. 数据分析: 测量数据被用来计算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指标,如风荷载-变形曲线,变形速率,最大挠度等。这些数据用于评估幕墙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

5. 结果评估: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是否达标,如超标则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总的来说,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是一个严谨的工程测试,对于确保建筑幕墙在极端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PDF文档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方法,对于从事幕墙设计、施工和检测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PDF 7页)部分内容预览: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经

GB/T1522794

GB∕T 50114-201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附条文说明)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of deformation under wind

Test method of deformation under wind pressure for building curtain walls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幕墙。检测对象只限于幕墙本身,不涉及幕墙和其他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2.1幕墙curtainwalls

系指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由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所构成的围护构件。 2.2风压变形性deformationunderwindpressurecapacity 系指建筑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压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 2.3压力差pressuredifference 系指幕墙试件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的差值。当外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内表面所受的压 力时,压力差值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压力差的单位以Pa(帕)表示。1Pa=1N/m²。 2.4残余变形residualdeformation 当外力消失后,构件仍然存在的变形量。 2.5面法线位移frontaldisplacement 系指在试件的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面法线方向线位移量(符号为于) 2.6面法线挠度frontaldeflection 系指试件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线位移量最大差值(符号为fmx)。 2.7相对面法线挠度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系指试件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值和该杆件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符号为fmx/,l为杆件 两端测点间的距离)。

系指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由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所构成的围护构件。 2.2风压变形性deformationunderwindpressurecapacity 系指建筑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压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 2.3压力差pressuredifference 系指幕墙试件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的差值。当外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内表面所受的压 力时,压力差值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压力差的单位以Pa(帕)表示。1Pa=1N/m²。 2.4残余变形residualdeformation 当外力消失后,构件仍然存在的变形量。 2.5面法线位移frontaldisplacement 系指在试件的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面法线方向线位移量(符号为于) 2.6面法线挠度frontaldeflection 系指试件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线位移量最大差值(符号为fmx)。 2.7相对面法线挠度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系指试件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值和该杆件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符号为fmx/,l为杆件 两端测点间的距离)。

检测试件在风荷载作用下,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的变化规律,以主要受力杆件的相对

检测试件在最大瞬时风荷载作用下,能否避免发生损坏的能力,以是否发生使用功能障碍、 形或损坏进行评价。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 有检测幕墙风压变形性能的能力。由图1所 示各部分组成

检测装置应设有安全网,以防止试件突然损坏

图1检测装置纵剖面示意图 4—静压箱;b—进气口挡板;e—风速仪;±—集流管;e—供压系统;

5.1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 特殊附件或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 5.2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三个垂直承力杆件,其中最少有一个能承受设计负荷;试件的高度最 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 和实际相符。

5.1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 特殊附件或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 5.2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三个垂直承力杆件,其中最少有一个能承受设计负荷;试件的高度最少应包 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尽可能 和实际相符。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5.3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习

.3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

6.1试件安装完毕后,须经核查,待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查时,将试件的可开 开关数次,最后关紧。

干件的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布置在杆件两端点向中点方向移10mm处。镶嵌部分的中心测点布置在两 对角线交点位置上,两端测点布置在镶嵌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向中点方向,距镶嵌边缘10mm处。

以250Pa的压力加荷5min,作为预备加压,等泄压平稳后,记录各测点的初始位移量。预备压力为 P

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力分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不超过250Pa,每级压力作 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杆件挠度值达到L/360为止,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 法线位移量和达到L/360时之压力值P1。

以每级检测压力为波峰,波幅为二分之一压力值,进行波动检测。最高波峰值为P1X1.5,每级波动 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60s,波动次数不少于10次。记录尚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最大检测压力值 P2

如反复受荷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则进行安全检测,使检测压力升至P3,随后降至0,再降至 一P3.然后升至零,升、降压时间不少于1s,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s。必要时可持续至10s。然后记录功

星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图3主要受力杆件测点分布图

变形检测中求取受力杆件中间点的面法线挠度的方法,按下式计算(见图3:

式中:αo、bo、Co一一各测点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mm; a、b、c一一为某级检测压力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mm; fmax一一为中间测点的面法线挠度值,mm。 7.2检测报告 7.2.1试件类型、规格尺寸以及有关图示(包括外、内立面、纵、横剖面和型材、附件截面)必须表示出试 件的支承体系,以及可开启部分的开启方式。 7.2.2玻璃的品种、厚度、最大尺寸和镶嵌方法。 7.2.3客 密封材料的材质和牌号。 7.2.4 附件的名称、材质和牌号。 7.2.5检测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7.2.6 检测室的温度和气压。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DB37/T 3848-2019 地热矿泉水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7.2.7.1以压力差和挠度关系曲线表示检测记录值,并注明主要受力杆件的长度。

b.反复受荷检测:注明士P2值,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并绘图注出其发生部位。 c.安全检测:注明主P3值,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残余变形或损坏的情况,绘图注出其发生部位 并以前一级测值为定级值。如未发生功能障碍和损坏情况,以P3正负值中绝对值较小的值为定级值。 7.2.8检测日期和检测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谈恒玉、高锡九、刘浩。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负责解释

闽2010-J-31 建筑硅质刚性防水构造(DBJT13-85)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谈恒玉、高锡九、刘浩。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负责解释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