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522-2017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SHT 3522-2017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125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HT 3522-2017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简介:

"SHT 3522-2017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是中国石化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它详细规定了石油化工领域内绝热工程施工的操作规程、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环境和设备,如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化工装置,对绝热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绝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绝热层的施工方法,绝热结构的安装要求,绝热层的检测和验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安全作业等方面的规定。该规程旨在保证化工绝热工程的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确保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业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绝热施工规程,具体执行应以当地或行业的现行标准为准。

SHT 3522-2017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d 固形层或模具安装应横平竖直、稳定可靠,两侧及底部应临时加固,与管道或设备搭接部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m,接缝应严密。

8.6.6浇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浇注料从浇注孔倒入应缓慢、均匀,浇注过程中应轻轻敲打固形层或模具两侧及底部位置; b) 随时观察浇注料固化或凝结情况,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查明原因; C 每次配制的浇注料应在规定时间内浇注完毕: d 浇注完成后应对浇注口、密封口进行密封处理: e 浇注成型后轻击固形层或模具外侧,不得出现空鼓: f)使用完毕后对盛装浇注料的容器和揽拌器凰等应清洗工净

8.7.1液态或乳稠状的绝热层材料宜采用喷涂法施工。 8.7.2喷涂前应试喷,并观察发泡的速度、孔径大小及颜色变化,确定喷涂工艺。 8.7.3喷涂料配制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8.6.4条的规定。 8.7.4喷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JGJ∕T 363-2014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8.7.1液态或乳稠状的绝热层材料宜采用喷涂法施工。

8.8.1绝热材料为粉状、颗粒状黏稠浆料或乳稠状时可采用涂抹法施工。

8.8.1绝热材料为粉状、颗粒状黏稠浆料或乳稠状时可采用涂抹法施工。 8.8.2分装供货的绝热层材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8.8.3涂抹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涂抹前,应清除表面的油污及其他杂物: b)底层涂料厚度宜为5mm,并涂抹均匀; c)涂抹厚度大于20mm时,应分层涂抹,每层厚度宜为10mm~15mm; d)下一层涂层的涂抹应在前一涂层干燥后进行: e)层间涂抹应用力均,各层密实度应一致:

f)面层应进行压光处理。 8.8.4绝热层中加设铁丝网时,铁丝网不得露出绝热层表面

)面层应进行压光处理

SH/T35222017

9.1绝热带或绝热绳可采用缠绕法施工。 9.2绝热带或绝热绳宜采用螺旋式,端部和尾部应捆扎或粘贴牢固。 9.3绝热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压带缠绕时压带宽度宜为绝热带宽度的1/2,且应不小于20mm;对接缠绕时对接应紧密,缝 隙宽度不应大于2mm,并应进行严缝处理; b) 多层缠绕时,上层与下层的缠绕方向应相反: 绝热带接头处应压接,压接处应粘贴或捆扎牢固,压接量应不小于100mm。 C 9.4绝热绳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相邻绝热绳应并行靠紧排列: b) 多层缠绕时,上层与下层的缠绕方向应相反: 绝热绳接头处应搭接,并捆扎牢固,搭接量应不小于100mm。

8.9.1绝热带或绝热绳可采用继绕法施工

其绝热层外侧应设置防潮层;目带 防潮层的保冷材料、绝热层采用现场浇注且与保护层形成整体时可不设防潮层。 9.1.2绝热层外表面应清洁、干燥、平整,不得有突角、凹坑或起鼓现象。 9.1.3防潮层接缝应紧密,无翘口、脱层、开裂;表面应平整、无空鼓和褶皱。 9.1.4防潮层的结构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9.1.5设备和管道的阀门、法兰断开处的保冷层及成型保冷支座两侧的保冷层宜设置防潮隔汽层

a)第一层为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层,湿膜厚度不宜小于3mm; b) 增强布可为无蜡中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其径纬密度应不小于8×8根/cm²,厚度0.1mm~0.2mm; 也可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其他纤维增强布; C 第二层为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层,湿膜厚度不宜小于3mm。 9.2.2 防潮层采用2层阻燃型沥背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复合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绝热层的表面应进行找平处理,对绝热层的接缝凸凹部分应进行处理:对凸起部位应进行削平 处理:捆扎带的接头应进行处理; b 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黏稠度过大时,可加入质量不超过5%的稀释剂并搅拌均匀: c 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涂抹应厚薄均匀、一致,无流挂、无漏涂现象; 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的涂抹与增强布施工宜连续进行,各层结合紧密、无虚粘; e 防潮层表面应平整、无翘口、脱层和开裂。 9.2.3增强布可缠绕或铺贴施工,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和障碍较少的设备直段宜采用缠绕法,障碍较多时可采用铺贴法; 采用缠绕法施工时,增强布的宽度宜按表9.2.3选取;当采用铺贴法时玻璃布的宽度宜 500mm~1000mm:

SH/T3522—2017

表9.2.3增强布材料宽度选择表

1法兰和阀门断开处宜设置防潮隔汽层,防潮隔汽层的示意如图9.3.1所示,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a 防潮隔汽层宜采用阻燃型沥青玛蹄脂或防水冷胶料等材料 b 断开处保冷层层间及与金属表面压接部位应形成封闭的防潮隔汽层,封闭面长度(1)不宜小 于100mm,封闭层厚度不宜小于3mm: C 保冷层断开处的外露表面及端面、保冷层最外层表面及裸露的金属表面应涂抹防潮隔汽层。保 冷层最外层表面及裸露的金属表面涂抹长度(12)不宜小于50mm:

十金属表面:2一保冷层:3一本体防潮层:4一防潮隔汽

19.3.1法兰、阀门断开处多层保冷层防潮隔汽

9.3.2管道成型保冷支座与管道保冷层之间宜设置防潮隔汽层,防潮隔汽层示意如

b)保冷层端部各层间、最外层表面以及保冷层与金属外表面之间压接面及保冷层的断面宜涂 潮隔汽层材料形成端部封闭面,封闭面长度(1)不宜小于100mm,厚度不宜小于3mm。

SH/T35222017

道保冷层;3一支座及支座保冷层;4一保冷层层间、外表面及金属表面之间形成的封闭面; 5一管道防潮层接及保护层 图9.3.2管道成型保冷支座与保冷层之间防潮隔汽层示意

图9.3.2管道成型保冷支座与保冷层之间防潮隔汽层示意

10.1一般规定 10.1.1保护层的施工应在绝热层或防潮层检验合格后进行。 10.1.2保护层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腐蚀性环境下宜选用耐腐蚀材料;有防火要求的设备及管 道宜选用不锈钢薄板;当采用软质或抹面保护层时,选用的材料及组分配比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金属保护层的厚度选用宜符合表10.1.2的规定。

表10.1.2金属保护层厚度选择

SZDB∕Z 121-20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技术指引SH/T 35222017

表10.1.2(续)

0.1.3金属保护层可采用于1.、机械下料或加.1.,不得采用火焰等热切割方式,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层的下料尺寸宜根据现场实测方式确定 b) 下料尺寸应包括咬口量或搭接量,并应进行放样校核; C 环缝和纵缝一侧应压凸筋,另一侧可不凸施:补口用的小块材料,外缘应压凸筋,开口处内 缘可不压凸筋: d 阀门或法兰等处的保护层宜加工成对称的结构: 伸缩缝、加强圈等保护应加工成两段或多段的组含结构: f 弯头宜采用冲压成型结构或分片组装的虾米腰结构,绝热后外径小于100mm或短半径弯头的 保护层可采用直角形结构,振动部位的保扩层宜采用咬合结构: g 封头或管帽宜采用桔瓣式或平盖式结构,振动部位的保护层宜采用咬合结构。 0.1.4保护层安装应紧贴绝热层或防潮层,外表应整齐美观,不渗水、不开裂和不脱落。 0.1.5金属保护层接缝可采用搭接、挂接、咬接及插接或嵌接等方式,常用保护层接缝示意如图10.1.5 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硬质绝热制品金属保护层纵缝宜采用咬接,并不得损坏绝热层和防潮层;半硬质或软质绝保 护层纵缝宜采用搭接或插接,搭接或插接量不应小于30mm: 金属保护层的环缝宜采用搭接或插接,搭接量不应小于50mm,插接量不应小于30mm; C) 立式设备、垂直及倾斜管道的保护层应自下而上进行敷设,.上口搭下口; d) 储罐和立式设备的保护层无支撑设置时,横间接缝宜采用挂接: e) 两部分或多部分组合而成的金属保护盒组装时接缝宜采用搭接或插接,可拆卸式保护盒对接 缝宜采用插条或销扣试连游

图10.1.5常用保护层接缝示意

1.6障碍开口、补强等无法做到顺水搭接部位的保护层应采用密封胶对接缝进行密封处理。 1.7卧式设备和水平管道保护层纵向接缝应布置在水平中心线两侧下方15°~45°的范围内 口应朝下:相邻纵缝应错开形成相互交错平行的直线:多条纵缝时,纵缝应偏离垂直中心线位

SH/T35222017

(向接缝区域有障碍时可避开障碍DBJ∕T 15-83-2017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不得形成朝天或朝地接缝。卧式设备和水平管道纵向接缝 围示意如图10.1.7所示。

图10.1.7管道金属保护层纵向接缝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