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764-2018 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764-2018 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9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12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764-2018 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简介:

SL 764-2018《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它主要针对水工隧洞的安全监测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水工隧洞通常指的是在地下或水下建设的,用于输送水流、电力或者其他相关物质的通道,例如水电站的引水隧洞、输水隧洞等。

SL 764-2018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目的:明确了安全监测的目的,即对隧洞的结构稳定性、渗漏、变形、应力应变等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监测方法:规定了各种监测手段,如地质雷达、应变仪、渗压计、振动监测、温度监测等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对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4. 监测设备与设施:对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与维护提出了标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安全评估与预警:规定了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必要时发布预警。

6. 监测管理与维护:对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该规范的实施,对于保障水工隧洞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SL 764-2018 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8.3.1仪器安装应保持正确位置及方向,及时对仪器检测,并 防止仪器损坏。各种仪器的安装要求应符合SL601的规定,并 应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内应力应变仪器埋设时,宜取得混凝土的配合比、 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相关资料。必要时,还应取 样进行混凝土徐变试验。 2应变计埋设时,可采用支座、支杆或钢丝固定。 3在隧洞衬砌中埋设无应力计时,宜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 或隧洞超挖较多部位。应使无应力计筒大口朝上,其应变计周围

筒内的混凝土应与相应应变计组外的混凝土相同。 4钢筋应力计、锚杆应力计、钢板应力计埋设宜采用焊接 法。焊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仪器内的温度不应超过60℃。 5压力(应力)计埋设时,应使仪器承压面朝向岩体并固 定在钢筋或结构物上,浇筑的混凝土应与承压面可靠接触,混凝 土振捣应避开压力(应力)计埋设部位。 6锚索测力计应在无黏结锚索中安装,混凝土墩钢垫板与 钻孔轴向垂直,其倾斜度不宜大于2°,测力计与锚孔同轴,偏 心应不大于5mm。测力计垫板厚度不宜小于2cm,垫板与锚板 平整光滑,表面粗糙度为Ra25。安装后,首先按要求进行单束 锚索预紧,使其各束锚索受力均匀。然后分4~5级进行整体张 拉,最大张力宜为设计总荷载的115%。锚索测力计安装可按 SL551执行。 8临测

筑的混凝土和环境条件。安装后JC∕T 566-2008 吸声用穿孔纤维水泥板,应做好标识与保护。

8.4.1应力应变及温度仪器监测要求应符合SL551和SL601 的规定。

8.4.2锚索测力计安装锁定后应加密监测频次,48h

日3次,7日内宜按每日1次进行监测,之后应按附录A表 A.0.2执行。

8.4.3应力应变及温度仪器埋设后,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

器的性能及周围的温度及时测读。

2.1.1围岩松动监测应符合下列

9.1:1围者松动监测应付合下列规定: 1围岩松动监测断面应根据围岩不同岩性、不同施工方法 选定,宜选择高应力碎胀性围岩、断层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2每个监测断面应不少于3个测孔(点)。 9.1.2监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洞围岩松动监测可采用声波法、地质雷达法、地震波 法、钻孔全景光学成像法和多点位移计等。 2监测方法应根据水工隧洞的埋深、规模及其与周围介质 的物性差异选择。当地质条件复杂或有多种干扰因素时宜采用综 合监测方法,多种方法相互验证。 3地质雷达法、地震波法监测断面应沿隧洞轴线掌子面进 尺方向在洞底和洞壁布置。 4声波法、钻孔摄像法、多点位移计法监测时,钻孔深度 应超过预测的围岩松动圈1m以上。

9.2.1爆破开挖施工对附近建筑物或设施产生影响时,应进行 爆破振动监测。监测对象为受振动影响的建(构)筑物及其他有 特殊要求的设施。 9.2.2爆破振动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和宏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9.2.3应根据工程爆破设计、施工、监测对象及所处部位的地 质、地形条件,确定爆破振动测点位置及数量。爆破振动测点位 置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工隧洞开挖应进行爆破质点振动速度监测及爆破影响 深度检测。

9.2.1爆破开挖施工对附近建筑物或设施产生影响时,应进行 爆破振动监测。监测对象为受振动影响的建(构)筑物及其他有 特殊要求的设施。

质、地形条件,确定爆破振动测点位置及数量。爆破振动测点位 置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工隧洞开挖应进行爆破质点振动速度监测及爆破影响 深度检测。

2大型洞室开挖爆破应布置1~2个与静态监测断面一致的 重点监测断面。 3每一个监测断面应设3~5个测点。 4按不同围岩类别,宜每100m布置一组垂直于被测基岩 面的声波观测孔,每条洞不少于1组。 5洞间距小于1.5倍平均洞径的相邻洞爆破时,应在非爆 破的邻洞布置质点振动速度测点,定期进行监测。 9.2.4爆破振动监测设计应针对工程爆破动力响应条件,结合 静态安全监测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9.2.5宏观调查与巡视检查,应采取爆前爆后对比检测方法。 9.2.6在保护对象的相应部位,爆前应设置明显测量标识,爆 后应调查该部位变化情况。 9.2.7保护对象受爆破影响的程度应根据宏观调查与巡视检查 结果,并对照仪器监测成果评估。 9.2.8爆破振动监测应包括质点振动速度和加速度监测。 9.2.9监测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频带应覆盖被测物理量的频率。 2记录设备的采样频率应大于被测物理量的上限主振频率 的12倍。 3传感器和记录设备的测量幅值范围应满足被测物理量的 预估幅值要求。

9.2.10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测点宜布置竖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三个方向的 传感器。 2需获取爆破振动传播规律时,测点至爆源的距离,应按 近密远疏的规律布置,测点数应不少于5个

9.2.11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夫

1安装前,应根据测点布置情况对测点及其传感器进行统 编号。固定内部测点传感器的充填材料,其声阻抗应与被测介 质相一致,可与静态监测仪器一同埋设。

允许标准确定。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 全允许振速、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见附录D。

9.3.11级水工隧洞、大洞径、高水头、高流速及采用新技术 的隧洞,应进行水力学监测。 9.3.2监测项目、方法和要求应符合SL.616的规定。

9.4施工环境安全监测

9.4.1施工环境安全监测应包括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及放 射性监测。

9.4.2粉尘浓度及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符合GBZ159的规定。

9.4.3放射性监测应符合HJ/T61的规定。

10.1.1在建水工隧洞宜建立监测自动化系统,已建水工隧洞监 测系统更新改造时,宜建立监测自动化系统。在满足监测精度的 条件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应力求简单实用,宜选用技术先进、性 能可靠的系统设备和通信方式。 10.1.2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应为“实用、可靠、先进、经 济”,系统宜简单、稳定、维护方便,易于改造和升级

10.2.1系统设备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0.2.1系统设备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自动巡测、自检、自诊断功能。 2 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 3 应具有现场采集数据显示、存储和远程通信功能 4 应具有防雷及抗干扰功能。 5常规传感器采集单元应具备人工测量接口,可补测、比 测;光纤解调仪应具有光纤耦合接入端口,可进行人工比测。 6可接入模拟量、数字量信号。 7数据采集缺失率应不大于2%。 10.2.2系统设备基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6300h。 防雷电感应应不小于500W。 3 瞬态电位差应小于1000V。 4 测量装置掉电运行时间应不小于72h。 5 定时采集间隔应可选可调。 6 单点采集时间应小于30s。 巡测时间应小于30min。

8存储容量应不小于50测次存储数据容量。 9 工作环境温度应为一10~5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 95%RH。 10供电电源应为交流220V或直流12V。 11通信接口应支持符合国际标准的通用通信接口。

10.3自动化系统软件

10.3.1数据采集装置与监测主机之间应具有双向数据传输 功能。 10.3.2自动化系统软件应具有监测数据自动甄别、计算、维 护、备份、资料整编和分析等功能;具有异常数据和设备故障报 警功能;具有可视化界面,可修改系统设置、设备参数及运行方 式;具有在线监测、离线分析、人工输入、数据库管理、数据备 份、图形报表制作、信息查询和发布等功能;具有系统管理、权 限设置、运行日志等功能

10.4.1监测自动化系统应由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装 置、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据采集和管理软件、供电和防雷设施 等组成。 10.4.2监测自动化系统可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 10.4.3监测站及监测管理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0.4.1监测自动化系统应由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装 置、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据采集和管理软件、供电和防雷设施 等组成。

置、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据采集和管理软件、供电和防雷设施 等组成。 10.4.2监测自动化系统可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 0.4.3监测站及监测管理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站不得设置在具有较强电磁干扰和易遭雷击的场所, 应具备通风、防潮、防鼠等条件,并应有接地和防雷设施,接地 电阻应不大于102。 2监测管理站应满足监测主机正常运行的环境要求,并应 配备打印机、不间断电源、净化电源及接地防雷设备等,接地电 阻应不大于42。 3防雷装置检测应符合GB/T21431的规定。 10.4.4数据通信应符合下列规定:

10.5.1系统安装与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系统设备安装及电(光)缆布线应整齐。设备箱体、光 纤终端盒、支座及支架等应安装牢固。 2监测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室外电(光)缆的敷 设要求见附录C。 10.5.2监测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应对系统仪器设备进 行检测、检验、标定,并应做好记录。 10.5.3监测自动化系统调试时“先抽后采”瓦斯治理示范工程监理招标文件,各监测点应连续测试,并应与 人工监测数据同步比测。 10.5.4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更新改造时,应保留原有可用的监 测设施,并应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

10.5.1系统安装与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1.2监测设施基本资料整理

11.2.1监测设施基本资料应包括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布置、埋 设、竣工等资料,以及系统运行后的维护和更新改造资料,主要 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监测设施及测点的布置图; 一安装考证资料; 仪器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11.2.2安装考证资料记录应及时、准确、完备,考证图表格式 宜按附录F执行。初次整编时,应按工程监测项目对各项考证 资料全面收集、整理和审核。在以后各阶段,监测设施和仪器有 变化时,如校测设施和设备检验维修、设备或仪表损坏、失效、 报废、停测、新增或改(扩)建等,均应重新填制或补充相应的 考证图表DB21∕T 3244-2020 外免拆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并注明变更原因、内容、时间等有关情况备查。 11.2.3监测设施基本资料应及时归档。

1.2.3监测设施基本资料应及时归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