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

DB32/T 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3390-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1.9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148
免费资源

DB32/T 3390-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简介:

DB32/T 3390-2018 是江苏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旨在推动一体化智能泵站在江苏省的规范化应用和提高其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

一体化智能泵站是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传统泵站设备的新型泵站形式,其特点是高度集成、自动化程度高、管理便捷。它将泵房、格栅、阀门、管道、控制系统等设备集成在一起,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泵站的远程监控、自动控制和故障预警等功能。

DB32/T 3390-2018 标准详细规定了智能泵站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内容,对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单位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遵循这个标准,可以确保智能泵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标准不仅可以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能减少由于人为操作错误或设备故障导致的问题,从而提升城市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DB32/T 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三体化智能泵站integratedintelligentpumping station

采用装配式泵房结构新潮别墅方案,将机、电、过滤、施肥(药)、控制、保护、量测、过滤、施肥(药)安防 视频监视、通信设备等集于一体,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自动控制、智能化管理等功能的小型灌 溉排水设施。

装配式泵房assembledpumphouse

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的环保型构(部)件,可实现现场快速拼装,用于安装泵组及相关设备的

化智能泵站APPintegratedintelligentpumping

4.1一体化智能泵站可采用的水泵泵型包括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及潜水泵等。 4.2一体化智能泵站可用于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渠道灌溉工程、排涝工程等。 4.3用于管道灌溉、渠道灌溉和排涝工程的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流量不宜大于1800m/h,水泵出口直 经宜在500mm以下,装机功率不宜大于90KW。 4.4用于喷灌、微灌工程的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流量不宜超过250m²/h,装机功率不宜大于90KW。 4.5一体化智能泵站应支持智能移动终端、在线管理服务平台等功能,设施设备应根据用途、规模及功 能要求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排涝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电气设备、测控系统、保护装置、安防 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b)管道灌溉泵站、渠道灌溉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及闸阀、电气设备、 测控系统、保护装置、计量装置、安防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c)喷灌泵站、微灌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及闸阀、过滤装置、施肥(药) 装置、电气设备、测控系统、保护装置、计量装置、安防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 系统等; d)离心泵站和蜗壳式混流泵站,设置自动抽真空装置或自动充水系统。 4.6装配式泵房应方便现场拆装,拆卸或装配时间不宜大于2h。构(部)件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不应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4.7水泵类型应按泵站扬程、流量、水位变幅、地形条件等选择,电动机宜采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水泵与电动机应采用直联方式。 4.8进出水管与泵房墙体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 4.9泵房内应安装温湿度自动调节装置,泵房内外应设置照明。 4.10泵房应采用封闭式智能化运行方式,人员进入泵房须经授权。 4.11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选型、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计应由具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b): 选型时应选择由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一体化智能泵站产品,产品应通过省部级产品鉴定和水利部 专业检测机构测试检测; c) 施工安装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 d) 运行操作人员应经培训; e)专业养护和远程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5.2.1水泵宜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应符合GB/T13008、GB/T16907和GB/T25409的规定 5.2.2电动机宜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应符合GB/T4772的规定。 5.2.3电动机功率大于11KW时宜采用软启动方式启动运行。 5.2.4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GB50265的规定。电气及智能设备控制柜应符合GB7251.12和GB/T 251.8的规定。 5.2.5泵组应采用智能保护装置

5.2.5泵组应采用智能保护装置

5.4过滤装置和施肥(药)装置

5.4.1喷灌泵站、微灌泵站应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选择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或多种组合; b)符合SL470的规定; C)具备自动清洗的功能。 5.4.2管道灌溉泵站、喷灌泵站、微灌泵站可设置施肥(药)装置。施肥(药)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符合SL550的规定: b)承压能力不低于系统最大压力的1.25倍

5.5控制系统及保护装置

5.5.1泵站采集与监测的过程数据信息应包括以下参数: a)泵组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输出频率(变频); b)电源断路器、泵组、辅机设备、阀门、泵房门等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或位置; c)流量、水量、管道压力、环境温湿度、机组震动、进出水池水位等。

a)接受到启动指令后,应能够根据水泵启动的流程自动完成泵站启动过程控制,直至主机组安

b)应具备根据主机组和抽真空装置或充水系统、过滤装置、施肥(药)装置等设备的状态参数等过 程量的变化,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自动调节控制的功能,相关运行过程应实现联动与互锁: c)喷灌工程、微灌工程的首部泵站,应根据过滤器前后压力差(或定时)实现自动清洗过滤器; d)具有施肥或加药装置的泵站,应具备施肥或加药比例调节与控制功能; e)应配备人机界面或智能移动终端,显示泵站运行信息。显示的运行信息应包括机组运行状态、故 障信息、流量、水量、进出水池水位、管道压力及泵站内温湿度等, 5.5.4泵站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自检、自诊断、自恢复及远程复位等功能,故障时应能语音提示故障内 容及故障位置,并上传至在线管理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 5.5.5泵站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现地应能采用IC卡刷卡控制方式;远程应能采用智能移动终端控制。采 用IC卡刷卡控制泵站启动与停止的应具备以下功能: a)泵房外刷卡一键启动与停止控制泵站运行; b)IC卡刷卡具有消费水费和电费充值功能,水费和电费的费率可授权设置; c)IC卡余额设置下限告警,费用为零时泵站应能自动停机。 5.5.6泵站应设置手动控制功能,包括泵组的启停控制、辅机的控制等,用于初始安装和维修调试。 5.5.7泵站的保护功能应包括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堵塞保护、三相不平衡保护、低电压/过电压保护 接地/漏电保护、防雷击保护和失流保护等

a)泵房外刷卡一键启动与停止控制泵站运行; b)IC卡刷卡具有消费水费和电费充值功能,水费和电费的费率可授权设置; c)IC卡余额设置下限告警,费用为零时泵站应能自动停机。 5.5.6泵站应设置手动控制功能,包括泵组的启停控制、辅机的控制等,用于初始安装和维修调试。 5.5.7泵站的保护功能应包括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堵塞保护、三相不平衡保护、低电压/过电压保护 接地/漏电保护、防雷击保护和失流保护等

5.7在线管理服务平台

5.7.1应建立统一的在线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收集、分析和管理和监控域内所有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运行 伏况信息。在线管理服务平台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与泵站通信采用统一的数据传输规约,通信方式宜采用公网通信; b)具备泵站远程监控功能,可实现对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远程遥控; C): 具备泵站远程管理、维护、巡检、故障诊断、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 d)具备泵站运行参数及视频的远程查询功能,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 e)支持智能移动终端的接入,并对其进行授权管理; f) 支持移动数据网络流量管理功能,包括网络流量统计、超限报警等; g) 支持多用户的分级权限管理; h)符合GB/T30998的规定

5.8一体化智能泵站APP

8.1一体化智能泵站APP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

5.8.1 一体化智能泵站APP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 a)具备泵站远程监控功能; b)具备泵站运行参数及视频的远程查询功能TD/T 1048-2016标准下载,支持地理信息系统查询; C) 实时显示泵站的故障信息和安全防盗系统的推送信息。 5.8.2一体化智能泵站APP应具备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5.1.1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与选型应根据灌排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灌溉排水规模 运行特点和综合利用等要求,考虑水源条件、供电电源、交通、占地与施工、灌溉方式、设计流量、设 计扬程与管理等因素。 6.1.2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应包括一体化智能泵站的总体布置及引水设计、设备选型、供配电设计、 基础设计等,

6.1.3泵站站址应满足下列要求:

a)站址选择符合GB50265的规定; b) 灌溉泵站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在有利于控制灌溉范围,使输水系统布置比较经济的地点; C) 排涝泵站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择来水集中、扬程较低的地点; d) 站址位置应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 e) 站址位置宜选择在交通便捷的地点,满足泵站设施设备运输和维护的要求。 5.1.4一体化智能泵站的地基应满足承载能力、稳定性及防洪等要求。

6.2.1一体化智能泵站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265的规定。 5.2.2 泵房布局时,泵房正面应避开进出水管道。 5.2.3一体化智能泵站的泵房内部布置应满足GB50265的要求。用于喷灌工程、微灌工程、管道灌溉工 程的一体化智能泵站的泵房内部布置还应分别满足GB/T50085、GB/T50485和GB/T20203的规定。 5.2.4采用蜗壳式混流泵、离心泵的一体化智能泵站应设置进水池,所有泵站均应设置拦污栅。 5.2.5采用轴流泵、导叶式混流泵、潜水泵的一体化智能泵站,取地表水的,宜设置进水前池和进水池 进水池应设置在泵房基础下方,进水前池入口宜设置拦污栅:取地下水(并水)的,应在泵房基础下方 设置水井。 5.2.6泵房地面高程应综合考虑防洪和排水的要求。 6.2.7喷灌泵站、微灌泵站、管道灌溉泵站,水源泥沙含量较高时,应修建沉砂池或沉淀过滤设施,

6.3水泵机组及管道选型

6.3.1水泵机组的选型应根据泵站的运行特点和要求,经综合考虑确定。泵型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满足设计流量、设计扬程及其工况的变化; b)在平均扬程时水泵应工作在高效范围JG 3050-1998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最高或最低扬程时应能安全稳定运行。 6.3.2水泵机组的设计流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溉面积、灌溉定额、工作时间、水源的持续供水量等参数确定; b) 排涝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模数、设计暴雨、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 确定。

6.3.3水泵机组的设计扬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