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版 .doc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版 .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14333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版 .doc简介: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是针对在进行地下管道施工中,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的详细施工计划和操作流程的专门设计。这种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通过顶管机将管道从一端推进,同时保持管内和管周的泥土压力平衡,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专家论证版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是在施工前由专业的工程团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工程规范、标准以及地质、水文等因素,制定出的详细施工方案。这个版本通常会包含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流程、安全措施、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并经过专家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专家论证版的方案会作为指导和参考,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版 .doc部分内容预览:

沉井结构形式主要有矩形井和圆形井两种型式,分为以下5种规格:

① 、6300mm×3200mm矩形工作井,井壁厚度为80cm,高度在5.8m~7.0m之间,平均厚度为1.7m。

② 、5900mm×3000mm矩形工作井《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井壁厚度为80cm,高度在4.9m~7.5m之间,平均覆土厚度为1.7m。

③、φ6300mm圆形工作井,井壁厚度为60cm,高度在6.8~7.4m之间,平均覆土厚度为1.65m。

④、φ5900mm圆形工作井,井壁厚度为60cm,高度在6.5~7.5m之间,平均覆土厚度为1.65m。

⑤、φ4000mm圆形接收井,井壁厚度为50cm,高度在4.9m~10m之间,平均覆土厚度为1.7m。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沉井采取一次制作、一次下沉和排水干封底的施工方案。

基坑形成后立即以粗砂分层回填夯实,辅以洒水,用平板振动器或蛙夯密实,以保证填砂的承载力。

2.2.砂垫层、素混凝土垫层施工

①砂石垫层(以6300mm×3200mm的沉井计算)

式中hs——砂垫层厚度(m);

G0——沉井筑砼后单位长度的重量(KN/m);

P——地基的允许承载力;

l——承垫木长度(m);.

φ——压力扩散角(°),不大于45°,一般取22.5°;

rs——砂的重度,一般为18 KN/m3;

经计算,砂垫层的厚度取值为0.5m~0.8m,满足承载力要求。

此次沉井施工中砂垫层采用满铺的铺设形式。

按照上述公式,经计算可知砂垫层厚度为0.5~0.8m。砂垫层分次铺设,分层厚度不大于0.3m,每一层铺设时要浇水,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②混凝土垫层(以6300mm×3200mm的沉井计算)

a、混凝土垫层宽度计算

式中G0——沉井筑砼后单位长度的重量,G0=6m×0.8m×1m×24KN/m3=115.2KN/m;

Rs——砂垫层的允许承载力,取Rs=100KPa;

b——混凝土垫层宽度;

b1——井壁宽度,b1=0.8m;

h——混凝土垫层厚度。

经计算可得混凝土垫层厚度为0.18m,混凝土垫层宽度为1.2m。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C15。

2.3.工作井沉井模板施工

矩形工作井采用中型组合钢模支承,内外模以及模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均采用Ø48mm钢管,采用山形卡、M20对拉螺栓等标准扣件作模板之间的连接和固定,使内外模形成具有相当钢度的整体。螺杆间距500,除设对拉螺杆外,沿墙高1/3、2/3处设两道斜撑。沉井底板以下对拉螺栓不用止水片,底板以上部分对拉螺栓焊接60mm*60mm的止水片,止水片与对拉螺栓的焊缝为双面焊,达到水密要求。对拉螺栓两端焊模板限为钢筋,限位钢筋距模板4.0cm,采用4.0cm厚小方块填充,作为限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对拉螺栓杆总长度为4cm*2+混凝土截面宽+7cm*2,其中螺纹长度为7cm。

圆形工作井和接收井由于数量多,尺寸比较统一,可以采用定型钢模板,支撑架采用钢管架,计算方式同矩形工作井。

沉井的顶板部份为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采用18厚的木模板作板模,其下垫方木为50×80,间距300,梁顶拖采用双钢管四壁。

2.3.2墙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800mm,高度7500mm,顶板厚度200mm。

模板面板采用组合小钢模,小钢模主要类型宽度500mm板面厚度3.00mm。

外龙骨间距50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5mm。

对拉螺栓布置1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为:3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3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20mm。

钢模板面板厚度3mm,剪切强度125.0N/mm2,抗弯强度215.0N/mm2,弹性模量206000.0N/mm4。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2.3.3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9.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7.5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80.31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80.320=72.288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600kN/m2。

2.3.4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小钢模宽度0.50m。

荷载计算值 q = 1.2×72.288×0.500+1.40×3.600×0.500=45.893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460cm3 I=47.50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15.00N/mm2;

M = 0.125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25×(1.20×36.144+1.40×1.800)×0.500×0.500=1.434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1.434×1000×1000/10460=137.108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v = 5ql4 / 384EI < [v] = l / 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5×36.144×5004/(384×206000×475000)=0.3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400,满足要求!

2.4.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拆

在钢筋绑扎前,搭设好施工用脚手架(兼作砼浇筑工作平台),钢筋绑扎与摸板支立应交错进行,刃脚斜面砖砌粉饰——绑扎刃脚钢筋——临时支立墙身内侧模板——支立外侧模板——模板整体加固。模板采用普通钢模和异形模板拼成大模板,主要对穿螺杆拉撑固定,辅以钢管支撑,安拆用吊车进行。钢筋绑扎和搭接应按规范严格执行,并参照设计说明和图纸施工,尤其注意各种预埋件、预留钢筋的位置、数量及规格。

混凝土浇筑采用现场拌制。坍落度控制在9cm,由汽车吊吊至内脚手平台,人工入模。混凝土入模应注意对称布料并及时振捣,使上下砼结合成一体。入模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为确保振捣质量,在模板一侧开一定数量的振捣窗,便于振捣棒入模振捣,浇筑完窗下部分混凝土后,立即封闭。

工作井若分2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浇筑第二次混凝土,施工缝凿毛,用水冲,再铺一层10mm左右,水灰比0.3~0.4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门的指挥人员,保证连续、对称作业。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加强养护,加盖草包及湿水润湿,并确保带模养护时间。

K1——沉井下沉系数;

路面宽度24.5m行车道4条说明及CAD图(总说明书、路线、路基及排水、路面及排水、小桥、涵洞)K2——沉井稳定系数;

G——沉井自重(KN);

R——刃脚反力(KN);

Tf——沉井外壁摩阻力(KN);

B——被井壁排出的水重(KN);由于采用排水下沉,故B取0;

经计算后可知沉井的下沉系数及稳定系数均满足施工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洗衣机 GB/T 4288-2008》③刃脚砖砌斜面底模和砼垫层的凿除

砖砌斜面底模和砼垫层的凿除要求均匀、对称、迅速,因此,采用风镐凿除。凿除时用4台风镐对称进行,先凿除砖砌斜面部分,后凿除砼垫层部分,在凿除斜面底模和砼垫层时,沉井即开始下沉。

本工程中沉井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故下沉控制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倾斜就会给后续工序带来困难,故需精心施工,均匀下沉。每次沉井下沉前均要按规范进行沉井下沉计算,需满足下沉系数K≥1.05。每次下沉前都要注意有关下沉的技术数据,如井壁实际阻力等,供每次下沉系数计算时考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