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替代GB/T 20203-2006,清晰无水印)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替代GB/T 20203-2006,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14291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替代GB/T 20203-2006,清晰无水印)简介:

GB/T 20203-2017《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它在2017年发布,替代了2006年的版本。该规范主要针对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管道输水灌溉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通过管道系统将水源直接输送到农田,可以有效避免水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环境。该规范涵盖了工程的总体设计、管道选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对管道的材料、结构、敷设方式、连接方式、防渗漏措施、水源保护、水质控制、灌溉控制等均有详细的规定。

该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替代GB/T 20203-2006,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GB/T 20203—2017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GB 50272-1998 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255 5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317 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20203 201

4.1.1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水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气象、地形、土壤、作物,以及水利、农业、交通 电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4.1.2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及现代灌溉发展规划。 4.1.3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水、供电、通信以及居民点等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 4.1.4应将水源、输水管道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1.5山区、丘陵地区宜利用地形落差进行自压输水灌溉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按GB50288的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50%。 4.2.2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 4.2.3田间水利用系数取值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值。 4.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GB50288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4.2.5计划湿润层深度宜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宜取 0.4m~0.6m,蔬菜宜取0.2m~0.3m,果树宜取0.8m~1.0m。 4.2.6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上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 85%~95%,下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果树宜取小值,蔬菜和保护地 作物宜取大值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按GB50288的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50%。 4.2.2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 4.2.3田间水利用系数取值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值。 4.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GB50288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4.2.5计划湿润层深度宜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宜取 0.4m~0.6m,蔬菜宜取0.2m~0.3m,果树宜取0.8m~1.0m。 4.2.6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上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 85%~95%,下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果树宜取小值,蔬菜和保护地 作物宜取大值

GB/T 20203—2017

4.2.7 设计耗水强度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应依据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系数方 法分作物分生育阶段计算,从中选择灌水临界期内作物最大日需水量值。缺乏气象资料时,可按表 取值

4.2.8田与灌水沟的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分别 表3取值

4.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3.1应利用长系列资料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灌溉设计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 4.3.2应根据规划区水资源评价成果,结合配套设施能力确定可供水量。地下水源的可供水量应是可 开采水量和开采能力两者中的较小值,深层地下水不应计人可供水量。已建井灌区应根据地下水的多 年开采与回补的监测资料,对地下水可供水量进行复核。 4.3.3可供水量的计算应考虑水质状况,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2.4、满润需火品定担据你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重水量、降业量关老成作物种持结均调整规划会

GB/T 20203—2017

3.5 无长系列资料时,可选择典型年计算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当项目在原 溉工程控制范围内时,可通过现状供水调查分析,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3.6 当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小灌溉面积或进 一步采取节水措施

4.4.1管道系统类型及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水源位置、地形、地貌和由间灌溉型式等合理确定;管道系 统结构类型应采用开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或全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 系统。 4.4.2管道系统宜采用单水源系统布置。当采用多水源汇流管道系统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 4.4.3管道布置宜平行于沟、渠、路,应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当管道穿越 铁路、公路或构筑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当管道铺设在松软基础或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地段时,应 对管道基础进行处理或增设支墩。 4.4.4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控制灌溉面积、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土壤渗透性强的宜增设田间地面移 动管道;山丘区的田间地面移动管道宜布置在同一级梯田上。 4.4.5管道布置应与地形坡度相适应。在平坦地形区,干管或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山丘区,干管 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支管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当地形复杂需要改变管道纵坡时,管道最大纵坡不宜 超过1:1.5,且倾角应小于土壤的内摩擦角,并在其拐弯处或直管段长度超过30m时设置镇墩。 4.4.6管道布置宜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并应减少折点和起伏;当转弯部分采用圆弧连接时,其弯曲半 径不宜小于130倍的管外径;当采用直线段渐近弯道时,每段水流的折转角不应大于5,且渐近弯道半 径不宜小于10倍的管外径。 4.4.7田间固定管道长度宜为90m/hm²~180m/hm²;山丘区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4.4.8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方向。平原区支管间距宜为50m~150m,单向灌水时取小值, 双向灌水时取大值;山丘区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 4.4.9给水装置间距应根据田规格确定,宜为40m~80m;经济作物取小值,粮食作物取大值。 4.4.10管道系统首部及干支管进口应安装控制和量水设施;管道最高处、管道起伏的高处、顺坡管道 节制阀下游、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逆止阀的上游、压力池放水阀的下游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他部位 应设置进排气阀;管道低处、管道起伏的低处应设置排水泄空装置;寒冷地区应采用防冻害措施。 4.4.11管道埋深应大于冻土层深度,且不应小于700mm

5.1 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投资估算书及规划布置图等。 5.2 灌溉面积大于或等于333hm²的工程规划布置宜绘制在1/5000~1/10000的地形图上,面和 333hm²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1.1.1 设计灌溉定额应依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水量平衡计算结果或地方相关定额标准确定。 1.1.2 设计净灌水定额应按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邻近地区资料确定, 式(1)或式(2)计算确定:

GB/T 20203—2017

式中: — 设计净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Y — 计划湿润层土壤的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Z — 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 0一—按重量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 02一按重量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 0’ ———— 按体积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 02 2一按体积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 5.1.1.3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试验时,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 也可按式(3)计算:

T 计算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T 一一一 设计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Ea一一灌溉控制区内作物最大日需水量,单位为毫米每天(mm/d) 5. 1. 1.4 一个给水装置的灌水时间宜按式(4)计算:

式中: nd——给水装置一天工作的数量,单位为个; ta一系统日工作小时数,单位为小时每天(h/d)。 5.1.1.7灌溉系统同时工作给水装置数宜按式(6)计算: N: ng= LT

7品 一灌溉系统同时工作给水装置数,单位为个; N一一灌溉系统布设的给水装置总数,单位为个。 5.1.1.8灌溉系统宜采用轮灌方式进行灌溉,轮灌组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 a)同一轮灌组内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宜相同:

GB/T 20203—2017

b) 每个轮灌组内工作的管道宜集中; ) 12 各个轮灌组的总流量宜接近,离水源较远的轮灌组总流量可小些,但变动幅度应平稳; d) 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时,可将高程相近地块分在同一轮灌组,同组内压力宜相近; e) 1 同一轮灌组内各给水装置出口压力宜相近; ? 轮灌组数目应根据管网系统灌溉设计流量、给水装置的设计流量及整个系统的给水装置总数 按式(7)计算确定:

式中: Q一一某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Ⅱ一一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装置个数,单位为个; 5.1.2.3环状管网管道流量应按式(10)计算,

充的设计流量应由调整后的灌水率确定,或按式(8

Qmax一一同时工作各给水装置中的最大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Qmin一同时工作各给水装置中的最小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电力厂1#、3#高炉压差发电钢结构施工方案GB/T 20203—2017

装置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参考点应通过计算比较确定

3.2 2给水装置的工作水头,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取0.02MPa。 3.3 机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泵运行扬程与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并使其位 泵高效区内。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按式(13)计算:

灌溉系统水泵的设计扬程,单位为米(m); 泵站前池水位或机井动水位,单位为米(m); 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 头损失,单位为米(m)。

压目道输承准就示机政计应网定十列女求 a) 通过高位水池供水的自压灌溉管道系统应根据田间需水要求及水源供水能力,合理确定蓄水 池容积及高程; b) 1 从水库取水的自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应校核设计水位能否满足系统压力水头需求; C) 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工作压力与残余水击压力之和,并不应小于静水压力。

GB/T 20203—2017

1.4.2 等距等流量多口供水时T/FSI 058-2020 聚四氟乙烯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pd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宜按式(15)和式(16)计算 h'=Fh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