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T 101-2021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规范.pdf

T/CET 101-2021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3958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T 101-2021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规范.pdf简介: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规范"(T/CET 101-2021)是指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能源技术专业委员会(CET)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这个规范主要是为了对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进行系统、科学的投资评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框架和方法。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通常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系统、能源储存、智能电网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T/CET 101-2021规范涵盖了投资评估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背景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风险评估、收益预测、投资回收期计算、财务评价等。

这个规范旨在帮助投资者、项目开发者、政府监管机构等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指标,以提升行业内的投资评估水平,促进智慧能源项目的健康发展。

T/CET 101-2021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综合智慧能源integratedSmartenergy 以能源利用效率效益优化提升为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市场化为标志,主要以用户为中心,实现 多种类能源的协同供给与智慧管理、能源供给和用户需求双向互动调节的能源系统和能源服务。 3.2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 位于用户附近、就地消纳为主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为用户提供电、热、冷、气、水等多品种能源。包 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含煤炭瓦斯发电)和 储能等类型。 3.3 储能energystorage 通过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热(冷)能、氢能的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过程。 3.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 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反复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 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清洁能源cleanenerg

4.1.1综合智慧能源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AQ 6201-2019标准下载,并应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及能源规划的要求。

.1 综合智慧能源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应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及能源规划的要求。 2 项目应考虑能源负荷类型、负荷特性和负荷增长,满足用户的能源需求。 3 2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的依据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政府审批文件,经批准的 规划、设计文件、专题评审文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a)项目满足投资建设的客观条件; b)开展了一定量的前期工作,调研资料完整、资料齐全; c)完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 4.1.5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投资评估应委托具有咨询能力的第三方机构承担,遵循独立、公正、客观、 科学的原则

4.2.1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采用对比法、调查法、市场预测法、综合评价 法等方法。 4.2.2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评估环节包含现场查勘、问卷调研、资料审阅、技术分析、经济测算、软件模拟 等,评估方式包含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投资评估流程应符合附录A的工作流程。

评估目的; b)项目概况; c)评估依据; d) 已经开展或完成的工作; e) 材料检查结果; f) 评估内容; g) 评估过程; h)评估结论;

T/CET101 202

1) 投资建议; j) 评估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k)相关附件。

1) 投资建议; i 评估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k)相关附件。

j)评估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k)相关附件。 4.2.4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报告的封面见附录B。 4.2.5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评估申请单位应提交申请评估表,同时按照各项评估内容提交相关资 料,包括:项目投资评估委托书或合同文件、用地及能源规划文本、项目建议书、图纸资料、专家评审意见 及结论,相关部门批复文件等,并填写基本资料审查情况,见附录C。 4.2.6承担投资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应按本文件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估单位提交的申请表及相关文件 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考察、调研。

包括:项目投资评估委托书或合同文件、用地及能源规划文本、项目建议书、图纸资料、专家评审意 结论,相关部门批复文件等,并填写基本资料审查情况,见附录C。 .6 2 承担投资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应按本文件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估单位提交的申请表及相关文 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考察、调研。

4.3.1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评估应对五类评估要素评分,包含资源条件(Q)、技术方案(Q2)、智慧化水平 (Q)、商业价值(Q)、社会效益(Q)5类指标,相应的指标体系见附录D。 4.3.2各类评估要素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 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4.3.3为了鼓励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创新,本文件设置创新提高(Q。)指标作为加分项,评估按第10章 的有关规定确定。 4.3.4评估体系五类评估要素Q、Q2、Q、Q、Q的理论满分均为100分,评估指标体系的总评分见附 录E。 4.3.5对于功能、所处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异,使得部分评估指标不宜参评的 综合智慧能源指标,该评估要素的实际满分小于100分。 4.3.6实际满分=理论满分一不参评条文的分值=参评条文的分值。每一类评估要素的得分: Q=(参评指标分值/参评项目的分值)×100分。 如只对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评估的项目,如Q=(15/30十8/30)×100=76分,其中 15分为内部收益率的实际得分值,8分为动态投资回收期得分。 4.3.7参评类型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参评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估;参评项目具有独立 性、专项性的指标,可基于参评范围进行专项评估。 4.3.8对不适用于本项目的评估内容,宜按所评估内容的分值权重进行评估,

5.1.1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资源条件包括可利用资源禀赋、可供使用的能源现状、能源基础设施、用能需 求情况等。 5.1.2资源条件应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用户信誉、企业经济效益水平、资信等级等。 5.1.3具有满足项目投资建设的厂址条件

T/CET 101—2021表1资源票赋及可供使用的能源现状评分细则项目资源情况得分/分项目所在地可再生资源极丰富,可利用的外部条件完善,完全能够满足项目的用能需求8~10项目所在地可再生能源丰富,可利用的外部条件较完善,6~8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和能源解决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项目的用能需求项目所在地可再生资源一般,可利用的外部条件一般,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和能源解决方案,3~6能够解决用户痛点,满足大部分用能需求项目所在地可再生资源一般,可利用的外部条件较差,能够解决用户部分用能需求≤35.2.2投资项目相关的电网、冷(热)管网、供气管网、交通网络等外部管网建设情况,考虑配套管网建设费用,评估分值为10分。5.2.3投资项目的系统接入能力及配置方案,评估分值为10分。5.3用户评估5.3.1综合智慧能源按供能区域、范围及规模划分为智慧城镇型、产业园区型、集群楼宇型、能源基地型4大类,应用场景及特点可按表2的进行划分。表2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类型、场景及特点类型序号场景特点01智慧城区以电网供电为基础,综合分布式燃机、太阳能、热泵、储能02南方智慧供冷智慧城镇型等多元供能模式,致力于智慧能源网的建设,打造低碳、环03北方智慧供热保、节能、高效、智慧的城市能源网04增量配电网05街区06空港07港口08海岛以源网荷储、多能源互补为理念,为园区、生产基地、交通产业园区型09高铁站枢纽、开发区等提供电、热、冷、气、水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10园区储能11智慧社区12工业园区13医院14学校15办公楼采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能模式,为商业建筑、办公大集群楼宇型16军营哨所楼、宾馆酒店、医院、学校等提供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营17大型商业造舒适、节能、低碳、清洁、智慧于一体的办公或生活环境18固定场站19数据中心4

注:除表中所示24个场景外,综合智慧能源还包含智慧县域、绿色交通、美丽乡村、智慧矿山、 慧农业、酒厂(酒庄)、智慧铝电、高速公路、氢燃料多联供等典型场景。

目用能需求指标评估分值为10分,可根据用户的用能规模、负荷特点等按照表3的规则评分,

.3 用户面临的用能问题主要包含能耗指标、投资发展、用能成本、能源需求、节能降耗、安全保障 面。 项目应以解决用户用能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能源解决方案的满足程度,评估分值为20分,按 4的规则评分

表4 用能问题类型及特点

.1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城区建设与能源发展融合发展,统筹布局能源基础设施用地及相关配套

施,评价总分值为5分。 5.4.2项目实施应充分考虑国家及地方政府能源双控、燃煤减量替代、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等约束 性指标的政策要求,评估分值为5分 5.4.3政府对综合智慧能源投资项目具有相应的财政或税收支持政策.评估分值为10分,

5.5.1有可靠的负荷,用户能够提供全年负荷数据及曲线,评估分值为5分。 5.5.2对区域内所有用能负荷进行逐时负荷叠加,并结合末端设备的开启情况特点进行全年叠加(如 办公室周末、工作日、节假日等情况),评估分值为5分。 5.5.3用户对能源的购买能力,评估分值为5分。 5.5.4用户具有较好的信用等级,评估分值为5分,

6.1.1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清洁能源为主或以依托现有电 源点开展能源综合利用。 6.1.2项目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技 术方案。 6.1.3单个能源站供能容量与供能规模选择合理盲沟施工组织方案,综合供能性能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6.1.4供电可靠性指标应满足DL/T836的相关规定,供电质量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5供冷、热可靠性满足规定的运行周期内,按规定的供冷、热介质和运行参数,保持一定的流量不 间断运行。 6.1.6供天然气可靠性满足用户日常使用以及用气高峰时期调峰需求。 6.1.7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能力满足要求

综合能耗强度评估分值为10分,应按下列规则评分,计算方法按照GB/T2589。 a) 能耗强度低于所在省(市)节能考核目标,评价分值为5分。能耗强度能耗低于所在省(市)目 标且相对基准年的年均进一步降低率达到0.5%,得5分。 b) 所在省(市)未明确具体考核目标时,按照表6的规则评分

注:节能率指节能量与校准能耗的比值,对于存量项目,节能量为改造前后能耗差值;对于增量项目,节能量为 上项目能耗量与项目所在地和城区的平均能耗量之间的差值,

注:节能率指节能量与校准能耗的比值,对于存量项目,节能量为改造前后能耗差值;对于增量项目,节能量为 上项目能耗量与项目所在地和城区的平均能耗量之间的差值,

表8输送系统耗电输冷(热)比评分规则

5 余热废热资源利用,评估分值为10分,应按下列规则评分。 a) 利用余热、废热,组成能源梯级利用系统得10分,按照表9的规则评分

6.2.5余热废热资源利用DB41/ 2087-2021标准下载,评估分值为10分,应按下列规则评分。

b)采用以供冷、供热为主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时,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不低于75%,得5 分;考虑多能互补的一次能源效率不低于150%,得10分。 注:余热利用程度[见公式(1)可用余热供能占比表示,指统计期内分布式能源站(机组)余热供热(冷)量与总供热 (冷)量的百分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