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358-2021 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技术导则.pdf

DL/T 2358-2021 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3851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358-2021 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技术导则.pdf简介:

"DL/T 2358-202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全称为《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技术导则》。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燃煤发电厂中空气预热器(用于燃煤发电过程中,回收烟气热量,提高热效率的设备)在运行中常见的积灰堵塞问题,提供了一套预防和解决措施的技术指导。

该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的定义、原因分析和影响:解释了积灰堵塞的定义,分析了常见的积灰原因,如燃煤品质、燃烧方式、烟气流速等,以及积灰堵塞对机组运行效率和安全的影响。

2. 积灰堵塞的预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积灰堵塞的策略,如优化燃烧工况、选用适当的防尘设备、定期维护和清理等。

3. 积灰堵塞的诊断方法:指导如何通过监测设备运行数据、烟气参数等对积灰堵塞进行早期识别。

4. 积灰堵塞的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积灰堵塞,提供了相应的清除和维修技术。

5. 安全与环保要求:强调在防治积灰堵塞的过程中,应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也要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为燃煤电厂的运行人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方法,有助于提高机组运行效率,保障电力生产安全。

DL/T 2358-2021 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DL/T2358 2021

本文件规定了在燃煤机组设计选型、运行调整、检修维护、技术改造等阶段,空气预热器积灰 治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的积灰堵塞防治

DL/T1494燃煤锅炉飞灰中氨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DL/T1655火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技术监督导则 DL/T2051空气预热器性能试验规程 DL/T2167燃煤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DL/T5121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5240火力发电厂燃烧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程 DL/T5480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设计技术规程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562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563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JB/T4194锅炉直流式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条件 JB/T12131燃煤烟气净化SCR脱硝装置流场模拟试验技术规范 JB/T12539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系统运行技术条件 NB/T10127大型煤粉锅炉炉膛及燃烧器性能设计规范 NB/T47049管式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条件 NB/T47060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低温省煤器 lowtemperatureeconomizel

布置在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下游CJJ∕T 67-2015 风景园林制图标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加热汽轮机回热系统部分凝结水的换热器。

设置与空气预热器并列的旁路烟气通道,在其中布置高压、低压省煤器,分别加热给水、凝: 是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能量品位;在空气预热器下游烟气通道和进口空气通道之间,设置前置式 热器,或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系统,用以加热锅炉进口空气的热力系统和布置方式。

DL/T2358—2021

3.18 分级省煤器stagedeconomizer 将锅炉省煤器受热面一部分布置于SCR脱硝系统上游烟道,其余布置于SCR脱硝系统下游烟道的 分级布置方式。 3.19 省煤器烟气旁路economizerfluegasbypass 在锅炉尾部烟道,设置与省煤器并列的烟气旁路和相应控制挡板,使部分省煤器进口烟气旁路省 煤器受热面,与省煤器出口烟气直接混合的系统布置方式。 3.20 省煤器给水旁路economizerfeedwaterbypass 在省煤器进口集箱和出口集箱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和流量调节装置,将部分锅炉给水旁路省煤器受 热面,直接引至省煤器出口集箱的系统布置方式。 3.21 省煤器再循环economizerfeedwaterrecirculation 在省煤器出口和进口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和调节装置,将省煤器出口部分较高温度给水引至省煤 器进口的系统布置方式。 3.22 0号高压加热器No.0HPheater 在汽轮机给水回热系统1号高压加热器之前增加的给水加热器。

4.1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的防治,应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采取低氮燃烧优化、 控制脱硝系统氨逃逸浓度、降低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SO浓度、减小空气预热器蓄热元件黏性产物沉 积范围等措施。 4.2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防治,应结合发电企业实际,在设计选型、运行调整、检修维护、 技术改造等阶段,采取和执行相应技术措施,并应协同机组运行安全、环保和经济性的关系。 4.3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出现积灰堵塞,应根据烟气侧、空气侧差压升高的幅值、速率,考虑入炉煤 质、脱硝系统运行状况、空气预热器运行参数,对堵塞程度和趋势进行判断,在分析并明确主要原因 的基础上,分级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5.1锅炉燃料和低氮燃烧系统

5.1.1锅炉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不应有较大的差异,煤质偏离范围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1.2锅炉应采用与入炉煤质相匹配的低氮燃烧技术及装置。锅炉原始NO.排放浓度设计值应符合 GB/T34348的要求。 5.1.3锅炉热力性能参数和低氮燃烧系统设计应符合NB/T10127、JB/T4194、DL/T5240的要求。 5.1.4锅炉燃烧系统设计应保证空气动力场良好、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场均匀。 5.1.5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测量装置应充分考虑测量截面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性。 5.1.6磨煤机出口宜设置煤粉分配器,提高一次风管粉量分配均匀性。 5.1.7一次风粉管宜安装风速在线测量装置,可安装煤粉浓度在线测量装置。

5.2.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系统

a)吹灰器型式应与实际煤质特性和催化剂型式相适应; b)燃用低灰分煤质,且催化剂表面积灰较少的机组,宜优先选择声波吹灰方式; c)燃用高灰分煤质,且催化剂表面积灰严重的机组,宜优先选择蒸汽吹灰方式; d)燃用煤质灰分变化较大,且负荷率较低的机组,宜选择声波吹灰与蒸汽吹灰联用方式。正常运行 时以声波吹灰为主,在灰量大、催化剂层差压异常、机组启停等工况下,采用蒸汽吹灰方式; e)声波吹灰器频率不宜小于60Hz; f)声波吹灰器宜选用反应器前后交叉或左右交叉的布置方式; g)声波吹灰器的压缩空气系统,宜配置储气罐并定期排水; h)蒸汽吹灰器的喷嘴数量选取,应保证吹扫面积覆盖全部催化剂层,特别应包括催化剂层大梁下 部等容易积灰区域; i)蒸汽吹灰器的喷嘴与催化剂层上表面的间距不宜小于500mm。 1.10SCR脱硝系统仪表和控制功能配置应符合DL/T5480的要求。SCR反应器进口烟道宜设置流 则量仪表,能巡回或同时测量各烟道分区的烟气流量,且与进口烟道的NOx、O2浓度同步测量,测 信号宜全部接入控制系统。

5.2.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系统

5.2.2.1SNCR脱硝系统技术及工艺选择应符合DL/T296、DL/T5480、HJ563的规定。 5.2.2.2采用SNCR脱硝工艺的机组,应配备监测反应区烟气温度的测量装置。 5.2.2.3SNCR脱硝工艺,应在锅炉炉膛选择若干区域作为还原剂的喷射区。在锅炉不同负荷下,选择 烟气温度处于最佳温度区间的喷射区喷射还原剂。喷射区位置和喷射器的设置应根据炉膛烟气流场、 还原剂喷射流场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结果确定。 5.2.2.4SNCR脱硝工艺,还原剂在炉膛最佳温度区间内的停留时间宜大于0.5S。应通过优化喷嘴几何 特征、喷射角度、速度、喷射液滴粒径等,改变还原剂扩散路径,达到最佳停留时间。 5.2.2.5SNCR脱硝系统的还原剂喷射装置应具有防堵功能,使喷头在高温、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不堵塞。 5.2.2.6SNCR脱硝系统的氨逃逸浓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燃煤收到基硫分不大于1%时,氨逃逸浓度不宜大于11.57mg/m”(标准状态,干基,过量 空气系数1.4): b)当燃煤收到基硫分大于1%且不大于2.5%时,氨逃逸浓度不宜大于7.71mg/m”(标准状态, 干基,过量空气系数1.4); c)当燃煤收到基硫分大于2.5%时,氨逃逸浓度不宜大于3.86mg/m”(标准状态,干基,过量空 气系数1.4)。

5.3.1.1在机组投运脱硝系统的所有负荷区间,空气预热器应能在氨逃逸浓度3.48mg/m²(标准状态,

5.3.2.1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DL/T2358—2021

5.3.2.2管式空气预热器

DB34∕T 1922-2013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5.3.3漏风控制系统

.3.1 空气预热器应配置足够的漏风控制手段,并保持长期有效。 3.2 转子直径在12400mm及以上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宜配置密封间隙自动检测跟踪控制系 3.3 1 长期低负荷运行的燃煤机组,宜采用减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冷端漏风的措施。

5.3.4吹灰和水冲洗系统

DL/T2358—2021

5.3.5空气预热器进口空气加热系统

5.3.5.1为防止空气预热器腐蚀和堵灰,宜按实际情况设置空气预热器进口空气加热系统,可选用蒸汽 暖风器、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等型式。 5.3.5.2进行方案比选时,宜使空气预热器冷端平均温度保持在相近水平。 5.3.5.3配置SCR烟气脱硝系统的燃煤锅炉烟气酸露点确定,除SCR脱硝反应器前烟气中的SO3含量 外,还应考虑SCR脱硝系统催化剂的SO2/SO转化率影响,具体计算方法参考DL/T5240和附录D。 5.3.5.4配置烟气脱硝系统的新建燃煤机组,不宜采用热风再循环作为冷端保护方式。在役燃煤机组采 用热风再循环作为冷端保护方式的,其运行控制的热风再循环风率不宜大于8%。 5.3.5.5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冷端元件采用低碳钢或低合金耐腐蚀钢材质时,空气预热器进口空气温度, 应保证在所有运行工况,空气预热器冷端出口截面元件平均温度高于附录E的推荐值。

5.4.5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宜设置采用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为热源的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也可同 时设置采用其他热源(如汽轮机抽汽、凝结水等)加热的装置。 5.4.6对空气预热器旁路烟气比例无法根据空气预热器运行工况进行调节的(例如,旁路烟气用于脱 硫废水蒸发等用途时),暖风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的选型应留有裕量。 5.4.7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宜配置烟气温度自适应调节控制系统侯马新田府邸CFG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具有在线监测空气预热器旁路烟 气流量,以及各级换热器工质温度、流量,自动调节前置式空气预热器/暖风器出口空气温度等功能。

可采用高温除尘技术。高温除尘器宜与SCR反应器一体化布置,典型技术路线见附录G。 宜在空气预热器烟道装设烟气酸露点在线测量装置。 3 宜对空气预热器积灰沾污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和预测,可装设内部积灰视频实时监控系统,

6.2.1低氮燃烧调整应兼顾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控制锅炉出口NOx浓度在合适水平,且分布尽量均 匀,为烟气脱硝系统经济可靠运行创造良好的进口烟气条件。燃煤机组运行控制的炉膛出口NO浓度 范围推荐值见附录H。 6.2.2低氮燃烧调整不宜降低锅炉燃烧效率,省煤器出口一氧化碳(CO)浓度不宜大于100μL/L,飞 灰可燃物含量不应明显上升,并应防止引起炉膛结渣和受热面腐蚀。 6.2.3低氮燃烧调整内容宜包括关键运行参数监测与标定、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制粉系统调整、炼 燃 烧系统优化调整等。 运行氧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