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pdf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13809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pdf简介:

"DB42/T 1942-2022"是中国地方标准,全称为《湖北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这个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湖北省内对传统村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工作。

传统村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DB42/T 1942-2022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该标准要求对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口头传统、节庆活动等进行系统性的保护,防止其因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冲击而消失。

2. 传承方式:鼓励通过教育、实践、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新一代,保持其生命力。

3. 利用与活化:提倡将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传播,同时确保其文化价值不受损害。

4. 环境保护:强调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保护,确保在开发和利用中实现可持续性。

5. 法规与管理: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机制,以确保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DB42/T 1942-2022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DB42/T 1942-20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传统村落traditionalvillages 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3.3 保护protection 指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的全 部活动。 3.4 利用utilization 在不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形式、不丧失文化内涵、不损害遗产价值的前提下,发挥其功能效益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的相关活动。 3.5 原生态文化originalecologicalculture 指历史上创造并在一切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流传或者保存至今的、未经过任何刻意改变的文化 3.6 活态传承Liveinheritance 指以活态的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与传承,其对象为语言、仪式、表演 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形式,其传承方式通过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

DB15/T 509.4-202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第4部分:医疗机构.pdfDB42/T1942—2022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尊重和保持其传统文化内涵、传统工艺流程、核心技艺的 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历史风貌,不造假、不随意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共生的自然和文

4.2.2整体性保护原则

保护应注重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 产及其传统文化空间,鼓励支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活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三位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4.2.3保护优先原则

保护第一,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遵循科学规划,保持和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和 历史风貌。

4.2.4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阐释和利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 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得歪曲、贬损、滥用和过度开发,

4.2.5活态传承性原则

“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活态传承是以文字、声音、图像以及 视频的方式全方位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传承和宣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遵循活态传承原则,一方面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利用,给传承人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一方面 着眼于传承人培养,对其进行认定、扶持、培训以及教学。

调查责任方应为文化主管部门。

调查时,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各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 底数,调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非遗项目总量; 传承人的数量;

传承人的级别; 技艺传承情况; 有无企业平台; 有无行业和协会支持; 自我维系维持的能力; 传承创新发展所需政策及资金等情况。

DB42/T1942—2022

传承人的级别; 技艺传承情况; 有无企业平台; 有无行业和协会支持; 自我维系维持的能力; 传承创新发展所需政策及资金等情况。

5.4.1组织调查时,应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 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 5.4.2在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后,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 保密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体现传统村落非物质 产的原生态文化,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发掘、研究、传承、展示和宣传活动,鼓励扶持非物 遗产传承人。

保护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以及所属空间、场所、实物进行全方 位多维度的保护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使传统村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得以传承和发扬。

6.3.1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3.1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尚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但具有传统村落特征并需要保护和利用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应包括: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DB42/T1942—2022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传统体育和游艺;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6.5.2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

以确保规划的合理与科学。 5.2.2规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方案; 保护对象、保护方针、保护原则、保护内容、保护目标、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保护;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名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

6.5.3实行分类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类 护: 对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及时记录、整理 资料,保护、保存相关遗存,发现、帮扶学艺人员; 对存续条件消失或基本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记忆性保护。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和 实物,将其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归入档案库; 对受众较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传承性保护。积极开展授 课、传艺、交流、传统节庆表演以及社会公益性活动; 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验方配方等可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生产 性保护。科学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对非物质文化构成要素较多、相互联系紧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打造具有 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

6.5.4.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应依附于人,还应依附于物,人和物都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传承 人群的培育。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民居等。对传统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等 进行保护;保护核心区域内的山、水、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应随意修建新房屋,保持传统村落的本质风 貌。

DB42/T1942—2022

6.5.4.2发掘、抢救、整理和研究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挖 掘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 创建档案和数据库。 6.5.4.3加强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6.5.4.4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深度融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5.4.5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带徒传艺等,推进师徒传承、群体 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和鼓励村民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参加培训学习。 6.5.4.6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创作文化空间,修复传承人的创作环境, 有效改善传承人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 6.5.4.7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通过传统村落所在的县、市级文化馆、博物馆来宣 传非物质文化,提升知名度和认可度。鼓励群众按照传统习俗开展文化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 广和传承。 6.5.4.8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置消防设施、消防通道以及制定

传非物质文化,提开知名度和认可度。鼓励群众按照传统习俗开展文化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 广和传承。 6.5.4.8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置消防设施、消防通道以及制定 传统村落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报县区消防审批机构备案。确因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无 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本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部门制定相应的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传统村落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报县区消防审批机构备案。确因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无 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本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部门制定相应的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7.1.1守正固本、创新发展

在保护为主、守正固本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统村落非物质文 的社会情感价值,拓展和延续其使用功能;挖掘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 社会价值,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挖掘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发展地方产业 业。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S 165-2013》7.1.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注重传统村落非物质和本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传 系。注重传统村落经济、生态、文化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7.1.3精工细作、打造品牌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进传统村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政府深 入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查阅典籍、地方志、走访群众了解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做好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深度调查,结合时代趋势,把握市场需求点,合理融合、精工细作,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 牌,为传统村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1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旅游业注入传统文化内容,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以 题旅游线路、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非遗特色景区等为抓手,贯彻落实非遗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工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7.2.1.2利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动态表演、活态体验等创新性发展。 7.2.1.3发展传统手工艺文化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教材(上册),促进扩大传统手工艺传承范围和生产规模,培育地方特色高品质专业 手工艺术品,提高附加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