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的蓝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包括教学楼的规模、结构形式、建设地点、建设目标等基本信息,以及工程的总体进度计划。
2. 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明确施工的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施工平面布置:详细规划施工现场的各个区域,包括材料堆放区、施工区域、设备停放区、加工区、生活区等,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减少交叉作业。
4. 施工进度计划:按照工程的总体进度计划,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施工任务,包括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以及各个阶段的起止日期。
5. 施工工艺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如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内外装修等,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流程。
6. 质量、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预防施工安全事故;落实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队伍组织与管理:明确施工队伍的构成,制定人员分工及责任制度,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件,它对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合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6.1.5.2±0.00以上的施工放线
地面以上部分的放线,重点在于轴线向高处的投测及引测。轴线向上传递时,在底层板面上,以墨线弹放出主轴线的辅助轴线,该辅助线为原轴线平移1000后所得,以后在上层楼面施工时,分别在辅助线两端板板面留洞,楼上的轴线用吊线锤法引测,以后每层的楼板施工时,均在此相应位置处预留孔洞,线锤采用5KG重量特制线锤,悬吊法对点时,留孔位置须做保护措施防止杂物及水进入。
标高的传递,必须以同一点作为该层楼的标高控制基准点,向上传递。楼层上抄平,应在仪器安放时便考虑到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的要求,尽可能地消除由于仪器本身中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某宽度35m,双向四快二慢,三幅路形式,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6.1.6变形观测及竣工测量
6.1.6.1变形测量
本工程沉降观测依据设计单位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
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等级为二等水准,执行国家测量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步骤及资料整理:
基准点的设置:基本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参照点,其位置设在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便于施测和能永久保存的地方,并埋设永久性标志。
为了保持沉降观测的精确性,观测点在施工期间用砖砌保护。严禁在点上堆压材料或其四周堆放重物,每个观测头上刷防锈漆,防止锈蚀并用油漆在旁边标上编号。
沉降观测要求:测量的时间及频数严格按照现行国家规范。观测点稳定后开始,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沉降观测点预埋校正好后,每上一层观测一次,在土建装修阶段,每一个月观测一次,最后竣工时测量一次,工程交付使用当年,每3个月跟踪观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一年观测一次后移交招标单位。
观测之前先准备测量仪器和记录纸,清理场地保证闭合圈观测时视线通畅,仪器架设方便合理,施测时选择合适的线路,仪器操作简练准确,跑尺人员勤喊勤跑。
观测资料的整理与保管,工程沉降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保管,并附存以下各项资料:
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和逐次沉降量。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绘制观测点的位置图,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出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施测建筑物标高的水准测量记录及晴雨气象资料。根据以上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1.7竣工测量资料
竣工测量资料的关键是从工程一开始就有次序的进行,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回土以前或下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否则就会造成漏项,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好图纸的保管,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都要保存完整,随着各局部的竣工验收,及时实测竣工资料收集验收单据,做到不漏测、不缺项、不少验收单据。
6.2基础工程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基础形式为柱下承台整板基础,要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基础施工快速优质地完成,为上部结构尽快施工创造条件。
6.2.1土方开挖
6.2.1.1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和人工修整相结合,自卸汽车运土,挖土方向顺序按循环式顺序。
6.2.1.2机械挖土深度宜控制在设计垫层底标高上20CM,严禁挖深扰动持力层,剩余部分由人工修整,对于土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或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与招标、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处理。
6.2.1.3 回填土在进行场内堆土时1,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不小于5M。
6.2.1.4基坑挖好后,应及时邀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2.1.5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免雨天,为防止基坑浸泡,开挖前应预先在基坑(槽)四周设置排水,散水沟,坑内要做好排水工作。
6.2.2土方回填
6.2.2.1基础工程结束后,邀请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6.2.2.2基础内外回填应同时均匀进行,防止产生不均匀侧向荷载。
6.2.2.3采用人工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大于25CM,夯实不少于4遍。
6.2.2.4请检测单位到现场对回填土分层取样,做好回填土的环刀试验。
6.3模板工程
6.3.1模板的设计原则及相关要求
6.3.1.1基本要求
模板必须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在满足塔吊起重量要求、施工便利和经济条件下,应尽可能扩大模板面积、减少拼缝。
6.3.1.2模板要有计算、有措施、有方案
6.4 钢筋工程
6.4.1审图把关,确定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如:
6.4.1.1若钢筋过密,要提前放样,如梁柱节点。
6.4.1.2悬挑构件的绑扎、钢筋接头的控制等。
6.4.1.3抗震结构的要求如加强区、箍筋加密区、边跨柱头等。
6.4.2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
进场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识,标识上必须写明此部分钢筋所用工程部位、对应配筋单号及其上的钢筋号。进场钢筋由项目物资部牵头组织验收。验收时要严格按相关规范、配筋单及方案执行,不合格的钢筋坚决组织退场,并作好相关物资管理记录和重新进场计划。
6.4.2.1原材检验
对进场钢筋必须认真检验,在保证设计规格及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钢筋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
原材试验报告单的分批必须正确,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每炉号含碳量之差应≤0.02%、含锰量之差应≤0.15%。原材复试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
钢筋进场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的规定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如不符合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时,应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直接使用到工程上。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应进行检验,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25,当按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4。
6.4.2.2现场验收与储存
对经调直处理钢筋加箍筋等,应搭设棚架,集中码放,防雨淋锈蚀。其它钢筋应架空分规格码放,其架空高度不应小于10CM。钢筋码放场地应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钢筋应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6.4.3.1.1钢筋在加工前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
6.4.3.1.2调直钢筋应符合以下规定: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6.4.3.1.3钢筋代换应遵循规范要求并征得设计同意。
6.4.3.2钢筋加工
6.4.3.2.2钢筋弯曲:Ⅰ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圆弧弯曲D≥2.5d,平直部分长度≥3d;Ⅱ、Ⅲ级钢筋末端应做90°或135°弯折,Ⅱ级弯曲D≥4d,Ⅲ级弯曲D≥5d;弯折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直径D≮5d。
6.4.3.2.3箍筋的加工:弯钩的平直长度,一般结构为5d,抗震结构为10d。
6.4.3.2.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6.4.4.1钢筋绑扎前准备
钢筋绑扎前要放线,顶板钢筋绑扎前在顶板模上弹线,拉通线控制。
6.4.4.2钢筋绑扎接头规定
6.4.4.3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规定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规定
6.4.4.4钢筋绑扎规定
6.4.4.5施工工艺流程
顶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砼上部接槎部位凿毛处理→人工配合清理杂物→弹放底层钢筋位置及预留孔线→摆放绑扎底层钢筋→自检→互检→交接检→电工配管→自检、专检(看是否有高于板筋)→绑扎铁马凳及上层钢筋→铺设马道→支放垫块→安放固定预留孔模具→施工缝封挡→自检、互检→报监理隐检→交接检。
6.4.4.6绑扎接头位置
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直径d且不应小于25MM。
6.4.5.1焊接接头
对电渣压力焊、气压焊要检查接头外观质量,包括焊口突出表面高度,弯折角度(不大于4°或70/1000)和轴线偏移等项内容,钢筋接头一定要离开拐点≥10d,不准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施工中用无齿锯将钢筋端口切平,先焊高位筋,后焊低位筋。
焊接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见下表:
6.4.5.2焊接检验
6.4.6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
xx中心测量专项施工方案6.4.6.1钢筋绑扎“七不准”和“五不验”
6.4.6.1.1已浇筑砼浮浆未清除干净不准绑钢筋;
6.4.6.1.2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绑钢筋
6.4.6.1.3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钢筋
标准下载网6.4.6.1.4钢筋偏位未检查、校正合格不准绑钢筋
6.4.6.1.5钢筋接头本身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绑钢筋
6.4.6.1.6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