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桥梁】公路大桥主桥冬季施工方案.doc简介:
公路大桥主桥冬季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寒冷季节施工的特点和难点,设计的一系列科学、安全的施工策略。以下是其简介:
1. 施工准备:首先,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温度、风速、雪量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冬季施工计划,确保材料储备充足,设备完好,人员培训到位。
2. 防寒保温:对桥梁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设置保温棚,防止混凝土受冻。同时,优先施工桥墩、桥台等不易受冻的部分。
3. 施工工艺调整:冬季施工可能需要调整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方法,使用早强混凝土或低温养护,以缩短硬化时间。采用预热材料和机械设备,保持施工温度。
4. 施工时间安排:尽量选择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施工,避免大风、雪天,缩短每天的作业时间,保证施工质量。
5. 安全防护:冬季施工存在冰滑、低温冻伤等安全隐患,需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滑鞋、防冻手套等。
6. 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强度、裂缝、结构变形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
7. 应急措施:制定冬季施工应急预案,如遇到极端天气,能及时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
总的来说,公路大桥主桥冬季施工方案是一个科学、全面、细致的计划,旨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桥梁】公路大桥主桥冬季施工方案.doc部分内容预览:
14.7.1.1、桩基钢筋笼的加工:在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因受现场场地的限制,只设置了河东和河西钢筋笼加工场地。钢筋笼的加工场地处设置一座22×6m2的临时暖棚,暖棚内可设置3~4套火炉,确保钢筋焊接加工均在正温情况下进行。
14.7.1.2、桩基钢筋笼的运输:均可以采用托车至墩位处,再利用汽车吊将其吊到相应的孔位就位。
14.7.1.3、桩基钢筋笼的安装:汽车吊支立在墩位相应的孔位处,分段提升安装钢筋笼就位。分段钢筋笼的主筋采用机械镦粗螺纹接头。
JC∕T 420-2006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14.7.2、混凝土的施工
拆除暖棚,快速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采取混凝土运输搅拌罐车直接向孔口桩基导管内卸料外。
14.7.3、施工过程保温及养生保温
施工过程中除做好暖棚正常保温外,还需做好泵管的保温、防冻、防堵管工作。
做好桩基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保温(回填土覆盖保温),确保混凝土强度较快地达到设计强度。
14.8、承台的冬季施工主要方案
14.8.1、钢围堰安装
采用护筒作为承力装置,贝雷片扁担梁作为反吊装置下沉,扁担梁上设置千斤顶动力和精轧螺纹钢吊杆等。
在四个角点护筒上,设置导向系统,防止钢围堰偏位。
14.8.2、钢筋的加工、运输和安装
承台的钢筋在两岸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后,均通过拖车倒运至相应的墩位处进行安装。钢筋焊接加工均在暖棚内、正温情况下进行。
14.8.3、模板的安装
采用大块钢模板,人工进行加固安装。
14.8.4、混凝土的施工
冬季承台混凝土均在暖棚内施工,且承台均是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搅拌罐车直接倾倒混凝土不能全部到位,在暖棚内设置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设在承台暖棚外侧的混凝土输送泵均需搭设活动暖棚。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主桥承台均属大体积混凝土,每个承台混凝土约700、900m3。如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内部必定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最高可达60℃),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于20℃时,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本桥承台混凝土采取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为防治水化热影响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掺入粉媒灰,并在承台内部设置冷却管道。在承台混凝土底部、中部和顶部位置处设置三层预埋冷却管,S形布置,每层冷却管采用循环水管,采用Φ48mm的钢管制成(间距150cm布设),出水口及入水口从承台的四边角顶部留出,管内通入循环冷自来水,以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符合设计要求。
并埋设数显式温计,进行温度测控。
14.8.4、施工过程保温及养生保温
施工过程中除做好暖棚正常保温外,还需做好泵管的保温、保湿、防冻、防堵管工作。
做好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暖棚的加温,保证暖棚内的温度达到最大,以降低承台混凝土的水化热,避免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混凝土强度较快地达到设计强度。
14.9、墩身的冬季施工主要方案
14.9.1、钢筋的加工、运输和安装
墩身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后,均通过托车倒运至相应的墩位处利用钢管脚手架进行安装。主筋采用机械镦粗螺纹接头,人工安装,最大安装有效高度9.0m,满足一次浇筑9m高度混凝土要求。箍筋在墩位周边简易脚手架上进行人工安装。钢筋焊接加工均在暖棚内、正温情况下进行。
14.9.2、模板的安装
汽车吊提升就位,人工利用钢管脚手架安装就位。
14.9.3、混凝土的施工
墩身混凝土的灌注采取在墩身暖棚外设置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设在墩身暖棚外侧的混凝土输送泵均需搭设临时暖棚。
14.9.4、施工过程保温及养生保温
施工过程中除做好暖棚正常保温外,还需做好泵管的保温、保湿度、防冻、防堵管工作。
做好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暖棚的保温,确保混凝土强度较快地达到设计强度。
15、冬季施工材料计划
冬季施工材料计划略。
16、冬季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16.2、合理安排工序,混凝土施工尽量避开极限低温时间。
16.3、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期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期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
①要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冬期施工规范、标准、规定,如《建筑
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等文件;
②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16.4、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作到防患于未然。
16.5、混凝土施工时提前备好砂、石料,减少砂、石料水份,最好用干料,以免出现冻块现象。
16.6、搞好搅拌机室和后台料仓的保温,减少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16.7、合理安排生产,防止混凝土在工地停滞时间过长而造成热量损失,导致混凝土入模温度低于10℃或早期受冻。
16.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检查混凝土浇筑前仓面是否有结冰,基础面积水是否排干,基础老混凝土加热是否符合要求,钢筋、预埋件是否加热等。
16.9、加强对砂、石、水、混凝土施工全过程温度的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对混凝土试件的保管养护。加强混凝土的温度定测监控(设专人负责):及时量测混凝土原材料入机前的温度、出料温度、浇筑时入模温度、养护过程中的温度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2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对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拆除混凝土模板严禁在气温骤降时进行,暖棚养护的混凝土,在其温度冷却至5℃以后方可拆除模板;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保温,使其缓慢冷却。
16.10、加强混凝土的养生工作,混凝土浇筑完后初期要经常检查浇筑块顶面及边角处的温度情况,若温度过低应及时加强保温。
16.11、冬季用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及早与生产厂家联系,安排试验,确保冬季施工外加剂的数量和质量。
16.12、提前做好冬季常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6.13、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检复试工作,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裂物质。水泥入库堆放。砂、石按同批次不超过400m3作试验,严格控制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水泥按同批次不超过200t复验其强度。
16.14、混凝土拌和时除进行常温混凝土坍落度、配合比、搅拌温度定期和随时检查外,还应随时检查混凝土出机温度、拌和材料是否有加热过热现象、加热后的材料配料顺序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混凝土是否存在“假凝”现象等。
17、冬季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7.1、做好施工人员的取暖保温工作和“四防”工作。
17.2、加强锅炉房等供暖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正常供暖,各供暖管沟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排除隐患。另外,要注意供暖燃料的储备。
17.3、每套暖棚应配备消防器材,以防止燃煤、电焊作业等原因可能引燃防雨保温层、安全网等易燃物而出现的火灾。
17.4、遇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而停工时,注意切断电源,保护好各种设备。
17.5、保持工作平台的步、踏面上的整洁,及时清运冰雪、多余材料和杂物。
17.6、经常检查电路,防止发生漏电事故。
17.7、墩身施工人员均应带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无关人员不要到墩上去。
17.8、冬季施工掺入外加剂时,除一般管理外,对有毒副作用的外加剂如亚硝酸钠,在存放和使用上都应按规定进行,防止事故发生和带来不利影响。
混凝土的投料方法:二次投料法(砂、石子、水泥先行拌和,然后加入水性外加剂和水)。
以钻孔桩C25混凝土为例,计算如下:
×2122)〕÷〔4.2×321+0.9(620+1598+2122)〕
JT∕T 903-2014 悬索桥索鞍索夹=(39060+94327+10926)÷55254=144313÷5254=27.460C
18.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18.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车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18.3、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DLT1009-2016标准下载T3=(ccWcT2+ctWtTf+cgWgTg)/(ccWc+ctWc+ctWt+cGWg)
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作业环境已经处于暖棚相对稳定的正温环境,此项可以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