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某地上十六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doc简介:
在编写一个十六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楼的施工组织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项目规模、建筑特点、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等因素。以下是简介的大致框架:
1. 项目概述:介绍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工程规模(如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层数等),以及主要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的总体目标,包括工程的质量目标(如结构安全、防水防渗、抗震性能等)、进度目标(如总工期、关键节点工期等)和成本目标。
3.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设立合理的施工组织架构,如项目经理、项目部、施工队等,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4. 施工流程:详细描述施工的各个阶段,如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内外装修、水电安装等,并规划各阶段的施工顺序。
5. 施工技术方案:针对高层住宅的特点,如防震、防火、电梯安装、高层施工安全措施等,提出相应的技术和工艺安排。
6.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7. 资源配置:列出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包括施工机械、材料、工人数量等,并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8. 安全管理:强调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9. 环保与文明施工:提出环保施工措施,如减少噪音、尘土污染,以及保障工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10. 质量管理和验收: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自检、互检、专检,以及质量验收标准。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需要严谨、全面、科学地编制。
某地上十六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doc部分内容预览: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向各配电点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三)备用电源:为确保施工的连续性,现场配备150KVA柴油发电机一台。
GB 5135.9-2018标准下载七、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1、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3、装修施工阶段:为提高塔吊的利用率,搭设若干上料平台,通过门窗洞口进行装修材料的供应。
4、基础、主体施工阶段:基础施工阶段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浇筑,主体施工阶段采用混凝土拖式泵浇筑混凝土。部分人力翻斗车水平运输小型材料。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详附后图。
1、投标计划2004年5月28日开工,2005年8月30日竣工,总工期:463天。
将住宅楼划分为两个施工段组织施工,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计划两个段平行流水施工。
(1)计划2004年6月2日~6月7日3天完成施工前准备、定位放线工作。
(3)计划2004年7月10日完成扩底墩施工。
(4)计划2004年7月25日完成±0.0m以下结构部分。
(5)主体1~2层计划16天完成,3~16层主体计划7天一层,主体8层完成后穿插墙体砌筑,主体计划2004年11月9日结顶。
(6)2004年11月10日前主体中检后,进入冬休阶段。
(7)2005年3月20日复工准备,为装修工程做好准备。
(8)2005年4月1日开始室内墙体砌筑及装修,内装修由上至下进行,
(9)2005年6月26日开始水、电、电梯、消防、弱电等安装。
(10)2005年7月10日完成外装修。
(11)2005年8月15日前完成室内初装修。拆除施工电梯。
(12)2005年8月30日竣工验收。
1、工期目标控制点:从施工准备、地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水电设备安装工程六个阶段控制工期目标。
2、管理措施: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指挥和承包奖励管理的保障系统,以主任工程师为主的内业综合平衡保障系统,以物资、机具为主的材料供应保障系统,以财会为主的资金管理保障系统,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同心协力确保目标实现。
2、技术保证措施:编排合理的施工工序流程图。组织技术质量交底,避免返工。采取跟踪管理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按图、操作规程施工。平面分段,立体交叉施工,确保合同工期目标实现。
3、计划保证措施:加强计划的严肃性,积极组织均衡施工,编制总进度计划,落实周、月、旬计划,每日召开一次生产会议,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4、材料保证措施:编制材料申请计划,明确材料进场日期,加强材料质量把关,不合格品材料不得进入场内。按合同及计划要求,掌握甲供料的动态。加强周转设备管理。
5、设备保证措施: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确保工程所需机械设备正常就位。合理调整人员、设备,做到设备专人管理。
6、建立例会制度: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系,定期召开协调会,互通信息,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加强与设计人员的联系,解决图纸和技术问题;加强与质监站的联系,并准时提供技术和质保资料,及时办理质检验收的评定签证,保证工程顺利。
第六章 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一、定位放线、高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1、建立场区测量控制网
依据红线图采用全站仪建立场区测量控制网。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
(1)工程开工前,由测量工程师对现场水准点及轴线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后报业主和设计部门批准认可后方可施工。
(2)从控制点向施工作业面定轴线放样,轴线点位误差要控制在±5mm 以内。
(1)布设控制网点方法: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以各单位工程主轴线为主控制线布网,沿距中心桩位开挖线约3m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注混凝土稳固。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楼内布设垂直控制点方法: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楼内垂直控制采用内控法,使用垂直仪竖向投测,基准点选在距轴线内偏1m的交叉位置,在楼内四角及中部布设4—6个基准点,布设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
(3)水准基准点检测方法: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月定时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仪器采用S3 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4、控制点保护要求:控制桩按测量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坚固地方,桩顶周围砌筑20cm 高的保护台。
5、标高控制方法:按业主提供±0.00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将其标高引测至现场周围的建筑物上,以便高程放样,施工过程中应配合沉降观测对±0.00标高进行定期复核,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6、首层高程点设置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S3 水准仪往返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在建筑上,以红三角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区域、同一层平面内红三角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红三角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误差控制在±5mm ,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三角上顶线以作校核。
7、楼层标高方法: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三角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复检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拟建物的质量要求。
(1)在一层顶板结构层的轴线控制点上预埋铁件,并在预埋铁件表面做好控制点的刻痕,并用红油漆标识清楚,在上部楼层施工中,在相应的位置预留好200×200的洞,架设垂准经纬仪用“天底法”进行垂直引测。
(2)墙、柱的施工,做到墙、柱模板弹中线,吊锤线,下部对中后合模加固;拆模后,墙、柱上弹中线,检查墙、柱的垂直度。做到层层有检查、记录。
(3)建筑物外墙面、大角,使用经纬仪检测。在首层将控制轴线引测至楼外四周一定距离,分别设置控制点,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进行垂直度观测,确保垂直度符合标准。
(1)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依据建筑物一层4个外大角,埋设铁件于+0.50 m处,采用水准仪,按照工程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由永久性水准基桩引测至外大角,并作固定永久沉降观测标志。
(2)主体施工阶段观测记录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至工程竣工后,绘出建筑物沉降曲线图交建设单位。每次沉降测量必须进行二个测回,误差必须满足 1mm 精度要求。
二、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定位放线、验线→机械开挖土方、降水→人工开挖扩底墩基础土方→质监部门、勘察单位检验墩基坑土质→填写地基检验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依据轴线控制桩、基础平面、截面图确定基础开挖尺寸线。采用网格法测定自然地面高程,办理验收手续。
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架设水准仪引测基底标高,严格控制土方标高变化,经常检查土质情况,做好原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时,必须经有关地质勘察设计人员处理。
5、基坑挖好后在基坑四周距坑边 3~ 5m范围内设围栏,围栏内不准停放车辆、设备和施工用料。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检查边坡是否安全可靠,确保施工。
(三)基础降水施工方案
1、依据地质报告,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1.9~2.5m,浅水量小,基坑降水采用明排水沟法,沿基坑底四周开挖500×500排水明沟,排水明沟底坡度2%,坡向集水坑,并在基坑的四角设置集水坑,将事先准备好的带孔铁桶放入集水坑内,铁桶四周用碎砂石填实,水泵放入铁桶内,用水泵将桶内积水抽入室外市政排水管网。地下水位降至地梁下0.5cm以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扩底墩基施土方开挖时,采用边挖边用潜污泵抽水的施工方法。
(四)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1)根据设计土质、密度要求,确定填土含水率、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
(2)基础、防水层检查验收办好隐验手续后。进行土方回填。
(3)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方后,进行回填土施工。
(4)土方回填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虚铺厚度和回填标高。
(5)施工机械、照明设施应配备齐全。
工艺流程:坑底清理→土方回填→土质检验→分层铺土、摊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机械夯实,边角处人工夯实,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土质检验:检验回填土有无杂物,颗粒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填土前应剔除杂物,颗粒不符合规定的要进行过筛,含水量偏高时刻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时可预先洒水湿润。
(5)夯打密实: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6)检验密实度: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测出干密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7)修正找平、验收:回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应及时依线铲平GB∕T 26218.4-2019标准下载,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修整找平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1)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2)深浅基坑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础相同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度比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m。
(3)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管道均应妥善保护,不得破坏,在管道四周50cm范围内应由人工先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夯实,直至管顶50c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GB 7000.6-1996 内装变压器的钨丝灯灯具的安全要求三、扩底墩基础施工方案
放线定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浇注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卷扬机械木辗轴→安装吊桶,活动盖板、水泵等→开挖吊运第二节墩孔士方(修边)→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注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土质验收→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浇注封底混凝土→吊放并校定钢筋笼,安放串桶和溜槽→浇注桩身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