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2.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185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简介: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在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施工中,采用预应力型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预应力型钢,即预先施加应力的钢材,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轻质化等优点。

在施工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阶段: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如跨度、荷载、施工方法等,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确定预应力型钢的规格、布置方式、预应力的施加方法等。

2. 施工准备:包括预应力型钢的加工、运输、安装,以及预应力的张拉设备和工艺的准备。

3. 施工过程:在结构主体施工过程中,将预应力型钢安装到预定位置,然后进行预应力的张拉,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状态。

4. 安全措施:由于预应力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钢束的断裂、张拉设备的失效等,因此方案中需要详细列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 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如型钢的直线度、预应力的均匀性等,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总的来说,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是一种高效的支撑体系,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满足结构的承载和变形控制要求。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部分内容预览:

4.5.1沿基坑周边设置的钢牛腿/托架,其位置与标高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如有变化,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且有书面许可。

4.5.2基坑四周闭合边线上的钢牛腿/托架,应控制其上的围檩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允许高差不大于±2mm(中心线)。

4.5.3钢牛腿/托架焊接前须彻底清理连接部位(如预埋件、H型钢等)不少于200×20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砼残留物等杂物。

4.5.4焊好的钢牛腿/托架[黄山]多高层酒店住宅卸料平台方案(2019),必须保证三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得出现歪扭、虚焊现象;

4.5.6钢牛腿/托架的水平度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且其仰角应控制≥90度,且不得超过95度。钢牛腿/托架与围护结构既有钢件对接过程中,须有测量技术员全程对牛腿的垂直度、标高、水平度等进行监控。

4.6型钢围檩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6.1基准点设置及拉线定位。围檩安装之前须确定轴线基准点,用全站仪或者经纬仪通过坐标计算测设基坑相邻两个转角内侧的基点,通过该基点采用挂线的方法进行平面安装定位。要求实际安装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拉线用的线一般用弦线或棉线,直径以0.8~1.0mm为宜,现场以拉线的距离而定;线坠用来定中心,规格不定,直径通常以25~50mm为宜,线坠的坠尖要准确,以便对准中心点。在基准中心点以外地点稳固地安设绞架,挂上弦线或棉线并使用拉紧力将其拉直(拉紧力应为线拉断力的30%~80%),定位好之后在牛腿上面作出标记以供围檩安装位置控制之用。

4.6.2基坑内侧围檩单边定位线需满足在一条直线这一基本要求,目的是施加预应力后保证外侧围护结构均匀受力。

4.6.3围檩安装应遵循“先长后短,减少接头数、接头错开”的原则,优先使用较长围檩,特别是标准节12M的构件,以减少接头数。

4.6.4围檩随支撑架设顺序逐段吊装,人工配合吊机将钢围檩安放于牛腿支架上,围檩就位后应检查钢牛腿是否因撞击而松动,如有松动立即补焊加固。

4.6.5围檩的连接部位和搭接部位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使用摩擦型高强螺栓紧固连接。高强螺栓连接副进场时,应有批量检测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每批抽取8套进行第三方检测机构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6.6高强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转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对于M24大六角高强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转向螺栓头,切忌装反。

4.6.7高强螺栓紧固:将扳手套在预紧后的高强螺栓上,内套筒插入螺栓内部的梅花头,然后微转外套筒,使其与螺母对正,并推至螺母根部。按通电源开关,内外套筒背向旋转将螺栓紧固。

4.6.8高强螺栓紧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初拧,初拧扭矩值为终拧的50%~70%,第二次终拧达到规范要求值TC =726N·m,偏差不大于±10%。

4.6.9待紧固到设计扭矩时,将电源关闭,外套筒脱离螺母,紧固完毕。拼接的整个钢围檩体系务必确保双榀或多榀型钢构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4.7托座、横梁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7.2托座件的安装要求严格控制垂直度,即使型钢立柱发生偏位,托座务必要通过加垫钢板达到垂直要求。

若型钢立柱的标高定位发生偏差时,可以用槽钢代替托座(临时调整方式)与支撑梁进行连接,需在支撑梁和原托座上使用氧气乙炔现场开孔时,注意控制孔径大小,避免受力后螺栓出现滑脱;

此外,立柱与托座连接螺栓的安装方向需要保持一致。

4.7.3安装后的托座件须与型钢立柱桩紧固牢靠,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扭矩需达到规定要求。各型钢立柱的托座面标高偏差不得超过5mm。

预应力施加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务必检查确保支撑横梁与角撑、对撑(仅限大跨度)的有效连接;尤其是角撑和对撑须用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以提高预应力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

4.7.4横梁不得存在对接接头(材料进场时,应逐一检查验收)。

4.8型钢组合支撑梁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8.1型钢组合支撑梁应在安装前进行编号,根据设计图纸汇总每道支撑的料单,并报总包(合同甲方)进行确认。经确认后,再组织配料、发货,并严把进场验收关;

4.8.2每道型钢组合支撑梁安装前,且现场具备条件的,应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并检查预拼后支撑的顺直度,拼接支撑两头(含千斤顶及TO构件)中心线的偏心度控制在2cm之内,经检查合格后按部位进行整体吊装就位。

4.8.3现场不具备预拼条件的项目,应向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定位,并在横梁上做出支撑梁的控制线,然后从一端(超过100米的,可从两端)沿控制线进行预拼装,务必确保型钢组合支撑梁在平面内顺直。

4.8.4预拼过程中,将WA构件、专用千斤顶、TO构件等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牢固,另专用千斤顶的十字锁扣须设置在正中间,即前后各留三丝的余地,便于拆除时预应力卸除。

4.8.5型钢组合支撑梁拼装过程中,若SC的放置空挡存在多余空间时必须使用相对应厚度的钢板垫紧贴密,以防支撑体系受力后整体发生偏心。

4.8.6型钢组合支撑梁拼装就位、加压前应采用抱箍使之与横梁暂时连接起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头螺栓的紧固;

4.9预应力的施加与主要要求

4.9.1每道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在24小时内施加预应力,施加过程如下:

1)检查各部件螺栓的连接是否紧固,传力件与围护体系的连接状态(加压前,型钢支撑件与横梁之间应采用抱箍临时固定、不得栓接,以避免加压时带动立柱侧移);

2)检查型钢支撑件与砼三角件或型钢围檩之间的塞铁是否加塞到位;

3)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好若干300吨千斤顶等加压设备,调至最小行程后放置于加压部位的正中间(并采取措施固定千斤顶,防止下移),调节千斤顶行程,使千斤顶两侧端头与加压件顶牢;

4)调试加压计量系统(满足同一道支撑若干千斤顶同步加压计量的要求);双拼支撑时,上下层支撑也必须同步加压;

5)根据相应一道支撑的设计加压值(正常情况下,设计加压值应考虑后续支撑加压对前道支撑加压的衰减效应),按照30%、40%、30%的比例分级施加预应力;

基坑开挖范围内涉及淤泥质土的基坑,要在加压前7天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合理确定预加压力总值,以应对加压后坑外软弱土蠕动导致预应力衰减的情形;

6)加压时,做好记录(根据分级加压值查表确定对应的油压值)。

4.9.2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宜:

1)张拉前,应对张拉器、油缸、油表等设备进行标定;

2)严禁支撑在施加预应力后由于和预埋件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在支撑受力后,必须严格检查并杜绝因支撑和受压面不垂直而发生渐变,从而导致基坑挡墙水平位移持续增大乃至支撑失稳等现象发生;

3)为了控制千斤顶油缸伸出的长度在10cm以内,在加压时可以采取在千斤顶后面设置钢板的措施来调整油缸长度;

4)支撑的加压严格按设计图纸上提供的轴力来进行,不允许加载不到位或超加载;

4.9.3型钢组合支撑梁加压后,应对接头螺栓进行二次紧固,且采用螺栓将支撑梁与横梁紧固(每一交接处,横梁两侧至少各1颗M24*90高强螺栓)。

4.9.4加压后的型钢组合支撑梁上,不得堆放物品、且保持排水孔不被堵塞;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4.10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与主要要求

4.10.1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工况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拆除前应确保底板(楼板)传力带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由总包、监理签发的型钢支撑拆除令。未取得拆除令的,不得拆除;

4.10.2支撑拆除前必须先监测基坑周围的位移原始数据,再给对撑泄压,同时检查基坑变形情况,如基坑没有明显变形位移,即可进行拆除工作。

4.10.3拆除顺序。根据总包方基坑基础底板(楼板)传力带的浇筑顺序,按照支撑梁→横梁/围檩→立柱桩割除的顺序进行拆除。

4.10.4支撑拆除主要使用5吨叉车和塔吊(无塔吊覆盖的,采用25吨汽车吊)进行起吊,基坑内主要用叉车在楼(底)板上拆除。

4.10.5拆除后的支撑标准件叉放至楼板上临时放置,堆放不超过2层,为减少对楼板的荷载且尽量减少工作面占用,拆除后的支撑件应及时外运出去,且在现场堆放时间不得从超过3天。

4.10.7高强螺栓采用气动扳手先行松开后再人工拆除,高强螺栓拆除采用间隔拆除法进行。立柱采用气割法施工,立柱割除沿基础底板顶面标高割除。

4.10.8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首先加压件之间螺栓拧松之后,然后卸载支撑的预应力。拆撑期间,监测单位应加强对围护体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

4.11型钢组合支撑的围护与基坑日常巡查

型钢组合支撑加压后、拆除前GY/T 5084-2011 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分包项目部应按如下要求对型钢组合支撑体系的维护以及影响基坑安全的外围因素进行日常巡查,巡查频率不少于每周3次。

4.11.1 已加压使用的型钢组合支撑,在拆除前,不应堆放材料、杂物;并确保支撑拆除前的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完好;

4.11.2每次巡查时,要经常性的检查螺栓松动情况、型钢支撑前的泄水孔塞堵情况,确保螺栓紧固(尤其托座、牛腿等关键传力部位)、型钢支撑件内无积水;

4.11.3检查型钢立柱的沉降情况,尤其垂直度大于1/100的型钢立柱,还应经常性的观测其倾斜稳定性,必要时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型钢立柱的稳定;

4.11.9定期索要或查看基坑监测报告,对照监测报告和现场巡查情况,为总包单位及时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建议、确保基坑安全。

4.12.1型钢组合内支撑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下表所示,表中均为最低标准。

4.13.2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时,应同时施工传力(换撑)带,且施工传力(换撑)带前应将围护桩上的泥皮清理干净。底板和传力带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可拆除型钢组合支撑;

4.11.3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基坑周围10m范围内施工堆载不得超过15kPa;堆放材料时CJJ 25-1989 环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特别是堆场总重应控制在30 t以内,确保坑边10m范围内施工堆载不超过2t/㎡及1.5t/㎡,内支撑设计未考虑施工荷载,支撑拆除时严禁堆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