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江苏省某新建、续建道路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简介:
一个新建、续建道路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项目概述:首先,会介绍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内容(例如:道路拓宽、增设人行道、绿化、交通设施等)以及合同工期等基本信息。
2. 工程目标与任务分解:明确整个工程的主要目标,如道路的平整度、耐久性、安全性等,并根据工程特点将其分解为各个子任务,如土方工程、路面施工、排水系统安装、照明设施安装等。
3.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和时间表,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等。
4. 人员组织与管理:包括项目经理、各工种施工人员的配置,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5. 施工技术方案:针对特殊路段或施工难点,提供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如特殊地质条件的处理、环保措施、质量控制等。
6. 安全与环保:提出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以及环保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7. 进度与工期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关键节点的控制,以及应对可能影响工期的风险因素。
8. 资源配置:明确所需的材料、设备、劳动力等资源的计划和分配。
9. 施工质量与验收:提出工程质量标准,以及验收流程和方法。
10. 应急预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江苏省某新建、续建道路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部分内容预览:
(2)在雨期施工时,做好一切防雨措施或方案。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1)基底处埋将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的土料【冀】12D16:空调自控,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3、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项目部及时作出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4、防止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有较大的冻土块、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或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都会造成回填土的下沉。为此,在施工中我们将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避免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
6、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我们将对此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7、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8、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将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用黄沙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9、填方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桩木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并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2、夜间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供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防止铺填超厚,避免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
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施工程序包括五个阶段,即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准备→全面施工→后期养护→竣工验收。
1、现场勘察与设点: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弄清地形、地貌、查清施工范围及各类构造物的相应位置、周边环境等。施工队伍的布设本着便于指挥和管理,经济合理,有利于生产协调的原则进行;
2、临时设施搭建: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进行平面规划。与有关部门联系办理相关手续后临时搭建,为工程生产做好准备;
3、详细的现场测量:组织技术、生产、质检人员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现场标准、基准高程点进行复核、测量:
4、熟悉业主提供的现场条件;
6、了解苗木施工任务量及品种规格、种植方法的设计意图;
7、做好有关协调工作;组织人员学习合同文件,认真阅读、核对施工图纸;与甲方及物资供应部门建立联系,取得对工程施工的支持和帮助;
8、做好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施工管理制度和每个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整个项目施工管理有条不紊;
9、根据项目特点、规模和总体工期,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0、做好苗木材料采购及运输工作;
11、做好质检与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及时搞好苗木的调查、选定、检疫、调运、验收、劳动力安排、计划财务、安全保障、文明施工等工作;
12、选择合格的施工法、做好工序、机械、材料计划;
(1)土壤化验:包括PH值、氮、磷、钾及矿物质含量、土壤空隙度、保水保肥性能、渗水速度等内容。
(2)水质化验:PH值、硬度、含盐量等。
(4)所需各种苗木和草坪的种植技术参数和当地引种、驯化情况。
(5)所需各种工程材料和实验数据和季节使用参数。
2、对原始施工方案和计划进度埋进一步细化,并分析其可行性,不合处理及时调整,为下一步落实做好准备。
3、落实项目经理组人员组成,并对工程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施工考核。
(1)落实机构组成,全部人员如期到位。
(2)确立各项管理措施,进行制度考核。
(3)通过分析,预测施或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4、施工机械设备的准、调试、维修
包括工程指挥车、运输车、土方施工机械、洒水设备、绿化专用设备等,切实保证施工机械到位及时、运转良好。
按预算要求,准备好足够的施工经费,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6、绿化种植材料的获得
(1)详细考察苗木、种植土、保水剂、肥料、药剂、生根粉、改良剂绿化材料来源和供货渠道。
(2)做好苗木及其他绿化材料的质量鉴定,保证种植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图纸及合同要求。
(3)协调好苗木起苗、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确保种植材料的准确及时到位。
(4)苗木的选择应完全符合业务要求。苗木规格不低于设计图纸规定要求,树型完好,冠形丰满,无病虫害等。
7、做好施工后勤保证工作,安排好施工人员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8、所有前期施工机械及工程材料运抵工作现场。
9、提交必要资料,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签发开工通知后,即全面展开施工。
四、土方挖掘与回填种植土
l、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
2、认真做好土质检验工作。对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进行检查,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
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应当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入夯实一层,直到设计的标高处。挖方过程中挖出的适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临时堆放在一处,以后再填入种植地中。
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变化限制在0.05米内。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数据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五、绿化地整理及土壤改良
2、土壤检验:测定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不符合要求的种植土,进行清除更换。
3、土壤改良:鉴于本项目部分土壤极其瘠薄,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绿化地每平米撒施膨化鸡粪500克,撒施后应将膨化鸡粪和土壤充分混合。植物栽植时,应均匀洒在树穴底部与底部的土壤拌匀,然后再栽苗,避免将植物根系直接栽在膨化鸡粪上,以免灼伤根系。草坪、地被栽植时,将膨化鸡粪直接洒在种植土表面并与之充分结合、拌匀。
4、整平、施基肥及耕翻:在清除了杂草、杂物及压实后,地面应进行铲高填低的平整。
(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①所有植物应考虑公路沿线地区特点,选择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风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无特殊规定或图纸标明,所有植物应在苗圃采集。
②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③运抵施工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④不允许采用代替品种,除非证实在承包期间内的正常种植季节采集不到规定的植物。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允许种植代替品种。
(1)施工人员接到设计图纸后先到现场核对图纸,了解到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并找到定点放线的依据和方法。首先按工程布置的图纸标出种植地段,种植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样。
(2)按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座标基准点结合图纸,确定放样基准点。
(3)用经纬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放设,对所有基准点打桩定点,复杂地点及建筑用地应加密控制网。
(4)分别对绿化苗木、草坪等进行放样,每次放样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核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种植地段应修整到符合监理工程师指示的线形和坡度,应肯有舒畅的外形。在种植中所有大土块、石块、硬土及其他杂物和不适于种植的材料,均应由承包人自工地移走。处理好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开,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6)对交叉施工造成的放样破坏及时进行复样,保证施工精确度和进程整个放样工序按:基准点确定—控制网放样—放样—核实—使用—复线—使用的途径进行。
JGJ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英文版(1)挖坑挖槽的质量标准
②挖坑时应将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堆放位置宜不影响苗木栽植为宜。坑径一般可按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40厘米。在土层干燥地区应于种植前浸穴,挖塘后应结合相关要求施入膨化鸡粪做基肥。
①刨槽位置要准确,坑径应根据根系、土球大小及土质情况而定,刨抗、刨槽要直上直下成桶形,不得上大或上小下大,以免造成窝根或填土不实。
③如遇土质过粘、过硬或含有有害物质如石灰、沥青等,则应适当加大坑。
①刨坑时要找准位置,以所定位置为中心按规定坑径划一圈圈作为刨抗的范围。
②挖坑时应将青土与底土分别放置,如土质有好坏亦应分开堆放。堆放位置以不影响苗木栽植为宜,刨坑到规定深度后在坑底堆土,以利根系疏展。
④在斜波上挖坑应先做成一平台,平台应以坑径最低处为标准做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再挖坑。
⑤在运出植物前,应由园艺人员按起苗、调运等技术要求负责将植物挖出、包扎、打捆,以备运输;任何时候,植物根系应保持沓湿、防冻、防止过热、落叶树在裸根情况下运输时,必须将根部分涂粘土浆,使根的全部带有泥土,然后包装在稻草袋内。所有常青树及灌木的根部,均应连同掘出的土球用草袋包装。运到工地及种植前,这些土球应结实GB∕T 8373-1987 卫生洁具、暖气直角式截止阀技术条件,草包应完好。树冠应仔细捆扎以防止枝权折断。
⑥植物以单株、成捆、大包或容器内装有一株或多株植物运到工地时,均应分别系有清楚的标签,标明植物名称、尺寸、树龄或其他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