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站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已论证)

处理站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已论证)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x
资源大小:5.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79976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处理站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已论证)简介:

处理站的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通常是指在进行大型地下设施,如地铁站、污水处理厂、地下停车场等建设时,由于需要开挖较深的基坑,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而制定的一种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施工计划。这个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介绍深基坑的地理位置、规模、深度,以及项目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

2. 施工前评估:对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调查分析,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3. 设计与技术方案:详细阐述深基坑的开挖方法(如正铲、反铲、钻孔灌注桩等)、支撑结构(如地下连续墙、格构式支撑等)、降水措施等。

4. 安全措施:包括应急预案、风险控制、安全培训、监测系统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5. 施工流程与时间表:明确施工的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工程进度。

6.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工艺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

7. 环保与可持续性:考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尘土、废水等的控制方法。

8. 论证与审批:阐述此方案已经过专业人员的论证和相关单位的审批,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的来说,处理站的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一个全面、细致的施工指导文件,是确保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处理站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已论证)部分内容预览:

4)混凝土采用天泵一次性浇注,如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保证一次浇注完毕时,每次浇筑砼的施工缝留设规范,待第二次浇注时剔凿掉松散混凝土和浮浆。浇筑砼时定人、定岗监模,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做到内实外光,防止蜂窝麻面的出现,有情况及时加固纠正。

5)浇注混凝土后做好位移观察点,并保证基坑位移的检测不间断。

(10)桩间挂网及喷射砼

按照设计要求,排水孔间距为2000X2000mm,支护桩桩间土面层排水孔间距为竖向2000mm横向2000mm。排水管采用50cm长pvc管管径100mm。

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pdf用全站仪及钢卷尺按设计给定的控制坐标点定出每个排水管位。

排水管端部采用切割100mm×100mm双层土工布密封,土工布采用扎丝扎牢固。

排水管一端插入土体内,一端用扎丝固定在钢筋网片上,严格控制纵横间距顺直美观。在混凝土喷射过程中如发现排水管移位及时纠正。

(1)旋挖桩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成,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

(2)支护桩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桩径偏差+50mm;桩底、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

(3)支护桩钢筋笼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主筋长度±100mm,箍筋间距±20mm。

(4)桩间土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20mm,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5)土石方开挖不得碰撞基坑支护结构,不得造成桩间土垮塌。

(6)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执行分层开挖的原则。远离基坑边15~20m以外,对支护结构受力不产生影响的区域可继续开挖下一层土石方。

(7)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基坑壁应清理掉虚土并保持壁平直。

(8)混凝土配合比按实验室配合比配制,拌料时应使水泥拌和均匀。

(9)在喷完后的14天内应按规定进行养护。

(10)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需在浆液达到初凝前用完。

(11)挖土:挖土时间应在压浆结束24小时以后。同时挖土时应避免损坏已完成的护壁结构。

(12)排水孔作业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现场对排水孔的孔斜、孔深和孔口装置的安装质量进行抽检。

(13)排水孔抽检孔数不少于总排水孔数的5%。

(14)合格标准: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1%,孔底位置偏差值不大于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控制标准。开孔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

(15)安装孔口装置的排水孔,孔口装置安装牢靠,装置材料及零部件符合图示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16)不合格的钻孔及孔口装置,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重新施工。

(17)坡面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8)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图集要求,按照锚固长度I级钢筋为25d,II级钢筋为35d;搭接长度为1.4倍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为40mm,允许偏差为±10mm进行绑扎。

为了防止雨季施工期间大量的降水对边坡的影响,在基坑施工时在基坑周围开挖口下边线位置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沿围挡设置截水沟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两个沉砂池以防止基坑底部积水。

基坑顶部及底部的截排水沟侧壁均采用M5砂浆砌筑MU7.5页岩砖,沟内抹20mm 厚1:2的水泥砂浆,沟底采用C15商品混凝土浇筑,厚度100mm,沟底纵坡0.3%。

集水井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一般在转角处、水量较集中位置设置。基坑单边长度小于20m的在基坑转角处设置。集水坑底部采用C15砼做垫层,侧壁采用M5砂浆砌筑MU7.5页岩砖,然后内侧涂抹1.2防渗水泥砂浆,具体详见下集水坑大样图:

沉砂池尺寸3000X2000X1200mm,采用M5水泥砂浆砌M7.5页岩砖砌筑,底部打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具体结构尺寸详见沉砂池大样图:

第七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边坡顶部位移监测。

(1)监测项目:变形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变形监测:变形监测包括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临近建筑物、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变形监测须符合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和《建筑基坑支护监测技术规程》要求。

(3)应力监测:支护桩钢筋应力监测、支撑钢筋应力监测。监测桩身应力的桩同时在桩身上埋设测斜仪监测桩身变形。

(5)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6)支护结构位移报警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面沉降报警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下管道沉降和位移值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沉降和位移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

1、支护桩顶部位移监测

(1)支护桩顶部位移观测目的

支护桩是本工程支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支护桩顶部的位移观测,可反应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从而对支护桩变形情况进行监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位移观测点的布置

在支护桩帽梁埋设观测点,间距约25米。

观测点的做法:在帽梁施工时于帽梁顶部预埋一块200*100*18mm的防腐木板,其上钉150mm带刻度的钢卷尺。

在基坑四边角设置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保证两个基准点的通视连线通过所有的观测点。

在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帽梁施工期间进行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支护桩施工完毕、基坑开挖到底后每3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毕半月后15天观测一次至观测结束。如遇雨后增加观测一次。

采用TDJ2E光学经纬仪进行观测。

二、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10m时,可以优先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选择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级。按照规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级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坑壁类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为一、二、三级。坑壁安全等级一、二级适合采用挖孔灌注桩护壁,坑壁安全等级二、三级适合采用土钉墙护壁。 2、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3、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排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4、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等管理措施,杜绝死亡事故,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严格控制轻伤频率在千分之五以内。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JR/T 0202-2020 基于大数据的支付风险智能防控技术规范.pdf,项目经理部安全组织保证体系构架如下:

项目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图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三级书面交底。

(2)班前检查制:安全总监和区域责任工程师必须督促与检查专业配属队伍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了检查。

(3)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验收制: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必需进过项目机电、安全、安装部门的联合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4)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二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进行重点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心中有数DL∕T 5237-2010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5)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项目部每周要组织一次由项目经理带队,项目各管理部门及各施工队伍安全生产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进行整改,并作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