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创新基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简介:
在创新基地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中,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项目规划:首先,会对创新基地的整体工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建筑物的布局、结构设计、功能区划分等,确定混凝土施工的范围和量。
2. 材料准备: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高质量混凝土,根据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其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3. 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地面平整,设置必要的施工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输送管道等。
4. 模板设计与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和安装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确保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准确。
5. 混凝土浇筑: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能需要分层浇筑,确保每一层的浇筑质量。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保湿和保温,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7. 质量检测: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定期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8. 拆模与表面处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进行表面的修整和处理,如打磨、防水处理等。
9. 安全与环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同时注重环保,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0. 验收与交付: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混凝土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然后交付使用。
这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的施工方案会根据创新基地的实际情况和建筑设计的复杂性进行调整。
创新基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部分内容预览: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技术保证体系。开工前组织全部进场人员学习混凝土施工方案,熟悉图纸及现场状况,进行三级技术交底,要求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规范要求,精心施工。完工后,进行严格自检,不合格坚决返工。
(1)根据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特点、浇筑的规模、技术标准、工艺、工期要求组织专业的施工班组;
(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定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根据施工作业需要及工种组合,人工与机械的比例控制应适当、配置应合理;
(4)劳动力均衡配置,生产定额客观求实《导航电子海图应用存储格式 GB/T 28444-2012》,尽快掀施工高潮;
(5)强化管理,抓住施工黄金期,科学组织、动态控制、合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场场区道路通畅,材料堆场搭设完成,现场冲洗设备需就位。混凝土班组、施工人员已入场,混凝土供应到位,相关机械设备已确定并进场,劳保用具齐全,完成三级技术交底等技术准备工作。
(2)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台数的选定
1)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计算
Q1=Qmax*α1*η=95*0.85*0.6=48.45m3/h
式中,Q1—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混凝土泵的输出量(95m3/h);
α1—配管条件系数,取0.85;
η—作业效率,取0.6。
2)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罐车数量计算
N1= Q1/60/ V1*(60 L1/ S0+ T1)=48.45/60/12*(60*15/25+25)≈5台
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1—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选用泵为95m3/h;
V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搅拌车拟选用12m3容量;
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学校内外道路、城市道路行车速度不大于25km/h;
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拟用商混站距工地往返15km;
T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多台搅拌车运输、冲洗、停歇时间按25min计算。
考虑高峰期堵车因素,混凝土搅拌车数量为8台,错峰、及时供料,保证现场混凝土施工连续性。
垫层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柱混凝土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楼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收面→混凝土养护。
4.3施工方法及操作要求
4.3.1垫层混凝土浇筑
垫层材料为 100mm 厚 C15 混凝土,基槽验收合格后,钉控制桩,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标高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用水平刮杠刮平,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养护为自然养护方式,保证温度湿度等养护条件满足需求。
水平控制线:测量人员根据垫层的标高,放出50线,按照间距6m钉桩,桩与桩之间拉小白线,作为混凝土成型的控制标高。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标高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标高控制采用冲筋的方法进行控制,冲筋防范采用Φ48钢管作为冲筋的辅助工具。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从一端开始往前推移进行,混凝土分段并后退浇筑,平板振动器跟进振捣,混凝土标高控制人员将混凝土刮平,随在采用木抹子初步抹平,并采用钢卷尺和标高控制线控制混凝土的标高。
(3)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震动器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机械压光、拉毛。
4.3.2基础混凝土浇筑
(1)筏板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等级为P8,浇筑方法遵循“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环渐进、一次到一个高度”的浇捣原则。
(2)浇筑时要注意自然坡的振捣的密度,上层与下层插入间隔要均匀,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移动,不得漏振。移动间隔一般为300—400㎜,振动上层时,应插入下层50㎜,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3)浇筑基础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保证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浇捣完毕。浇捣混凝土时应有钢筋工、木工经常观察模板、钢筋位置是否移位、变形;发现问题应立即修整,确保正确无误。
(4)混凝土表面处理:基础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浇捣混凝土后2—3小时,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再后用砂板搓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在4小时左右,再盖上一层薄膜;在终凝后应蓄水保湿14天。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积大、钢筋密、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从技术上、材料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承台处施工,最大厚度2.5m,分五层浇筑,每层控制在50cm厚,并做好测温监测。除了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主要应解决好控制温度变形的发生和开展;必须采取表面保温潮湿养护,塑料薄膜加黑心棉全封闭,不需浇水养护,内外温差控制在25℃。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差,其外部的水化热量散失较快,而积聚在结构内部的水化热则不易散失,造成混凝土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内外约束作用下,混凝土的降温和收缩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浇注时,需采用掺加活性掺合料技术,尽可能降低施工中混凝土水化热,避免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可能,掺加活性掺合料不但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中Ca3的含量,还能在混凝土中进行二次水化反应,使混凝土更密实,抗渗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设计指标。高效缓凝减水剂可减缓水泥水化速度,从而使水化热分散释放,避免过于集中,达到控制温升的目的。
a、测温孔留置:采用简易测温法,即在混凝土中预埋钢管,用便携式温度计测温。测温孔设置(每组间隔为10米),每组设浅、中、深、三孔、间隔布置,浅孔深20mm,深孔500mm,孔用Φ25钢管,底用钢板堵焊,上部高出承台板150cm,孔上口用木塞堵严;
b、混凝土浇筑24h后即开始进行测温,每间隔2h至3h测温一次,测温时玻璃温度计轻轻放入孔底,停留5分钟后,迅速将温度计抽出,并用手指捏住应读的位置,立即读出温度值,绘出温度变化曲线图,作为技术部门与监理部门进行实例分析的依据。
c、混凝土养护时间≥3天,养护期间每昼夜测温不少于四次,并分别在8:00、14:00、20:00、2:00;
d、测温过程中,应明确两个温度差均不得超过25℃,一个是混凝土中心区与其表面的温度差,一个是混凝土表面与其养护环境的温度差,同时还应保证浇筑后3~7天,温度徒降不超过10℃,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温养护;
e、停止测温后及时在测温管中灌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用钢钎振捣密实。
1)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浇筑。
(a)沉降后浇带应在主楼结构完工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沉降后浇带应贯穿地下室底板、顶板、墙体地上全部结构构件。
(b)收缩后浇带应在同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工后两个月,方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2)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同层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值混凝土膨胀率在 0.025%~0.040%范围内。
3)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之前,相应部位的楼板应进行支护。
5)混凝土要振捣密实,防止漏振,避免过振,采用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 50cm,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
7)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洞口预埋件和插件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4.3.3柱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并使底部砂浆厚度为50mm。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允许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捣棒插入点要均匀,防止多振或漏振。
(2)柱高在2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2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粱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l~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4)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336-2016》4.3.4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1)剪力墙采用斜向浇筑法进行浇筑,一次性浇筑到板底。在浇捣过程中,采用5m长振动棒振捣,振距为300—400mm均匀振捣;平板混凝土待剪力墙一个流水工作面后,连续浇筑。
(2)先从墙体一端开始循环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1200mm,前后两次浇筑时间为前次混凝土停止流动,但在终凝前进行下次浇筑、顶部拉线抹平、无松散混凝土、并且将粘附在钢筋及模板上的水泥浆及时清理干净。
(3)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料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4)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混凝土入模时应安排人员看守,振捣应与剪力墙入模混凝土同步进行,以免漏振,但应错开位置及振动机距离,避免应振捣器过于集中,过多造成墙体模板炸模。由于暗柱、梁交接处钢筋比较稠密,在墙、板混凝土浇捣后1小时,在板面混凝土二次收头前,在墙上口有暗柱、梁部位复振一次,但不得超过梁底;减少在梁底钢筋较为密集处出现空洞及沉降裂缝。梁、柱及墙体节点处钢筋稠密部位采用振动棒重点振捣,应配合Ф30振捣棒振捣,防止出现漏振。
地下基础防水方案4.3.5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的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4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