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30-2008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清晰无水印)

SL 430-2008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430-200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78816
免费资源

SL 430-200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430-2008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清晰无水印)简介:

《SL 430-2008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调水设计规范》。该导则主要针对我国水利水电调水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SL 430-2008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调水工程的基本要求:涵盖了工程的选址、规模、水源选择、调水线路设计、调水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强调了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的深入研究,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规定了调水工程的水量调度策略和水质控制措施,保证调水的合理有效进行。

4. 环境影响与生态保护:强调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措施,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5. 设计计算与施工技术:详细规定了设计计算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

总之,SL 430-2008是指导调水工程设计的重要规范,旨在确保调水工程的科学、安全、经济和环保,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了技术依据。

SL 430-2008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表 9.2.1调水工程分等指标

9.2.2以城市供水为主的调水工程,应按供水对象重要性、引

9.2.2以城币市供水为主的调水工程,应按供水对象重要性、弓 水流量和年弓水量三个指标拟定工程等别JT∕T 1405-2022 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确定等别时至少应有 两项指标符合要求。以农业灌溉为主的调水工程,应按灌溉面积 指标确定工程等别。 9.2.3调水工程各单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根据其所属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重要性,按表9.2.3确定。

9.2.4对特别重要的2~4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失事后将 造成重大损失,修复难度大、历时长,或站址地质条件特别复 杂、或采用实践经验较少的新型结构时,应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 门批准可提高1级,但洪水标准不予提高;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 的1~3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应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 准可降低1级。

9.2.5利用现有河道输水时,河道堤防级别应根据调水工程的 等别、原河道堤防级别、输水位抬高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因素综合 确定,但不得低于原河道堤防级别

9.2.5利用现有河道输水时,河道堤防级别应根据调水工

9.2.6穿堤输水建筑物级别不应低于所在堤防级别。

9.2.7调水工程调蓄水库的洪水标准应符合SL252及GB 50201中的相关规定。 9.2.8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 主0磁宝

9.2.8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

.2.8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 表9.2.8确定。

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

泵站的洪水标准应取上限,但5级泵站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 应取20年;穿越堤防的永久性建筑物洪水标准,应不低于所在 堤防洪水标准。 调水工程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穿越河道断面以 上流域面积、交叉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形式等综合分析确定。

9.3.1输水线路应根据输水形式、地形地质条件、地面建筑 物分布情况,结合受水区分布条件,通过综合比较工程占地、 环境影响、输水安全、施工条件等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 确定。

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地区,宜避免通过不良地质地段

9.3.3输水线路在满足输水任务的前提下,宜短而顺直,当输

水线路为适应地形变化需设置弯道时,弯道半径应在可能范围内 洗择较大值。

1.3.4输水线路宜避免穿越蓄滞洪区。必须穿越时应进行论证, 手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9.3.4输水线路宜避免穿越蓄滞洪区。必须穿越时应进行计

道的文 HH 输水线路穿越重要河流时,可适当调整线路,选择合适的交 又点,妥善处理交叉建筑物布置与交叉河道的防洪、排涝、航运 等关系。

或深挖方地区,不可避免时,高填方渠段宜布置在重要城镇 下游。

户分布,结合供水时段特点,选择距离输水线路较近的天然沟

谷、洼地,具备地质条件好、移民占地少、施工方便、工程投资 少、无环境影响制约,并满足防洪、供水要求等条件的地址

9.3.9泵站站址应根据调水方案、工程规模、运行管理要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外交通、电源、工程占地、施工等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3.10首部取水枢纽应根据取水条件和取水方式以及与输水设 施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取水场址,进行取水枢纽 建筑物选型和布置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外交通、电源、工程占地、施工等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0自部取水枢纽应根据取水条件和取水方式以及与输水设 施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取水场址,进行取水枢纽 建筑物选型和布置。

9.4.1应根据选定的调水方案、输水形式和运行调度要求,结 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确定首部取水枢纽、输水建筑物、 控制建筑物、各类交叉建筑物、泵站和调蓄水库等主要建筑物的 功能、型式和布置。

9.4.2首部取水枢纽采用有坝弓水时,工程布置应符合

1取水口位置应考虑水库淤积或漂浮物影响,水质应满足 供水要求,布置在库岸稳定、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入流通畅的 位置。 2取水口高程应根据水库供水规划、供水要求,结合输水 建筑物布置经综合比较确定。 3控制设施的控制能力应满足水库供水水位变化和供水系 统运行调度要求,并考虑检修的需要。 4闸前引水工程布置和引水建筑物型式应结合地形条件 确定。 5引水工程控制建筑物的规模应满足水库最低供水位时取 水流量要求。

取水点位置应满足水质和水量要求,引水高程适宜,供

取水点位置应满足水质和水量要求,引水高程适宜

水量充足,且运行管理灵活方便;并应根据河岸地质条件、河道 洪水特性、含沙量、河床变迁规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取水口高程应根据取水河段的水文条件、供水要求,结 合输水建筑物布置经综合比较确定。 3在多泥沙河流上引水,应采取有效防沙措施,防止泥沙 进入干渠。 4在有漂浮物的河流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漂浮物及 冰凌进入干渠。 5渠首附近上下游河道,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整治, 使河床保持稳定,保证取水口弓水顺畅。 6引水工程控制设施布置应满足天然河道防洪和引水工程 安全运行要求,

9.4.4首部取水枢纽采用泵站提水时,工程布置应符合以下

1站址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适于建站,便于输水线 路前后衔接、交通方便、附近有较好电源条件的地址。 2考虑防洪要求,滞洪区内不宜设置泵站。 3满足供水水质和水量要求,且运行管理灵活方便。 4在有漂浮物的河流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漂浮物影 向泵站止常运行。 5渠首附近上下游河道,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整治: 使河床保持稳定,保证泵站取水口弓引水顺畅。 9.4.5应根据输水规模、水质要求,结合输水线路沿线的地形 地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输水建筑物型式。 利用天然河道输水时,水质应满足供水要求,必要时可利用 输水管道将供水系统与天然河道分离,实现清水、污水分流。 9.4.6采用明渠输水时,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头分配,分段合 理确定渠道纵坡。

使河床保持稳定,保证泵站取水口引水顺畅。 9.4.5应根据输水规模、水质要求,结合输水线路沿线的地形 地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输水建筑物型式。 利用天然河道输水时,水质应满足供水要求,必要时可利用 输水管道将供水系统与天然河道分离,实现清水、污水分流。 9.4.6采用明渠输水时,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头分配,分段合 理确定渠道纵坡。 9.4.7输水线路沿线应根据输水任务、工程安全、运行调度要 求布置分水设施退水设施节制闻笙建箔物

利用大然河道输水时,水质应满足供水要求,必要时可利用 输水管道将供水系统与天然河道分离,实现清水、污水分流。 9.4.6采用明渠输水时,应根据地形条件、水头分配,分段合 理确定渠道纵坡。

求布置分水设施、退水设施、节制闸等建筑物。

1分水设施应根据用水户分布及其配套设施规划,并应结 合用户要求和运行调度模式,布置在运行过程中水位或断面压力 水头相对较稳定的部位。 2退水设施布置应结合工程安全需要,选择合适的退水位 置,宜布置在重要交义建筑物的进口前。 3节制闸布置应结合输水工程的调度模式、水位或流量控 制要求,宜与重要交又建筑物结合布置。

9.4.8长距离输水工程与

交叉方式可采用平交和立交。交叉方式应结合交叉河流(或渠 道)的水流条件、防洪要求、输水工程的运行模式、功能、水质 保护等因素经分析论证确定。

生、各级调蓄水库控制水位、泵站进出水池水位等经综合比较确 定;各级泵站设计扬程宜相近;在满足机组选型、输水管道承压 清况下,宜减少泵站级数。

9.4.10调蓄水库应结合供水系统特点和用户的分布情况进行合

理布局,调蓄水库的设置应有利于提高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有利于均化区段供水设施的供水强度,非常情况下可作为部分用 户的应急水源。

9.4.11城市、工业供水为主的输水线路具备双线输水条

9.4.12位于寒冷地区的输水工程,当有冰害时应采取有效的防 冰排冰措施。

件时应结合输水建筑物的特点、沿线调蓄水库的分布情况、用 水户的依赖程度等,经分析合理确定。必要时检修条件可分段 拟定。

9.4.14对于大型交叉建筑物,应

虑单独检修条件。当需要考虑单独检修时,应按多通道输水设 计,并应在交叉建筑物进出口布置检修闸。

.5.1采用明渠输水时,过水断面型式应结合渠道穿越的地形 电质条件、输水能力、施工要求、工程占地、投资等因素分析比 校确定。

9.5.6人工输水渠道衬砌方案,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地质 等自然条件,结合渠道断面设计、过水能力及工程投资和运行维 护等要求宁波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用表(2019版)--地基基础分部工程用表.pdf,经比较选定。

9.5.7利用天然河道输水时,应根据河道现状情况、输水

质要求对河道进行必要的整治。输水位高于原河道水位时, 析其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9.5.8采用压力管涵输水时,应根据输水能力要求、管道

线分布情况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管涵的结构型 式、过水断面尺寸、理置深度和材料选择。压力管涵设计应遵循 以下原则: 1管涵的最小压力水头不宜小于2m,在管道出口处可根据 具体情况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1m。 2管涵理埋置深度应根据内外水压力、土压力、冲刷深度 冻士厚度、环境条件和检修条件合理确定CJT169-2018 微滤水处理设备,不应小于冻厚度 当覆土区种植农作物时,理置深度应大于耕作层和农作物生长所 需的覆土深度;对于穿越城市市区的管涵还应满足城市设施相关 要求。 3管涵沿线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运行要求,布置所需的

检修并、检修排水通道、通气、调压减压等设施,并设置必要的 变形缝和伸缩缝(伸缩节)。在管道检修井、通气并出口处应做 好防护和标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