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033-2022 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规范.pdf

GB/T 42033-2022 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7864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033-2022 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42033-2022《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于2022年发布。该规范主要针对油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它旨在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该规范涵盖了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范围:规定了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内容等,明确了哪些管道需要进行完整性评价以及评价的频率。

2. 评价方法:给出了评价的理论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的综合评估等方法,包括管道腐蚀、结构完整性、管道周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评估。

3. 评价工具:建议了使用的技术手段,如非破坏性检测技术、腐蚀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

4. 评价报告:规定了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评价结果的表述、风险评估、改进措施建议等内容。

5. 监督与管理:强调了完整性评价的持续改进过程,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报告制度。

总的来说,GB/T 42033-2022是油气管道运营企业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确保油气输送安全的重要技术指南。

GB/T 42033-2022 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42033—2022

直接检测direct inspectior

2017甬 DX-12 宁波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pdf4.1.1应周期性地并展管道完整性评价。新建管道应在投用后3年内完成基线评价。在役管道完垂

GB/T420332022

性评价的时间间隔应满足GB32167要求。 4.1.2对于管道较长且具有多个站场的管道,完整性评价宜分段进行。 4.1.3进行基线评价时,应确保管道危害和损伤机制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1.4应采用经验证的检测和评价方法,评价管道结构完整性状态。 4.1.5可根据管道的条件和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可选择基于管道内检测数据 的适用性评价、压力试验和直接评价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展完整性评价。对于具备内检测条件的管道,评 价方法应至少包含基于管道内检测数据的适用性评价。 4.1.6可对管道穿跨越段、特殊部位和特殊工况管段开展专项检测评价。专项检测评价包括管道穿跨 越段的检测、特殊部位腐蚀检测和环焊缝检测以及特殊工况下的管道材质理化检验和结构应力分析等 4.1.7完整性评价结果显示存在异常外腐蚀情况时,应对外腐蚀防护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价。 4.1.8应综合分析内检测、直接检测等获取的数据,得出缺陷的可能成因。应基于致因分析结果,预测 与时间相关缺陷的增长情况,评价管道的未来结构完整性状态。 4.1.9完整性评价结果应给出管道再评价周期、维修维护建议等 4.1.10 当管道输送介质、运行工艺条件与设计使用条件发生偏离或封存管道再启用时,应进行完整性 评价及其他相关评价。 4.1.11完整性评价人员应熟知并掌握管道完整性评价的方法和流程,了解管道工作原理和安全运行 条件,具备检测、材料和力学等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 4.1.12应识别检测与评价过程中的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1.13鼓励采取本文件中未列出的检测新技术,但应对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验证。

4.2管道完整性评价流程

4.2.1管道完整性评价流程见图1,主要包括数据准备、数据质量分析、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监测、适 用性评价和评价报告等。 4.2.2应综合分析管道所受应力、运行环境等因素,进行缺陷剩余强度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 .2.3存在多种方法检测得到的数据时,宜按7.5开展综合评价。 4.2.4宜总结历次完整性评价经验,为下一次评价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管道完整性评价工作流

5.1.2数据准备的范围应根据评价对象、损伤机制、评价等级等确定,可从管道设计、施工、运营、维护

5.1.2数据准备的范围应根据评价对象、损伤机制、评价等级等确定,可从管道设计、施工、运营、维扩 等管道全生命周期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本管道数据不足以支撑评价工作时,同类管道的失效分析报 告、风险评价报告、完整性评价报告等相关数据也宜纳人收集的范围。 5.1.3基于内检测的管道完整性评价所需收集的数据见附录A

5.2.1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对齐,对齐的基准应以精度较高的数据为准。 5.2.2对于开展过内检测的管道,应以内检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对齐。若未开展内检测, 绘得到的管道中心线数据进行对齐。

5.2.3应根据评价对象和缺陷类型确定数

a)对于外腐蚀,可将内检测数据与管道基础信息、防腐层检测、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杂散 流干扰检测及土壤环境腐蚀调查、开挖直接检测等数据进行对齐分析, b 对于内腐蚀,可将内腐蚀与管道高程、输送介质、输送量、工艺参数、内涂层、清管产物和排污 等数据进行对齐分析

GB/T420332022

5.3.1应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不同来源数据的一致性。 5.3.2准确性要求对现有管道内检测等数据源进行差异性分析,包括通过开挖测量数据验证检测和监 则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性的检查与评价包括数据对齐的一致性与质量、数据覆盖度、置信度等 5.3.3应根据数据分析的需要,判断数据源或内容是否缺失,以及关键信息数据是否缺失,当数据缺失 时,应采用合理的假设或标准来满足评价要求。 5.3.4在不同来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应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必要时通过现场调查和相关试验消除 偏差。

5.4.1应对不同来源对齐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确定缺陷致因因素、影响程度等。 5.4.2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给出缺陷可能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5.4.3管道腐蚀缺陷的多源数据比对分析时,应对识别的活性腐蚀点增长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采 用开挖验证明确外部活性腐蚀点的增长原因,油气管道腐蚀数据综合分析应按SY/T0087.5规定 执行。

5.5.1应通过管道多源数据整合,综合分析危害

5.5.2危害因素分为以下3种类型:

随时间劣化因素,包括外腐蚀、内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回陷疲劳损伤等; 固有因素,包括制管焊缝缺陷、管材缺陷,焊接施工时产生的环焊缝缺陷、凹陷、划痕、屈曲/褶 皱等; 一随机性因素,包括运行期的机械损伤(凹陷、划痕)、自然与地质灾害导致的管体损伤, 5.5.3宜结合待评价管道的失效分析报告、风险评价报告、已有完整性评价报告等识别管道面临的危 害因素,也可从类似管道的相关失效事故、风险评价报告及完整性评价报告识别待评价管道面临的危害 因素

5.6.1应根据数据质量、缺陷致因分析、评价方法及等级、维修维护要求等全面评价数据的充足性,判 所是否满足评价需要 5.6.2若数据不满足评价需要,应确定补充数据的范围、类型、数量。 5.6.3数据补充应按照第6章开展,补充后的数据应按照5.2~5.5的要求与原有数据进行整合,并重 新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危害因素识别和致因分析

6.1.2针对管道本体缺陷检测,内检测器的选择见附录B中表B.1(表B.1给出常用内检测器的类型和 适用性);针对管道附加应力检测,使用采用中心线测绘(IMU)法或使用轴向应力内检测器。内检测技 术选择流程见图2。

图2内检测技术选择流程

6.1.3内检测前应评价管道的可检测性。当存在限制条件时,宜通过改造或临时调整运行工况使其具 备内检测条件。 6.1.4各类型检测器性能指标应符合GB32167、GB/T27699和SY/T6597等标准的规定, 6.1.5宜采用同类型内检测器历史运行的验证测量数据、牵拉试验和开挖验证等方法对检测器性能和 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验证,形成验证报告,明确检测技术适用性和检测数据有效性。首次应用的内检测技 术、新设备或检测新的缺陷类型应进行检测性能验证,并出具测试与评价报告。验证应按照GB32167、 GB/T27699和SY/T6597的规定执行

6.1.3内检测前应评价管道的可检测性。当存在限制条件时,宜通过改造或临时调整运行工况使其具 备内检测条件。 6.1.4各类型检测器性能指标应符合GB32167、GB/T27699和SY/T6597等标准的规定 5.1.5宜采用同类型内检测器历史运行的验证测量数据、牵拉试验和开挖验证等方法对检测器性能和 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验证,形成验证报告,明确检测技术适用性和检测数据有效性。首次应用的内检测技 术、新设备或检测新的缺陷类型应进行检测性能验证,并出具测试与评价报告。验证应按照GB32167、 GB/T27699和SY/T6597的规定执行

6.1.3内检测前应评价管道的可检测性。当存在限制条件时GB 50455-2008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规范,宜通过改造或临时调整运行工况使其具

GB/T420332022

基于历史数据验证内检测性能规格和检测结果时,应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阳 输送介质; 内检测器运行速度; 管道运行压力和温度; 管道壁厚; 焊缝类型; 传感器等重要部件; 数据分析模型, 应根据试验目的分析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牵拉试验,包括但不限于: 特征类型; 特征尺寸; 特征位置; 与其他特征的相互影响;

6.1.6内检测实施过程应按照GB/T27699和SY/T6597执行,并做好运行记录。 6.1.7应按照GB/T27699和SY/T6597的要求提交检测报告和检测特征列表,报告要求见附录C。 6.1.8内检测器运行后应根据检测结果开展开挖验证,评价和验证检测结果是否可接受、 开挖不同的检测缺陷时,应选择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a 管道本体开挖无损检测,包括金属腐蚀部位外观检查、管道壁厚测定、腐蚀区域的描述,以及巴 陷、变形等损伤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腐蚀产物分析。对外腐蚀进行验证时,宜对土壤剖面分 层情况以及土壤干湿度进行检查。 b)对于管道环焊缝异常,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缺陷无损检测,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射线、走 声、相控阵、磁粉、渗透。

.应按照GB/T27699和S 求C。 8内检测器运行后应根据检测结果开展开挖验证DBJ61∕T 173-2020 CRB600H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评价和验证检测结果是否可接受 开挖不同的检测缺陷时,应选择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a 管道本体开挖无损检测,包括金属腐蚀部位外观检查、管道壁厚测定、腐蚀区域的描述,以及凹 陷、变形等损伤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腐蚀产物分析。对外腐蚀进行验证时,宜对土壤剖面分 层情况以及土壤干湿度进行检查。 b)对于管道环焊缝异常,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缺陷无损检测,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射线、超 声、相控阵、磁粉渗透

5.2.1管道开展直接检测前应进行以下判断,以确认管段是否具备直接检测条件: a)防腐层剥离引起的电屏蔽部分管段、附近埋设有金属构筑物的管道不宜开展外腐蚀直接检测 b)有内防腐层和衬里的管道不宜开展内腐蚀直接检测。 6.2.2检测前应分析目标管道可能存在的随时间劣化的危害因素类型,选择适宜的直接检测、评价 技术。 6.2.3直接检测宜包括外腐蚀直接检测、内腐蚀直接检测、应力腐蚀开裂直接检测等。直接检测流程 见图3。

测以及管道开挖检测等。 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应按照SY/T0087.1开展以下内容: 防腐保温层状况检测宜采用皮尔逊法、交流电位梯度法(ACVG),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 交流电流衰减法(ACAS)、防腐层电阻率法等非开挖检测方式,以及开挖处防腐层剥离检 测等。 b) 管线阴极保护状态检测宜采用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试片电位法等检测方法。 交直流十扰及排流情况宜通过监测、检测管道或者干扰严重地段的十扰电流、十扰电压、蚀 速率等参数获得。 应根据管道非开挖直接检测结果确定开挖点数量及位置。开挖处检测宜包括管道本体损伤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