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pdf

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864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pdf简介: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DZ/T 0374-2021)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一份行业标准,它主要针对地质勘查行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份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地质勘查活动的绿色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勘查工作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DZ/T 0374-2021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影响评估:要求地质勘查项目在开始前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以预见和减少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勘查过程中节约资源,例如合理规划勘查路线,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

3.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强调在勘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如保护水源、土壤和野生动植物。

4. 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勘查活动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5. 社区参与和沟通:倡导与当地社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尊重当地文化,减轻社区对勘查活动的困扰。

总的来说,这份规范是地质勘查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推动勘查活动的绿色化,实现勘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Z/T 0374202

DZ/T03742021

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等行为或过程

在地质勘查全过程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运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减少或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对受扰动的环境进行修复NB/T 42108-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汇流排,实现地质勘查、生态环保、社区和谐的多 赢效果。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合理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法、手段和设备等,在道路方 地平整、驻地建设、勘查施工,环境修复等方面实施管控,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和安全施工的前提 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最小化,推动地质勘查绿色发展。

4.2.1地质勘查全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2.2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芳法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 及持续时间, 4.2.3针对勘查区植被覆盖情况、白然修复能力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情况,采用适宜的勘查手段、环境 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周期,分类实施绿色勘查工作。

4.3.1编制地质勘查设计前,应分析评估实施所 生动植物、自然遗迹和人文遗迹等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制定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根 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经费预算,作为绿色勘查内容体现在勘查设计中,绿色勘查内容可以单独成章,也可 以融人相关章节。绿色勘查内容参见附录A 4.3.2地质勘查工作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绿色勘查培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绿色勘查要求, 并对拟施工的道路和场地原始地形地貌拍摄照片或视频保存。 4.3.3地质勘查工作实施中应保留绿色勘查相关记录。新修道路、驻地及探矿工程场地平整施工,应按 附录B中表B.1填写登记表;探矿工程施工环保措施,应按附录B中表B.2填写登记表;道路、驻地及探 矿工程场地修复情况,应按附录B中表B.3填写登记表。必要时,应拍摄绿色勘查施工照片或视频等资 料保存。绿色勘查工作质量检查应与项目工作质量检查同步开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3.4地质勘查工作施工后,应按照地质勘查设计中绿色勘查内容要求,开展环境修复工作。对已恢复 的道路和场地应按照与施工前统一视角、统一参照物拍摄照片或视频等资料保存。在勘查报告中进行绿 色勘查总结,可以单独成章,也可以融人成果报告相关章节中。勘查报告中的绿色勘查总结内容参见附 录C

标情况与野外 地质工作验收同步进行。后期环境修复工作可与成果验收同步进行。合格后提交项目管理部门验收 绿色勘查档案资料清单参见附录D。 4.3.6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应与相关方建立良好的沟通,保持和谐关系。 4.3.7地质勘查单位应对因其开展勘查工作受影响的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负责

5.1.1地质勘查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村道、居民区通道及农耕道等,确因工作需要而又无道路时, 在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同意后,修建临时道路。在确保安全通行的条件下,应控制新修道路规格,有 条件可修建桩架路作为临时道路。 5.1.2道路修建要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条件下,对环境敏感目标(如珍稀动物栖息 地、天然林等)采取避让措施,尽可能避开植被生长区。 5.1.3施工过程中应选用低噪声设备,以减少对周边居民及野生动物的干扰,在居民区附近不宜夜间作 业。确需夜间施工作业的,应符合GB3096要求。 5.1.4道路选址应避免堵塞和填充自然排水通道,尽量减小设备搬迁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或影响。 5.1.5应选用尾气排放符合相关标准的耗油机械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 5.1.6应视情况采取修筑截排水沟、挡墙、覆盖土工布、围挡等措施,预防因施工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 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5.1.7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地段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挖损、占用土地面积。耕地、林地、草地和园地应 进行表土剥离,耕地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不少于30m,剥离的表土应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堆存,并采取围 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以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绿(复垦) 5.1.8在植被覆盖区施工时,对于植被不易恢复地区,开挖前应对扰动范围内的草皮,按适宜的厚 度、形状和大小进行人工剥离并保留足够的护根腐殖土,剥离的草皮采用平铺、叠置或支架架空等方 式,存放于底部铺有腐殖土的临时存放场,必要时进行酒水养护。对扰动范围内的树木必要时进行 移植。 5.1.9对施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应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粉尘污染

5.2.1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探矿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开耕地、林地、水源地、珍 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地平整范围应满足安全施工表土堆放的需要。减少开挖量,力求挖填平衡,控 制场地占用面积。 5.2.2钻探场地,应依据现场地形条件和工作需要,对钻探设备、附属设施、材料物资、临建设施等进行 合理布置,优化功能分区。其中,附属设施中的钻井液循环系统(清水池或泥浆池、废浆池等)可不与钻进 施工布置在同一场地。当多个钻孔在同一区域同时施工时,符合条件的可布置一套共用的钻井液循环 系统。 5.2.3浅井、槽探场地应根据需要进行布置和功能分区,一般不设临建设施。 5.2.4场地平整应挖高填低,平整压实,截、排水良好,切填边坡及渣土场均应做好工程拦挡,且预防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剥离物按以下方式处置: a)林地、草地等植被覆盖较多且较难恢复的场地,开挖前对扰动范围内的草皮按适宜的厚度、形状

5.2.1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探矿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开耕地、林地 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地平整范围应满足安全施工表土堆放的需要。减少开挖量,力求 制场地占用面积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剥离物按以下方式处置: a)林地、草地等植被覆盖较多且较难恢复的场地,开挖前对扰动范围内的草皮按适宜的厚度

和大小进行剥离,并保留足够的护根腐殖土;剥离的草皮采用平铺、叠置或支架架空等方式存放 于底部铺有腐殖土的临时存放场,必要时进行酒水养护;林木植被需移植的,应移植用于复绿。 开挖出的土石可装袋砌筑边坡,有序堆放。 b 植被覆盖较少的场地,应尽可能避让植被,对无法避让的植被,参照5.2.4a)进行剥离、堆存和 养护。 耕地、园地等有作物覆盖的场地,应按规定对其进行表土剥离、收集,存放于表土堆存场地用于 后期复垦。表土剥离过程中应分层剥离,耕作层土、腐殖质层土与心土层土应分开堆放。表土 堆存场地应采取围挡及防水冲刷措施保护。 d 流石滩、基岩裸露区及风成砂等无植被覆盖的场地,开挖出的土石装袋砌筑边坡,有序堆放,确 保堆填稳定。外运的土石在指定位置规范存放,减少开挖土石压占土地面积。 2.5浅井施工场地平整范围,应以工程开挖外径和井口施工设备安装、安全操作及开挖土石的堆放占 最小面积进行控制,一般为井口开挖线外延5m~8m范围。其中,井口外3m5m范围为施工设备 施安装及施工操作区,>5m~8m范围为开挖土石的临时堆放区。特殊情况下开挖线外延范围可适 放宽

5.2.5浅井施工场地平整范围,应以工程开挖外径和井口施工设备安装、安全操作及开挖土石的 地最小面积进行控制,一般为井口开挖线外延5m~8m范围。其中,井口外3m~5m范围为施 设施安装及施工操作区,>5m~8m范围为开挖土石的临时堆放区。特殊情况下开挖线外延范 当放宽。

6.1.1项目驻地宜优先就近租用当地民居或公共建筑物。新建项目驻地,应综合考虑安全、卫生、生态 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病险水库1)下游、强风口、高压走廊影响区域,选择在基 础稳定,周边截、排水良好,无地质灾害及山洪灾害隐惠,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尽量采用对环 境破坏较小的设施。 6.1.2应控制驻地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布局项目驻地工作区和生活区。生活区应保障相关配套设施,保 持安全、卫生、整洁。临建设施宜基桩架空建设

7.3.1地球化学勘查应合理选择对环境扰动小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工具;采样点应尽量避开植被,深层采 样后应回填;无法避开时,应预先揭层并移开植被,采样结束后,平整采样坑并进行恢复;采样坑标记时, 应采用可降解材料标记。 7 2 2地中业兴测量险目 7

低空航拍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SPM_平安金融中心项目_施工管理阶段_底板方案03平安金融中心底板钢筋施工方案_20110905.pdf,尽可能减少对居民区、牧区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遥感地面验证工 照7.1的要求。

8浅钻、槽探、浅井及坑探施工

8.1.1浅钻是以获取地表下100m以内基岩或其他沉积物样品为主要目的的

8.1.1浅钻是以获取地表下100m以内来 他沉积物样品为主要自的的钻探活动

8.1.2浅钻施工原则上不宜单独修建道路、平整机台GB∕T 16895.17-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不宜在地表开挖泥浆池、沉淀池、导流槽。确需实 施的参照第5章和第9章执行 8.1.3浅钻优先选用清水循环钻进,采用泥浆材料时应选用环保泥浆材料

8.2.1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优先采用以浅钻代替槽探技术,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 8.2.2槽探施工可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开挖两种方式。交通方便,不需新修施工运输道路的地段,可采 用机械施工;交通不便、植被茂密的地段,宜采用人工开挖,以避免修路及机械施工造成土地、植被景观的 玻坏。 8.2.3在陡斜地段开挖探槽产生的岩土,应采用可降解材料编织袋装袋,依次堆码于探槽两侧2m 5m范围内较平缓稳定区域,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确保堆填边坡稳定。探槽上方禁止堆放土石,预防 形成滑塌或坡面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8.2.4槽探施工应自上而下顺序开挖,并做好沟槽边坡安全管控,按规定放坡,及时清除坡体上的松散 土石,不稳定边坡应进行临时支护,预防滑塌安全事故。 8.2.5处于斜坡汇水面大或易受洪水冲刷的槽探工程,在槽头土部修筑截水沟,预防沟槽及其开挖土石 遭受洪流冲蚀,形成泥石流灾害。 8.2.6探槽经地质观测、编录、采样及验收等工作结束后,不需保留的探槽应及时逆序回填压实,应保留 回填前后的探槽照片;确需保留的探槽应设立明显标识,对深度较大又确需保留的探槽,应做好围挡设施 防止人畜误人造成伤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