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855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简介: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它主要针对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场景,即在特定地理区域,如农田、城市、矿山等地,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对土壤、水体、生物体等环境要素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评价,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

这个规范详细规定了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程序、方法、指标体系、数据处理、结果解释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了样本采集、实验室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生态风险评估等内容,旨在为环保、地质、农业、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它涵盖了评价对象的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化学分析、环境质量指数计算、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解释和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总的来说,DZ/T 0354-2020 是一个指导性标准,旨在提升我国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Z/T 0354—2020

DZ/T 03542020

pHou标准中pH的上限值,量纲为一; pH标准中pH的下限值,量纲为一。 6.2.5.5水质主要污染指标确定方法。当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 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 数,将超标倍数按大小排序,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6.2.5.6采用营养状态指数对水质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与相关权重计算公式分别为

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 第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 第i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 第种参数与基准参数叶绿素a(chla)的相关系数,见表8; m 评价参数的个数《塑料门窗用密封条 GB12002-1989》

表8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r及r

TLI=2W,×TLIG) W,= 2rs

b)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15) *.(16) ... (17) (18)

TLIhla=10X(2.5+1.086lnchla) TLIp=10X(9.436+1.624lnTP) TLIrn=10X(5.453+1.694lnTN) TLIsp=10X(5.118+1.94lnSD)

其中,叶绿素a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透明度单位为米(m),其他参数单位均为毫克 升(mg/L)。 水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数字对水体营养状态、污染程度进行分级与定性 价,见表9。

表9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

6.2.6农作物污染程度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份

.2.6.1农作物污染程

DZ/T 0354—2020

6.2.6.1.1对农作物可食部分甲总As、Cd、Hg、Pb、F、Cr、Sn、Cu、Zn等元素,以及水稽中无机As的合 量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分析。 6.2.6.1.2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各项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进行统计。 6.2.6.1.3研究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全量、重金属元素不同相态(不同价态)含量、土壤化学成分、矿物 物组成,PH、TOC、质地等指标对农作物籽实吸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提出降低农作物吸收重金属元 素的建议,

6.2.6.2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6.2.6.2.1根据评价区代表性住户粮食、蔬菜、肉、蛋、糖、奶、酒、饮料及饮水等主要食物中重金属元素 含量,结合实地调查获得的三餐饮食结构,计算成人每天因饮食摄人体内的As、Cd、Hg等重金属元素总 量,即日摄入量,计算公式如下:

表10成人日摄入As、Cd、Hg、Pb、Cr可接受

注引自JECFA,1988,1999,20112013。

6.2.6.2.3利用公式(20),同样可以计算P、Ca、K、Mg、Na、Se、Cu、Zn、F、Mn等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日 摄人量,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研究区人群有益元素膳食摄人量(RDA)(见表11)是 否缺乏进行评价

表11中国食品中常元素和微元素日摄入

注1:RDA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标准给出,单位为微克每日人Lμg/d·人)] 注2:Se的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单位为微克每日人Lμg/(d·人)]。

6.2.6.2.4根据调查评价区土壤、大气、水体与食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重金属元素毒性及人体暴露途 径与暴露强度等,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评价方法参照附录D执行。 6.2.6.2.5研究矿床(包括富含重金属元素的黑色岩系、煤系地层等地质体)风化、矿山采选冶过程中重 金属元素共生组合、迁移富集、赋存状态等变化规律及影响生物(农作物及水生生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 各种因素,结合矿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矿业活动影响地区的重金属元素累积速率等结果对调查评价区 的生态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降低生态风险的对策建议。

7污染场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7.2.1采样位置与样品数量

7.2.1.1根据工厂产品类型、生产历史、污染物毒性和扩散途径等,以厂区为核心,由工厂向外100m~ 1000m范围内布置样品采集点位。调查评价范围视影响程度可自行调整。 7.2.1.2重点对似污染地区进行样品采集,如场地内的储罐、污水管线、危险物质储存库、“跑冒滴漏” 严重的生产装置区、采选治污染影响区,以及受废气排放影响区等,其他地区样品密度适当放稀。对于污 染较均匀的场地和地貌严重破坏的场地,以及无法确定场地污染位置时,可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 7.2.1.3如工矿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为含有污染物的废气排放,应部署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 7.2.1.4样品数量应足以判别场地是否被污染,布点应符合表12的规定

12土壤水及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最低采样数

7.2.1.5深层采样点的布置应根据确认采样所揭示的污染物垂直分布规律来确定,但任何情况下,深层 采样点数不少于该区域采样点总数的10%,

2.1污染重点地区,土壤样品应包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需确定污染物在垂向上的影响深度及

DZ/T 03542020

化趋势时,应布设土壤剖面样;场地污染一般地区,只采集0m~0.3m表层土壤。 7.2.2.2在采样范围内,或工厂污染影响地区有河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时,应采集地表水,同时考虑 在地表水径流的下游布点。选择污染较重地区或污染场地中存在迁移下渗能力较强的污染物时,应布置 米集深层土壤、地下水样和土壤面样。 7.2.2.3根据土层性质、污染物种类、是否有回填土等情况,自行确定深层土壤、地下水水样的采集深 度、土壤剖面深度和采样密度等。 7.2.2.4大气干湿沉降物的布点应充分考虑污染源位置,以及评价区常年主导风向。在污染源附近与 下风向区域加密部署,在上风向区域适当部署。根据评价工作需要,接收周期可设定为月、季度、半年或 一年。

7.2.3样品采集与样品测试

7.2.3. 1土境样品采集

7.2.3.1.1表层土壤样品采集时,应先把表层硬化地面和一些大的砾石、树枝等杂物剔除,然后用不锈 钢铲、塑料铲或竹铲等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7.2.3.1.2当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深度较大时,需用落阳铲或螺旋钻先将铲子或钻孔达到所需深度后, 获得一定高度的土柱,然后用不锈钢铲、塑料铲或竹铲等去除土柱外围的土壤,获取土芯作为土壤样品。 7.2.3.1.3采集深层土壤和土壤韵面样品时,可根据污染场地所在地区的地层条件、场地钻探的作业条 件和场地勘查的方案要求来选择采样设备,包括人力钻探设备(如螺旋取土器、洛阳铲等)和机械钻探设 备(如冲击钻、液压钻和螺旋钻等)。取原状土时,需根据土壤类型和污染物理化性质等选用劈管采样器、 薄壁采样器、套管采样器或活塞采样器等。 7.2.3.1.4采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用非扰动采样器将土样直接推进顶空瓶中。现场采样时,可采用 手持式实时分析仪器进行顶空法测试。禁止对样品进行混合或均质化处埋。 7.2.3.1.5土壤样品采集后,应根据污染物理化性质等,选用合适的容器保存。有机污染土壤样品应在 4℃条件下保存和运输,样品保存条件见表13。 7.2.3.1.6样品采集时使用GPS定位,并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和编号,气象 条件,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深度,样品颜色、气味、质地,以及采样人员、采样日期等。

JC∕T 1021.4-2007 非金属矿物和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滑石矿化学分析方法7.2.3.2水样采集

7.2.3.2.1地下水采样一般应建地下水监测并。监测并的建设过程分为设计、钻孔、过滤管和并管的选 择和安装、滤料的选择和装填,以及封闭和固定等。监测井的建设可参照HJ/T164中的有关要求。所 用的设备和材料应清洗除污,建设结束后需及时进行洗井。 7.2.3.2.2应采集代表性水样。采集前,应充分抽波洗井,抽汲水量一般不得少于井内水体积的3倍, 待电导率、浊度、温度等水质参数稳定后再进行采样。 7.2.3.2.3高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采样位置应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的顶部,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 物采样位置应在含水层的顶部。 7.2.3.2.4洗井和采样时要慢速波取,避免监测井水位大幅度下降,防止摔发性有机物的损失和金属离 子的氧化。 7.2.3.2.5监测井建设记录、采样记录、样品保存、容器和采样体积要求等参照HJ/T164,严防样品采 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并按照不少于总数10%的现场平行样,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和清洗空白样等 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

DZ/T 03542020

半挥发性有机物宜使用 日瓶收集样品,样品保存条件见表13。 保存时限内运至实验室

和水样采集容器、保存条件、样品体积及保存时间

污染物特征确定布点的方法;也可来用网格布设法,即在进一步评价区域网格化均匀布设样品点位。 7.3.1.3样品数量以能确定主要污染源及其向环境释放方式和迁移途径为准,原则上,每个样品代表的 面积不应超过1600m,对于面积较小的场地,应不少于5个采样点。 7.3.1.4深层土壤采样点的布置应根据污染识别阶段采样所揭示的污染物垂直分布规律确定,采样深 度应至污染识别阶段采样确定的最大深度。任何情况下,深层土壤采样点数量不少于该区域采样点总数 的10%。 7.3.1.5样品数量与布设方法应能满足确定污染范围的要求,必要时,可开展场地大气、人群和动植物 调查,以进行更深层次的风险评估。

水采样点位。 7.3.2.2地下水采样点位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可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 下水流向下游分别布设。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时,应参照土壤样品点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并在污染较重区域加密布点。 7.3.2.3考察污染场地的地表径流对地表水的影响时,可分别在降水期和非降水期进行采样。如需反 映场地污染源对地表水的影响,可根据 期和平水期进行采样

7.3.2.3考察污染场地的地表径 期进行采样 映场地污染源对地表水的影响,可根据 平水期进行采样

JTS 275-2-2014 内河航运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7.3.3其他样品布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