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pdf简介: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是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发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公路钢结构桥梁的设计过程。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桥梁,特别是钢结构桥梁的设计,包括桥梁的结构形式选择、材料选用、计算方法、施工要求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
规范涵盖了钢结构桥梁各个部分的设计,如主梁、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抗震性能等各个方面。它还规定了桥梁的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安全控制以及环境影响等,以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安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JTG D64-2015是公路桥梁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保证公路桥梁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该规范的要求。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pdf部分内容预览:
闭口加劲助的尺寸比例应满足下式要求
345 Wf, 345 2 f
5.1.6受压加劲板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受压加劲板宜采用刚性加劲肋,构造布置困难或受力较小时可用柔性加劲肋。 受压加劲板的刚性加劲肋,其纵、横向加劲肋的相对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2020年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设计、监理合同Y≥i A.1≥10n bt 4(g)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
5.1.7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构件受压加劲板有效截面宽度和有效截面面积应按下列 规定计算: 1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受压加劲板有效截面宽度b和有效截面面积Af.应按下式 计算:
式中:6.—第i块受压板段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宽度(图5.1.7); b:、t—第i块受压板段或板元的宽度和厚度(图5.1.7);
b9=含69: =2p.b:
np 被腹板或刚性加劲肋分割后的受压板段或板元数; P 第i块受压板段或板元的局部稳定折减系数
)刚性加劲肋加劲板的板元分割和有效截面
2轴心受压板段或板元的局部稳定折减系数β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b)柔性加劲肋加劲板的板段分割和有效裁面
式中:入, 相对宽厚比; t—加劲板的母板厚度; f,——屈服强度; E弹性模量:
0.4) 医 = 1 5(9)()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CD642015
加劲板弹性屈曲欧拉应力; 加劲板局部稳定计算宽度,对开口刚性加劲肋,按加劲肋的间距b,计算 [图5.1.7a)];对闭口刚性加劲肋,按加劲肋腹板间的间距计算;对柔性 加劲肋,按腹板间距或腹板至悬臂端的宽度b:计算【图5.1.7b)]; 加劲板的弹性屈曲系数,加劲肋尺寸符合本规范第5.1.5条规定时,可参 考附录B计算。
5.1.8考虑剪力滞影响的受弯构件的受拉或
,1.8考虑剪力滞影响的受弯构件的受拉或受压翼缘的有效截面宽度和有效截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考虑剪力滞影响的有效截面宽度b和有效截面面积A.应按下式计算:
b: =2.6. np Aeffs =
式中:6。.一考虑剪力滞影响的第i块板段的翼缘有效宽度,如图5.1.8所示; 第i块板件的厚度; A。j一有效宽度内第j根加劲肋的面积; n一一翼缘被腹板分割后的板段数;
图5.1.8考虑剪力滞影响的罩缘有效宽度示意图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一2015)
6.=26. be,k =pib.
武中:np 受压翼缘被腹板分割后的板段数; t一 第k块受压板段的厚度; b一 第k块受压板段的宽度,如图5.1.7所示; be, 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第k块受压板段的有效宽度: 考虑剪力滞影响的第k块受压板段的有效宽度之和,按本规范第5.1.8条 计算; be. 考虑剪力滞和局部稳定影响的第k块受压板段的有效宽度; A. 有效宽度范围内第i根加劲肋的面积; 有效宽度范围内的加劲肋数量。
2.1轴心受拉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除外):
式中:N。一轴心拉力设计值; A—净截面面积。 2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n一一在节点或拼接处,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度螺栓数目;
5.2.2轴心受压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5.2.2轴心受压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N一最不利截面轴心压力设计值; A.f..——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面积。 2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应满足下式要求:
Na Ne Ney Yo Wy,eff W.efr ≤f WAeffe 20
式中:N.一一轴心压力设计值,当压力沿轴向变化时取构件中间1/3部分的最大值; 小值; Af.。—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面积; 所示; Wof、Wa 考虑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相对于轴和z轴的截面模量。
5.3.1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式构件抗弯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式构件抗弯强度应符合下列
3.1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式构件抗弯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翼缘板弯曲正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式构件:
双向受弯的实腹式构件:
2.2轴心受压构件有效截
式中:V—剪力设计值:
YOT≤f T=I VS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一2015
式中:1一有效分布长度,如图5.3.1所示; F一一局部集中力,如图5.3.1所示。
00, =% ≤fa
图5.3.1局部承用
3.2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应符合下列规
(≤) +() ≤1
3)箱形截面简支梁,其截面尺寸(图5.3.2)满足h/bo≤6,且L,/b。≤65(345/ )时。
图5.3.2箱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
M. M, ≤1 Mrd. M, M. o(MRd.y ≤1 MRd.y = Wyefr fa Mrd, = Wrefr fa W.efrf. LT.y M
桥梁设计规范(JTGD64一
5.3.3腹板和腹板加劲肋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腹板最小厚度应满足表5.3.3的要求。
5.3.3腹板和腹板加劲肋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表5.3.3腹板最小厚度
:1.h。为腹板计算高度,对焊接梁为腹板的全高,对铆接梁为上、下翼缘角钢内排铆钉线的间距。 2. n 为折减系数,n=/。但不得小于 0.85。T为基本组合下的腹板剪应力。
图5.3.3腹板加劲肋示意图
腹板横向加劲肋的间距a不得大于腹板高度h。的1.5倍,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不设纵向加劲肋时,横向加劲肋的间距a应满足下式要求:
100) [() +(+ 8(h/a))]≤1 ()() +( )]≤1 ≤1
+ (120 + 58(h. /a)) (片 > 0. 8 O0t d ≤ 0.8 100t
式中:t 腹板厚度; 作用基本组合下的受压翼缘处腹板正应力(MPa); 一作用基本组合下的腹板剪应力(MPa)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腹板横向加劲肋惯性矩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I一一单侧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对与腹板连接线的惯性矩;双侧对称设置 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对腹板中心线的惯性矩。 4腹板纵向加劲肋惯性矩应满足下式要求:
5.3.4支承加劲肋应满足下列要求:
5.3.4支承加劲肋应满足下列要求
Rv ≤fe 2Rv Yo A+B.L. ≤f
支承加劲肋对数 一支承加劲肋间距。
图5.3.4支承加劲肋的腹板有效计算宽度
Na,M,+Naez M, +Naey Yo(NRd Mrd.y Mrd,s NRd = Aefr fd Mrd.y = Wy.er fa Mrd. = W.ff.f.
式中:N一一轴心力设计值; M、M一绕y轴和z轴的弯矩设计值; Aff— 有效截面面积,其中受拉翼缘仅考虑剪力滞影响,受压翼缘同时考虑 剪力滞和局部稳定影响; Wy,eff、W,ff 有效截面相对于y轴和z轴的截面模量,其中受拉翼缘仅考虑剪力滞影 响,受压翼缘同时考虑剪力滞和局部稳定影响。
5.4.2实腹式压弯构件整体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矩作用在一个对称轴平面内的压弯构件整体稳定应按下式计算:
+Nae Yd YoX,NRd MRd.y N. ≤1 N [Na M, + Nae. 0X.NRd K XLT,M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CD642015
5.5.1承受汽车荷载的结构构件与连接, 应按疲劳细节类别进行疲劳验算。
5.5.2疲劳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构件和连接不满足疲劳荷载模型I验算要求时,应按模型Ⅱ验算。 桥面系构件应采用疲劳荷载计算模型Ⅲ验算
5.5.3验算伸缩缝附近构件时,疲劳荷载应乘以额外的放大系数,放大系数△Φ 式(5.5.3)取值。
按式(5.5.3)取值
式中:D—验算截面到伸缩缝的距离(m)。
5.5.4采用疲劳荷载计算模型I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5.5.4采用疲劳荷载计算模型I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D ≤6) As = 0 (D > 6)
式中: YFf 疲劳荷载分项系数,取1.0; YMf 疲劳抗力分项系数,对重要构件取1.35,对次要构件取1.15; k。一一尺寸效应折减系数,按附录C表C.0.1~表C.0.9中给出的公式计算: 未说明时,取k,=1.0; Ao,AT, 按疲劳荷载计算模型I计算得到的正应力幅与剪应力幅(MPa);
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CD642015
5.6采用疲劳荷载计算模型Ⅲ时应按下死
月疲劳荷载计算模型Ⅲ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Y3、4、m按附录 D计算
k,Aoc FrAOE2 YMf ATC YFr△TE2 ≤
5.5.7采用疲劳荷载计算模型Ⅲ计算正交异性板疲劳应力时,应按图5.5.7考虑车 轮在车道上的横向位置概率。加载区域1应布置在横向最不利位置。
GB 50462-2015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图5.5.7车轮横向位置概率
图5.5.7车轮横向位置概率
注:标识细节类别的数字代表2.0×10°次循环疲劳强度的参考值AoR(MPa)。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
注:标识细节类别的数字代表2.0×10°次循环疲劳强度的参考值AT(MPa)。
5.9对非焊接构件以及消除残余应力后的焊接构件,当疲劳荷载为拉一压循环时, 应按0.6倍折减,Ag,应按下式计算:
K601~602 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本)Ag, = C pmax + 0. 6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