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4264-2022 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4/T 4264-2022,全称为《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这是一个关于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行业技术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在平原农田区域进行防护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规划设计、造林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林木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等。
该规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以提高造林效果,增强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如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同时,它也考虑了经济可持续性,旨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具体内容可能涵盖了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目标、造林地准备、造林密度和结构、造林材料和方法、养护管理措施、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控制等方面。通过遵循这个规程,可以确保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质量和生态效果。
DB34/T 4264-2022 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shelterbelt 用于防止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有利于农作物和畜禽鱼生长繁育的环境,保障农牧业稳定 高产及乡村景观美化等多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3.2 林带forestbelt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3.3 主林带majorforestbelt 抵御主害风为主的林带。 3.4 副林带minorforestbelt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林带。 3.5 自由林带freeforestbelt 沿田、沟渠、道路等分布的,走向不一、宽度不一、结构不一的林带。 3.6 辅助林带auxiliaryforestbelt 主林带处于幼龄阶段,在两条林带之间增设的临时林带,一般仅1行~2行。 3.7 林带间距forestbeltspacing
DB34/T 42642022
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3.8 疏透度porosity 林带林缘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其纵断面的总面积的比值。 3.9 疏透结构林带openstructureforestbelt 由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或由侧枝发达的乔木组成。由上到下空隙均匀,疏透度30%~40%。 3.10 通风结构林带ventilationstructureforestbelt 由明显枝下高的单一乔木树种组成。林带上部紧密不通风透光,下部2m范围内通风透光。疏透 度40%~60%以上。 3.11 有效防护距离effectiveprotectiondistance 在林带防风距离内SJG 46-2018标准下载,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 般以降低旷野风速20的距离为标准
4.2.1规则式布局: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4.2.2自然布局:在现有的路、沟、渠基础上发展的林带。 4.2.3综合式布局: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相结合。
4.2.1规则式布局: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4.2.2自然布局:在现有的路、沟、渠基础上发展的林带。 4.2.3综合式布局: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相结合。
4.3.1相邻两条主林带间的有效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倍~25倍,风沙危害区则为15倍~ 4.3.2相邻两条副林带的间距一般为主林带间距2倍~3倍。 4. 3. 3网格防护面积以 8 hm~20 hm² 为宜。
5.1.1有显著主害风的地段,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如达不到此要求,其偏角不超过30°。主林带 走向以东西向为宜。 5.1.2无显著主害风的的地段,林带走向可因地制宜
5.2.1农由林网的组成包括:主林带、副林带,必要时可设辅助林带 5.2.2主林带以疏透结构为宜,其它林带可采用通风结构或疏透结构。
5.3.1主林带实行乔、灌结合,配置2行~4行乔木,1行~2行灌木,
5.3.1主林带实行乔、灌结合,配置2行~4行乔木,1行~2行灌木。 5.3.2副林带因地制宜配置1行~2行乔木,可实行乔、灌结合。
DB34/T42642022
6.1.1树种应具有根深、窄冠、速生、干直、寿命长,抗风、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经济价 值高等特性的乡土树种或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 6.1.2风害较轻的非重点防护区域,可选择生态经济型树种或用材树种营建经济防护型或用材防护型 林带。 6.1.3城乡、村落附近及通道等特殊区域,可适当增加景观树种。
5.2.1骨十木树种:如杨树(2025杨、江淮1号杨、巨霸杨、全红杨等无絮杨树)、泡桐、薄壳山 核桃、悬铃木、黄山栾树、水杉、榉树、刺槐、楸树、银杏、重阳木等。 6.2.2辅助乔木树种:如乌柏、女贞、臭椿、香椿、苦、侧柏、枇杷、桂花、白蜡、榆树、国槐、 无惠子等。 6.2.3灌木树种:如石榴、杞柳、紫穗槐、夹竹桃、子、小叶女贞、木槿、红叶石楠、火棘等。
6.3.1早期速生树种与中期速生树种相搭配。 6.3.2落叶与常绿、深根性与浅根性、阳性与阴性树种相搭配。 6.3.3不同树冠形态与特征的 种搭配。如树冠的松散与紧密、宽窄、枝下高高低、叶量多少等搭配
主要树种配置模式见附录A。
7.1 苗木质量与规格
应选取生长健壮、外观无病虫害的苗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详见附录B
单行纯林林带株距为3m~5m,杨树等 期速生树种采用株距5m,其它树种3m~4m。单行
造林技术参照GB/T15776、DB34/T1267的规定执行。农田林网应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或改造同 步进行,林带外侧开挖排灌沟渠。
7.4.1林地管理:及时松土,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草灌:在树木休眠期,环施
4.1林地管理:及时松土,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草灌;在树木休眠期,环施有机肥或复合
DB34/T42642022
生长期施追肥。肥料种类、用量视具体立地、树种而定, 7.4.2林木管理:新种植的树木,休眠季节应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剪去病虫枝、干枯枝、卡脖子枝 及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林木修枝强度不宜超过30%。 7.4.3病虫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7.4.4抚育期限:造林后连续抚育3a~5a,每年1次~2次。
生长期施追肥。肥料种类、用量视具体立地、树种而定。 7.4.2林木管理:新种植的树木,休眠季节应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剪去病虫枝、干枯枝、卡脖子枝 及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林木修枝强度不宜超过30%。 7.4.3病虫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7.4.4抚育期限:造林后连续抚育3a~5a,每年1次~2次。
7. 5. 1间伐对象
7.5.1.1树冠超出一般林冠层,且特别庞大的树木。 7.5.1.2于死亡或完全死亡的树木。 7.5.1.3过密且已产生相互影响的树本
7.5.1.1树冠超出一般林冠层,且特别庞大的树木。
7. 5. 2间伐时间
当林木分枝交叉并使树冠重叠且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8时进行第一次间伐,间隔期根据树 林龄、初植密度、立地条件等确定
7. 5. 3间伐强度
林分郁闭后,视林木生长情况,定点伐除间伐对象。
8. 1. 1更新对象
自然成熟的林带应适时更新。
自然成熟的林带应适时更
8. 1. 2 更新方式
8. 1. 2. 1分类
态和经营目的选择隔带更新、半带更新或全带更
B. 1. 2. 2隔带更新
8. 1. 2. 3半带更新
8.1.2.4全带更新
B. 2. 1 修复对象
DB34/T42642022
因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 阶段,出现退化、濒死、生长不良的林带。
8. 2. 2 修复方式
8.2.2.1更新修复:缺失林带、枯死木及濒死木株数比例较大的重度退化林带,宜采用更新修复。 8.2.2.2补造修复:因缺株引起较大林窗及郁闭度低的林带,宜补植补造与原有林带相适应的树种。 8.2.2.3抚育修复: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30%以下的林带,应清除死亡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并采 取补植、平、割灌除草、修枝、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
参照DB34/T1267规定执行。
括自然、社会、经济及主要自然灾害等相关资料
规划设计文件,造林、营林、更新技术资料及相关图片资料
经费来源及使用等相关资料文件
经费来源及使用等相关资料文件。
DB34/T42642022
JC/T 2563-2020标准下载附录A (资料性) 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DB34/T42642022
DB34/T42642022
附录B (资料性)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DB15T 353.5-2020标准下载附录B (资料性)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表B.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