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485-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B/T 3485-2017 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pdf简介:
TB/T 3485-2017是中国铁道行业标准,全称为《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铁路列车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列车定位、速度、线路信息等的地面应答器(也称轨道电路应答器)的传输技术要求。应答器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方式向列车提供信息,如列车定位、轨道状态、速度限制等。
2022年第1号修改单是对原有标准的修订和补充,可能包含了新的技术要求、标准更新、安全改进等内容,以适应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些修改可能涉及到应答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数据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规定。
总的来说,TB/T 3485-2017及相应的修改单对于规范中国铁路系统的通信技术,提升列车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TB/T 3485-2017 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pdf部分内容预览:
6.2.2.1接口B”通信协议应符合GB/T24339.1—2009的规定。
2.3BTM与车载主机单元信息交换内容
6.2.3.1BTM向车载主机单元传输的信息应至少包含解码后的用户报文、位置数据、错误报告、设备 工作状况等内容。 6.2.3.2车载主机单元向BTM传输的信息应至少包含时间数据、里程数据、列车运行速度、射频能量 开/关指令等。
6.3.1接口"C"要求
6.3.1.1接口“c"适用的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6.3.1.2接口“C"所规定的电气特性,如果不做特别说明,均指对LEU输出端的规定。 6.3.1.3接口“C1”、“C4”、“C6”应共用相同的一对电缆芯线。 6.3.1.4电缆芯线不限时的意外短路或开路不应造成所连接设备的永久损坏。 6.3.1.5接口“C”传输的信号无极性要求GB/T 51359-2019标准下载,即交换两根输人线不应影响接口功能。 6.3.1.6接口C”所采用的电缆应符合TB/T3100.6一2008的要求。
6.3.2上行链路数据输入(接口“C1”)
2.1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信号幅度(如图11中所示V)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接口"C1”信号幅度
图10差分双相电平编码图示
6.3.2.4平均数据速率为564.48×(1±0.02%)kbit/s,平均数据速率定义为:1500除以1500个连 续数据位持续时间。 6.3.2.5连接120阻性负载时的信号眼图应满足图11所示的要求,信号不应进人阴影区域(考虑 实际平均数据速率以及实际V,信号幅度),眼图参数见表8。
表8上行链路眼图参数
6.3.2.6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上升沿和下降沿(10%~90%)的时间应大于100ns。 6.3.3接口电源输入(接口C6”) 6.3.3.1接口“C6”由LEU向应答器上行链路串行接口输入电路提供电源。当实现接口“C4”时,接 口“C6”用于传输“过车信号”的载波。 6.3.3.2连接170.0阻性负裁时信号幅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
6.3.2.6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上升沿和下降沿(10%~90%)的时间应大于100ns。
表9接口“C6”信号幅度
6.4. 1接口"s"通信方式
6.4.1.1报文透明传输型LEU接口“S"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外部设备为主机,LEU为从机,可采 用RS485、CAN总线、以太网或其他串行数据总线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由制造商确定。 6.4.1.2报文存储型LEU接口“S”可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也可通过采集外部开关量输入条件, 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时,外部设备为主机,LEU为从机,可采用RS485、CAN总线、以太网或其他串行 数据总线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与制造商商定;采用开关量输入条件采集方式时,LEU应具 备至少16路输入信号,其类型和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由制造商确定。 6.4.1.3LEU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时,应具备独立穴余的两个物理通信通道,单通道故障不应影响 LEU正常工作。
6.4.2接口"S"通信协议
7.1.1.1应答器应以电磁感应方式接收天线单元发出的射频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建立上行链路 传输的工作电源。 7.1.1.2应答器应具备对输人功率的限制能力以免输人信号过强而损坏应签器
7.1.2.1应答器建立上行链路传输的工作电源后,应以电磁感应方式向天线单元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7.1.2.2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来源于应答器中的非易失存储器,或来源于接口“C”的串行数据流。 7.1.2.3应答器在作用区之前或之后(旁瓣区)被激活,不应影响作用区的信号传输。 7.1.2.4应答器应在允许的环境条件下(杂物覆盖温度等)正常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7.1.3数据管理功能
7.1.3.1应答器应产生正确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速率。 7.1.3.2无源应答器发送自身存储的固定数据时,应正确将存储的数据串行、连续不间断输出。 7.1.3.3有源应答器应正确处理与发送源于接口“C”的串行数据,正确处理发送默认报文的操作与
7.1.4启动时的模式选择功能
应答器在启动时,应检测当前射频能量的类型,对于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射频能量,应答器应在目 的启动时间内予以响应:对于其他模式的射频能量,应答器可不予响应。
7.1.5上行链路磁场的限制功能
7.1.6支持编程和管理操作/编程模式功能
应答器对其输出的磁场信号强度应具备限制功能,输出信号不应超过所允许的最大值。 6支持编程和管理操作/编程模式功能
TB/T34852017
7.1.7对接口"C"的数据接收功能
7.1.7.1有源应答器应对接口C”数据进行DBPL解码操作。
7.1.7.2有源应答器在启动时,应对接口“C”输入的数据信号、接口供电信号进行检查,判断接口 “C”的有效性,当接口“C”有效时,发送来源于接口“C”的串行数据;当接口“C”无效时,发送自身存储 的默认报文,直至本次工作结束。有源应答器每一次被车载设备激活时,都应重新确定接口“C”是否 有效。 7.1.7.3有源应答器在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接口“C”数据过程中,如果接口“C”信号中途失效,应在等 价于341位数据传输的时间内(最大允许的时间),由传输源于接口“C”的数据正确转换到传输自身存 储的默认报文。 7.1.7.4一旦有源应答器开始发送默认报文,只要车载设备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即使接口“C”恢复了 有效信号,有源应答器也应该继续发送默认报文,直至本次工作结束。
储诸的默认报文。 7.1.7.4一旦有源应答器开始发送默认报文,只要车载设备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即使接口“C”恢复了 有效信号,有源应答器也应该继续发送默认报文,直至本次工作结束。
7.1.7.4一且有源应答器开始发送默认报文,只要车载设备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即使接口“C”恢复了
7.1.8VO特性控制功能
应答器应在允许的运行环境条件下(杂物覆盖、温度等)正常接收射频能量,并正常控制上行链路 信号强度。
7.1.9串扰防护功能
9.1在满足安装限制条件下,应答器应具备串扰防护能力。 9.2应答器应符合以下串扰防护的要求: a)应答器满足作用区内输入输出特性要求; b) 应答器在自由空间中满足一致性需求; c) 满足上行链路电流对附近电缆和接口“C”电缆感应的要求; d)设备安装满足对电缆、护轮轨等约束条件。
.1.9.1在满足安装限制条1
7.2有源应答器可选功能
8. 1 LEU 类型
B.1.1LEU从功能上分为两种类型,即报文透明传输 是相同的硬件采用不同的软件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硬件和软件。 8.1.2报文透明传输型LEU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周期从外部设备(地面列控中心等)接收传输报文,按 照接口“C”规定连续向有源应答器传输。 8.1.3报文存储型LEU通过采集外部开关量输入条件或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周期从外部设备(列控中 心、联锁设备等接收外部设备输人条件,选取已存储在LEU内部的与输入条件相对应的报文,按照接 口“C”规定连续向有源应答器传输。
8.1.4每台LEU均应具备不少于四路输出能力,能同时向不少于四台有源应答器发送名
1.4每台LEU均应具备不少于四路输出能力,能同时向不少于四台有源应答器发送各自相对应的报 2LEU基本功能
8.2.1数据接收与采集功能
8.2.1.1报文透明传输型LEU通过安全通信协议接收受保护的报文数据。 8.2.1.2报文存储型LEU采集外部开关量输入条件时,该输人信号及采集应符合故障一安全原则; 通过串行通信接口接收外部设备输人条件时,应采用安全通信协议。 8.2.1.3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LEU,在2s时间内没有收到正确有效的数据时,应向有源应答器输出 默认报文。 8.2.1.4采集外部开关量的LEU,在2s时间内没有采集到正确有效的数据时,应向有源应答器输出 默认报文。 8.2.1.5LEU接收到正确有效的数据后.在600ms时间内.应开始发送与接收数据相对应的报文
2.1.4采集外部开关量的LEU,在2s时间内没有采集到正确有效的数据时,应向有源应答器转 认报文。
8.2.2报文存储与调用功能
8.2.2.1报文透明传输型LEU应能存储不少于4条与有源应答器相对应的默认报文。 8.2.2.2报文存储型LEU对应每一路输出,应能存储不少于256条长格式报文(含默认报文)。 8.2.2.3LEU存储的报文应准确无误,并正确存放在LEU存储单元的相应位置,报文调用时不得有 误,且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8.2.2.4存储的报文应对随机数据错误进行防护,应能检测到数据错误并得到及时处理。 8.2.2.5存储的报文(含默认报文)应能通过报文读写工具进行检查,修改
8.2.3报文输出功能
8.2.3.1一般条件下一根电缆只供一个有源应答器使用JB/T 13665-2019 矿用设备铜包钢轴轮 技术条件.pdf,如果多个数据通道合用一根电级
2.3.1一般条件下一根电缆只供一个有源应答器使用,如果多个数据通道合用一根电缆中的 线,则应进行测试与确认。
8.2.3.2LEU应实时向有源应答器发送报文,LEU与有源应答器间的电缆极限长度不小于2500m。 8.2.3.3当LEU转换报文时,在新老报文之间应插入75位至128位逻辑“1”(或“0”)的序列。 8.2.3.4LEU输出信号应满足6.3规定的接口C"的要求。 8.2.3.5LEU应具备输出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与有源应答器连接的电缆出现开路和短路时,LEU 不应受到永久性损坏。
8.2.4电缴开短路检测功能
应具备监测与有源应答器间电缆的开路和短路状态,并能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向其他外部设备 缆故障信息。允许在LEU外部设置模块或部件,与LEU相配合完成长距离电缆状态监测功能。
8.2.5阻止报文转换功能(可选
LEU收到有源应答器发出的接口“C4”信号后,应阻止报文转换,阻止时间至少为10ms或按系统 需求规定的时间内阻止报文转换
《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第305部分:电力线通信接口 GB/T 29265.305-2012》8.3LEU运用与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