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32-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532-2022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DB45/T 2532-2022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中国广东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广东省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和要求。
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它通过设计高效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路面下的雨水,防止雨水积聚对路面结构的损害,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该规范涵盖了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以及维护等方面。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路面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设计、排水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和性能要求、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设备和方法,以及排水沥青路面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等。
实施这个规范有助于保证排水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同时也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因为它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DB45/T 2532-2022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B45/T25322022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本文件界定了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TB/T 2381-2017标准下载,规定了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 计、路面排水设计、材料、配合比设计、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DB45/T25322022
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主要成分,以提高沥青动力黏度、增强沥青与集料间黏结强度为 过一定工艺合成并制备成为均匀颗粒状的添加剂。
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viscosityasphalt 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掺加至沥青中制备,具有较高动力黏度,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强度、 抗水损害等性能要求的复合改性沥青,
湿法工艺thewetprocesstechnology 将预混好的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加入沥青搅拌站拌和锅内,与集料、矿粉等进行拌和形成均匀排 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干法工艺thedryprocesstechnology 将高黏度添加剂直接加入到沥青搅拌站的拌合锅内,按一定温度和顺序与集料、沥青、矿粉等进 行拌和形成均勾排水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4.1.1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结构验算及模量和强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应 050的规定。
DB45/T25322022
4.1.3旧沥青路面与旧水泥路面采用排水沥青路面, 下承层应分别符合ITG5410、JTI073.1的规定。
4.2.1排水沥青路面按排水功能层可分为超薄、单层、双层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 件、交通等级、工程特点等因素选定。 4.2.2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层宜由排水功能层、防水黏结层和下承层组成。下承层强度与稳定性符合相 应公路等级对路面结构的要求。
表1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厚度要求
特殊结构形式、厚度应经试验研究及技术论证确定
图1排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示意图
4.3.1排水功能层与下承层之间应设置防水黏结层,防水黏结层具有优良的防水、封水和较好的层间 粘结性能。 4.3.2防水黏结层宜采用改性热沥青碎石类材料。 4.3.3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排水功能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不阻碍 双层排水通道
DB45/T 25322022
4.3.4粘层宜采用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类或其他经论证性能满足要求的材料。
5.2排水功能层排水设计
5.2.1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应与降雨特点相匹配,同时满足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要求。 5.2.2排水沥青路面应进行路面排水设计,宜验算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 根据验算结果调整排水功能层空隙率与厚度等设计因素。排水沥青路面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 及轮迹带水膜厚度按公式(1)、(2)、(3)进行验算。
2+流 h轮=1.3589 (3+)/4 (2 h临=1000 [(V21)pwV2,1/2
中: W地 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 h轮 轮迹带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临 临界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K 排水功能层横向渗透系数(cm/s),宜实测; h 排水功能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 i 纵坡坡度,无量纲; 横坡坡度,无量纲; L 单幅路面宽度,单位为米(m); 最外侧行车道右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单位为米(m); W 设计降雨强度(cm/s); n 粗糙系数,为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取0.03 G 车重,以单轴单轮重量计,单位为牛(N); 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 车胎宽度,单位为米(m); V 车速,单位为米每秒(m/s); T 轮胎半径,单位为米(m)。
W 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 h轮 轮迹带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临 临界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K 排水功能层横向渗透系数(cm/s),宜实测; h 排水功能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 i 纵坡坡度,无量纲; 横坡坡度,无量纲; 单幅路面宽度,单位为米(m); 1 最外侧行车道右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单位为米(m); W 设计降雨强度(cm/s): n 粗糙系数,为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取0.03: G 车重,以单轴单轮重量计,单位为牛(N); 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 车胎宽度,单位为米(m); V 车速,单位为米每秒(m/s); 轮胎半径,单位为米(m)。
5.3路面边缘排水设计
DB45/T25322022
图2设置快速排水通道的预制盖板
5.4.4采用缝隙式集水沟,宜将集水沟做下沉式设计或相邻集水沟之间预留施工间隙,以便于雨水快 速排出。
5.5多车道及易积水路段排水设计
5.5.1六车道及以上的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应按5.2的规定进行水膜厚度计算,根据验算结果调整路 面设计方案。 5.5.2多车道缓和曲线零坡点等易积水路段,宜在铺设排水沥青路面前,在下承层顶面设置路面多拱 形式或埋设横向排水沟等快速排水形式。 5.5.3横向排水沟设置在排水功能层的下部,填充与排水功能层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垂直于道路纵向 或与道路纵向成一定角度。排水沟宜设置渐变厚度,横坡低测设置排水通道,以便于雨水快速排出。
DB45/T 25322022
玄武岩纤维,应符合JT/T533的规定。
6.2.1排水沥青路面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6.2.2高黏度改性沥青由高黏度添加剂与沥青复合改性而成,复配沥青可采用基质沥青、SBS改性沥 青或橡胶改性沥青。 6.2.3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可采用直接投入高黏度添加剂的干法工艺、或工厂预混好的成品高黏 度改性沥青的湿法工艺。 6.2.4采用干法工艺拌和排水沥青混合料时,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高黏度改性沥青样品的室内制备 6.2.5高黏度添加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2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注1:中等交通等级道路应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质量要求至不小于200000Pa·s 注2: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道路应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质量要求至不小于300000Pa·S; 注3:粘韧性为非强制性指标,视情况选择性使用: 注4:贮存稳定性离析指标仅适用于湿法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对干法工艺不做要求
表3高黏度添加剂技术要求
DB45/T25322022
表3高黏度添加剂技术要求(续)
6.2.6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7.1.1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排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 7.1.2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 阶段。 定。
表5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DB45/T 25322022
表5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续)
注1: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道路应提高背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质量要求至不小于13%、浸水背塔堡飞散试验 的混合料损失质量要求至不小于18%; 注2: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道路应提高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质量要求至不小于6000次/mm。
表6排水沥青混合料典型矿料级配范围
7.3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空隙率和路用性
DB45/T25322022
7.3.5在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段铺筑工作,试验段长 300m。应根据试验段质量检测结果,确定后续施工的混合料施工级配、拌和、摊铺和碾压 要素。
8.2防水黏结层及粘层施工
8.2.1防水黏结层施工前,应重点对下承层的裂缝、接缝、离析带等薄弱部位进行排查、处治,洒布 前应保持下承层表面干燥、洁净。 8.2.2防水黏结层施工宜采用具备加温、保温和搅拌功能的沥青洒布设备。 8.2.3在正式洒布前应进行试酒DL/T 1013-2018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导则,检查校对机械设备的各项工作性能,确保洒布的均匀性。 8.2.4改性热沥青碎石类材料防水黏结层中改性热沥青类洒布量宜控制在1.5kg/m~1.8kg/m²,碎石
DB45/T 25322022
宜采用单粒径预裹覆碎石,覆盖率宜控制在50%~70%;
8.3.1排水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宜采用具备动态监控系统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8.3.2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机械设备自动投放高黏度添加剂和纤维材料,投放应均匀、准确 8.3.3采用干法工艺直投高黏度添加剂时,拌和时间和顺序应根据试拌效果确定,拌和的混合料应均 匀、无离析。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60s,其中湿拌时间不宜少于45s。 8.3.4排水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控制(℃)
防雨及防污染措施 8.4.2排水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应由 专人逐车检测,到场温度不低于160℃
8.5.1排水沥青混合料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或多台联合摊铺,摊铺时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 夯实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8.5.2采用联合摊铺方式时,两台摊铺机前后行走间距宜为5m~10m《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地下防水工程)》DB21@900.10-2005.pdf,搭接宽度宜为0.1m~0.15m。 摊铺速度宜为2m/min~3m/min,弯道等特殊路段宜降低为1m/min2m/min。 8.5.3摊铺前应清除摊铺机供料装置的余存冷料,摊铺时及时检查已摊铺路面有无明显离析、波浪。 8.5.4排水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不低于155℃。
3.6.1排水沥青路面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实工艺参照如下: 初压宜采用11t~13t双钢轮压路机,在混合料摊铺后紧跟碾压,第一遍压实温度宜控制在 150℃以上,静压4遍~5遍; b 复压宜采用20t以上胶轮压路机,在表面温度为80℃~100℃时进行碾压,静压1遍~2遍; C 终压宜采用与初压相同的双钢轮压路机,紧跟复压进行碾压,静压1遍~2遍。 3.6.2应合理控制压路机用隔离剂的喷洒量,以不粘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