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039-2018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pdf

T/CAGHP-039-2018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039-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6626
免费资源

T/CAGHP-03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039-2018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pdf简介:

"T/CAGHP-039-2018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是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联合制定的一份行业标准。这份标准旨在对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可能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以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等级划分、指标体系、预警方法、发布流程等内容。它将地质灾害风险和气象条件相结合,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气象风险预警,为政府决策、灾害管理和公众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试行"表示该标准还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可能包括对预警方法、指标的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质灾害和气象条件。

T/CAGHP-039-2018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f(Rd,R,) (G. I

一灾害点个数,表示灾害群发情况; Ra一当日的日降水量(mm),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当日的日降水量。 R,一前期有效降水量(mm),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降水过程,对灾害有影响的降水量。 前期有效雨量计算可采取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GB/T 39021-2020 智能照明系统 通用要求R,=R +Rz++ (G. 2) R=kR+kR2+.+"R (G. 3)

R,=R+R+..+R R.=kR,+kR,+.+k"R

R,=R+R+..+R.

R.=kR,+kR+.+k"R

R,一前期有效降水量(mm); R,一前第n日的日降水量(mm); 一有效降水日数(d)。据实践经验,一般取n二6,即主要受到1周内降水量的影响。 k一一有效降水系数,一般取0.84。k的取值最先在北美某区的监测分析中获得,后在其他区域 的对比校验效果较好(ThomasGetal,2000)。 按照灾害点的群发程度进行预警等级的划分,一般黄色预警为灾害点单点发生;橙色预警为灾 少量群发,一般为2~5个灾害点;红色预警为灾害点大量群发,一般超过6个灾害点。根据其 降水量线,选择其临界下线进行拟合,据此建立不同等级(红色、橙色、黄色)预警判据,分别为α 3线、线(图G.2)。临界降水判据线可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线性函数或者多项式函数。

G.2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图G.2双参数临界降水判据模板

显式统计预警法是一种考虑地质环境变化与降水参数等多因素迭加建立预警判据模型的方 由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空间预测转化过来的。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反映预警地区地质环境 为变化,并随着调查研究精度的提高相应地提高地质灾害的空间预警精度。显式统计预警法可

T/CAGHP0392018

为第二代预警方法,是止 法,比较适用于地质环境模式比较复杂的大区域。 基于地质环境空间分析的地质灾害时空预警理论与方法是根据单元分析结果合成实现的,克服 了仅仅依据单一临界降水量指标的限制,但对临界引发因素的表达、预警指标的选定与量化分级等 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要实现完全科学意义上的地质灾害区域预警,必须建立临界过程降水量判据与地质环境 空间分析耦合模型的理论方法一广义显式统计模式地质灾害预警方法,预警等级指数(W)是内外 动力的联立方程组

W一预警等级指数; 地外天体引力作用,包括太阳、月亮的引潮力,太阳黑子、表面耀斑和太阳风等对地球表面 的作用,a=f(a1,a2,",a); 地球内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地震和火山爆发等,b=f(b1,b2,",b); 地球表层外动力作用,包括降水、渗流、冲刷、侵蚀、风化、植物根劈、风暴、温度、干燥和冻 融作用等,c=f(c1,C2,,C,); d一—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作用,包括资源、能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引起地质环境的变化,d f(di,d2,*,d,)。

T=f(G,Ra,R,)

式中 T—预警指数,据此确定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 G一地质灾害潜势度,地质环境条件的量化指标; Ra—日降水量,地质灾害发生当日降水量,预警分析时为预报降水量; R。—前期有效降水量,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降水过程中,对灾害有影响的降水量。

G.2.2地质灾害潜势度计算

式中: G 地质灾害潜势度; a; 单因子的定量化取值 单因子的权重; 评价因子个数。

G.2.3建立预警判据

G=Zajb; j=1,2,3..*n .............

根据预警指数T值进行分段,确定预警等级。黄色预警(T。≤T

T/CAGHP0392018

G.4部分典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

G.4.1基于综合预警指数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

G.4.1.1前期有效降水量原理

用于泥石流灾害分析的雨量数据一般是当天及前几天每天的雨量记录,有些地区也选用小时甚 至分钟雨量进行分析,但是考虑到泥石流发生特点及多数地区实际监测情况,当日及前几日的雨量 则成为最重要、最通用的分析数据。但是由于地表径流的产生、水分的蒸发等过程,使得进入岩土体 的雨量小于实际记录雨量,即记录到的雨量特别是前期降水不能全部对泥石流的发生产生影响。故 采用前期有效降水量的概念。 所谓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指前期降水进人岩(土)体并一直滞留至研究当日的雨量。国外学者对 此已做过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计算进入岩(土)体雨量的经验公式:

Ta一前期有效降水量; k一有效降水系数; r前第n日的日降水量。 k一般取0.84,虽然这一方法及k值是根据北美某地区的数据计算得到的,但是在世界其他许 多地方的检验效果都比较理想

G.4.1.2预警模型建立

由于预报降水量对在预警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起到触发作用,结合前期降水资料, 质灾害预警模型如下

中: P一预警综合指数; 易发指数,高易发区v=1.5,中易发区v=1.25,低易发区v=1.0; R一有效降水量。 预警综合指数处于不同范围时,发布对应的预警结果。P值分级处理标准见表G.1

T/CAGHP0392018

T/CAGHP0392018

表G.1预警结果分级处理标准

G.4.2降水量等级指数法预警模型

G.4.2.1地质灾害区域自动化预警模型

以地质环境敏感性、降水引发因素分析为主,专家经验为辅的“系统分析法”,对未来24h内区 或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实现自动化预警。 a)敏感性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致灾的内外因,结合现有地质灾害调查基础资料,分 析各个因子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性,最终选择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性、表土 层厚度、地质构造密度、人类活动强度作为建模基础要素。将上述6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 法”中的层次结构模型、层次排序和矩阵判断,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进行叠加 分区,最终生成用以表征地质背景条件的地质环境敏感性分区图。 b 降水引发因素。本模型中考虑的降水引发因素主要为以下4个: 1)预报前1d累积过程雨量; 2 预报前3d累积过程雨量; 3)预报前5d累积过程雨量; 4)预报雨量。 预报前1d、3d和5d过程雨量由自动雨量站提供数据,预报雨量数据由省气象台提供。气象 台提供的雨量数据格式为降水预报等级,主要有6个等级:小雨(<10mm/d)、中雨(10mm/d~ 24mm/d)、大雨(25mm/d~49mm/d)、暴雨(50mm/d~99mm/d)、大暴雨(100mm/d~249mm/d)、特 大暴雨(≥250mm/d)。 将预报前1d、3d和5d过程雨量和未来24h预报雨量数据根据专家经验赋予权重系数,建立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等级预警模式

Y=aX+bx G.9

式中: Y一气象预警等级; X,一前i日累计过程降水量等级指数,i=1,3,5; X2一未来24h降水量预警等级指数; a:—前i日累计过程降水量等级指数权重系数,i=1,3,5; 一未来24h预报雨量权重系数。 由此生成气象综合分区图。 c)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将地质灾害敏感性分区图与降水引发因素(预报前1d、3d和5d累计 过程降水量和未来24h预报降水量)进行叠加,综合相关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预警模型

式中: A——地质灾害预警等级; Y气象预警等级;

T/CAGHP 0392018

G.4.2.2地质灾害区域自动化预警升级模型

通过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划分预警单元,考虑到雨量站点及预报雨量 的精度,共划分若干个预警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确定其临界降水量值,在以后雨量站点分布精度提高 和预报精度提高的前提下还可以更加细化预警单元,甚至细化到灾害点。再根据历年发灾数据统计 分析得出每个预警分区的降水阈值,根据预警指数分段确定24h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 根据研究积累和历史经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不但与当日激发降水量有关,且与前期过程降水 量关系密切,选定1d、3d、5d过程降水量作为影响因子再加上预报雨量因子,进行计算,并划分预 警等级,公式如下:

G一气象预警等级指数; q:一各因子权重; Q一各因子定量值。 各因子权重根据经验和专家打分来确定。 各因子定量值由预警分区的临界降水量分别确定其值。预警等级指数采用开放式的取值设定 表G.2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临界降水量均值模式,每个预警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地质环境 背景情况按其发灾雨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拟合发灾指数上升曲线来确定其临界降水量 出现灾情最低雨量即为黄色预警下限值,逐渐增加平衡段为橙色预警下限值,放量上升起始段以上 为红色预警下限值

表G.2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临界降水量均值模式

2.3简易临灾预警模型

在比较集中的居民点建立一些简易雨量监测装置,根据当地具体地质背景条件设立

2019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T/CAGHP0392018

量,超过报警雨量以 灾预警,可以弥补气象风险预警对局 不准的不足,对于近年来的突发短时局地强 警也能起到提高预警精度的作用

G.4. 2. 4 总结

地质灾害区域自动化预警模型侧重 响,地质灾害区域自动化预警开级模型侧重数 理统计模型.简易临灾预警模型是侧重临灾快速反应,三种模型同时使用可以相互弥补不足

《绝缘配合 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GB/T 311.3-2017》G.4.3致灾营力当量预警模型方法

G.4.3.1地质灾害致灾营力分析预警方法

从分析单体地质灾害的产生、发展、发生入手,提出了地质灾害致灾营力分析预警方法。通过研 究认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致灾营力作用积累的结果,致灾营力分为自身致灾营力和降水致灾 营力。自身致灾营力包括坡度、岩性、构造三种致灾营力,降水致灾营力分为当日降水致灾营力与前 期降水致灾营力。 通过分析:高坡度地区发育成熟的灾害体,自身致灾营力较大,发育成熟的灾体会立即发生,不 必等到降大雨时才发生;正在发育的灾害体致灾营力虽未达到临界值,但在附加外界营力作用下,也 能发生灾害;在外界营力下达不到临界值,即使存在外界营力作用,暂时也难于发生。总结致灾规律 为:各种致灾营力共同作用于灾害体,致灾营力达到临界值1个重力单位(1W)后,灾害便发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