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43-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G/TJ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G/TJ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是中国地方标准,由江苏省住建厅发布并实施。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大型物流建筑的消防设计,旨在确保这类大型商业设施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大型物流建筑通常包括仓库、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设施,它们由于规模大、货物种类多、人员密集等因素,对消防设计有更高的要求。该标准涵盖了建筑设计、防火分区、消防设施配置(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疏散设施等)、火灾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对建筑的消防性能、消防设施的性能、使用和维护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完整清晰的正版《DG/TJ08-2343-2020》应包括标准的全文内容,包括条款、定义、设计要求、施工与验收、检测与维护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示和示例,是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和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DG/TJ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7.2.6大型物流建筑内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
1建筑空间净高天于6m的场所,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 放速率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排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的规定计算确定。采用机械排烟时,且不应小于 表7.2.6中的数值;采用自然排烟时,设置自然排烟窗(口)所需 的有效面积应按表7.2.6中风速计算确定。
表7.2.6大型物流建筑中净高大于6m场所的计算排烟量及自然 排烟侧窗(口)部风速
注:1建筑空间净高大于9.0m的,按9.0m取值;空间净高位于表中两个高度 之间的Q/GDW 11508-2015标准下载,按线性插人法取值。 2自然排烟窗(口)面积=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当采用顶开 窗时,其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可按侧窗(口)部风速的1.4倍计。
2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不小 于60m²/(h·m),且取值不小于15000m/h,或设置有效面积 不小于2%该房间面积的排烟窗。 3物流建筑中疏散走道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应不小于 60m²/(h·m²),且取值不小于13000m/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 设置面积不小于2m²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 (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4楼层货物运输平台应按本标准第3.3.5条的规定设置自 然排烟口。 5上人货架各层通道设置机械排烟时,通道所设排烟口的 排烟量按通道所在防烟分区需要的排烟量确定。 7.2.7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²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大型 物流建筑应在其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7.2.8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1
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且不大于30m。 7.2.9自然排烟窗(口)、常闭型机械排烟口(阀)应设置手动开 启装置。当物流建筑内空间净高大于12m时,采用的自然排烟 的窗(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 7.2.10采用自然排烟系统的任一层面积大于2500m²的大型 物流建筑,除自然排烟所需排烟窗(口)外,宜在屋面上增设可熔 性采光带(窗)。 7.2.11当一个机械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建筑空 间净高大于6m场所,其系统排烟量计算应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 的排烟量计算;建筑空间净高于6m及以下场所,应按相邻两个 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 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7.2.12物流建筑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且面积大于500m²的房 间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系统 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 械送风方式。防火门、防火窗不得用作补风设施。补风口与排烟 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 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 以下,且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当补风口低于排 烟口垂直距离大于5m时,水平距离不作限制。机械补风口的风 速不宜大于10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7.2.1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烟气出口宜朝上, 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和补风机的补风口,以及本层灭火 救缓窗口。烟气出口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排烟补风口设在同 一面时,二者的垂直距离均不应小于6m或水平距离均不小于 20m。 7.2.14排烟系统中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该系统的排烟
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建筑内空间净高的 2.8 倍且不大于30 m。
物流建筑,除自然排烟所需排烟窗(口)外,宜在屋面上增设可 性采光带(窗)。
7.2.11当一个机械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建筑
间净高大于6m场所,其系统排烟量计算应按最大一个防烟分 的排烟量计算;建筑空间净高于6m及以下场所,应按相邻两 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 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间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系 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 械送风方式。防火门、防火窗不得用作补风设施。补风口与排 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 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 以下,且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当补风口低于 烟口垂直距离大于5m时,水平距离不作限制。机械补风口的 速不宜大于10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和补风机的补风口,以及本层灭 救缓窗口。烟气出口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排烟补风口设在 一面时,二者的垂直距离均不应小于6m或水平距离均不小 20m
7.2.14排烟系统中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该系统的排
烟防火阀,并联锁关闭排烟风机
烟防火阀,开联锁天闭排烟风机。 7.2.15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机械排烟系统中着火防烟分区的排 烟口或自动排烟阀应呈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口或排烟 阀应呈关闭状态,并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 系统。
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规定计算确定
2.16物流建筑火灾达到稳态时的热
7.2.17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走道、室内空间),其排烟口可 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下式 计算:
(7. 2. 17)
7.2.18排烟口的风速不宜
大于3m时,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天于最大充许我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 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
《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7000.1 《限制表面温度灯具安全要求》GB7000.17 5 《低压电气装置第4一42部分:安全防护热效应保 护》GB/T16895.2 +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 1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12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GB51157 13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 1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1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 16 《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DG/TJ08一2251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
T∕CBDA 10-2018 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1总则 33 2术语 34 3 大型物流建筑 35 3.1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 35 3.2安全疏散与疏散距离 35 3.3防火构造与措施 36 4 灭火救援设施 38 5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 40 5.1室外消防 40 5.2室内消防 41 5.3 消防水泵接合器 43 5. 4 消防排水 44 6 电气系统设计 45 6. 1 供配电系统 45 6. 2 照 明 46 6.3 电气装置和电力线路 50 6.4 火灾探测与报警 54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 57 7. 1 防烟设计 57
1.0.1随看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其储存的 可燃物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和损失极大,消防扑救难 度更大。针对大型物流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建设、设计、施工单 位和监管部门相互协作,防止和减少大型物流建筑的火灾危害,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1.0.2大型物流建筑的规模与原上海市消防局《上海市大型物 流仓库消防设计若干规定》沪消【2006】303号)的相关规定一致。 1.0.3本标准是针对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物品的储存 型大型物流建筑,由于储存内类物品的大型物流建筑货物储存量 大、火灾载荷大、危险性天,故对此类建筑在消防上加以控制。 本标准不适用于储存其他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物流建筑。其中国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14(2018年版) 第3.3.10条第2款第1)项中所提到的“棉、麻、丝、毛及其他纺织 品”应指服装车间、纺织厂房的原材料以及成捆的纺织半成品,对 于带包装的成品服装、床上用品、窗帘等成品纺织品并不包含在 其限定范围内。
1.0.4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所涉专业较多,本标准已有明确
现定的,均应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应执行国家现 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2.0.1上人货架是一种在大型物流建筑内设置的2层~3层货 架,一般存取一些轻泡及中小件货物,人工存取货物,货物通常由 叉车、液压升降台或货梯送至2层~3层,再由轻型小车或液压托 盘车送至某一位置。
3.1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
3.1.2随着物流业的逢勃发展,物流建筑呈现出规模化、大型化 的特点。为扩大储存空间,提高周转效率和投资收益,物流建筑 的体量都比较大。通常大型物流建筑长度可以达到300m~ 400m,宽度一般都在60m~80m,一般单层的层高为13m左 右,多层或高层库的建筑高度更高,一且发生火灾,给消防救援带 来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消防救援能力的有效救援高度主要为 32m和52m2019年第四季度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总第30期 2019年12月),这种情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故本标准对建筑高度 加以限制。当需要建设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大型物流建筑时 应采取更严格的针对性防火技术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 项论证确定。
钢构件,货架层数较多,一般采用人工存取货物,为避免同一时段 聚集的人员过多和确保人员安全,本标准对上人货架的规模进行 了限制。但确因工艺等原因,上人货架的总面积需大于所在防火 分区面积的30%的,应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论证。
3.2安全疏散与疏散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