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346-2016 石油天然气工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规范.pdf

SY/T 7346-2016 石油天然气工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466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Y/T 7346-2016 石油天然气工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规范.pdf简介:

SY/T 7346-2016《石油天然气工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规范》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一部关于石油天然气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的地面设施,如井场、管道、储罐、建筑物等进行高精度的三维几何测量,以提供准确的三维数据,用于工程设计、施工监控、维护管理和资产管理系统。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设备的选择、操作、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审核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以及如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它还涵盖了测量精度、数据格式、文件命名规则、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为三维激光扫描在石油天然气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导原则。

通过遵循此规范,可以保证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共享。

SY/T 7346-2016 石油天然气工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5.3.8标靶点坐标测量精度

注:一级扫描作业应采用标靶进行配准。

5.4.1点云数据采集宜按架设扫描站、建立扫描项目、设置扫 描范围、设置点间距、点云扫描的步骤操作。 5.4.2扫描点间距宜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扫描点间距要求

GBJ 86-198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主:四级扫描可根据工程需求设定扫描点间

5.4.3不同测站扫描时,相邻视场的重叠度不应低于20%。 5.4.4同一测站扫描对象的精度要求不同时,应按本测站最高 等级精度进行扫描。 5.4.5扫描作业应现场填写作业记录表,作业记录表可按本规 范附录A编制。

5.4.6钅 每站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检查数据完整性。 5.4.7出现漏测、错测时,应采用同等精度进行补测。

5.5.1纹理数据采集应采用相机实地拍照方法。 5.5.2影像像元大小应符合表5.5.2的规定

5.5.1纹理数据采集应采用相机实地拍照方法。

5.5.2影像像元大小应符合表5.5.2的规定

表5.5.2影像像元技术要求

5.5.3实地拍照采集影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拍摄应选择柔和、均匀的光线条件,按正视角度进行拍 摄,避免逆光拍摄。 2拍摄物体表面影像时,无重复单元的表面,应拍摄完整 表面,有重复单元的表面,宜拍摄局部。 3对结构复杂或无法正视拍摄的表面,应进行多角度拍 摄,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纠正和拼接处理。 4相邻影像之间重叠区域不应小于30%。 5相机距拍摄主体的距离宜大致相等。 6纹理颜色有特殊要求时,可使用色卡配合拍摄。 7采售影像时应绘制影像采售分布图

5.5.4采集的纹理数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纹理数据不宜含有目标物影像以外的其他影像。 2纹理数据宜转换为通用的文件格式,可采用JPG PNG,TIFF等格式。 5.5.5重复利用的纹理数据宜建立纹理数据库

5.5.5重复利用的纹理数据宜建立纹理数据库

5.6.1数据采集后应及时进行传输并备份,原始数据不得删改。

5.6.1数据采集后应及时进行传输并备份,原始数据不征

5.6.2 点云数据和纹理数据宜分类管理。 5.6.3 数据宜按工程对象进行管理。 5.6.4工程结束后应建立数据管理索引表

6.1.1数据处理应包含点云数据处理和纹理数据处理。 6.1.2点云数据处理宜按数据降噪、数据拼接、坐标转换、数 据采样的步骤进行 6.1.3纹理数据处理宜按色彩调整、纹理纠正的步骤进行。 6.1.4点云数据宜分块处理。

6.2.1点云数据降噪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宜先使用软件进行处理,局部区域 可采用于工方式筛除。 2降噪后点云数据如出现漏洞、残缺,影响对目标物信息 的表达,应进行补测。 3降噪后,点云表征的建(构)筑物、工业设备的棱角应 清晰可辨,点、线、面可准确提取。 4降噪后,点云数据不应包含模型主体之外的点。 6.2.2点云数据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不同的作业方法和精度等级,可选择标靶、控制 点、地物特征点、重叠区块点云集等方式进行拼接。 2测区范围较大时,数据拼接宜分块、分区域进行。 3相邻站点云数据拼接采用的同名点不应少于3个。 4拼接后的点云数据不应出现重影、错位现象。 5拼接后同名点的内符合精度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0.5中 空间点位中误差的1/2。

6.2.1点云数据降噪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点云数据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有坐标系要求的扫描对象应进行坐标系转换。 2坐标转换应采用3个以上覆盖测区、分布均匀的同名点 进行。 3转换模型宜采用七参数转换模型 4小范围或单一扫描目标物可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 方位进行坐标系转换。 5坐标转换的检查较差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0.5规定中误 差的2倍。 6.2.4点云数据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宜在数据拼接后进行。 2扫描对象表面曲率变化不大的区域宜均匀采样。 3扫描对象表面曲率变化较大的区域,宜根据其法向量变 化和曲率特征进行采样。 4采样后应保持点云数据不失真。 6.2.5点云数据分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块后的点云数据应满足后续数据处理的要求。 2点云数据分块时,应根据地物特征选择分割线,保持地 物完整性。 3分块数据应保留必要的属性信息。 6.2.6纹理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影像出现曝光过度、曝光不足、阴影、相邻影像间存在 色差等现象时,应进行色调调整、色彩纠偏,保持影像反差适 中、色调一致。 2因镜头畸变引起的影像变形,应进行纠正处理。 6.2.7纹理数据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拼接后应保证纹理细节表现清晰、无拼接镶嵌缝隙

6.2.3 点云数据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有坐标系要求的扫描对象应进行坐标系转换。 2 坐标转换应采用3个以上覆盖测区、分布均匀的同名点 进行。 3转换模型宜采用七参数转换模型 4小范围或单一扫描目标物可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 方位进行坐标系转换。 5坐标转换的检查较差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0.5规定中误 差的2倍。

2.4点云数据采样应符合下列规

1采样宜在数据拼接后进行。 2扫描对象表面曲率变化不大的区域宜均匀采样。 3扫描对象表面曲率变化较大的区域,宜根据其法向量变 化和曲率特征进行采样。 4采样后应保持点云数据不失真

2.5点云数据分块应符合下列规

1分块后的点云数据应满足后续数据处理的要求。 2点云数据分块时,应根据地物特征选择分割线,保持地 物完整性。 3分块数据应保留必要的属性信息

6.2.6纹理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

1影像出现曝光过度、曝光不足、阴影、相邻影像间存在 色差等现象时,应进行色调调整、色彩纠偏,保持影像反差适 中、色调一致。 2因镜头畸变引起的影像变形,应进行纠正处理

6.2.7纹理数据拼接应符合下列

1拼接后应保证纹理细节表现清晰,无拼接、镶嵌缝隙。 2接边误差不应大于2个像元。

7.1数字线划图(DLG)

7.1.1数字线划图宜按点云分类、要素采集、等高线绘制、编 辑整饰的步骤制作。 7.1.2点云分类宜按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 线、植被进行。 7.1.3数字线划图要素编码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执行,

7.1.4要素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4要素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要素采集前应确定水平投影面,要素应在止射投影面上 采集。 2不依比例尺点状地物要素应采集中心点,依比例尺地物 要素应采集外廓线。 3线状、面状地物要素宜采用切片投影方式采集,切片点 云的层数、厚度应根据矢量要素的类型、位置确定。 4地物要素采集不全时,应实地补测。 5高大植被、架空地物高程属性无法采集到地表时,应在 点云立体量测模型下采集并加高度改正。 6地形点采集间距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表7.1.4地形点最大点位间距

7点云数据无法表征物体属性信息时,应实地调绘。

7点云数据无法表征物体属性信息时,应实地调绘。 7.1.5等高线宜利用提取地形点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7.1.6数字线划图基本等高距宜按表7.1.6选定。

表 7.1.6基本等高距技术要求

7.1.7数字线划图的精度应符合

1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6mm。 2高程注记点、等高线插求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 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

7.2数字高程模型(DEM)

7.2.1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地面点云数据规则采样方法生成。 2按点云数据提取、特征点线采集、构建三角网、内插 DEM、DEM数据编辑的步骤生成。 7.2.2小面积无数据区域利用周边点云数据构网时,应保证插 值结果真实反映地表特征。对于无法满足数据要求的区域应进 行补测。

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修改调整

7.2.4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距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距

表7.2.4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

GB 50646-2020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7.2.5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

7.3.1利用三、四级点云成果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时,宜用 DEM叠加现场采集的影像数据制作 7.3.2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宜按影像纠正、图像镶嵌、图像裁 切、图像输出的步骤制作。 7.3.3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应符合表7.3.3的规定

表7.3.3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空间分辨

7.3.4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地物点和对于邻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中误差应符合表7.3.4的规定,困难地区可放宽至1.5倍

7.3.4数字正射影像图平面位置中误差

7.3.5数字正射影像图应反差适中、色调均匀、纹理清楚、层 次丰富。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pdf7.4.1三维模型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型的制作应纳人到统一坐标系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