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25-2022 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pdf

DB61/T 5025-2022 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298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5025-2022 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pdf简介:

DB61/T 5025-2022 "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 是中国山西省地方标准,其全称为"山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零能耗建筑部分"。该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这是在绿色建筑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端追求。

零能耗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过高效能的建筑设计策略、节能材料和技术,使得建筑物在一年四季中能自我抵消其建筑能耗,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类建筑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B61/T 5025-2022 包括了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建筑性能要求、材料选择、施工方法、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建筑设计者、施工者和运营者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其实施有助于推动山西省乃至中国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DB61/T 5025-2022 零能耗建筑设计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完整闭合的气密区。宜采用简洁的造型和节点设计,减少或避免 出现气密性难以处理的节点。

4.5.5外门窗门窗洞口、结构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 的密封材料密封。

4.5.5外门窗门窗洞口、结构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

1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 2外门、敲开式阳台门、分隔供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户门气 密性能不宜低于6级; 3外窗台上应安装窗台板。 4.5.7各类管道穿透气密层及外墙时JTS 116-1-2014 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应对洞口进行有效的气 密性处理。穿透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宜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式 不应采用桥架敷设方式。

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

4.6.1零能耗建筑建筑外围护结构应进行无热桥专项设计。

4.6.2零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层应连续,无热桥设计应遵 循以下规则: 1避让规则:不宜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 2击穿规则:当管线等必须穿透外围护结构时,应在穿透处 增大孔洞,保证足够的间隙进行密实无空洞的保温。 3连接规则:保温层在建筑部件连接处应连续无间隙。 4几何规则:避免几何结构的变化,减少散热面积。 4.6.3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的开敬阳台、雨蓬等挑板部位宜采取挑梁断板的方

式进行断热桥处理。 2突出外墙的建筑构件和突出屋面的女儿墙等,应采用保 温材料将外凸构件全包覆。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 3应避免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导致热桥的部件: 当必须固定时,应在外墙上预理断热桥的锚固件,并宜采用减少接 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 4保温层为单层时,应采用锁扣方式连接;为双层时,应采 用错缝粘接方式,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 5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墙体结构 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保温材料

4.6.4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 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 接。 2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 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使保温层得到可靠防护;屋面结构层上,保 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 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 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 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 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 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伸 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 材料。 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管 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宜使用高性能保温材料进行填充。 问密王协汁声然到圳宝

度不小于100mm的岩棉等不燃材料进行包覆,不得使其与Bl级 保温材料直接接触。

5.1.1零能耗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设备选择时,应根

5.1.1零能耗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设备选择时,应根据 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结合 经济技术性分析进行性能参数优化和方案比较后确定。 5.1.2零能耗建筑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一个供暖、空调房间进

行供暖负荷、供暖年耗热量、供冷负荷以及供冷年耗冷量进行计 算。

5.1.4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5.2.1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其制冷季 节能源消耗效率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5.2.1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

节能源消耗效率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

5.2.2当采用户式燃气热水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 合表 5. 2.2 的规定。

表5.2.2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的热效率

注:n1为供暖炉额定热负荷和部分热负荷(热水状态为50%的额定热负荷,供暖状态 为30%的额定热负荷)下两个热效率值中的较大值,n2为较小值

5.2.3当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供暖热源时,机组性能系数CO 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

5.2.5当采用燃气锅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名义工况和规定条 件下,锅炉热效率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5.2.5当采用燃气锅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名义工况和规

表5.2.5燃气锅炉的热效率

5.2.6当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

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5.3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5.3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5.3.1零能耗建筑应设新风系统;最小设计新风量应按本导则 第3.2.2章节规定选取 5.3.2零能耗建筑应采用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通过热回收装 置降低新风的供暖供冷能耗

1新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和排风口应合理设置。排风量宜 为新风量的80%~90%,并应进行风量平衡计算。

2新风机组应选用变频调速风机,运行时风量宜根据CO 浓度进行调节,风机宜与外窗启闭感应装置联动。 3新风系统气流组织应从人员主要活动区(送风区)流向负 压功能区(排风区)。具体流向如图5.3.3所示:

图5.3.3新风系统气流组织示意图

4当采用双向换气的新风系统时,应设置新风旁通管。与 室外连通的管路上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并与系统联 动。

1寒冷地区宜选用全热回收装置或显热回收装置:夏热冬 冷地区宜选用全热回收装置。 2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宜在新风入口处设置低阻高效的空 气净化装置,过滤装置不应产生次生伤害。 5.3.5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 2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 5.3.6居住建筑新风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应大于0.45W/(m²· h),公共建筑单位新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5.3.5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 2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 5.3.6居住建筑新风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应大于0.45W(m n),公共建筑单位新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5.4.1卫生间宜设独立的排风设施,排风设施宜设置定的

装置。排风经排风设施导入排风竖井,竖井顶端设置无动力风 帽。

5.4.2排风竖井面积宜按每个卫生间排风量总和的60~8

算,层数多时取下限,层数少时取上限。竖井内风速宜为 1m/s~ 2m/s

水的排除;进入排风竖井前应设置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且电动 风阀应与卫生间排风设施联动

5.4.1厨房宜设独立的排油烟补风系统。 5.4.2厨房独立的补风应从室外直接引人,补风管道引人口处 应设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电动风阀与排油烟机联动。

5.4.2厨房独立的补风应从室外直接引入,补风管道引入口处

5.4.3补风口应设置在灶台附近,缩短补风距离。

5.4.4补风管道应保温,防止结露

6.1.1零能耗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白 相关规定。 6.1.2 应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及高效节水型器具,合理设置 量装置。

6.1.3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设置二次加压和调蓄供水设施。供水方式应结合市政供水条件 建筑物高度、安全供水、用水系统特点、节约能耗、维护管理等团 素综合考虑。

6.1.5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选择和配置供水加压泵,保证水 工作时在高效区运行。

6.1.6二次加压泵房宜设置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中心部位

条件许可时,水泵吸水水池(箱)宜减少与用水点的高差,宜高位 设置。

6.2.1居住建筑生活热水系统宜分散设置,仅设有洗手盆的么 共建筑不宜设计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6.2.2生活热水系统热源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2无特殊用汽需求,不应采用燃气或燃油锅炉制备的蒸汽 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 6.2.3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水、热水供水压 力平衡和稳定的措施。

热水循环。供水温度不应高于60℃。

6.2.6生活热水输(配)水、

箱(罐)等均应采取保温处理措施

密度限值应达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要求。 7.0.2设计时应选择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除特殊要求外,照 明光源应选用LED灯。 7.0.3地下车库、建筑内无外窗场所,宜利用光传导系统引人自 然光,满足日间照明需求。 7.0.4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情况,进行分区、分组或 自动调光的照明控制。 2对于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 统。 3走道、楼梯间、门厅、公共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 明,应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 4当设置有电动遮阳装置时,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动。 5当采用自然光导光装置时,光传导装置宜具备照度调节 功能。 7.0.5电梯宜配备能效等级不低于三级的高效电机,并采用变 频调速技术或带能量反馈的VVVF技术。

7.0.6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应具备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JTS 291-1-2017 海上沉船清除打捞工程定额,并 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启停。 2当2台及以上电梯集中布置时,电梯控制系统应具备按 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的功能。

3电梯无外部召唤,且电梯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 应具有延时自动关闭轿厢内照明和风扇的功能

8.1.1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设计前,应对项目场地及其肩

8.1.1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设计前,应对项目场地及其周边的 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勘测。结合当地政策、建筑用能特性 用能系统运行经济性等因素,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进行可行性 评估。

JT/T 1083-2016 混凝土钢筋位置测定仪.pdf8.1.2采用地埋管换热系统时,应对项且地的地热能

勘察,并编写地热能勘查报告

勘察,并编写地热能勘查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