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259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简介:

DB23T 3200-2022 是中国地方标准,全称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这个规程可能是指湖南省或湖北省的地方标准,但具体到"3200-2022"这个编号,由于公开信息的限制,我无法提供详细的章节内容和详细解读。通常,这样的技术规程会涉及到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要求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建筑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操作,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

这个规程可能会包括对地基的调查评估、浅层处理(如换填、夯实、预压等)、深层处理(如桩基、地下连续墙等)、以及特殊地基(如湿陷性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的处理技术,还会对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验收提出指导。

如果你需要了解具体内容,建议查阅正式的规程文本,或者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23/T32002022

一一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统计值确定,无经验取值时,可采, 的数值。

表8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应按下式计等

9.1.9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确定;复合地基增强体的单桩承载力,应 按本规程附录C的方法确定。

9.2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9.2.1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a)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用于处理可液化 地基。饱和黏土地基,如对变形控制不严格,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 b) 对天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地层复杂的工程,以及对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黏性 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c) 不加填料振冲挤密法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在初步设计阶段宜 进行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不加填料振密的可行性,确定孔距、振密电流值、振冲水压力、振后 砂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等施工参数;30kW振冲器振密深度不宜超过7m,75kW振冲器振密深度 不宜超过15m。 2.2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地基处理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确定,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对可 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且不应小于5m; b) 桩位布置,对大面积满堂基础和独立基础,可采用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布桩;对条形基础, 可沿基础轴线采用单排布桩或对称轴线多排布桩; C) 桩径可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成桩方式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桩的平均直径可按每根桩所用填 料量计算。振冲碎石桩桩径宜为800mm~1200mm;沉管砂石桩桩径宜为300mm800mm; 桩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振冲碎石桩的桩间距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层情况,并结合所采用的振冲器 功率大小综合考虑;30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3m~2.0m;5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 采用1.4m2.5m;7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5m~3.0m;不加填料振冲挤密孔距可 为2.0m~3.0m; 2)沉管砂石桩的桩间距,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初步设计时,对松散粉土和砂土地 基,应根据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障比确定,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DB23/T32002022

式中: 砂石桩间距,单位为米(m); 砂石桩直径,单位为米(m); 5 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1.1~1.2;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 取1.0; eo 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 确定; 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GB/T50123的有关规定确定; 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GB/T50123的有关规定确定; 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0.70~0.85。 桩长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相对硬土层埋深较浅时,可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 2)当相对硬土层埋深较大时,应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桩长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0m的深度; 对可液化的地基,桩长应按要求处理液化的深度确定; 5)桩长不宜小于4m。 f) 振冲桩桩体材料可来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矿渣或其他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 宜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对30kW振冲器,填料粒径宜为20mm~80mm;对55kW振冲器, 填料粒径宜为30mm100mm;对75kW振冲器,填料粒径宜为40mm~150mm。沉管桩桩体 材料可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等硬质材料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g) 桩顶和基础之间宜铺设厚度为300mm~500mm的垫层,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 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其夯填度(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 0.9; h)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初步设计可按本规程公式(11)估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地 区经验确定,如无经验时,对于一般黏性主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松散的砂土、 粉土可取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1.5倍;复合地基桩主应力比n,宜采用实测值确 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对于黏性土可取2.0~4.0,对于砂土、粉土可取1.5~3.0; i)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9.1.7条和第9.1.8条的规定; )对处理堆载场地地基,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3 振冲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振冲施工可根据设计荷载的大小、原土强度的高低、设计桩长等条件选用不同功率的振冲器, 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试验,以确定水压、振密电流和留振时间等各种施工参数; 0) 升降振冲器的机械可用起重机、自行井架式施工平车或其他合适的设备。施工设备应配有电流 电压和留振时间自动信号仪表:

式中: 砂石桩间距,单位为米(m); 砂石桩直径,单位为米(m); S 一 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1.1~1.2;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 取1.0; 2o 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 确定; 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Pmux 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GB/T50123的有关规定确定; 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GB/T50123的有关规定确定; 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0.70~0.85。 e) 桩长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相对硬土层埋深较浅时,可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 2)当相对硬土层埋深较大时,应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桩长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0m的深度; 对可液化的地基,桩长应按要求处理液化的深度确定; 5)桩长不宜小于4m。 振冲桩桩体材料可来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矿渣或其他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 宜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对30kW振冲器,填料粒径宜为20mm~80mm;对55kW振冲器, 填料粒径宜为30mm100mm;对75kW振冲器,填料粒径宜为40mm~150mm。沉管桩桩体 材料可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等硬质材料,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g) 桩顶和基础之间宜铺设厚度为300mm~500mm的垫层,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 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其夯填度(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 0.9;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初步设计可按本规程公式(11)估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地 区经验确定,如无经验时,对于一般黏性土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松散的砂土、 粉土可取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1.5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n,宜采用实测值确 定,如无实测资料时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做法图文详解,67页.pdf,对于黏性土可取2.0~4.0,对于砂土、粉土可取1.5~3.0; 1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9.1.7条和第9.1.8条的规定; )对处理堆载场地地基,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3 振冲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振冲施工可根据设计荷载的大小、原土强度的高低、设计桩长等条件选用不同功率的振冲器。 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试验,以确定水压、振密电流和留振时间等各种施工参数; 0 升降振冲器的机械可用起重机、自行井架式施工平车或其他合适的设备。施工设备应配有电流、 电压和留振时间自动信号仪表:

DB23/T3200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