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广州市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和审查技术指引(穗建人防[2022]44号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1月25日).pdf简介:
广州市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和审查技术指引(穗建人防[2022]44号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1月25日).pdf部分内容预览:
2. 1. 1送审设计文件
(1)防空地下室建筑施工图目录 (2)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说明 (3)总平面图 (4)首层平面图 (5)防空地下室平时平面图 (6)防空地下室战时平面图 (7)防空地下室所在层与首层之间的各层平面图 (8)防空地下室部面图 (9)防空地下室各出入口、通风口和各设备房间平、剖面详图 (10)柴油电站平、部面图 (11)各专业顶、底板和墙体的预留预理孔况图 (12)其它必要的详图(含防爆波电缆井、油管接头井、吊钩 堵铁栅、通信警报工作间等大样)
2.1.2施工图设计深度
DB65T 3932-2016 GNSS-MET站点建设和观测规范.pdf2.1.2.1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说明
(1)防空地下室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总建筑面积、具 本位置、应建面积、拟建面积、平时与战时功能、场地条件等)。 (2)防空地下室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掩蔽面积;平时功能、战 时功能;抗力级别、防化级别;掩蔽人数、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进入 宽度、平战转换部位、转换时限等。单元建筑面积按照《厂州市人防 工程竣工测量技术指引》相关要求计算。 (3)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在说明中介绍整个项目分期建设的概 兄,包括已建、在建、拟建防空地下室的位置、面积、战时功能、电 站配置等。 (4)设计说明中要包含管线穿越人防围护结构的防护密闭要求 凡符合《规范》第3.1.6条规定的设备管线均需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2.1.2.2总平面图 (1)清晰反映防空地下室所在的位置、范围,以及与防空地下 室同层的普通地下室边线(以中虚线标出)。 (2)标明防空地下室周边室外地坪标高(绝对标高);如果在 同一方向上绝对标高有明显变化,标明标高的变化情况。 (3)分期建设的项目,标明每期已建及拟建防空地下室的位置 距离、战时功能与防护级别。
(4)标注人防通信警报工作间的所在位置。 (5)人防区域可填充图案,但不要影响观察主要出人口与建筑 物的相对位置、距离。 (6)总平面图中防空地下室附近如有设计生产、储存易燃易爆 物厂房、库房或有害液体、重毒气体储罐时,标注其与防空地下室的 最近距离。如无相关易燃易爆设施时,在总平面图的说明予以描述 2.1.2.3首层平面图 (1)首层平面图包含各单体建筑及道路、绿化等室外场地布置; 又映防空地下室所处位置、范围;反映各战时出入口、人防进排风竖 井、电缆防爆波井及油管接头井的位置。 (2)标注与防空地下室同层的普通地下室四周场地设计绝对标 高及其变化。 (3)对位于首层建筑物室外的主要出入口,标注该主要出入口 距首层建筑物外墙的最短距离。对首层室内靠边的楼梯式主要出入 口,需在首层平面图上标注防倒塌挑檐位置与平面尺寸;对位于首层 建筑物靠边的车道式主要出入口,要标注防倒塌挑檐或防倒塌棚架位 置及平面尺寸。 (4)对室外且在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主要出入口要标注防倒塌 棚架位置。
2.1.2.4防空地下室平时平面图
(1)标注人防区及各防护单元的编号、建筑面积、掩蔽面积、 防护级别、平时与战时功能、掩蔽人数或装备数量等信息。 (2)绘制防火分区示意图与防护单元示意图 (3)反映各防护单元的平面布置,包括口部及其编号、平时施 工到位的人防设施(战时房间、战时钢筋混凝土水池、防爆波电缆井、 防爆波油管接头、染毒集水井、污水集水井等),各类防护设备的定 位尺寸、型号与开启方向等。 (4)如果有外挡土墙时,要反映外挡土墙的平面走向与尺寸。
2.1.2.5防空地下室战时平面图
除2.1.2.4条防空地下室平时平面图要求的内容外,战时平面图 还应表达以下内容: (1)标注抗爆单元; (2)标示防护单元内所有战时功能房间、战时水池或水箱(街 道级指挥所及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应有战时各功能要素房间的布置), 战时砌筑的房间和堆垒的抗爆挡墙和抗爆隔墙需注明尺寸定位; (3)标注每个战时出入口通过的人数; (4)对无防毒要求的防护单元与相邻有防毒要求的防护单元之 间平时行车道上的双向受力人防大门,标注“战时贴玻璃丝布不得开 启”字样;
(5)对开向非人防区的出入口,核算其邻近楼梯、车道的宽度 是否满足该口部的通行要求,并标注路径。 2.1.2.6防空地下室所在层与首层之间的各层平面图 (1)标注通过每层的人防出入口位置及编号。 (2)如果以车道作为主要出入口且在非人防层转换位置时,需 用粗虚线标出进入掩蔽区的路线。 (3)对人防顶板上方的普通地下室,需标注下沉的集水井或下 穿人防顶板的防爆地漏的位置并用文字引出注明。 2.1.2.7防空地下室剖面图 (1)标示人防区所在的位置与范围 (2)反映防空地下室外墙与室外地面的关系(防空地下室外墙 外5~8m范围内的地面标高变化情况)。 (3)标注人防顶板尤其是塔楼范围内人防顶板下表面的绝对标 高;标注防空地下室或同层的普通地下室外挡土墙顶面的绝对标高与 距离尺寸等。 2.1.2.8大样图 (1)战时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及其口部房间和人防电站 等重要设备机房需按要求绘制大样图(含平面图、剖面图)。 (2)利用首层靠边的车道作主要出入口时,需对车道编号并画 出车道大样图。大样图应画出该车道在每层的平面位置并以文字标
(5)对开向非人防区的出入口,核算其邻近楼梯、车道的宽度 是否满足该口部的通行要求,并标注路径。
注,在车道各层的纵剖面图中标注每层车道的结构净高尺寸。剖面图 要反映出无顶盖段上方楼板的加强措施、防倒塌挑檐或防倒塌棚架 (3)利用首层靠边的楼梯作主要出入口时,部面图应反映出入 口上方楼板的加强措施、防倒塌挑檐或防倒塌棚架。 (4)主要出入口的部剖面图,要从防空地下室所在层画至首层。 需设防倒塌棚架时,要在主要出入口的首层平面图中标出防倒塌棚架 注基预理件位置。 (5)风井剖面图应反映风井百叶窗与室外地面的高差
2.2.1 送审设计文件
(1)防空地下室结构施工图目录
(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说明 (3)防空地下室底板(基础)配筋图 (4)防空地下室墙体结构(含柱)平面布置图及其墙体(柱)、 门框墙配筋图 (5)防空地下室顶板、梁(含中间楼板)配筋图 (6)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战时通风口、防爆电缆井结构配 筋图(含楼梯式出入口或坡道出入口、防倒塌棚架、防倒塌挑檐、战 寸使用的电缆井、战时通风竖井等) (7)结构计算书 (8)其它必要的施工图
2.2.2施工图设计深度
2.2.2.1 设计说明
包括:工程概况、设计范围、设计依据、平时使用和战时等效静 荷载取值、材料强度要求(包括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构造要求、 施工要求、常用的构造大样等内容。
2.2.2.2防空地下室墙体结构(含柱)平面布置图
包括:防护单元编号和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人防墙体定位和编 号、门框墙定位和编号、人防楼梯(或人防车道)编号、后浇带的设 置等,以及相对应的说明。 2.2.2.3墙体、门框墙等配筋大样图 包括:防空地下室顶底板标高、防空地下室层高、各部位钢筋的 配置、钢筋的锚固长度及起始点的大样图,以及相应的说明。 当人防墙体与相连接的竖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或厚度不一致,应 提交相应的连接做法大样图。 2.2.2.4底板、顶板、梁(含中间楼板)配筋图 包括:顶(底)板厚度和标高、梁截面尺寸、各部位钢筋的配置、 主次梁搭接处的吊筋及箍筋设置、底板图中后浇带的标示等。 2.2.2.5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战时口部结构配筋图 包括:标高、各部位结构厚度、各部位钢筋直径和间距等。当作 为战时主要出入口的车道敬开段位于上部建筑范围内时,应提供车道 敬开段直接上方的楼层结构加强配筋图。对于需要设置钢结构装配式 防倒塌棚架的口部,应明确防倒塌棚架预理件的定位和大样,按国标 图集选用的防倒塌棚架,且应将相关的钢结构节点大样和临战安装的 钢结构构件(梁、柱、板)等内容标示完整,不能仅仅表示一个索引 号。
2.2.2.6人防结构计算书
(1)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程序的名称、代号、版本 及编制单位;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等应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2)荷载的取值、计算及组合; (3)采用软件程序作结构计算时,应包括输入及输出的结构计算 总信息;结构底板、柱、顶板、顶板梁、中间楼板的计算简图、构件 戴面尺寸、荷载简图、配筋简图等平时工况和战时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文件; (4)桩基础的桩身强度验算;人防外墙在平时工况下的裂缝、 烧度、配筋计算和战时状况下的配筋计算; (5)人防临空墙、防护设备门框墙、防护单元隔墙、竖井、主 要出入口楼梯(或车道)等在人防等效静荷载作用下的配筋计算,以 及平战结合水池的配筋计算; (6)如采用《规范》给定的扩散室形式与尺寸以外不规则的扰 室,应提供消波验算; (7)对于采用超出国标图集的钢结构装配式防倒塌棚架,应提 供相应的计算书。
2.3.1送审设计文件
GB∕T 51071-201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防空地下室通风空调施工图目
(2)防空地下室战时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3)防空地下室战时通风空调设备材料表 (4)战时通风空调平面图 (5)战时通风原理(系统)图及通风方式转换操作表 (6)战时进风、排风口部的平、剖面图 (7)人防电站通风平面图、部面图及原理(系统)图 (8)防空地下室通风大样图与通用图 (9)防空地下室平时的暖通空调、防烟排烟平面图 (10)其它必要的施工图
(10)其它必要的施工图
2.3.2施工图设计深度
JGJ 26-19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3.2.1设计说明
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设计范围、参数标准、战时通风主 要参数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可另设计算书)、系统设置、平战转换及 施工要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