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106-2022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pdf简介:
"SJG 106-2022"这个标识可能是指一项具体的技术标准或者规范,但根据公开信息,我未能找到确切的"SJG 106-2022"关于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标准。通常,"SJG"可能是一个特定机构或者地方的代码,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机构的标识。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是一类专业规范,用于指导自行车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保障骑行者的安全和舒适。这类标准通常会涉及自行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与机动车道的分离程度、设施设置(如信号灯、标志、防护设施等)以及与城市规划、交通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果"SJG 106-2022"确实是关于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标准,它可能会详细规定这些要素的具体要求,比如自行车道的最小宽度、无障碍设计、夜间照明设施、连接性设计等。要获取详细内容,建议查阅该标准的原文或者咨询相关标准制定机构。
SJG 106-2022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2.0.5为了因地制宜、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交通,将受干线道路、铁路、自然山体、水系 等分隔形成的自行车出行需求相对集中的片区划分为一个骑行单元。
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
图1自行车专用道功能分级示意图
4.1.3自行车专用道选址应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环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JT∕T 1085-2016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仪的前提下修建目行车专用道。可结合树种的
4.1.7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应避免与无障碍设施的冲突。若无法避免可适当调整无障碍相关内
4.2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车流状况、使用条件及运行状态描
4.2.3自行车专用道应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设计服务水平。作为主通道的自行车专用 道,需保证一定的骑行速度,宜采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即一级服务水平;作为连通道的自行 车专用道,需保证骑行者正常的骑行速度,宜采用一、二级服务水平;作为休闲道的自行车 专用道,主要以舒适为原则,宜采用二、三级服务水平。
4.3.4直行车专用道路缘带宽度应为0.25m
4.4.5根据相关研究,如果骑行者急剧转弯并倾斜角度过大(超过25度),脚踏板会与地面 产生刮擦。通常情况下,骑行者发生急剧倾斜(超过25度)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倾斜 角度为15度~20度。圆曲线最小半径可通过超高、摩擦系数、设计速度等方面确定。本次采 用倾斜角为20度,通过公式(1)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
/ 127(f + i)
横坡度取最大超高值为5%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对应关系见表3。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摩擦系数及横坡度(5%,向内
4.5.2当受条件限制时,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可参考其他地区规范纵坡,适当增大至5.0%,对 应最大纵坡坡长为100m。当采用纵坡坡度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最小坡长的限制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的9s~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采用计算行车速度 为25Km/h时取9s作为控制值
49s~15s的最小坡长(m
等最小纵坡不宜过短,本次采用计算行车速度25Km/h时9s行程作
4.6.3平均纵坡为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高差与路段长度的比。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各变坡段 坡度与坡长相乘之积相加。 计算:下图2中,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200×3+65×2+150×3.5=1255,其平均纵坡为3.024%, 根据表4.6.3确定,相接最小圆曲线半径采用60m
图2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60m示意图
计算:下图3中,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300×2.5+65×2+150×3.5=1405,其平均坡度为2.728%, 根据表4.6.3确定,当平均纵坡为2.5
图3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30m示意图
图3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30m示意图
4.8.1自行车专用道的服务范围一般为大型公交车站、地铁车站、交通枢纽、居住区、商业 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口岸、码头等人流集中出行的地方,接驳地点应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 亭车空间,自行车专用道应与其做好接驳设计。公交车站、轨道交通车站、公共交通枢纽 应根据换乘需求就近设置充足、便利的自行车停车设施,为驻车换乘(B+R:BikeandRide) 提供良好条件。
5.3.3路面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及规范的有关规定。水泥强度等级为 42.5级。 5.3.4路面材料宜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合理选用。如高韧薄层沥青混凝土、 发光沥青混凝土或发光水泥混凝土等。可添加路面覆盖材料耐久型液态路面标志涂料、热塑 性塑料等,使路面具有反光、抗滑的效果,提高路面能见度
5.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4.2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含底基层)、垫层(根据情况选定)等组成; 结构层厚度可参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轻交通荷载确定,水泥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 C30。路面结构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路面结构参考见表5。
6.2.2对相关交通标线进行窄化是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标线的宽度主要受速 度的影响。由于自行车专用道设计速度较低,因此完全有条件进一步窄化。但从现有的国内 卜相关标准对自行车专用道标线尺寸基本为4英寸~6英寸(10cm~15cm),因此本标准仅在 计速度小于或等于20km/h的条件下,规定路段标线宽可选用8cm,供实际设计过程中进 行参考。
6.4.3连续式风雨连廊宜优先选用生态连廊。生态连廊采用的乔木应充分考虑阳光光照的方 向,促使其向自行车专用道方向生长,利于形成覆盖自行车专用道的连续遮盖空间。
向,促使其向自行车专用道方向生长,利于形成覆盖自行车专用道的连续遮盖空
6.5.1分隔设施设置
从深圳的实际地势特征来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完全有可能会存在局部突破规范要求 的自行车道平纵线形,因此对于局部突破标准的区域,应当做好连续护栏,诱导标识(如诱 导标,智慧道钉)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连续布置,引导自行车骑行人员安全顺利的通行。 从目前深圳的实际情况分析,自行车专用系统难以完全独立于现有道路系统,因此局部 路段存在与正常道路衔接。为了确保自行车专用道的路权独立性,与正常道路衔接段不应采 用人非共板设置,要通过与人行道隔离或高差实现。根据现有工程实践,现有道路人行道下 方管线存在埋设过浅的可能性,因此满足常规10cm~15cm高差往往较难实现,本标准参考美 国联邦公路局发布的《独立自行车道规划及设计指引》中高差最小3英寸(约7.5cm)的规 定。
6.6.3自行车路侧停车设施形式分为标线式、车架式。
1标线式:标线划设自行车停车区域或停车格。标线式自行车停车区长度依据需求视实 际状况设置,一般为10m~20m,宽1m~2m,标线宽6cm,标线内漆划自行车图案,图案间 距5m~10m且居中设置。
2车架式:分为平面、立体两类。平面自行车停车架一般分为插槽式、螺旋式、卡位式、 离式,平面自行车架应充分考虑架体对车辆防盗、防倾倒,美观等要素。如欧美广泛采用 的谢菲尔德自行车架,立体自行车停车架一般分为双层抽拉式、多层自动式。可根据自行车 停放的规模、用地条件、景观要求等选择设置形式。
图5典型谢菲尔德自行车停车架样式(单位:mm)
6.7.1休憩点服务设施功能配备应综合考虑深圳的气候特点,骑行人员特征以及骑行环境综 合考虑DBJ50/T-365-2020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pdf,具体配备可参照按表6实施
表6设施设备内容配备表
休点划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休想点提供基本休憩服务。三级,四级按照《厂东省 省立绿道建设指引》中相关驿站的标准提供高水平的休憩服务。 一级,二级休憩点在自行车专用道沿线进行布置,为骑行人员提供基本的全天候服务。 相比于一级休憩点,二级休憩点提供基本的自助维修设施以及充电设施。满足骑行人员 智能骑行设备充能,车辆临时维修的需求。但该类设施维护费用较高,为了减少后期使用养
护的成本,自行车专用道沿线一级休憩点与二级休憩点比例可按2:1实施。 基于自行车专用道规划存在与绿道的规划设计相重合的可能,三级、四级休想点参照《产 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中相关驿站的标准实施,同时为了便于对出入口的灵活管控,三、 四级休憩点宜在出入口就近设置。三级,四级休憩点设置点位详见下表。
表7重点核心区休憩点配置一览表
注:在实际设计环节,可根据实际道路的走向,用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配置设计。
6.8.1自行车专用道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YD/T 2475-2013标准下载6.8其他配套设施设计
1空间指示定位系统 1)重要商业、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公园等大型公建宜在自行车专用道两侧设置 空间指示定位系统。主要放置于专用道起终点、道路分叉点; 2)空间指示定位系统宜包括三部分内容:区域路网及骑行所在位置;周边主要景点 或商业广场骑行距离、方向;周边关键信息骑行距离、方向、如医卫设施、警务、银行等。 指示区域范围按照骑行5min尺度控制; 3)空间指示定位系统宜结合交通标识系统一体化设计。鼓励使用电子动态情报板方 式、公布实时信息。 2骑行扶手设施 1)宜设置于自行车专用道中纵坡超过2.5%路段,纵坡大于1.5%且连续长度超过500m 的路段起终点、交叉口进口道; 2)骑行扶手宜采用双杆设计,包括扶手杆及脚踏杆。骑行扶手杆高度宜采用1.2m, 脚踏杆高度宜采用0.3m; 3)设置护栏路段,可采用护栏替代骑行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