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6282-2021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pdf简介:
GB/T 26282-2021 是中国国家标准,标题为"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水泥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热能利用和损失的测量方法,这对于理解和优化水泥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水泥回转窑是生产水泥的主要设备,其热平衡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热能输入:测量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包括直接热量和间接热量(如辅助热源)。
2. 热能输出:测量窑内物料的热损失,包括辐射、对流和传导热损失,以及物料冷却时带走的热量。
3. 热效率计算:通过比较热能输入和输出,计算出窑的热效率,即实际用于生产水泥的有效热能占总热能的比例。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每次测定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了解窑的热能使用效率,找出能耗高的环节,为窑的运行优化提供依据。
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水泥行业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要求。
GB/T 26282-2021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 262822021
GB16780、GB/T2628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项目与仪器见表1
GBT 39982-2021 水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承载能力测试方法.pdf4.1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项目与仪器见表1
表2测定仪器的技术要求
表2测定仪器的技术要求(续
5.1生产企业应按GB/T33652一2017的要求落实测试条件,制订测定方案。 5.2各类计量设备应符合GB/T24851的规定,并进行检定或校准。 5.3根据测定要求开孔,测孔大小应保证采样设备能正常使用。同时应重视安全防护,配备劳动保护 用品。 5.4按附录B准备测定项目数据记录表。 5.5测定应在窑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进行。项目检测应在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条件下 进行。
回转窑热平衡测定位置与测定内容应符合表3的
表3测定位置与测定内容
GB/T 26282—2021
表3测定位置与测定内容(续)
6.2测定内容中表面散热量应包括GB/T26281系统热平衡范围内的所有热工设备,含冷却机、窑、分 解炉、预热器、三次风管及其彼此之间连接的管道的表面散热量, 6.3测定内容中气体成分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窑尾烟室烟气,预热器和分解炉出口气体,增湿塔及收尘 器的进、出口废气的气体成分,主要项目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当采用其他 气体(如富氧气体)作为助燃气体时,应测量或计算相应的气体成分
对熟料、生料、燃料、窑灰、增湿塔和 设备单独计革,木安装计革 可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称量,需至少抽测三次以上,按其平均值计算物料质量
7.1.2熟料产量无法通过实物计量时
干异生熟科折合系数 1.3预热器飞灰量根据气体含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公式(1)进行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M=VX Ka . · .
Mfh 预热器出口的飞灰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V:——预热器出口的废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K——预热器出口废气的含尘浓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fh 预热器出口的飞灰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V:——预热器出口的废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K——预热器出口废气的含尘浓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7.2物料成分及燃料发热量的测定
7.2.1熟料、生料、窑灰、煤灰和飞灰成分
7.2.2.1燃料成分应注明相应基准,各基准之间的换算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7.2.2.2固体燃料:按GB/T212规定的方法分析,其项目有:水分(Ma)、灰分(V)、挥发分(Aa)、固 定碳(FCa)。固体燃料中的碳、氢、氮按GB/T476、GB/T19227或GB/T30733规定的方法分析;硫按 GB/T214规定的方法分析;全水分按GB/T211规定的方法分析。 .2.2.3液体燃料:全水分按GB/T260规定的方法分析;灰分按GB/T508规定的方法分析;残碳含 量按GB/T17144规定的方法分析;硫含量按GB/T388规定的方法分析;氮含量按GB/T17674规定 的方法分析。 7.2.2.4气体燃料:CO、H2、C.H,、HzS、O2、N2、CO2、SO2、HzO按GB/T13610规定的方法分析
7.2.3.1固体燃料发热量按GB/T213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2液体燃料发热量按GB/T384规定的方法测定
.2.3.1固体燃料发热量按GB/T213规定的方法测定
不加说明时,气体体积均指温度为0℃,压力为101325
GB/T 26282—2021
式中: tsh 出冷却机熟料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M1.s 冷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 tRs 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L.s 冷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w 水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Mah 熟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 C.k2 熟料在trs时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C 熟料在tsh时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l/(kg·℃)1
7.4.1气体温度低于500℃时,可用玻璃温度计或数字温度计测定。 7.4.2对高温气体的测定采用数字温度计,受热辐射影响较大的气体温度测定宜采用抽气热电 7.4.3热电偶的感温元件应插入流动气流中间,并有足够的深度 7.4.4抽气热电偶使用前应做抽气速度空白试验。使用时应按照附录D对所测的温度进行校
7.4.1气体温度低于500℃时,可用玻璃温度计或数字温度计测定。
7.6 气体成分的测定
7.6.1测定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采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或其他等效仪器。对测试的结果有异议时, 以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分析结果为准, 7.6.2测定氮氧化物成分时,宜采用根据定电位电解法或非分散红外法原理进行测试的便携式气体分 所仪。对测试的结果有异议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结果为准。 7.6.3测定二氧化硫成分时,宜采用根据电导率法、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法原理进行测试的便 携式气体分析仪。对测试的结果有异议时,以定电位电解法的分析结果为准,
7.7气体含湿量的测定
根据管道内气体含湿量的不同,可以采用干湿球法、冷凝法或重量法中的一种进行测定。具体测定 方法按GB/T16157进行
7.8.1气体流量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气体管道上的测孔,应避免选在靠弯曲、变形和有闸门的地方,避开涡流和漏风的影响; b) 测孔位置的选择原则:测孔上游直线管道长大于6D,测孔下游直线管道长大于3D(D为管道 直径)。 7.8.2流量测定应采用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与倾斜式微压计、U型管压力计或数字压力计组合 则定气体管道横断面的气流平均速度,然后,根据测点处管道断面面积计算气体流量。 7.8.3测量管道内气体平均流速时.应按不同管道断面形状和流动状态确定测点位置和测点数
将管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
的交点上。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7.8.1要求的小圆形管道,可取管道中心作 为测点。 不同直径的圆形管道的等面积环数、测量直径数及测点数见表4,一般一根管道上测点不超过 20个。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见表5
表4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的确定
表5测点与管道内壁距离(管道直径的分数)
b)矩形管道 将管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面积相等的小矩形,各小矩形的中心为测点。小矩形的数量按表6规定 选取。一般一根管道上测点数不超过20个。 管道断面面积小于0.1m²,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7.8.1要求的小矩形管道,可取管道中 心作为测点。 用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测定气流速度时,应使标准型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的测量部分与管 道中气体流向平行,最大允许偏差角不应大于10°。管道内被测气流速度应在5.0m/s~50.0m/≤ 之间
GB/T 26282—2021
表6矩形管道小矩形划分及测点数的确定
7.8.4人窑二次空气及系统漏入空气宜参照GB/T26281计算。 7.8.5用管道气体平均速度计算气体流量,按公式(3)和公式(4)进行计算
T/CECS 646-2019 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电化学处理工程技术规程7.8.4人窑二次空气及系统漏入空气宜参照GB/T26281计算。
600×F×w=3600×F×Ka× 2 X△PP O
式中: V 工作状态下气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F 管道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WF 管道断面气流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K 皮托管的系数; △PP 管道断面上动压平均值,单位为帕(Pa); 6. 被测气体工作状态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1△P2、**、△P, 分别为管道断面上各测点的动压值,单位为帕(Pa): 测点数量。 当系统漏入空气量无法测定,可以通过气体成分平衡计算
.9.1将烟尘采样管从采样孔插大管道中,使采样嘴置于测点上,正对气流,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 采样嘴的抽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滤简内收集到的颗粒 勿质量和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气体的含尘浓度 .9.2含尘浓度的测定应符合如下要求: a)测量仪器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应密闭,防止漏气,正式测定前应做抽气空白试验,检查有无漏气; b) 含尘浓度的测孔应选择在气流稳定的部位,尽量避免涡流影响(见7.8.1),测孔尽可能开在垂 直管道上; C 取样嘴应放在平均风速点的位置上,并要与气流方向相对; d 测定中要保持等速采样,即保证取样管与气流管道中的流速相等; e) 回转窑废气是高温气体,露点温度高,取样管应采取保温措施(或采用管道内滤尘法),以防止 水汽冷凝; 在不稳定气流中测定含尘浓度时,测量系统中需串联一个容积式流量计,累计气体流量
7.10表面散热量的测定
7.10.1用玻璃温度计测定环境空气温度。 7.10.2用热球式电风速计、叶轮式或转杯式风速计测定环境风速并确定空气冲击角。 7.10.3用热流计测出各热设备的表面散热量。 7.10.4无热流计时,用红外测温仪、表面热电偶温度计等测定热设备的表面温度,计算散热量。测定 方法如下: 将各种需要测定的热设备,按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和表面温度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计算出每 一区域表面积的大小;分别在每一区域里测出若干点的表面温度,同时测出周围环境温度、环境风速和 空气冲击角;根据测定结果在相应表中查出散热系数,每一区域的表面散热量按公式(5)进行计算。
QB 各区域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αBi 表面散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摄氏度[kJ/(m²·h·℃)],它与温差(t一t)和 环境风速及空气冲击角有关(见附录D); tBi 被测某区域的表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tk 环境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FBi 各区域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7.10.5热设备的表面散热量等于各区域散表面热量之和,按公式(6)进行计算。 Q:=Z Q .*· (6)
Q:—设备表面散热量JG∕ T 401-2013 空气源三联供机组,单位为于焦每小时(k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