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pdf

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2 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6689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pdf简介:

TCDHA 503-2021, 具体来说,这个编号看起来像是一个特定的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但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它的确切含义。"TCDHA"可能是特定机构(如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设计研究院等)的缩写,"503"可能是标准的编号,而"2021"表示标准的发布年份。"供热规划标准"则是指与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指导文件。

这个标准可能是关于如何进行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热源选择、热网布局、热力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措施、环保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它可能涵盖了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施工与运营要求等,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然而,为了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例如标准的具体内容、适用范围、技术指标等,建议查阅该标准的原文或者咨询相关机构。

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5.2.13在确保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可利用核电厂余热向周边 地区集中供热,或采用低温核供热方式。

地区集中供热,或采用低温核供热方式。

JTS/T108-3-2019 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规范及条文说明5.2.14乡村供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周边附近有余热或县城附近或郊区的密集居住地,可以 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2居住分散的乡村供热能源应优先采用本地可再生能源, 宜采用生物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分户式供暖方式。

6.1.1供热热源规划应结合国家及当地的能源形势和相关规划, 科学合理、技术经济可行。 6.1.2供热热源规划采用的能源应稳定可靠,并应考虑能源消 耗总量和强度指标。 6.1.3供热热源规划应对水资源、能源供应及运输等外部条件 进行分析,并应落实热源选址。

5.2.1热电联产的供热能耗应使用拥分摊法进行分摊计算, 热能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hwXQhw+AhsXQh +Ein Xce Qh +Qh

To Tws X ln Tbw To 入hs = 1

式中: CQ 热源能耗指标(燃料为燃煤或全部为电力: kgce/GJ,燃料为燃气:Nm/GJ),天然气参考热 值为35.6MJ/Nm3; 热源燃料消耗量(燃料为燃煤:kgce,燃料为燃 气:Nm3); Eim 热源耗电量(kWh);当热源为锅炉、水源热泵

表6.2.2建筑供暖热源能耗指标

3热电联产应采用热电协同方式。热电联产作为基本热源 承担的基本热负荷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比例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以供暖热负荷为主的供热系统,比例宜取0.5~0.7; 2 既有工业热负荷又有供暖热负荷的系统,比例宜取0.6~ 0.8; 3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供热系统,且热负荷的李节峰谷差 及日峰谷差不大时,比例宜取0.8~0.9。 6.2.4采用热电联产供热时,供暖期的热电比应符合表6.2.4 的规定。

表6.2.4热电联产供热期热电比

6.2.5燃煤、燃气及生物质热电联产厂区用地规模/指标可按表 6.2.5的规定执行。

燃气及生物质热电联产厂区用地规机

内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行为基础确定供热能力,并应充分利用工业 余热。

性。工业生产与供热需求无法同步时,供热系统应根据工业生产 情况配备蓄热设备或备用补充热源

4.1调峰热源容量应根据供热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分析确 。调峰燃气热源宜采用分布式设置并靠近末端用户。 4.2供热锅炉房热源能耗指标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6.4.1调峰热源容量应根据供热系统的安全性、经济

6.4.2供热锅炉房热源能耗指标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6.4.2供热锅炉房热源能耗指标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表6.4.2供热锅炉房热源能耗指标

6.4.3锅炉房用地指标宜按表6.4.3的规定执行。

表6.4.3锅炉房用地指标

6.4.4供热锅炉的烟气余热应进行回收利用。

6.5 其他清洁热源

6.5.1污水源热泵的规模应根据污水处理量和周边地

5.1污水源热泵的规模应根据污水处理量和周边地区热负荷

需求确定,热泵机房的用地指标可按36m/MW执行。 6.5.2大型核能热电联产的供热规模应根据核电机组容量和周 边地区热负荷需求确定,同时应对核能利用安全进行审查评估, 电厂供热设施的用地指标可按表6.5.2的规定执行。

表6.5.2核能热电联产供热设施用地指标

6.5.3低温核供热应根据城市总体热负荷需求,进行模块化的 组合和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温核供热堆选址应综合考虑人口、安全、环境和经济 等因素,并应与人口集中居住区保持安全距离; 2低温核供热应作为区域供热基本热源

7.1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

7.1.1承担民用建筑物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的 供热管网:供热介质应采用水:管网供、回水设计温度宜按下列 原则确定: 1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 取110℃~15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60℃; 2长输供热管网设计回水温度不应高于40℃; 3以小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 用户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 4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各热源的设计供、回水温 度应一致。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宜按热电厂的 供、回水温度确定。 7.1.2同时承担生产工艺热负荷和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 水热负荷的供热管网,供热介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且技术经济 合理时,供热介质应采用水; 2当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 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水 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3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 供热介质应采用蒸汽。

7.1.3蒸汽管网的设计参数应满足热用户生产工

求,蒸汽凝结水宜回收利用

7.2.1供热管网的布置应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根据热负 荷分布、热源位置、其他管线及构筑物、水文、地质条件等因 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1城镇道路上的供热管道应沿道路敷设,并宜敷设在车行 道以外,同一条管道宜沿道路的一侧敷设; 2供热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3供热管网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 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 4供热管道宜避开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和农田基本设施; 5供热管道应避开重要的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区等。 7.2.3管道敷设方式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7.2.3管道敷设方式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城镇道路上和居住区内的供热管道应采用地下敷设。当 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并应与环境相协调。

1城镇道路上和居住区内的供热管道应采用地下敷设。 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并应与环境相协调。 2工业区的供热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3供热管道地下敷设时,宜采用直理敷设。 4当城镇规划有地下综合管廊时,供热管道宜人廊敷设

7.3.1供热管网应进行稳态水力分析,确定供热主于管的管径 和热力站、中继泵站等设施的规模及位置。 7.3.2长输供热热水管网应进行动态水力分析,确定管网承压 和运行方式。

7.4.1中继泵站及隔压站的选址及规模除应依据水力

中继泵站及隔压站的选址及规模除应依据水力计算及水

压图的分析外,还应结合周边道路、供电、供水等外部市政配套 条件确定。

源情况、热网布局和系统水容量确定。集中补水站可与隔压站、 中继泵站、热力站等合并设置

表7.4.3中继泵站、隔压站用地规模

文,力日 先企: 1居住建筑区的热力站宜独立设置,公共建筑的热力站可 与建筑结合设置; 2热力站的供热范围不应超过本街区,单座热力站供热规 模不宜大于15万m; 3宜采用楼宇式热力站

7.4.6热力站用地规模可按表7.4.6的规定执行

表7.4.6热力站用地规模

8投资估算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1.1规划建设项目工程量统计和建设投资估算应按国土空间 规划或详细规划的规划年限分阶段进行。 8.1.2投资估算范围应与规划确定的各项工程内容相一致,并 应包含热源、供热管网、中继泵站、热力站(隔压换热站)等。 8.1.3投资估算应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执行,可采 用估算指标、概算(综合)定额或类似工程的实际投资指标进行 编制。 8.1.4估算指标、概算指标应根据规划区域同期的设备、材料 的市场价格及费用进行测算,其他费用按国家及当地费用文件 计取。

8.1.4估算指标、概算指标应根据规划区域同期的设备、材 的市场价格及费用进行测算,其他费用按国家及当地费用文 计取。

8.2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2.1规划方案应进行社会、经济、节能、环境效益分析与 对比。 8.2.2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应按国土空间规划或详细规划的规划 年限,分阶段进行,分析对比应以规划基准年的数据为基准。 8.2.3社会效益分析应阐述供热规划对实现国家和地方的社会 发展目标所产生的贡献和影响,包括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生活水 平、生活质量、居民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规划实施前后的节 能、环境效益。

发展目标所产生的贡献和影响,包括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生活 平、生活质量、居民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规划实施前后的 能、环境效益。

DB34∕T 2378-2015 钢波纹板桥涵施工技术指南8.2.4经济效益分析应包括运行成本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应包括运行成本

8.2.5节能效益分析应包含供热用能总量、单位供热面积用能

量、节能率、相对基准年的节能量等内容,并应分阶段计算规 实施后相对于现状主要供暖形式的年节标煤量。

.2.6 环境效益分析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承奉

.2.6环境效益分析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承载 进行分析,测算规划实施后的碳排放总量、污染物浓度及总 量,并应分析相对基准年的污染物减排量。

附录A供热规划编制内容

A.0.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 内容: 1分析供热系统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依据地区空间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预测地区热负荷和 年供热量; 3依据所在地空间规划(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能源 规划及能源资源条件,确定供热能源种类、热源发展原则和供热 方式; 4依据用地功能布局、热负荷分布,确定供热方式、供热 分区、供热热源规模和布局,包括热源种类、个数、容量和 布局; 5依据供热热源规模、布局以及供热负荷分布,确定热网 主十线及主要附属设施布局; 6依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承载力,分析社会效益 (节能减排效果): 7依据近期发展要求、环境治理要求以及供热系统改造要 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8实施保障措施。 A.0.2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分析供热设施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2依据详细规划提出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热负荷和年供 热量; 3依据总体规划确定供热方式; 4依据总体规划,结合详细规划用地布局TDGDLHX001-2021 东莞市充换电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技术规范.pdf,落实供热热源 规模、位置及用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