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51437-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_T51437-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pdf简介:
GB_T51437-2021《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于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针对风光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储能系统)联合发电站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推动和规范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提高能源结构的清洁性和可持续性。
该标准涵盖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的总体设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部分的设计、储能系统的设计、电力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安全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它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友好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以实现风光储发电的最优组合和协同优化。
实施这一标准,有利于提升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的规划设计水平,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加速迈进。同时,也为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在设计和管理风光储项目时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
GB_T51437-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pdf部分内容预览:
6.8.28联合发电站应配置电能量计量系统,应包括电能 装置和电能表。
7.1.5风电场、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和《光伏发电站持 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的规定,
7.2.1功率预测系统硬件应包括功率预测服务器、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服务器、功率预测工作站、物理隔离装置等,可根据需要选用 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硬件防火墙等。 7.2.2服务器宜支持双路独立电源输入,采用机架式安装,宜采 用余配置。
7.2. 4 系统部署方案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
7.3.1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处理模块《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实时气
7.3.1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处理模块、实 象信息处理模块、短期预测模块、超短期预测模块、统计查询、 管理等。 7
3.3短期功率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人NV
应能够设置每日预测的启动时间及次数: 2 应支持自动启动预测和手动启动预测: 3 输入数据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历史功率数据等; 4预测模型应具有多样性,应分析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装机扩 容对发电的影响,支持改扩建中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测; 5当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方阵混合布置时,预测模型中应对 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7.3.4超短期功率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测模型的输入应包括实测功率数据、实测气象数据及设 备状态数据等; 2 功率预测应每15min自动预测一次,自动滚动执行。 7.3.5 功率预测的误差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能对任意时间区间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统计; 应能对多个预测结果分别进行误差统计; 3 误差统计指标至少应包括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 关性系数、最大预测误差等,各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均方根温兰(RMSE
1预测模型的输入应包括实测功率数据、实测气象数据 备状态数据等;
2功率预测应每15min自动预测一次,自动滚动执行。
1 应能对任意时间区间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统计; 2 应能对多个预测结果分别进行误差统计; 3 误差统计指标至少应包括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 关性系数、最大预测误差等,各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均方根误差(RMSE):
平均绝对误差(MAE):
相关性系数(r) :
最大预测误差(max):
Z|PMi—Pp: MAE= Cap·n
7. 4. 4 系统月可用率应大于 99%
电站规模化升发应充分利用风能资源 资源; 2 应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土石方量; 3 应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应满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8.2建(构)筑物的布置
8.2.1建(构)筑物布置应根据总体布置要求、站址地质条件、设 备型号、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站房施工、设备安装 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人 8.2.2建筑物平面、空间组合应根据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地 形,紧凑合理。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 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建筑单体应采取防洪 防涝、防震、防滑坡等安全及防灾措施。
8.2.3辅助和附属建筑布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和使用功能统一规
8.2.4配电装置布置应使通向升压变电站的线路在,
8.3.1/道路设计应符合电站总体规划,满足运行、检修、消防和 件设备运输和吊装等要求,综合考虑道路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 应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宜利用已有道路或路基,不占或少占耕地 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低工程造价
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51096、《日 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 程》DL/T5056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I22的规定
8.3.3施工道路和检修道路应采用环形布置;成环有困难
8.3.4施工道路宜与检修道路相结合。施工道路路基宽度应相
8.3.4施工道路与检修道路相结合。施工道路路基觅 据施工吊装设备通行宽度的要求适当加宽。 8.3.5主要进站道路应与通向城镇的现有公路相连接,连接宜短 捷且方便行车,宜避免与铁路线交叉。 8.3.6场地排水方式应根据站区地形、降雨量、土质类别、竖向布 置及道路布置确定,宜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排渗,雨水明沟、暗沟 (管)或混合排水方式,
8.4.2建(构)筑物及道
要求。地上、地下设施中的基础、管线,管架、管沟、隧道及地下室 等的标高和布置应统一安排、合理交叉、便于维护、排水畅通。 8.4.3场地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等因 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排水系统设计应按规划容量确定,并应使每期工程排 水畅通; 2当室外沟道高于设计地坪标高时,应有过水措施,或在沟 首的两侧设排水设施; 3山区或丘陵地区联合发电站,在站区边界处应有防止山洪 流人站区的设施。 8.4.4公共生活区自然地形坡度在5%~8%时:竖向布置宜采 用阶梯式布置。
8.4.5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确定
4.5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不
8.4.6主要生产建筑物的底层设
风力发电机布置 8.5.1 风力发电机布置应分析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电站间的相 互影响。 8.5.2风力发电场区与光伏阵列区分区布置时,风力发电场区宜 位于光伏方阵区北侧。 8.5.3当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阵列同场布置时,应在满足风力发 电机组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场址光照条件,计算阴影遮挡范 围,宜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内电气设备、场内集电线路等对 光伏组件的阴影遮挡。
8.6.1光伏方阵应综合站区地形、风力发电机组等设备、施工务 件、接入条件、线路敷设等因素合理布置。 8.6.2光伏方阵布置宜保证每天9:00~15:00(当地真太阳时 时段内风力发电机组、就地升压配电设备和集电线路等设备及建 (构)筑物对其不造成遮挡。方阵中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符合理
时段内风力发电机组、就地升压配电设备和集电线路等设备及建 (构)筑物对其不造成遮挡。方阵中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符合理
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的规定。
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的规定。 6.3光伏方阵区电缆的敷设路径应根据站内道路、管沟、集电 路、基础构造及施工、检修等因素确定,
8.7.4储能系统宜与变电站合并布置,储能系统宜与变电站分区
8.1站区安全防护系统的防护级别应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 相适应,根据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和建设投资等因素,进行综合 计、同步施工和独立验收
8.8.2安全防护设施应包括入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统应能独立运行,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报 准》GB50348、《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和 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规定。
8.8.3站区应根据总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原则,分别或 综合设置建筑物(群)和构筑物(群)周界防护、建(构)筑物内(外) 区域或空间防护、重点实物目标防护系统。
8.8.3站区应根据总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原则,分另
间或其组合的综合防护系统,应按时间、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 和撤防,并应与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等系统联动控 制。防护级别不应低于三级防护。 8.8.5防护系统应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线路进行检验,对 故障应及时报警,并应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 8.8.6防护系统供电应安全、可靠,宜由监控中心统一供电,应设 置备用电源
2.1变压器的选择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 参数和要求》GB/T6451、《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B/T10228、《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790的规定,宜 择标准容量。
无励磁调压、空载损耗低的节能型变压器,且宜采用箱式变 形式。
块最大输出功率匹配,宜选用无励磁调压、空载损耗低的节能型 压器,且宜采用箱式变电站形式。
9.2.4储能电站内的变压器容量应与各储能单元模块最大充放 电功率匹配,宜选用无励磁调压、空载损耗低的节能型变压器
9.2.4 储能电站内的变压器容量应与各储能单元模块最大充放
9.3.1风光储联合发电站中,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储自 单元模块与变电站汇流母线的连接方式应根据运行可靠性、灵 性、经济性和维修方便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同种发电类型宜 用辐射式或“T”接式接线
9.3.2变电站汇流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风2
9.3.3当变电站装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时,低压侧汇流母线
9.3.4当变电站送出线为一回时,高压侧应根据升压变压器数量
9.3.7光伏发电站逆变器数量和升压变容量应根据光伏发电点
9.3.8光伏发电单元高压侧宜设置断路器或负荷开关,低压侧宜 设置断路器
9.4.1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的变电站DB13∕T 2550-2017 地热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当有两台及以
1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的变电站,当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 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站用变压器,每台站用变压
器容量应按全站计算负荷选择。两台站用变压器可分别接自主变 压器低压侧不同段母线,也可从变电站外引入一个可靠的低压备 用电源,并装设一台站用变压器
9.4.2风力发电机组自用电应由箱式变压站低压侧引接,应配置
出线侧引接。自用电系统宜设置备用电源,可由临近的光伏 单元引接或设置UPS
9.4.4储能系统站用变压器宜单独配置,且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 可互为备用的站用变压器T/CEC 226-2019 直流配电网DC/DC变换器试验方法,站用变压器可由联合发电站变电站的 低压侧母线引接。
9.4.4储能系统站用变压器宜单独配置,且宜装设两台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