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788-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788-2020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T/CECS 788-2020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EAEC)颁布的一部技术规程。这部规程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特别是在盾构隧道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病害检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该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的安全运行,通过科学、规范的病害检测方法,早期发现和预防隧道结构的潜在问题。它涵盖了病害检测的范围、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病害的评估和处理建议等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包括隧道的结构完整性检查、裂纹检测、变形监测、应力应变测试、渗漏水检测等。
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阶段,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检验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由于技术规程的性质,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严格执行。
T/CECS 788-2020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4.11.3接缝张开或错台位置和范围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缝张开和错台的纵向位置和范围宜记录里程桩号或管 片环号,环向位置和范围宜记录相邻管片分块号。 2环缝张开和错台的纵向位置和范围宜记录里程桩号或相 邻管片环号,环向位置和范围宜记录相邻管片分块号。 4.11.4接缝张开或错台程度检测宜符合下列规定:
4.12螺栓孔或注浆孔填塞物、接缝嵌缝材料脱落
4.12.1螺栓孔或注浆孔填塞物脱落检测参数应包括位置。接缝 嵌缝材料脱落检测参数应包括位置和范围 4.12.2螺栓孔或注浆孔填塞物、接缝嵌缝材料脱落,纵向位置 宜记录里程桩号或管片环号,环向位置宜记录管片分块号。
4.13螺栓松动或脱落
4.13.1螺栓松动或脱落检测参数应包括位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纵向
1螺栓松动或脱落检测参数应包括位置,纵向位置宜记录
里程桩号或管片环号,环向位置宜记录管片分块号及编号。 4.13.2螺栓松动宜根据变形情况进行抽检,每10环宜抽检1 处~2处螺栓,检测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 准》GB/T50621的有关规定执行。
5.0.1应根据病害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结构和运营安全的影 响,进行结构健康度评定。 5.0.2结构健康度评定宜按单一病害健康度、单环健康度、区 段健康度、区间健康度和线路健康度依次评定。 5.0.3单一病害健康度的评定宜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 5.0.4单环健康度宜按单环内各病害的单一病害健康度进行综 合评定,可按下式计算:
THIr = tmax + a
式中:THIR 单环健康度(依据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确 定); n 每环包含的病害数; tmax 每环中各病害健康度最大值对应的计算值,按 表5.0.4选取; 每环其余病害健康度对应的影响附加值,按表 W; 5. 0. 4 选取
单一病害健康度等级对应的计算值
况之一时,宜划分为同一区段: 1 施工期间出现突水冒泥、塌方区段。 2周边工程活动影响区段。 3历史维修区段。 4联络通道及两侧延伸10m、工作井两侧延伸30m~50m、 小半径曲线段等。 病害成因相同或相似的相邻隧道结构。 病害成因不明、病害种类多且相对集中区段。 6 5.0.6 区间健康度评定宜取区间隧道内区段健康度最大值。 5.0.7 线路健康度评定宜取线路内区间隧道健康度最大值。 5.0.8依据单一病害健康度可确定病害治理措施,可按表 5. 0. 8 执行。
表 5.0.8单一病害治理措施
注:单环健康度等级为4或5,相邻环等级低于3时,治理范围宜将该环向外延 1环~2环。
1区段内宜按单环健康度由高到低顺序划分对策区段。 2区段内单环健康度相同的相邻环宜划为同一对策区段, 并可向两侧分别延伸1环~2环,宜取单环健康度最大值作为该 对策区段的健康度。
3两环健康度相同、大于中间各环健康度,且间距小于1倍 洞径的区段,宜划为一个对策区段,并可向两侧分别延伸1环~2 环,宜将单环健康度最大值作为对策区段的健康度。 5.0.10依据对策区段健康度确定区段内盾构隧道结构保养维护 措施,可按表5.0.10执行。
表 5.0. 10 盾构隧道结构保养维护措施
5.0.11依据区间隧道健康度可确定区间运营管理措施,可按表 5. 0. 11 执行。
表5.0.11盾构隧道结构运营管理措施
5.0.12出现下列情形时,宜按区间健康度4级确定运营管理 措施: 1 隧道内出现涌水、线漏、成水膜状连续渗流,严重的或
有堆积的渗泥砂。 2隧道顶部管片出现破损并伴有混凝土剥离,存在剥落的 可能性。 3旁通道隔断门无法固定牢固。 4 隧道顶部加固件及防排水设备破损等有侵限危险的现象。 含接触网的线路顶部嵌缝条悬垂大于20cm。 其他有侵限危险的现象
有堆积的渗泥砂。 2隧道顶部管片出现破损并伴有混凝土剥离,存在剥落的 可能性。 3旁通道隔断门无法固定牢固。 4 隧道顶部加固件及防排水设备破损等有侵限危险的现象 5 含接触网的线路顶部嵌缝条悬垂大于20cm。 其他有侵限危险的现象
6.1.1病害检测记录应包含数据、文字、图表及病害
1.1病害检测记录应包含数据、文字、图表及病害照片、景 泉等信息,且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
6.1.1病害检测记录应包含数据、文字、图表及病害照片、影 像等信息,且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 6.1.2检测数据分析前,应进行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5.1.3检测数据分析宜以单个区间隧道为单位,应采用比较法 作图法等进行初步分析,并宜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法等 进行综合分析。 6.1.4检测成果资料应进行分类管理、归档,且宜采用信息化
1.3检测数据分析宜以单个区间隧道为单位,应采用比较法 图法等进行初步分析,并宜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法等 行综合分析,
检测成果资料应进行分类管理、归档,且宜采用信息化 生行数字化管理。
6.1.4检测成果资料应进行分类管理、归档,宜采用信
6.2.1检测数据记录应规范、统一,可采用人工或仪器自动记 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工记录应现场填写病害检测记录表,现场原始记录数 据不得涂改、伪造、转抄。 2电子数据应随时保存和备份。 6.2.2检测数据记录内容宜包括病害检测记录表、病害照片及 影像、病害展布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病害记录应详实、准确,并应统一编号,记录内容宜按 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执行。 2病害照片或影像宜包括病害全景、局部特征、现场所标 记内容等,并应统一编号。 3病害展布图应包括管片基本要素、病害特征等信息。 产
3病害展布图应包括管片基本要素、病害特征等
6.2.3采用病害展布图记录病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绘制管片结构展开图,应标识管片、接缝、注浆孔、螺 栓孔等基本要素,各要素相对位置关系应与实际一致。 2应同比例绘制病害特征图,应标识各病害编号、位置 范围、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照片、影像资料编号等。 3不同类型病害重叠区域宜采用不同图例或颜色区分
6.3.1病害检测数据应进行可靠性、有效性检验,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 2 检测数据不应超过仪器量程。 3有漏测、误读(记)或异常时,应补(复)测、验证或 更正。 6.3.2检测数据初步分析宜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等方法,并宜 结合历史病害检测数据,分析各病害特征、分布规律及发展 趋势。
方法,并宜结合基础资料,分析各检测参数的相关性和病害成 因,对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预测变化趋势。 6.3.4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
6.4.1 病害检测成果资料应以单座隧道为单元,进行组卷、 归档。 6.4.2 应形成病害检测报告,并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检测
6.4.3病害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洞身地 条件及现状等。
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 3 检测内容及依据的标准。 4 检测方法及采用的仪器设备。 5 检测工作量。 6 检测数据分析汇总、健康度评定、检测评价结果。 7 检测结论及建议。 8 检测日期和报告完成日期,检测单位、检测人员、审核 人等。 检测数据图表、照片、影像等附录。 5.4.4检测成果宜采用数据库等技术进行管理,并应保证检测 成果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6.5.1检测数据宜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管理系统宜 具有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应稳定可靠、安全、易维护。 2系统宜具备检测数据的现场录入、数据导入等功能。 3系统宜能对有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自动生成各类分 析图表、报告等。 4系统应具备数据后台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备 份、查询及发布功能。 6.5.2数据分析模块宜实现数据处理、统计、健康度评定、自 动生成图表等功能,并宜具备下列功能: 1根据区段、病害类型、病害数量、检测参数等,提取数 据、统计分析、生成图表,并保存、输出结果。 2实现与历史检测数据对比,分析、预测病害发展趋势。 3实现单一病害、单环、区段、区间隧道健康度的评定。 4生成病害统计表、病害展布图等。
具有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应稳定可靠、安全、易维护。 2系统宜具备检测数据的现场录入、数据导入等功能, 3系统宜能对有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自动生成各类分 析图表、报告等。 4系统应具备数据后台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备 份、查询及发布功能
GBJ 117-1988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6.5.2数据分析模块宜实现数据处理、统计、健康尽
动生成图表等功能,并宜具备下列功能: 1根据区段、病害类型、病害数量、检测参数等,提取数 据、统计分析、生成图表,并保存、输出结果。 2实现与历史检测数据对比,分析、预测病害发展趋势。 3实现单一病害、单环、区段、区间隧道健康度的评定。 4生成病害统计表、病害展布图等。 6.5.3数据管理模块宜具备数据存储及备份、数据查询、数据
导入导出、自动生成报告、报告归档等功能,并宜包括下列 内容: 1实现数据定期保存和备份。 2实现按病害类型、属性、位置等对数据进行查询。 3实现检测数据、照片及影像资料等自动或人工导入导出。 4 实现图表、报告等自动生成及导出。 5根据不同数据类型设计数据库及数据维护。 6.5.4信息化管理系统维护应每年不少于1次
附录A隧道结构快速检测
A.0.1隧道结构快速检测设备可搭载数据采集系统、病害识别 系统、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等,对隧道结构进行非接触、无损、连 续、移动检测。 A.0.2隧道结构快速检测内容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A.0.2隧道结构快速检测内容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DB11∕T 998-2013 基础测绘成果检查验收技术规程表A.0.2隧道结构快速检测内容
A.0.3 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设备宜具有良好的抗振动、抗冲击性能。 检测设备应适应一20℃~十45℃环境的叠夜作业。 A.0.4 数据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采集系统可配置定位、影像、红外热成像、激光 地质雷达等一种或多种设备或仪器。 2采集设备宜防尘、防水。 3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