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979-2021 青海省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DB63T 1979-2021 青海省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3T 1979-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5263
免费资源

DB63T 1979-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979-2021 青海省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3T 1979-2021《青海省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部关于在青海省进行预制装配式涵洞施工的专业技术标准。预制装配式涵洞是一种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快速装配的现代化筑涵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环保等优点。

该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预制涵洞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预制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控制、验收标准以及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内容。它涵盖了从设计前期准备、预制构件生产、现场安装、质量检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对确保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以及工程的持久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1年的修订版可能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工程实践和科技进步,以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推动预制装配式涵洞在青海省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DB63T 1979-2021 青海省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B63/T1979202

5. 2. 1 文件编制

JC∕T 745-1987 钢丝网水泥农船图1构件预制工艺流程

施工方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预制场规划设计; b 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 C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d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及保障措施; e)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f 按照设计文件和混凝土验收标准要求,对预制构件所做的具体规定; 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生等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质量检验和评定方法: h 预制构件施工的专项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方法

DB63/T19792021

底文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b 施工工艺流程和要求; 质量、安全、环保保证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 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要求。 5.2.2.2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按要求完成技术交底,交底过程应形成书面记录。技术交底主要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各分项工程的首件试预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与工艺管理以及注意事项、安全防控措施等: b 关键工程的具体部位、构造尺寸、预埋件、接缝构造、预留孔洞的位置和规格; C 流水和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或施工界面划分; d 钢筋的规格、品种、数量、焊接程序和施工要求 e 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和; f 支模方法及拆模时间; 8 构件浇筑及养护方法; 质量控制标准

5. 2. 3试验检测

2.3.1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应进行原材料的调查和复检。 2.3.2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进行试验和验证

5.2.3.1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应进行原材料的调查和复检

5.2.4.1选址应结合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预制构件生产数量、施工标段分布情况、 运输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5.2.4.2规模应结合预制构件的数量、养生方式、预制工期及存储周期,并综合考虑生产、办公、生 活的需求,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5.2.4.3布局应根据构件浇筑、养生、存放及运输等因素统筹规划,并根据场地条件、工艺流程以及 生活办公合理布局。 5.2.4.4预制场地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分区进行硬化处理,构件浇筑区和存放区台座下地基应满 足存放要求。 5.2.4.5预制台座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光滑、平整,平整度的允许 偏差每2.0m应不超过2mm。 5.2.4.6预制台座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场地基础平整、坚实,并采取排水措施;对于软弱地 基的台座,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2.4.7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数量应按预制总量、预制工期、养生方式及存储 周期、模板效率等因素确定。 5.2.4.8养生及存放面积应按养生方式及存放周期、模板效率、模板数量、用地效率等因素确定。

5.2.5.1各类机械设备数量、型号规格应满足工 能良好。

DB63/T19792021

a 自动喷淋装置、蒸养棚、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应具有检验合格证明及计量检定,其安装、调试、 拆卸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机械设备应在显著位置悬挂操作规程标识牌,标明设备名称、型号、操作方法、保养要求、安 全注意事项等; C 施工方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清洗,并建立特种设备使用、检修、维护台账,保证 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

5.3.1装配式涵洞预制应实行首件试预制。 5.3.2首件试预制前,应完成相应的技术方案审批程序和所有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施工前各项准备 工作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试预制 5.3.3首件试预制数量应不少于3件(包括各结构型式和尺寸型号),应验证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可 靠性、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混凝土配合比; b 钢筋加工和钢筋骨架绑扎: 模板安装及拆除; d 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和振捣、养生; e 预制构件的养生、吊装、运输; f)工料机的最佳组合参数与相关工艺参数。 5.3.4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对影响安装质量的平接缝、铰接缝构造进行专项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接缝 尺寸和外观质量。施工方应详细记录评定过程的操作程序和相关数据;监理工程师应全程监督操作过程, 并进行抽检。 5.3.5首件试预制构件完成后7d内,施工方应进行书面总结,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正式生产。

5.4.1.1钢筋及半成品应分类、集中存放和保护,并采取防雨、防锈措施。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 使用前应调直、无局部弯折。 5.4.1.2预制构件钢筋宜采用数控化机械设备在专用,房集中下料和加工,其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 规定;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5.4.1.3预制构件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且计算拉应力应不小于65MPa。 5.4.1.4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设计图进行加工,钢筋加工及质量应符合JTG/T3650规定。

5.4.2钢筋连接与安装

DB11∕1339-2016 住宅区及住宅管线综合设计标准 清晰正式版DB63/T1979202

5.4.2.2各预制构件的主要钢筋骨架加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全部采用胎架法批量加工; b) 钢筋加工尺寸应根据设计图进行配料和下料; 钢筋加工应采用在台架底座上绑扎成型后,再整体吊装就位的工艺; d 钢筋骨架胎膜的结构尺寸与预制构件模板相同,胎膜面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焊接 拼装而成,底座应采用钢筋和角铁焊接而成,再形成定型的钢筋骨架加工模型; e 胎膜面板应根据设计的钢筋数量和间距,宜采用高度为2cm的定位桩依次将纵横向钢筋安装 就位; f) 骨架的纵横向钢筋、箍筋、架立筋之间的焊接拼装应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点焊。 5.4.2.3预留孔洞位置和直径、成型方式均应规范统一。 5.4.2.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采用专业化压制设备或标准模具生产,垫块厚度正偏差应不大于1 mm,且不应出现负偏差;垫块应分散布设、安放牢固,且每平方米应不少于6块;构件拐角处的垫块应 适当加密;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密程度。 5.4.2.5钢筋骨架吊点布设应配合骨架入模方式,以防吊装变形。 5.4.2.6焊缝宜采用双面焊缝,且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JTG/T3650规定。 5.4.2.7对集中加工、整体安装的半成品钢筋和钢筋骨架,应采用适宜的装载工具,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其扭曲变形

mm,且不应出现负偏差;垫块应分散布设、安放牢固,且每平方米应不少于6块;构件拐角处的垫块应 适当加密;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密程度。 5.4.2.5钢筋骨架吊点布设应配合骨架入模方式,以防吊装变形。 5.4.2.6焊缝宜采用双面焊缝,且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JTG/T3650规定。 5.4.2.7对集中加工、整体安装的半成品钢筋和钢筋骨架,应采用适宜的装载工具,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其扭曲变形。

5.5.1涵洞预制构件应实行模板准入制。 5.5.2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应符合JTG/T3650规定。模板应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并保证 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便于安装和拆卸。 5.5.3模板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满足各类型预制构件尺寸规格的要求,考虑模板重复使用的 通用性和耐久性;除应执行GB/T50214和JTG/T3650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考虑模板拼装、钢筋安装、混凝主浇筑及模板拆除的便利性,且方便整修。采取“卧式”组 合模块。顶板构件采用固定大型底模+两侧铰接缝端模+环向两端侧模+顶部外侧模板组合:侧 墙采用固定大型底模+单侧铰接缝端模+撑角模板+环向两端侧模+顶部外侧模板组合; b) 模板设计和制作时应结合施工工艺和底模配套,并验算其受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C 铰接缝处的端模板及侧墙底模与底座的连接设计采用铰链式,接缝处的侧模采用整体式可水平 移动(水平移动幅度为5cm)式组合模板,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 d 模板底座采用型钢焊接,应安装在平整的预制台座上,并保证稳固: e 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荷载试验验证,其强度与刚度应符合GB/T50214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 .5.4 模板制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模板及其配件应按设计图进行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 模板组装前应全面检查各零部件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组装,零部件各种连接形式的焊缝应 符合外观质量要求; ) 模板制作应采用三维空间体系对槽口和铰接缝曲面进行定位; d 模板进场时应逐一进行检验。 5.5.5 模板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使用前应清除模板表面的灰尘、锈迹及水泥浆等杂物:

DB63/T1979202

b)保证模板各构件尺寸和位置准确,模板与构件连接紧密,模板拼缝严密;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设施; 侧模板应防止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支撑进行固定; e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 程师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若浇筑过程中发现模板变形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及时进行纠正, 5.5.6 模板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不准许采用冷加工钢筋制作。每个吊环应按两肢截面计算,在模 板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拉应力应不小于65MPa。 5.5.7模板首次使用前和完成预制后,均应检查其刚度和平整度。 5.5.8模板的拆除时间和拆除程序等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强度要求确定,并应严格 按设计图要求进行。非承重侧模板拆除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 受损坏。

配合比、拌和、运输、浇筑与振捣、养生均应符

6.2.1预制构件混凝土施工时DB15/T 489-2019标准下载,应按首件试预制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和工艺流程进行。 6.2.2施工时应根据预制场地环境温度变化和预制周期,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当混凝土原 生变化时,应通过试配,重新确定配合比

5.6.3.1混凝土拌合物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应及时测定粗、细集料中的含水量,并按实际测定值 调整粗、细集料和用水量,出料后的拌合物不准许再加水 5.6.3.2混凝土拌和时间应不少于2.5min,确保拌合物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应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5.6.3.3混凝土拌合物入模落度应符合JTG/T3650规定。 5.6.3.4应对拌和后的混凝土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