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299-2013_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5153
免费资源

JGJT299-2013_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简介:

《JGJT299-2013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建筑防水工程的现场检测技术规定。该规范属于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

JGJT299-2013涵盖了建筑防水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防水材料的性能检测、防水施工质量的现场检查、防水层的完整性检查、防水层的渗漏测试、防水工程的验收等。它规定了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检测设备和方法,对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遵循这个规范,可以确保防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提高防水工程的质量,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后期渗漏问题,从而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居住者的使用安全。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摆锤仪应由摆锤、摆臂、支座组成;摆锤质量应为 mm,锤身应为圆柱形,半径应为(20士1)mm,锤身应与摆臂连 接,摆锤重心至支座连接轴中心之间的长度应为(1000士2)mm。 摆臂质量应为(600士1)g,且应分布均匀; 4光学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应为10倍, 10.0.3防水层柔性现场检测的每个测区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 且测点应避开防水层接缝 10.0.4不同类型卷材防水层低温柔性现场检测的测点表面温度 应符合表10.0.4的规定。

表10.0.4不同类型卷材防水层低温柔性 现场检测的测点表面温度

10.0.5防水层柔性现场检测前,应先将冷箱置于测点处,密封 隔温罩边缘,启动冷箱,使测点表面温度降至本规范表10.0.4 的规定值,并保持30min;然后移走冷箱,立即进行检测,且检 测应在冷箱移走后20s内完成。 10.0.6检测水平面防水层时,应将导管安放在测点上,落锤置 于导管内,且落锤距待检面应为1000mm,释放落锤,使其自由 下落锤击防水层(图10.0.6)。同一测点内应检测三次,且锤击 点间距不应小于50mm。 10.0.7检测垂直立面防水层时,应将摆锤仪置于测点上方JGJ∕T 466-2019 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并 应保证摆锤锤击位置与测点重合(图10.0.7)。摆臂应从水平状 态自由下落,锤击防水层。同一测点内应检测三次,且锤击点间 距不应小于50mm。

图10.0.6落锤法检测水平面防水层柔性示意图 1一落锤;2一导管;3一防水层;4一基层

10.0.8锤击后,应立即用放大镜观察测点有无裂纹,并记录裂 纹形态。三个锤击点中可充许出现1条裂纹,当裂纹多于1条 时,应判定该测点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 10.0.9测点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时,应判定整个测区及检测 单元的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

11.0.1本章适用于水平面防水层不透水性的现场检测。

11.0.2防水层不透水性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下列仪器和材料: 1渗水仪:盛水量筒应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容积应为 600mL,内径应为50mm,量筒上应有刻度,分度值应为1mm; 环形底座内径应为150mm,外径宜为220mm(图11.0.2); 2塑料定位圈:尺寸应与渗水仪的环形底座平面尺寸一致; 3 两个配重块:每个配重块质量不宜小于5kg。

一 盛水量筒;2一导管;3一支架;4一配重块 5一环形底座;6一待检防水层;7一基层

盛水量筒;2一导管;3一支架;4一配重块 5一环形底座;6一待检防水层;7一基层

5一环形底座;6一待检防水层;7一基层

11.0.3防水层不透水性现场检测的测点宜布置在怀疑有缺陷的 部位,且应易于安放渗水仪及密封。

部位,且应易于安放渗水仪及密封

1将塑料定位圈置于测点上,用粉笔分别沿塑料圈的内侧 和外侧画线形成环形区域: 2移走塑料定位圈,在环形区域内均匀涂抹密封材料,不 得使密封材料进入内圈; 3安放渗水仪,并应使渗水仪的中心和环形区域中心重合 用力压紧,安放配重块; 4密封材料完全固化后,将水加入渗水仪的量筒至0刻度 线,每5min记录一次水位高度,直至30min为止。 11.0.5检测结束时,渗水仪量筒内水位下降高度不应大于 2mm。下降高度大于2mm时,应判定该测点防水层不透水性不 合格。 11.0.6测点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时,应判定整个测区及检测 单元的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

12.1.1本节适用于平面防水层的现场蓄水试验。蓄水试验应在 一道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进行。 12.1.2蓄水试验前,应封堵试验区域内的排水口。最浅处蓄水 深度不应小于25mm,且不应大于立管套管和防水层收头的 高度。 12.1.3蓄水试验时间不应小于24h,并应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 录水面高度和背水面渗漏情况,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试验。 12.1.4蓄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除蓄水。 12.1.5蓄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 对比。 12.1.6蓄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

录水面高度和背水面渗漏情况,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试验。 12.1.4蓄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除蓄水。 12.1.5蓄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 对比。 12.1.6蓄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

12.1.4蓄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除蓄水。 12.1.5蓄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 对比。

12.2.1本节适用于有淋水试验要求的立面或斜面防水层的现场 淋水试验。

12.2.2淋水试验宜在防水系统或外装饰系统完工后进行

12.2.3淋水管线内径宜为(20土5)mm,管线上淋水孔的直

径宜为3mm,孔距宜为180mm~220mm,离墙距离不宜大于 150mm,淋水水压不应低于0.3MPa,并应能在待测区域表面形 成均匀水幕。

6m10m宜增设一条淋水管线,持续淋水试验时间

12.2.5淋水试验应由专人负责,并应做好记录。淋水试验结束

12.2.5淋水试验应由专人负责,并应做好

12.2.6淋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 对比。

12.2.8淋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

定该测区及检测单元不合格。

1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13.0.1本章适用于红外热像法建筑防水工程渗漏水的现场 检测。 13.0.2现场检测用红外热像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红外 热像检测要求》JG/T269的规定。 13.0.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幅度 不应超过5℃,室外风力变化不应超过2级,且最大风力不应大 于5级。 13.0.4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时,待检部位表面不应有 明水。 13.0.5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时,所选拍摄位置及光学变 焦镜头应保证每张红外热像图的一个像素点在待检区域上的面积 不大于50mm×50mm。 13.0.6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的拍摄角度不宜超过45° 超过45°的,应在报告中的红外热谱图旁注明。 13.0.7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测,获取红外热像图,然后对温度 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测: 2拍摄防水层的红外热像图,且同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 应少于2张,疑似渗漏水部位应适量增加照片数量,并应用草图 说明其所在位置,同时应拍摄可见光照片; 3被检部位面积较天时应分区域进行拍摄,但相邻图像之 间应有重合部分; 4记录并标识被拍摄位置的角度与方向,保存被检部位对 应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

13.0.5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时,所选拍摄位置及

13.0.8户外有阳光直接照射时,渗漏点

1℃~2℃;无阳光直接照射时,渗漏点温差异常参考值为 0.5℃~1℃。室内渗漏点温差异常参考值宜为0.3℃~0.5℃。 13.0.9红外热像图中出现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热(冷)源的干 扰。对于红外热像图中的异常温差部位,宜通过比较实测热像图 与被测部位的预期温度分布来确定渗漏点。 13.0.10对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结果有争议时,可采用 现场破损取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厚度、单位面积质量》GB/T328.4 2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3 《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 4 《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G3056

某钢结构厂房全套设计全套图纸及计算书1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1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但是,本规范所列各种 方法均不能代替施工和验收阶段已有明确规定的各种材料和衡量 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能代替针对防水材料质量进行试验室 测的各项标准,仅适用于在工程现场对防水工程中的基层、防 水层质量进行检测。 1.0.3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包括《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 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建 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 术规程》CECS:196、《喷涂聚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00、《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塑性体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GB1824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 18173.1、《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喷涂聚脲防水涂 料》 GB/T 23446 等。

:0。2本杀规定了本规范的道用池围。但是,本规池所别谷种 方法均不能代替施工和验收阶段已有明确规定的各种材料和衡量 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能代替针对防水材料质量进行试验室 检测的各项标准,仅适用于在工程现场对防水工程中的基层、防 水层质量进行检测。

3.1.1本条给出一般检测程序,当有特殊需要时,也可按检测 需要进行检测。

需要进行检测。 3.1.2使用状况包括建筑防水工程日常使用时的环境、损伤以 及经历的维护、维修等情况。防水工程的现状包括检测时的体系 完整性、防水有效性以及破损渗漏等现场情况。

及经历的维护、维修等情况。防水工程的现状包括检测时的体系 完整性、防水有效性以及破损渗漏等现场情况。

3.1.4建筑防水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按照是否对防水

破环,可分为以下两类: 1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基层平整度检测、含水率检测、单 应面积含水量检测、超声波法厚度检测、不透水性检测、蓄水试 验、淋水试验、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等; 2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包括正拉粘结强度检测、割开法厚 度检测、剥离强度检测、落锤法柔性检测、摆锤法柔性检测等。 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DB37∕T 1161-2009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宜优先选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 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