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40-2021 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规范.pdf

DB61T 1440-2021 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476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1T 1440-2021 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1T 1440-2021 《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规范》是一份由陕西省地方标准局发布的关于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的专业技术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在陕西省境内进行此类桥梁建设时,对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指南。

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形式,其特点是主梁连续,没有明显的中墩,结构刚度高,抗风性能好。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减轻桥梁自重,节省材料。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从桥梁设计、施工图纸审查、材料进场检验、钢筋和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筑、张拉、养护直至桥梁的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旨在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保障公路交通的顺畅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DB61T 1440-2021 是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是桥梁建设者和监管者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

DB61T 1440-2021 陕西省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61/I1440202

反馈控制feedbackcontrol 在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3部分: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 GB/T 13542.3-2006》,获取已施工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测量数据,预测未施工结构变形和内力,将 结构信息与预控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误差分析和参数调整等一系列控制手段,使桥梁结构达到预期目标

DB61/T1440202

主梁预拱度maingirdercamber 为抵消主梁在设计荷载及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挠度),在施工时所预留的与位移方向相反 的校正量。 [来源:JTG/T36502020,2.0.19,有修改]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锚下预应力检测反拉力; 锚具对夹片的水平反力; 锚下有效预应力; L 次中跨或中跨计算跨径(m); Lo 预应力孔道总长度(m); 累计注浆缺陷长度(m); 最长注浆缺陷长度(m); If 综合定性注浆指数; 冲击回波实际传播时间: 正常混凝土区域无预应力孔道位置处冲击回波的标定传播时间; tw 正常混凝土区域预应力孔道未注浆位置处冲击回波的标定传播时间; B 注浆不密实度

常规材料包括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采用的普通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等,技术指 标应符合JTG3362相关要求。

应符合JGJ/T12相关要求。

符合JGJ/T12相关要求。

立符合JGJ/T178相关要求

应符合JGJ/T221相关要求。

应符合JGJ/T283相关要求。

应符合JGJ/T283相关要求

5.6预应力孔道灌浆料

应符合JT/T946相关要求。

DB61/T 1440202

表1封锚混凝土性能要求

6.1.1连续刚构桥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宜对承台施 工、高墩施工、墩顶梁段和边跨现浇段施工、悬臂节段施工以及合龙段施工等关键步骤组织专家进行技 术论证。

6.1.1连续刚构桥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宜对承台施 工、高墩施工、墩顶梁段和边跨现浇段施工、悬臂节段施工以及合龙段施工等关键步骤组织专家进行技 术论证。 6.1.2应对支架、托架、挂篮和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设计计算。 6.1.3连续刚构桥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和技术要求应符合JTG/T3650相关要求。 6.1.4墩身和主梁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临时结构进行检查,并由施工方案设计人员参与验收。 6.1.5墩身和主梁施工时,应对墩身与承台结合面、相邻节段施工缝位置凿毛处理,并将表面的松散 层、石屑等清理十净。 6.1.6垫石、梁底楔形块、预应力锚下齿块等钢筋密集且难以充分振捣的部位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6.1.7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箱体内外温差。 6.1.8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以提高工程品质

6.2.1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条件、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等因素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温控计算和温控监测设计,混凝土浇筑后按照该设计要求对混凝土 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实施监测和控制。 6.2.2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控制指标应按GB50496执行

6.2.2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控制指标应按GB50496执行。 6.2.3承台置于软弱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在浇筑承台混凝土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承台置于 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

DB61/T14402021

5.3.1墩身混凝主分段浇筑时,应按施工缝处理。上一节段开始施工时,已浇节段的混凝土强度不应 低于2.5MPa。各节段之间浇筑混凝土的龄期差宜控制在7d以内。 6.3.2墩身应在承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的最短时间开始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0d。当不能满 足相邻节段龄期差要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墩、台身混凝土开裂。 6.3.3空心墩墩身分段浇筑时,施工缝位置应避开墩底和墩顶变截面处,且距离变截面位置宜大于1m, 以减少刚度突变引起混凝土收缩开裂 6.3.4高墩施工可采用爬模、翻模和滑模法,宜优先选用液压爬模施工。 6.3.5高墩施工宜设置劲性骨架。 6.3.6高墩墩身宜采用自动喷淋养护。 6.3.7墩身垂直度应符合JTG/T3650要求。

6.4墩顶梁段及边跨现浇段施工

3.4.1墩顶梁段和边跨现浇段宜采用落地支架法或托架法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托架法施工时,应确 保过渡墩受力安全。 3.4.2墩顶梁段梁高小于7m时宜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当梁段过高一次浇筑完成难以保证质量时, 宜沿高度方向分两次浇筑,分层界面宜在2/3梁高处,两次浇筑混凝土的龄期差应控制在7d以内。 6.4.3墩顶梁段宜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包括但不限于掺加外加剂或调整集料级配降低水灰 比,掺加粉煤灰、矿渣等降低水化热,或采用纤维混凝土。 6.4.4落地支架(托架)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静载试验,预压荷载值宜取其需承受荷载(包括梁段自重、 模板、施工人员和机具等荷载)的1.1倍,预压荷载的分布应模拟实际承受的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 3.4.5边跨现浇段混凝主宜一次浇筑完成,若条件不具备分两段浇筑时,应先浇筑靠近悬臂端部分梁 段,后浇筑靠近过渡墩部分梁段。 6.4.6边跨现浇段模板体系应采取措施保持与新浇筑混凝土梁纵向相对自由。 6.4.7过渡墩支座应根 效应设置预偏

6.5.1悬浇箱梁施工宜优先选用菱形挂篮或三角形挂篮。 6.5.2挂篮与悬浇混凝土的重量比宜控制在0.35~0.5,且挂篮的总重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限重范围 内。挂篮最大竖向变形(包括吊带)应小于20mm。浇筑混凝土和挂篮行走时各项安全系数均应大于2。 6.5.3挂篮前后吊挂宜采用特制钢吊带。 6.5.4挂篮使用前,应对其制作及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应按悬臂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2倍进 行预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5.5桥墩两侧梁段悬浇施工应对称、均衡。当桥墩两侧荷载不完全对称时,应配载控制。 6.5.6箱梁悬臂梁段应全断面一次浇筑,总体浇筑原则为从前端向后浇筑,从两侧向中间浇筑。浇筑 腹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已浇底板倒角处混凝土翻浆。 6.5.7箱梁内齿板钢筋应与箱梁其它钢筋绑扎为整体,齿板混凝土与箱梁混凝土应同时浇筑,以保证 齿板与主梁的良好结合。 6.5.8悬臂浇筑段前端顶底板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竖向变形及预拱度进行设置,施工过程中应对实 际高程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应会同监控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查明原因。

DB61/T 14402021

6.6.1边、申跨合龙先后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按评审通过方案实施。多跨同时合 龙时GB 51056-2014 烟囱可靠性鉴定标准,还应遵循均衡对称的原则。合龙顺序应在主梁悬臂施工前确定。 6.6.2合龙宜选择在1d中气温较低且相对稳定时段完成。 6.6.3合龙临时锁定宜采用劲性骨架方式, 6.6.4合龙施工流程为悬臂端施加配重、安装合龙段劲性骨架、水平顶推(如有)、锁定劲性骨架 浇筑合龙段混凝士(同步卸载配重) 、张拉合龙束、解锁合龙段劲性骨架、补张合龙束。

6.6.5合龙顶推应符合下列规定:

6.6.5合龙顶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顶推力和位移应依据实际合龙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桥墩抗推刚度等综合确定 ) 顶推施工前,应进行全桥检查,确保合龙口两侧主梁相对自由; C) 正式顶推前应进行预顶,预顶力不宜小于设计顶推力的30%; d 正式顶推力施加应分级进行,每一级顶推结束10min后对实际施加顶推力、合龙口位移、墩 顶位移、梁体温度等进行测量; e 顶推实施过程多台千斤顶应同步工作,并对顶推力及位移进行双控(以位移为主)。 6.6.6 合龙段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6.6.7 合龙段混凝主浇筑完成后,宜采用覆盖保水方式养生。 6.6.8 桥墩横向设置系梁的连续刚构桥左右幅应同时进行边、中跨合龙

6.7.1预应力孔道定位钢筋、防崩钢筋施工应严格按设计文件执行。预应力孔道梁高方向偏差应控制 在±10mm以内。 6.7.2梁段钢筋绑扎过程中,当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可调整普通钢筋位置。 6.7.3预应力的张拉宜采用智能张拉设备,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实现张拉力与伸长量双 控。 6.7.4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主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张拉钢束 时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弹性模量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0%,且龄期不得少于5d。 6.7.5悬臂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张拉竖、横向预应力钢筋。 3.7.6合龙段预应力张拉时,应对称张拉底板及顶板纵向预应力钢束,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6.7.7 纵向预应力应实测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见附录A,预应力钢束每座桥检测数量不少于 15% 6.7.8 纵向预应力钢束管道压浆宜采用大循环智能压浆法,压浆材料宜选用专用预应力孔道灌浆料。 6.7.9纵向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应进行压浆效果检测,检测方法见附录B,抽检比例不应少于孔道 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束,现场兼顾预应力孔道类型随机抽检;当以综合注浆指数判定注浆密实 质量等级1、Ⅲ类占抽检总数的50%及以上时,应采用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法双倍抽检。若仍出现上 述情况时,则应全检。 6.7.10 齿板上的锚具压浆后应及时封锚,封锚宜采用封锚混凝土。 .7.11 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后应实测锚下有效预应力,合格后及时压浆。 6.7.12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钢筋时,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应按JT/T1265执行,检测频率应 为100%。

6.8.1主梁悬臂节段不应进行冬期施工。

DB61/T1440202

6.8.2室外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等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 的措施。严寒期不宜进行施工。 6.8.3冬期施工应预先做好冬期施工组织计划及技术准备工作,并经方案专项评审认可后方可实施。 6.8.4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宜选用自发热保温模板体系圈梁、构造柱、板缝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冬期施工不宜进行预应力管道压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