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92-2021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T15-92-2021"是广东省发布的一项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规程,全称为《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这个规程是在1992年首次发布,然后在2021年进行了修订。该规程主要针对广东省的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旨在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该规程涵盖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的选型、计算方法、构造要求、抗震设计、耐久性、施工质量控制等。它规定了混凝土材料的选用、配比、浇筑和养护等工艺要求,以及对高层建筑在地震、风荷载、温度变化等环境作用下的性能要求。此外,它还对高层建筑的防火、隔声、节能设计提出了相关标准。
总体来说,DBJT15-92-2021广东省标准是广东省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法律依据和技术规范,对于保障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DBJT15-92-2021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3.5.6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
不宜采用同一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
图3.5.5结构坚向收进和外挑示
5.2条和3.5.3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8凸出屋面的建筑或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的空旷房间T/CATAGS 12-2020 直升机山区搜救设施设备配备指南.pdf, 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
3.6.1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或装配整 体式楼盖结构。一般楼盖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顶层的板厚 不应小于120mm。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板厚不宜小于 50mm。Ⅱ类竖向构件不连续的梁式转换层板厚不宜小于 180mm;箱式或桁架转换层顶板及底板的板厚不宜小于150mm; 工米坚向构件不冻
3.6.2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宜小
顶层、转换层的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 小于0.25%。
3.6.4转换层楼盖不宜开大洞口。转换梁不宜做成反梁
3.7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1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 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盒
作用和第5章规定的弹性方法让
3.7.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与结构 总高度之比Uop/H不宜大于1/600;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楼层 层间最天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1/180。 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 弯曲变形。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式中: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h一层高。 3.7.6 高层建筑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
3.7.6高层建筑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建
3.7.6高层建筑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
表3.7.6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
3.7.7楼盖结构竖向振动舒适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7.7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注: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为2Hz~4Hz时, 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选取。
3.8.1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
3.8.1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
中:%一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1.0; Ss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5.6.1 条~5.6.3条的规定; R.一一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8.2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校核按本规程第3.9节的 关规定进行。
条~5.6.3条的规定;
3.8.2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校核按本规程第3.9节的
3.9.1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应选用适宜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根据既定的性能目标对结构设计进行分析论证。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 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 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 结构抗震性能分为1、2、3、4、5五个水准(表3.9.1),每个 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 对应
表3.9.1结构抗震性能且标
3.9.2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3.9.2进行宏观判别。
3.9.2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3.9.2进行宏观判别。 3.9.3丙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
3.9.3丙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
构构件的性能水准应不低于表3.9.3的要求。
3.9.2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
主:“关键构件”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 重破坏;“普通竖向构件”指“关键构件”之外的竖向构件:“耗能构件” 包括框架染剪力墙连等
表3.9.3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
注:乙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最低要求同内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 度提高1度确定其抗震构造等级。
3.9.4甲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应按表3.9.3提高一个等 级。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甲、乙类建筑宜采用隔震与消能减 震设计。
3.9.5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不
3.9.5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同抗震
性能水准的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校核和罕遇地震 作用下的承载力、受剪截面验算按下列规定进行: 1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全部结构 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Scek +nc( S+0. 4S)≤ER
代中:Rk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构件承载力标准值: $ 承载力利用系数,压、剪取0.6;弯、拉取0.69; Sk 竖向荷载效应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标 准值; ScEk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效应标准值; Sehk 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 SEk 竖向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 m 构件重要性系数,关键构件可取m=1.05~1.15 一般竖向构件可取m=1.0,水平耗能构件可取m= 0.5~ 0.7; C一地震力折减系数,取c=1.0 2第2性能水准的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
ScEk +nc(Sh +0. 4S)≤R
Vcek +ncV* ≤fet bho
3.9.6各性能目标结构的层间弹塑性极限位移角宜符合表3.9.6
3.9.7可采用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采用振型分解法CQC组合的水平力分布模式。
3.9.8结构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果应结合工程概念和经验 进行判读,确认其合理、可信之后才可供设计参考。计算分析所 需的地震动记录可从本规程附录H中选取
3.10.1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构造措施应符 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 要求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充许仍按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内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 施。当建筑场地为1类时,除6度外,充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10.2当建筑场地为Ⅲ、IV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的地区,宜采取比对应抗震构造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0.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 度采用不同的抗震构造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内 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等级应按表3.10.3确定。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构造等级为特
3.10.2当建筑场地为Ⅲ、N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的地区,宜采取比对应抗震构造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放 3.10.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
度采用不同的抗震构造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丙 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等级应按表3.10.3确定。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构造等级为特 四级”的简称
表3.10.3丙类建筑混凝士结构抗震构造等级
注:1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满足B级及以上时,抗震构造等级可降低一级。 2本规程抗震构造等级最高为特一级。当抗震构造等级要求提高一级时DG∕TJ08-2277-2018 五轴水泥土搅拌桩(墙)技术标准, 已为特一级者可不再提高
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构造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 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
分,其抗震构造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3.10.5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 措施。 3.10.6甲、乙类建筑按本规程第3.10.1条提高一度确定抗震 构造等级时,如果房屋高度超过提高一度后对应的房屋最大适用 高度,则应采取比对应抗震构造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1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3.11.1特一级抗震构造等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钢 筋混凝土构件的所有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本节的有关规定。 3.11.2特一级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或内置圆钢管混凝 土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2钢筋混凝王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入,应按本规程 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 中柱、边柱不应小于1.4%,角柱不应小于1.6%。 3.11.3特一级框架梁的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应比 级框架梁增大10%。 3.11.4特一级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或内置圆钢管混凝 土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2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入,应按本规程 表6.4.7的数值增天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 1.6%;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6%。 3.11.5特一级剪力墙、筒体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也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2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35% 氏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4%。 3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4%,配箍
3.11.2特一级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或内置圆钢管混凝 土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2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入,应按本规程 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 中柱、边柱不应小于1.4%GBT35697-2017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角柱不应小于1.6%。 3.11.3特一级框架梁的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应比 级框架梁增大10%。
3.11.4特一级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