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662-201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

GBT50662-201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445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662-201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简介:

GBT50662-20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其全称为《水利水电工程抗冰冻设计规范》。该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发布,主要针对中国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那些可能受到冰冻灾害影响的水工建筑物设计提供指导。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冰冻环境的分类:根据冰冻程度、冰冻深度、冰冻期长度等因素,将水工建筑物可能面临的冰冻环境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抗冰冻设计原则:规定了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结构选型、材料选用、防冻措施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冰冻条件下仍能保持正常功能,防止因冰冻导致的结构破坏。

3. 结构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在冰冻环境下的结构设计参数,如承载力、稳定性、防冻裂等。

4. 防冻措施:给出了如何采取保温、隔热、排水等措施,以减少冰冻带来的影响。

5. 工程施工和维护:对施工过程中的防冻措施和维护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之,GBT50662-20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为水工工程的抗冰冻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对于保障水工建筑物在严寒环境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GBT50662-201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格构梁的断面宽度宜为30cm,高度宜为40cm,并宜嵌入垫层内。 4混凝土砌块护坡每边尺寸不宜小于35cm,厚度不宜小于 30cm,砌筑缝隙不宜大于1.0cm。现浇混凝土板的边长宜大于 3.0m,厚度宜大于20cm。 5土工织物模袋混凝土护坡的模袋混凝土平均厚度宜取 15cm~~20cm,底部宜为平面。混凝土强度和抗冻级别应符合本规 范表5.1.2的规定。冰推力较大时,模袋混凝土中宜顺坡加设钢 筋。 6在水位变化区砌体的砌筑及灌缝宜采用二级配混凝土。 7砌体结构砌筑应平整,混凝土抗冻级别应符合本规范表 5.1.2的规定。 8库面开阔的大型平原水库的护坡结构应作专门研究。 6.3.4护坡的坡脚高程宜设在冬季最低水位时的最大冰厚的底 面以下。当高于冰层底面时应计算冰冻作用对坡脚结构的影响。 6.3.5坝体的浸润线宜低于设计冻深线。下游排水、减压设施应 防正冻结。 6.3.6设有防浪墙的土石坝,设计荷载应包括可能产生的冰层爬 坡、水平冻胀力对防浪墙的作用。 6.3.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面板 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垫层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宜超过8%。 2止水片在冬季最低气温下应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延伸率 和三问变形能力。 3面板与坝顶防浪墙接缝的止水应防止冰推力的作用发生 破坏.。 4水库死水位以上或冬季最低水位以上区域,应防止垫层料 产生冻胀对面板造成破环。 5水位变动区面板的止水防护结构应防止冰推力的作用发 融坏

6.3.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

6.4,1有排冰要求时,宜采用无闸门且无闸墩的自由溢流堰。有 交通要求或设置闸门时,闸墩净空应满足排冰要求。 6.4.2溢流堰排冰时,堰上水深应大于水库最大冰厚。 6.4.3溢流堰排冰时,冰块应能自由下泄且不致破坏下游设施 经常排冰的消能设施宜采用自由面流或远驱水跃方式。当采用底 流消能时,不宜采用辅助消能工。下游应设置导墙、护岸等设施。 排冰条件较复杂时,应做排冰整体水工试验。 6.4.4:有排冰要求时:应根据下游河道封冻的可能性以及冰块雍 塞的危害程度进行排冰设计。必要时应采取蔬通下游河道的措 施。 6.4.51、2、3级泄水建筑物的上下游冬季水位变化区的岸坡,应 采取防止冻融作用引起的崩珊或滑坡的工程措施。 6.4.6有排冰要求时,闸墩、堰顶应较常规设计适当增加配筋,钢 筋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加大。当结构充许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00mm。闸墩墩头应采取合适的体型和保护措施。 6.4.7土基上的溢流堰堰体基础理深应大于当地最大冻深;岩基 中的埋深可小于最大冻深,但应设置排水设施和锚筋。堰体上游 的设计冻深应根据由于检修或低水位时堰体可能暴露于大气中的 不利情况确定。 6.4.8岩基上的泄槽底板厚度不宜小于0.4m。底板应设置纵、 横结构缝,其纵横缝间距宜比常规适当减小。严寒地区的底板宜 设锚筋和钢筋网。 6.4.9土基上1、2级建筑物的泄槽底板连同垫层的总厚度应满 足不产生法向冻胀位移的要求某别墅式办公楼,底板厚度不宜小于0.6m。底板 纵、横缝间距宜为12m~16m。 6.4.10岩基岸边溢洪道下的地基排水设施,应根据周围地形条

6.4.1有排冰要求时,宜采用无闸门且无闸墩的自由溢流

6.4.1有排冰要求时,宜采用无闸门且无闸墩的自由溢流堰。有 交通要求或设置闸门时,闻墩净空应满足排冰要求。

常排冰的消能设施宜采用自由面流或远驱水跃方式。当采用 俏能时。不宜采用辅助消能工。下游应设置导墙、护岸等设 水条件较复杂时,应做排冰整体水工试验

6.4.4:有排冰要求时,应根据下游河道封冻的可能性以及 塞的危害程度进行排冰设计。必要时应采取疏通下游河 施。

6.4.8岩基上的泄槽底板厚度不宜小于0.4m。底板应

结构缝,其纵横缝间距宜比常规适当减小。严寒地区的底板 锚筋和钢筋网。

6.4.9土基上1、2级建筑物的泄槽底板连同垫层的总厚

足不产生法向冻胀位移的要求,底板厚度不宜小于0.6m 纵、横缝间距宜为12m~16m。

水时,排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6.5泄洪洞与坝体泄水孔

6.5.1坝体巾孔、底孔宜采取防止冷空气侵入的措施。冬季有放 (过)水要求的出口,宜在下游端作临时封闭设施或将出口布置在 下游水位以下。

6.5.2封冻水库的进水塔,宜采用封闭式井简结构或其他刚度大

6.1在频繁发生冰凌雍塞的河段,堤顶高程除应符合现行 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 塞河道的影响确定。

6.6.3冻胀性土基的堤岸护坡宜根据土的冻胀级别采取必要的

6.3冻胀性土基的提岸护坡宜根据土的冻胀级别采取必 冻胀措施

6.6.4岸坡护面层宜采用砌石、混凝土、模袋混凝土等,其结构、 护面层厚度及超出设计水面的高度应满足抗冻胀要求。在水位变 化区砌体的砌筑及灌缝宜采用二级配混凝土。

6.6.5堤岸护坡的坡脚应符合本规范第6.3.4条的规定

7.1.1冬季有防冰和输冰要求的引水、输水工程,应进行抗冰冻 设计。

7.1.1冬李有防冰和输泳要求的水、输水I.程,应进行抗泳冻

3在枢纽总体布置、形式、体型设计中,应保证进水口的前 水流平稳和不出现贯通式漏斗漩涡。在有凌汛发生的河段 枢纽布置中,宜采取永久或临时性防冰洪的工程措施,取水 置排冰及防冰凌工程设施

7.1.4输排冰渠道布置宜少设弯道,宜避开深挖方和榜山

7.1.5 输排冰渠道沿程不宜采用突变断面和设置阻水建筑 7.1.63 结冰盖运行方式的引水渠道,渠顶超高不应小于冰 以上 0. 5m

7.1.7渠道与渠道衬砌的抗冻胀设计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执行。

7.2.1引水枢纽有排冰要求时,冬季过闸水深、流速应满足排冰

7.2.1弓引水枢纽有排冰要求时,冬李过闸水深、流速应满足排冰 要求。排冰闸过闸流速不宜小于1.2m/s。 7.2.2枢纽布置为无坝引水时,宜在枢纽前河道弯道凹岸处设置 活动导凌(冰)筏。导凌(冰)筏宜采用木结构,长应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导凌(冰)筱宜布置两道,第一道宜设在引水口上游两倍

水面宽处;第二道宣设在引水口上游一倍水面宽处。筏体潜人水 中的深度宜为最大流冰块厚度的1.5倍~2.0倍。筱体与水流方 向的夹角不宜大于30°。

7.2.3导凌(泳)筏与排冰闻衔接(河)段内的流速不宜大于

7.2.3导凌(冰)筱与排冰闸衔接(河)段内的流速不宜大于 0.7m/s。

7.2.4引水枢纽冬季排冰日耗水量可根据枢纽所在河道的冬季 冰情特点,类比已建工程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宜小于该河道 日平均排冰量的4倍,

7.2.4引水枢纽冬季排冰日耗水量可根据枢纽所在河道

7.3.1冬季有输冰要求的引水明渠,其设计弯道半径宜大于设计 水位的水面宽度的10倍。 7.3.2渠道输冰量过大时,宜充分利用沿渠线两侧或渠线通过的 天然洼地修建人工蓄冰、滞冰池(塘)。蓄冰、滞冰池(塘)进口的设 计水位宜比该处明渠排冰口的设计水位低0.2m以上。 7.3.3当不具备本规范第7.3.2条的条件时,宜加大引水流量, 并宜在适当渠段布置排冰闸和采取辅助措施。 7.3.4输冰渠道断面型式宜采用窄深式的弧形渠底的矩形或梯 形断面。

水。有适宜的气温和渠道断面,能形成稳定冰盖时,宜采用结冰盖 输水方式。

7.3.6冰盖下明流输水方式宜按下列要求设计:

1渠内设计流速不应大于0.7m/s。 2宜按简支板和冰的允许抗弯强度确定满足冰盖稳定要求 的冰盖厚度。 3冰盖底面与渠道水面之间的净空宜控制在0.3m~0.5m。 4长渠道结冰盖输水时,应根据本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 进行分段雍水计算。

7.3.7冰盖下满流输水时,综合糙率可按下式计算:

+a(n2/n) nni 1+a

中:n 冰盖综合糙率; & 冰盖与渠道湿周长度之比; n 渠底及边坡的糙率系数; n2 冰盖下表面的糙率系数,可按表7.3.7的规定选用

表7.3.7冰盖下表面糙率系数张

,8采用输水(冰)运行方式时,渠内设计流速不宜小于1.2m/s 9冬季行水渠道,当有外来热源能形成不结冰渠段时,不! 美段的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7.4.1暗管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士的冻胀级别冻胀量

的实测资料和管道允许变形量确定。在无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当 土的冻胀级别为I、Ⅱ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小于设计冻深 10%~20%确定;当土的冻胀级别为Ⅲ、IV、V级时,应按大于设计 冻深确定。

结冰的可能性及其不良影响,

7.4.3暗管沿程的竖并结构应按抗冻拨要求设计。当不

抗你拔安求时,应术取前域蚁消切问你胀力的谱施。 .4.4冬季输水隧洞为压力流时,在下游出口后部宜采取防冰 东、排冰、消能等措施。冬季输水隧洞为明流时,洞内设计流速不 宜小于1.2m/s。

冻、排冰、消能等措施。冬季输水隧洞为明流时,洞内设计 宜小于1.2m/s。

7.4.5冬季不输水的隧洞GB 51326-2018标准下载,宜在闸门下游出口处采取封闭式保温 措施。

7.4,5冬季不输水的隧洞,宜在闸门下游出口处采取封闭式保温

8.1.1在渠道规划选线时,宜避开地下水位高、有榜渗水补给、冻 胀性强的地段。

8.1.2渠道衬砌的抗冻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查,收集衬砌渠道沿线的士质、地下水位,冻深和已有 工程运行等资料,并应按土质、地下水深度和渠道走向基本相同的 原则划分不同的渠段。 2应在各分段选择1个~2个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开应通 过观测或按本规范附录B和附录C确定断面上各代表性计算点 的设计冻深和地表冻胀量,划分土的冻胀级别。 3应根据渠道各部位的冻深和冻胀量,选择适宜的渠道断面 型式、衬砌材料与结构。 4应验算渠道各部位的冻胀位移量GBT32864-201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pdf,并应采取必要的抗冻胀措施。 8.1.3冬季输水有防冰要求的渠道输冰、排冰设计应按本规范第 7.3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8.2衬砌结构抗冻胀稳定性要求

8.2.1衬砌结构的抗冻胀稳定性可按表8.2.1所列的衬砌结构 允许法向位移值作为控制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