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266-20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NX.pdf简介:
GBT50266-20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工程岩体试验技术的国家标准。NX可能是指标准中的某个具体试验方法或技术指标,但具体含义没有在公开资料中明确说明,通常NX在工程技术中可能代表“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是一个项目的编号。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对工程岩体进行各种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方法,包括岩石强度试验、变形试验、稳定性试验、破裂试验等,以期为工程设计、施工、安全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它适用于土木工程、地质勘查、矿山工程、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领域的岩体工程试验。
标准中详细规定了试验设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各个环节,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GBT50266-20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NX.pdf部分内容预览:
1剪切面上的最大法向应力,不宜小于预定的法向应力,但 不应使结构面中的夹泥挤出。 2法向载荷可视法向应力的大小宜分3级~5级施加。加 载采用时间控制,应每5min施加一级载荷,加载后应立即测读每 级载荷下的法向位移,5min后再测读一次。在最后一级载荷作用 下,要求法向位移值相对稳定。法向位移稳定标准可视充填物的 厚度和性质而定,按每10min或15min测读一次,连续两次每一 测表读数之差不超过0.05mm,可视为稳定,施加剪切载荷。 3剪切载荷的施加方法采用时间控制,可视充填物的厚度和 性质而定,按每10min或15min施加一级。加载前后均应测读各 测表读数。 4其他应符合本标准第4.1.15条至第4.1.18条的规定。 4.2.13试验结束应及时拆卸设备。在清理试验场地后,翻转试 体,应对剪切面进行描述。剪切面的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量测剪切面面积。 2当结构面中同时存在多个剪切面时,应准确判断主剪 切面。 3应描述剪切面的破坏情况,擦痕的分布、方向及长度。 4应量测剪切面的起伏差,绘制沿剪切方向断面高度的变化 曲线。 5对于结构面中的充填物,应记述其组成成分、风化程度、性 质、厚度。根据需要,测定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和黏土矿物成分。 4.2.14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标准第4.1.20条的要求。 4.2.15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验段位置 面面积、千斤顶和压力表编号、测表布置和编号、各法向载荷下各
切面下不应有贯通性裂隙通过。 4.3.3在岩体的预定部位加工试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体底部剪切面面积不应小于2500cm,试体最小边长不 应小于50cm,试体高度应大于推力方向试体边长的1/2。 2各试体间距应大于试体推力方向的边长。 3施加于试体的法向载荷方向应垂直剪切面,试体的推力方 向宜与预定的剪切方向一致。 4在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推 法直剪试验应开挖千斤顶槽。 5试体周围岩面宜修凿平整,宜与预定剪切面在同一平 面上。 6对不需要浇筑保护套的完整岩石试体,试体的各个面应大 致修凿平整,顶面宜平行预定剪切面。在加压或剪切过程中,可能 出现破裂或松动的试体,应浇筑钢筋混凝土保护套(或采取其他措 施)。保护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护套顶面应平行预定剪 切面,底部应预留剪切缝,剪切缝宽度宜为试体推力方向边长的 5%。试体推力面也可按预定的推力夹角加工成斜面(斜推法),推 力夹角宜为12~20°。 4.3.4试体的反力部位应能承受足够的反力,反力部位岩体表面 应凿平。 4.3.5每组试验试体的数量不应少于5个。 4.3.6试验可在天然含水状态下进行,也可在人工泡水条件下 进行。 ·50
1 试体素描图。 4.3.9 设备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第4.1.10条至第4.1.14条的 规定。 试体,对剪切面进行描述。剪切面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量测剪切面面积。 2应描述剪切面的破坏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破坏情况应包括破坏形式及范 围,剪切碎块的大小及范围,擦痕的分布、方向及长度。 3应绘制剪切面素描图。量测剪切面的起伏差,绘制沿剪切 方向断面高度的变化曲线。应根据需要,作剪切面等高线图。 4.3.12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标准第4,1.20条的要求。 4.3.13岩体直剪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验段位置和编号 及试体布置、试体编号、试验方法、试体和剪切面描述、剪切面面 积、千斤顶和压力表编号、测表布置和编号、各法向载荷下各级剪 切载荷时的法向位移及剪切位移。
4.4.1岩体载荷试验应采用刚性承压板法进行浅层静力载何 试验。 4.4.2试点制备应符合本标准第3.1.2条至第3.1.5条和第 3.1.7条的要求。 4.4.3试点地质描述应符合本标准第3.1.8条的要求。 4.4.4主要仪器和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第3.1.9条中刚性承压板 法的要求。
条中刚性承压板法的规定。应布置板外测表
4.4.6载荷的施加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本级载荷下,连续测读2h变形无法稳定。 2在本级载荷下,变形急剧增加,承压板周围岩面发生明显 隆起或裂缝持续发展。 3总变形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边长的1/12。 4已经达到加载设备的最大出力,且已经超过比例极限的 15%或超过预定工程压力的两倍。 52
5岩石声波测试 5.1岩块声波速度测试 5.1.1 能制成规则试件的岩石均可采用岩块声波速度测试。 5.1.2 岩石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2.7.2条至第2.7.6条的要求。 5.1.3 试件描述应符合本标准第2.7.7条的要求。 5.1.4 应包括下列主要仪器和设备: 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车床等。 2 测量平台。 3 岩石超声波参数测定仪。 纵、横波换能器。 测试架。 5.1.5 应检查仪器接头性状、仪器接线情况以及开机后仪器和换 能器的工作状态。 5.1.6 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发射换能器的发射频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5.1.6) 式中:f一发射换能器发射频率(Hz); Up岩石纵波速度(m/s); D一试件的直径(m)。 2测试纵波速度时,耦合剂可采用凡士林或黄油:测试横波 速度时,耦合剂可采用铝箔、铜箔或水杨酸苯脂等固体材料。 3对非受力状态下的直透法测试,应将试件置于测试架上 换能器应置于试件轴线的两端,并应量测两换能器中心距离。应 对换能器施加约0.05MPa的压力,测读纵波或横波在试件中传播 ·54
4需要采用平透法测试时,应将一个发射换能器和两个(或 波在试件中传播时间。 5直透法测试结束后,应测定声波在不同长度的标准有机玻 璃棒中的传播时间,应绘制时距曲线,以确定仪器系统的零延时。 也可将发射、接收换能器对接测读零延时。 6使用切变振动模式的横波换能器时,收、发换能器的振动 方向应一致。 5.1.8测试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石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5.2岩体声波速度测试
2测线应根据岩体特性布置:当测点岩性为各向同性时,测 垂直岩体的主要结构面布置。 测距不应小于3m;当采用电火花激发声波时,测距宜为10m~ 80m 4单孔测试时,源距宜为0.3m~0.5m,换能器每次移动距 离不宜小于0.2m。 5在钻孔或风钻孔中进行孔间穿透测试时,两换能器每次移 动距离宜为0.2m~1.0m。 5.2.3测点地质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 性质等。 2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宽度、粗糙程度、充填物性质、延伸情 说等。 层理、节理、裂隙的延伸方向与测线关系。 测线、测点平面地质图、展示图及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 5.2.4 应包括下列主要仪器和设备: 岩体声波参数测定仪。 孔中发射、接收换能器。 3 一发双收单孔测试换能器。 弯曲式接收换能器。 5 夹心式发射换能器。 5 干孔测试设备。 声波激发锤。 8 电火花振源。 仰孔注水设备。
5.2.5岩体表面平透法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规
.2.5岩体表面平透法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表面应大致修凿平整,对各测点应进行编号。 2应擦净测点表面,将换能器放置在测点上,并应压紧换能 器。在试点和换能器之间,应有耦合剂。纵波换能器可涂1mm~ 2mm厚的凡士林或黄油作为耦合剂,横波换能器可采用多层铝箔 或铜箔作为耦合剂。 3应量测发射换能器或锤击点与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测 距相对误差应小于1%
5.2.6钻孔或风钻孔中岩体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或风钻孔应冲洗十净,孔内应注满水,开应对各孔进 行编号。 2进行孔间穿透测试时,应量测两孔口中心点的距离,测距 相对误差应小于1%。当两孔轴线不平行时,应量测钻孔或风钻 孔轴线的倾角和方位角,计算不同深度处两测点的距离。 3进行单孔平透折射波法测试采用一发双收时,应安装扶 位器。 4对向上倾的斜孔,应采取供水、止水措施。 5根据需要可采用干孔测试。 5.2.7仪器和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2.8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可将荧光屏上的光标(游标)关门讯 初至位置,应测读声波传播时间,或利用自动关门装置测读声波传 播时间。
2每一对测点应读数3次,最大读数之差不宜大于3%。 3测试结束,应采用绘制岩体的,或者水的、空气的时距曲线 采用有机玻璃棒或换能器对接方式确定仪器系统的零延时。 4测试时,应保持测试环境处于安静状态,应避免钻探、爆 破、车辆等干扰。 5.2.9测试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体声波测试参数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1.8条的要求, 2应绘制沿测线或孔深与波速关系曲线。必要时,可列人动 弹性参数关系曲线。 3岩体完整性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5.2.10岩体声波速度测试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测点编号、测点 位置、测试方法、测点描述、测点布置、测点间距、传播时间、仪器系 统零延时。
浙江省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建规发[2018]349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厅局2018年12月31日)6.1浅孔孔壁应变法测试
6.1.1完整和较完整岩体可采用浅孔孔壁应变法测试,测试深度 不宜大于30m。
6.1.2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钻孔钻进过程中的情况。 2 岩石名称、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成分、 3 岩体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宽度、充填物性质。 4 测区的岩体应力现象。 区域地质图、测区工程地质图、测点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 孔柱状图
6.1.4应包括下列主要仪器和设备:
1 浅孔孔壁应变计或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计。 2钻机。 3金刚石钻头包括小孔径钻头、套钻解除钻头、扩孔器、磨平 钻头和锥形钻头。各类钻头规格应与应变计配套。 4 静态电阻应变仪。 5安装器。 6 岩心围压率定器。 7 钻孔烘烤设备。 .1.5 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测试要求,选择适当场地,安装并固定好钻机GB∕T 17670-1999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并应